婚姻法主主要內容
Ⅰ 根據我國婚姻法,請求宣告婚姻無效的主體只能是婚姻當事人雙方嗎
根據《婚姻法》第十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無效:
(一)重婚的;
(二回)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答的;
(三)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後尚未治癒的;
(四)未到法定婚齡的。
婚姻無效的申請人
有權依據婚姻法第十條規定向人民法院就已辦理結婚登記的婚姻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主體,包括婚姻當事人及利害關系人。利害關系人包括:
(一)以重婚為由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為當事人的近親屬及基層組織。
(二)以未到法定婚齡為由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為未達法定婚齡者的近親屬。
(三)以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為由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為當事人的近親屬。
(四)以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後尚未治癒為由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為與患病者共同生活的近親屬。
利害關系人依據婚姻法第十條的規定,申請人民法院宣告婚姻無效的,利害關系人為申請人,婚姻關系當事人雙方為被申請人。夫妻一方死亡的,生存一方為被申請人。夫妻雙方均已死亡的,不列被申請人。
Ⅱ 我國現行婚姻法配偶權中主張貞操權,對嗎
你好,沒有這個明確規定。
配偶權在 我國是一項有爭議的權利,理論界對配偶權是什麼,還沒有最終的定論,但是隨著《婚姻法》和《解釋(一)》的出台,離婚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建立,離婚案件中 基於配偶權由過錯方對無過錯方進行精神損害賠償的案例越來越多。由此筆者認為,配偶權這種因男女合法結婚而形成的客觀權利,與離婚精神損害之間有著必然的 內在聯系,要完善我國的離婚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就必須在《婚姻法》中明確規定配偶權。 (一)、配偶權概念
配偶權是由英美法系國家提出的概念,在他們看來,配偶權是指配偶之間要求對方陪伴、鍾愛和幫助的權利(1)。我國民法專家楊立新教授認為,配偶權是指夫妻之間互為配偶的身份利益,由權利人專屬支配,其他任何人均負不得侵犯的義務(2)。也有人認為,配偶權是「合法有效的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對妻以及妻對夫為配偶的一種身份權(3)」。 目前,國內外對配偶權的概念雖然沒有形成共識,但是,對配偶權法律屬性的認識是基本相同的。首先,配偶權的主體是法律認可的夫妻雙方,范圍有限並且雙方平 等享有;其次,配偶權的客體是配偶之間的基於夫妻關系形成的身份利益,不包括夫妻之間的財產權、繼承權以及離婚自由權;再次,配偶權作為一種平等的身份利 益支配權,支配的是配偶的共同身份利益;最後,配偶權是絕對權,任何人侵害配偶權,都應當承擔侵權的民事責任。 (二)、配偶權與離婚精神損害之間的關系
結合《婚姻法》和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可以給離婚精神損害下個定義,即離婚精神損害是指合法夫妻因一方重大過錯離婚時,無過錯方因對方過錯行為 而受到的非財產上損害。這里,非財產上損害,指不表現為財產上損毀的精神痛苦和肉體痛苦,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精神損害」(4)。這種非財產上損害其實質就 是過錯方的侵權行為對另一方配偶權的侵害,並因配偶權的侵害給無過錯方造成了較嚴重的精神痛苦和肉體痛苦。由此,筆者認為配偶權與離婚精神損害之間具有密 切關系,具體表現為:
其一,法律上明確配偶權和完善離婚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兩者目的相同。我國《婚姻法》確認了配偶、血親、姻親為親屬的三大種類,但對三種親屬關系權 利、義務的規定卻是零散和不完整的。配偶關系作為血親和姻親關系賴以發生的基礎,配偶權理所當然的成為婚姻家庭關系中各種權利得以產生的源權利,並反映著 婚姻家庭關系的實質,是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的核心權利,保護配偶權就是保護婚姻家庭關系不受非法侵害。因此,筆者認為在《婚姻法》中明確規定配偶權,目的就 是通過對配偶權的保護,更好地發揮《婚姻法》維護婚姻家庭關系穩定的作用。同時,精神損害賠償兼具補償、撫慰和懲罰三種功能(5),對離婚精神損害賠償制 度的完善,不僅僅是對婚姻關系中弱者一方進行補償和撫慰,更重要的是通過對過錯方的懲罰體現出法律的警示和教育作用,維護以配偶權為核心的婚姻家庭關系的 穩定。可以說,在法律上明確規定配偶權和完善離婚精神損害賠償制度,二者是殊途同歸。
其二,配偶權的確立是產生離婚精神損害的前提。配偶權反映了婚姻關系的實質,是直接標志和象徵婚姻關系的法律范疇。戀愛或訂婚的男女之間並不享有配 偶權,他(她)們只有到婚姻登記機關領取結婚證書後,形成了合法的夫妻關系才具有法律確認和保障的配偶身份權,因此,當事人按法定程序結婚的目的就是獲得 法律對配偶權的確認。反過來說,當事人按法定程序離婚的目的就是在法律上解除夫妻雙方的配偶權。可見,配偶權因合法婚姻關系成立而產生,因合法婚姻關系的 解除而終止,當事人因配偶權的喪失產生了非財產上損害,法律上稱為離婚精神損害。現實生活中男女解除同居關系也會產生非財產上損害,但是法律不以提起精神 損害賠償加以保護,原因在於法律承認配偶權合法而認為同居關系是非法的。由此可以得出結論,沒有配偶權的確立就不會產生法律意義上的非財產上損害。
其三,適用離婚精神損害賠償要以配偶權為依據。配偶權在調整婚姻家庭關系中發揮著其他民事權利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離婚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得以建立 的法律基礎。我國現行法律規定的提出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四種情形,即重婚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實施家庭暴力的、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作為配偶權的 派生身份權在《婚姻法》第三條第二款有著相應的規定。這說明我國法律確認適用的離婚精神損害賠償范圍,以《婚姻法》明確規定的配偶權派生身份權為依據。司 法實踐中法院對因第三者插足、通姦而引起的離婚糾紛,判處過錯方對無過錯方的離婚精神損害賠償,作為審判機關對《婚姻法》第四條「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 尊重」的類推適用,法條中規定的配偶間的忠實義務成了審判機關類推適用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基本依據。由此可見,在法律上規定配偶權對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司 法適用具有指導意義。 (三)、《婚姻法》應對配偶權做出具體規定
1、配偶權所派生身份權的范圍。應當明確規定,男女雙方結為合法夫妻後即享有配偶權。配偶權的范圍包括:夫妻姓名決定權、住所決定權、同居的權利義務、生育的權利義務、監護子女的權利義務、夫妻感情聯絡的權利義務、忠實的權利義務、扶養扶助的權利義務、選擇職業和社會活動自由權、日常事務代理權等。筆者認為,上述十項權利,基本上涵蓋了婚姻家庭關系中配偶權的主要內容。
2、配偶權是絕對權且受民法保護。應當明確規定,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侵犯配偶權,故意或過失侵害配偶權的,應當按民法的規定承擔侵權賠償責 任;配偶一方與第三者共同實施侵犯另一方配偶的配偶權利的行為,應當承擔共同的侵權責任,另一方配偶可選擇追究配偶一方與第三者的共同責任或僅追究配偶一 方或第三者的民事責任。配偶權作為一種身份利益,當事人受到侵害時造成的是非財產上損害,法律應規定侵權人侵犯配偶權承擔責任的主要方式是精神損害賠償 (6)。
請採納,謝謝
Ⅲ 要寫一篇關於婚姻法的論文,有什麼可以參考的主題
可以講講各國關於婚姻成立有效條件區別,形式要件和實體要件等
Ⅳ 法律的主修課程有哪些
主要課程有:
1、法理學。是以整個法律現象的共同發展規律和共同性問題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它的研究范圍十分廣泛,主要包括法律的起源、發展和消亡、法律的本質和作用、法律和其他社會現象的關系、法律的創制和實現。
2、《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是政治教育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是政治教育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知識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3、《憲法學》。憲法學是以憲法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屬於法學的分支學科。
4、《刑法學》。刑法學以世界各國刑法為研究對象,是研究犯罪和刑罰、刑事責任及其罪刑關系的科學。它屬於部門法學的范疇,是部門法學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
5、《邏輯學》。研究思維規律的學問。邏輯和邏輯學的發展,經過了具象邏輯—抽象邏輯—具象邏輯與抽象邏輯相統一的對稱邏輯三大階段。
(4)婚姻法主主要內容擴展閱讀:
課程介紹
《法理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大學語文》、《基礎英語》、《計算機基礎》、《憲法學》、《民法學》、《刑法學》、《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經濟法概論》、《鄧小平理論》、《婚姻法》、《國際法》、《法學基礎》、《行政法》、《邏輯學》、《律師實務》
《會計學基礎》、《審計學基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毛澤東思想概論》、《外國語》、《勞動法》、《婚姻家庭法(一)》、《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概論》、《合同法》、《知識產權法》、《公司法》、《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法律文書寫作、(《中國法律思想史、》《外國法制史》、《西方法律思想史、》《票據法》、《保險法》、《稅法》、《金融》、《公證與律師制度》、《房地產法》任選三門)、畢業論文。
Ⅳ 新婚姻法主貸人和次貸人的區別是什麼
新婚姻法里好象沒有主貸人和次貸人吧!你是說貸款嗎還是什麼
Ⅵ 婚姻法的制定與修改主體分別是什麼
婚姻法作為我國的基本法律,制定主體和修改主題都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最高法可以做出相關的司法解釋。
希望能幫到您,生活愉快。
Ⅶ 婚姻法普法主體是什麼
這是不可能的,新的法律修改和司法解釋都不會改變一夫一妻制的原則!《婚版姻法》明確權規定,我國實行一夫一妻的制度。這一制度包括以下含義:(1)婚姻是一男一女的結合。一夫一妻制的特徵在於婚姻關系在一男一女之間產生,任何人不能同時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配偶,禁止同性結婚。(2)已經結婚者在配偶死亡前或者離婚前不能再行結婚。但並不是說一個人一生只能結一次婚。(3)法律禁止重婚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一切公開的、隱蔽的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的兩性關系都是非法的,是法律禁止和取締的,對違反一夫一妻制的行為應當視具體情況予以民事制裁或刑事制裁。
Ⅷ 單選:根據我國《婚姻法》的規定,請求變更撫育費的權利主體是( )
根據來我國《婚姻法》源的規定,請求變更撫育費的權利主體是(子女和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 )。無民事行為能力的子女可有其共同生活的監護人提起。
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 , 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一) 配偶;
(二) 父母;
(三) 成年子女;
(四) 其他近親屬;
Ⅸ 婚姻自主權概念是什麼 婚姻自主權包括什麼內容
我國《婚姻法》第二條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實行計劃生育。
對於婚姻自由的司法解釋:我國《憲法》第49條規定:「禁止破壞婚姻自由」;《民法通則》第103條規定:「公民享有婚姻自主權」;現行《婚姻法》第2條規定:「實行婚姻自由」,第3條規定:「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第5條規定:「結婚必須男女雙方完全自願」。可見,婚姻自由是由法律所規定並受法律所保護的一種權利。任何人,包括當事人的父母,都不得侵犯這種權利,否則就是違法行為。使用暴力,構成犯罪的,要依照《刑法》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予以制裁。
婚姻自主權包括兩個內容,二者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1.結婚自由,是指婚姻當事人有依法締結婚姻關系的自由。當事人是否結婚、與誰結婚是其本人的權利,任何人無權干涉。自願是實現婚姻自由的前提,雙方意思表示一致是婚姻的必要條件。在結婚自由的問題上,包辦、強迫或干涉他人婚姻的行為是被反對的。當事人雙方應以對自己、對後代、對社會嚴肅負責的態度對待結婚問題,以利於建立幸福美滿的婚姻家庭。
2.離婚自由,是指夫妻有依法解除婚姻關系的自由。婚姻的成立和維系都應以愛情為基礎,當雙方感情確已破裂,夫妻關系無法繼續維持時,解除婚姻關系對雙方和社會都是幸事。把離婚一律看成悲劇也是不適當的。與其說離婚動搖了以前存在的穩定的家庭關系,甚至加速了原來具有約束力的婚姻關系的公開解體,不如說離婚制度為那些無法共同生活的夫妻,那些因為無法解除名存實亡的婚姻而遭受痛苦的人們提供了救濟辦法。但離婚是一項重要的法律行為,它關繫到家庭的穩定、子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