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關於破產職工
A. 我想知道國家對破產企業職工是怎麼安置的
根據《國務院關於在若干城市試行國有企業破產有關問題的通知》第五條規定,對員工的安置如下:
1、破產企業所在地的市或者市轄區、縣的人民政府應當採取轉業培訓、介紹就業、生產自救、勞務輸出等各種措施,妥善安排破產企業職工重新就業,並保障他們在重新就業前的基本生活需要。
2、政府鼓勵破產企業職工自謀職業。對自謀職業的,政府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發放一次性安置費,不再保留國有企業職工身份。一次性安置費原則上按照破產企業所在市的企業職工上年平均工資收入的3倍發放,具體發放標准由各有關市人民政府規定。
3、破產企業職工失業期間,依照《國有企業職工待業保險規定》享受失業保險待遇。失業保險期滿無法重新就業的職工,符合社會救濟條件的,由當地民政部門按照規定發給社會救濟金。
4、破產企業離退休職工的離退休費和醫療費由當地社會養老、醫療保險機構負責管理。破產企業參加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基金社會統籌的,其離退休職工的離退休費、醫療費由當地社會養老、醫療保險機構分別從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基金社會統籌中支付。
5、沒有參加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基金社會統籌或者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基金社會統籌不足的,從企業土地使用權出讓所得中支付;處置土地使用權所得不足以支付的,不足部分從處置其他破產財產所得中撥付。
6、破產企業中因工緻殘或者患嚴重職業病、全部或者大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職工,作為離退休職工安置。距離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職工,經本人申請,可以提前離退休。
7、破產企業中的勞動合同制職工的安排,依照《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等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臨時工的安排,依照《全民所有制企業臨時工管理暫行規定》辦理。
8、破產企業職工的安置費用來源不足的,按照企業隸屬關系,由破產企業所在地的市或者市轄區、縣的人民政府負擔。
(1)勞動合同法關於破產職工擴展閱讀:
1、員工安置的范圍:
在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下,國有企業內存在多種類型的人員,主要包括企業在編的正式職工、合同制職工及臨時工等。
此外,企業出於節省成本的需要還向社會上的中介機構招聘了一部分輔助人員,如保安員、清潔工、服務員等,各種類型的人員在各自所在的崗位上均發揮過積極的作用。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企業破產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五十七條特別將破產企業結欠非正式職工(含短期勞務工)的勞動報酬列入清償第一順序。
因此,本文所述的職工,特指企業在編的正式職工、合同制職工及臨時工。這部分職工,作為企業構成的主要部分,理所當然的應當列入安置的范疇。
對於從中介機構聘請而來的諸如保安員、服務員等輔助人員,由於破產企業一般與此部分輔助人員的主管單位簽訂了服務合同,其與破產企業之間並非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而屬於一般的委託合同關系,因此,此部分輔助人員的去向問題應由其單位自行解決。
2、國有企業破產清算員工安置中的工資法律問題
(一)工資的含義
要想釐清工資問題,首先要對工資的范圍進行界定,根據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五十三條規定:「工資是指用人單位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以貨幣形式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
一般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以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
(二)處理工資時應注意的問題
依據《企業破產法》規定,工資位列第一清償順序,但這里也需要注意時效問題。根據《勞動爭議仲裁調解法》第二條、第二十七條規定,因勞動報酬發生的爭議屬於勞動爭議,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
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雖然法律規定工資爭議適用「勞動關系存續期間不受限制、勞動關系終止一年」的特別時效,但由於按勞動部《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的要求,用人單位支付工資的憑證最低保存期限為兩年,對超過兩年未支付的工資,即使未過仲裁時效,勞動者也會因為舉證困難而難以主張。
而在一些省市,明確規定勞動者主張超過兩年的加班費不支持。因此,企業員工在主張工資方面的權益時,對時效問題應當加以注意。
3、國有企業破產清算員工安置中的醫療、傷殘補助及撫恤費用法律問題
出於對企業員工特殊保護的目的,此處的醫療、傷殘補助及撫恤金應該是指涉及企業員工工傷、工亡方面的情形。
B. 關於勞動合同法公司破產補償說明
首先,要看公司是否是被依法宣告破產的,有沒有行政部門的監內督,或者去工商局容查一下,這家公司的營業執照有沒有注銷,防止公司以破產為借口損害勞動者權益。
其次,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因此,按理你母親應該被支付11個月的經濟補償,注意是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來計算,而不是按勞動合同法頒布的時間來算。但是一些公司為了規避法律逃避自己的責任,往往會歪解勞動合同法。建議你不妨去勞動局監察科申請下監察,仲裁的話,不會直接給你提供法律咨詢,需要你去法律援助中心咨詢,而監察只要你提出問題了,或者檢舉舉報了,他們會記錄下你的要求,然後跟用人單位證實,他們心裡是有一桿秤的,這樣可以省去你一些麻煩。
C. 企業破產職工能夠獲得多少經濟補償
一、職工應獲經濟補償
《勞動合同法》第47條第一款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合同法》第47條第3款規定:「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勞動合同法》第97條第3款規定:「本法施行之日存續的勞動合同在本法施行後解除或者終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應當支付經濟補償的,經濟補償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計算。」
二、破產企業職工該如何安置
1、依據國務院《關於在若干城市試行國有企業破產有關問題的通知》:
依照《通知》規定,實施企業破產必須首先安置好企業職工。破產企業所在地的市或者市轄區、縣人民政府應當採取轉業培訓、介紹就業、生產自救、勞務輸出等各種措施,妥善安排破產企業職工重新就業,並保障他們在重新就業前的基本生活需要。
2、政府鼓勵破產企業職工自謀職業。
對自謀職業的,政府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發放一次性安置費,不再保留國有企業職工身份。一次性安置費原則上按照破產企業所在市的企業職工上年平均工資收入的3倍發放,具體發放標准由各有關市人民政府規定。
3、破產企業職工失業期間,依照《國有企業職工待業保險規定》享受失業保險待遇。
失業保險期滿無法重新就業的職工,符合社會救濟條件的,由當地民政部門按照規定發給社會救濟金。
破產企業離退休職工的離退休費和醫療費由當地社會養老、醫療保險機構負責管理。破產企業參加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基金社會統籌的,其離退休職工的離退休費、醫療費由當地社會養老、醫療保險機構分別從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基金社會統籌中支付。沒有參加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基金社會統籌或者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基金社會統籌不足的,從企業土地使用權出讓所得支付;處置土地使用權所得不足以支付的,不足部分從處置其他破產財產所得中撥付。
破產企業中因工緻殘或者患嚴重職業病、全部或者大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職工,作為離退休職工安置。距離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職工,經本人申請,可以提前離退休。
破產企業中的勞動合同制職工的安排,依照《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等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臨時工的安排,依照《全民所有制企業臨時工管理暫行規定》辦理。破產企業職工的安置費用來源不足的,按照企業隸屬關系,由破產企業所在地的市或者市轄區、縣的人民政府負擔。
綜上「破產清算企業如何賠償安置職工」問題所述,破產企業的員工雖然會因此受到影響,但是也會獲得相應的賠償及安置,現在國家鼓勵破產企業職工自謀職業,職工可以聽從安置,也可以另尋自己更加心儀的工作,在安置選擇方面比較自由。
D. 新勞動法有關企業破產職工的處理辦法
不合理!經濟補償金都應按工作年限計算.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節>>第二十七條
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確需裁減人員的,應當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後,可以裁減人員。
第二十八條
用人單位依據本法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經濟補償。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減人員二十人以上或者裁減不足二十人但占企業職工總數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後,裁減人員方案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可以裁減人員:
(一)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進行重整的;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補充:
上面已經說了,經濟補償金的計算是按工作年限的,而不是按哪種合同的形式,關健是你是否已經領到你應得的經濟補償金,如果單位已經付足了,而又能雙倍支付給其他所謂的固定工.那你也沒得講了.
法律規定了應付經濟補償金.但沒有規定單位不能多付的.
E. 勞動法規定企業破產時職工如何安置費
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執行。按照勞動者在該單位的實際工齡支付經濟補償金,每滿一年補償一個月工資,不滿半年補償半個月工資,滿半年不滿一年補償一個月工資。沒有提前30天書面通知的應當再支付一個月工資。
第四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減人員二十人以上或者裁減不足二十人但占企業職工總數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後,裁減人員方案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可以裁減人員:
(一)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進行重整的;
(二)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的;
(三)企業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後,仍需裁減人員的;
(四)其他因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經濟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
裁減人員時,應當優先留用下列人員:
(一)與本單位訂立較長期限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二)與本單位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三)家庭無其他就業人員,有需要扶養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單位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裁減人員,在六個月內重新招用人員的,應當通知被裁減的人員,並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招用被裁減的人員。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F. 國家對破產企業職工的政策有哪些
一、破產企業職工安置的法律規定
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企業破產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中,把「職工解除勞動合同補償金」和「職工集資款」也列為第一順序清償。
2006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簡稱「新《破產法》」),明確列入第一順序清償的包括「破產人所欠職工的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所欠的應當劃入職工個人賬戶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費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支付給職工的補償金」。
而關於用於清償的破產財產,則扣除了優先受償的債權。
二、破產企業職工安置政策
國務院從1994年開始陸續發布了一些行政規范,包括《關於在若干城市試行國有企業破產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發[1994]59號)、《關於在若干城市試行國有企業兼並破產和職工再就業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國發[1997]10號)。
1996年國家經貿委、中國人民銀行也發布了《關於試行國有企業兼並破產中若干問題的通知》(國經貿企[1996]492號),對依照這些規范進入破產的企業(我們一般稱「政策性破產」)的職工安置給出了超越法律規范的特殊優惠。
在用於清償的破產財產上明確土地使用權必須首先用於解決職工安置問題,甚至已抵押的土地所有權變現也可以用於償付職工安置費,並將職工住房及其它社會性資產如幼兒園等排除在破產財產之外;而實際清償的范圍和標准也有所突破。
自2007年6月1日起開始施行的新《破產法》依然為政策性破產留出了空間,規定在該法施行前國務院規定的期限和范圍內的國有企業實施破產的特殊事宜,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辦理。
國有企業破產清算職工安置的法律與政策兩者由於內在的沖突與矛盾,為現實生活中關於國有企業破產案件的司法實踐帶來了許多困難,尤其是在審理難度上。因此,對於職工以及債權人的合法權益保護也有所欠缺,這就需要非常好的處理才能調和兩者矛盾。
(6)勞動合同法關於破產職工擴展閱讀
在南京市六合區程橋街道,六合區法院順利發放了兩家破產企業500餘名工人的經濟補償金近700萬元。這得益於該院通過網路拍賣實現了破產企業資產變現的價值最大化,從而幫助工人們較快地拿到了補償金。據了解,如此處理破產企業的方式在江蘇省尚屬首例。
2013年8月,南京隆茂服裝有限公司、南京匯特利服裝有限公司這兩家大型民營企業因資金鏈斷裂突然停產,兩公司法定代表人下落不明,500餘名職工因失業和欠發工資問題紛紛上訪維權。當地政府積極籌措資金,先行墊付工人工資500多萬元、社保80多萬元。
據六合區法院執行局局長張群介紹,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發現,這兩家公司為關聯企業,存在資產混同情形,故對兩家公司進行合並清算。「此次清算為達到資產變現價值最大化的目的,我們第一次嘗試用淘寶網路拍賣的方式進行拍賣,並成功以6000餘萬元的價格成交。
倘若通過傳統的司法拍賣渠道處理,就要額外付2%的傭金。」張群表示:「考慮到破產案件審理期較長,資產也正在變現過程中,尚未進入財產分配階段,但工人經濟補償金未能及時兌現,將影響工人的切身利益,因此我們決定將已變現的部分資產所得款,優先用於支付職工的經濟補償金。」
G. 關於破產企業對員工的補償標准
經濟生活中,企業破產偶有發生,那麼企業破產後,員工能否得到相應補償呢?首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第(四)項的規定,用人單位依法宣布破產的,應當向員工支付經濟補償;其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但是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而且本法所指工資標准為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最後,即使企業破產,也應當支付所欠職工的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所欠的應當劃入職工個人賬戶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費用等。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的計算】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H. 勞動法中公司倒閉,員工是否能得到經濟補償有什麼相關法律
公司倒閉,員工能得到經濟補償。此條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有所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規定:(4)人單位被依法宣告破產的,勞動合同終止。
第四十六條 (六)中滿足第四十四條第四項情況,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8)勞動合同法關於破產職工擴展閱讀:
其他員工合同終止可得到經濟補償情況:
1、用人單位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或者用人單位決定提前解散的。
2、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3、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4、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6、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7、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8、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成本不斷加大。企業解除合同的條件和程序限制過於嚴格,造成企業對工作低效和頻繁違紀人員的管理難度加大。此外,經濟補償金的適用范圍過寬,推高了企業解僱成本,例如勞動合同到期終止經濟補償等存在較大爭議。
限縮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適用范圍。在連續訂立兩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後,賦予企業終止合同或不同意續訂勞動合同的權利。
對於用人單位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合同的情形,應當賦予勞動者在雙倍工資與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間選擇的權利,不應由法律規定同時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