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未約定違約金

合同法未約定違約金

發布時間: 2021-01-16 03:18:20

① 合同中未約定違約責任條款違約方就不承擔違約責任嗎

1.
既然合同上未約定違約責任,即使違約了,也不需要承擔違約責任。
2.
這就是很多糾紛回產生的原因。簽訂合同答不約定違約條款。合同當事人可以隨意違約,而不擔心承擔責任。
3.
但這種違約責任是狹義的,即只指違約金。對於其他的違約責任還是需要承擔的,如繼續履行合同、賠償因違約給對方造成的損失等。
4.
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② 合同中違約金按什麼標准,沒註明違約金的情況下,怎麼維護利益。

合同里沒有寫違約金,但是違約了,可以主張對方承擔違約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一百一十一條質量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對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受損害方根據標的的性質以及損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違約責任。

第一百一十二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在履行義務或者採取補救措施後,對方還有其他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2)合同法未約定違約金擴展閱讀:

合同自由並非絕對的,雖然法律並沒有規定違約金數額與違約損失額完全一致,但也並非要使兩者差異懸殊。有學者認為:違約金的數額與違約損失的數額應當大體一致,這是商品交換等價原則的要求在法律層面的反映,也應該是合同正義的重要內容和合同法追求的理想之一。由此可見,對於不合理的違約金進行調整是維護公平合理與誠信原則的必然要求。

關於違約金調整的標准,司法實踐一直存在尺度不統一,不好把握的問題。而結合著《合同法解釋(二)》第29條第2款的規定來看,我們至少可以得出一些綜合衡量的因素:

1、基礎標准——「違約造成的損失」。法院或者仲裁庭應當要審查當事人違約行為所造成的損失,這也是需要當事人進行舉證的內容。

2、合同的履行程度。因為在合同幾乎履行完畢和尚未履行的情況下,當事人的違約行為所造成的結果還是存在較大區別的,從情理的角度出發,充分考慮合同的履行情況,也是為追求公平的結果。

3、當事人的過錯程度。違約方是主觀惡意追求違約結果還是因客觀因素造成過失性違約,這直接影響違約金是體現補償性還是懲罰性的功能,另外,從合同法的條款來看,其大多規定也都是以過錯責任為主,懲罰性也只是為了給義務人一定的心理壓力,使其積極履行相關義務,因此,小編以為不宜過於嚴格或機械性看待違約責任。

4、其他綜合因素。例如締約合同時對可得利益損失的預見、當事人之間的交涉能力是否平等、是否存在格式條款及損益相抵規則的因素,這些都是需要結合具體案件情況而綜合衡量的。

③ 只約定違約金未約定計算標准如何處理

違約金有法定違約金與約定違約金之分。若未約定則違約金數額一般以不超過合同未履行部分的價金總額為限。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規定的是約定違約金,約定違約金具有如下特徵:

(1)違約金的數額是雙方預先確定的;

(2)違約金是—種違約後的補救措施;

(3)違約金的支付是獨立於履行行為之外的給付。換言之,只要當事人無特別約定,支付違約金的行為不能替代履行合同,當事人不得在支付違約金後而免除履行主債務的義務(《合同法》第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三款)。

1、違約金適用的一般原則性規定。

(1)合同對違約金有具體約定的按約定,對違約金無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按沒有約定處理。

(2)違約金的計算依據是合同總價。

(3)約定違約金數額一般以不超過合同未履行部分的價金總額為限。

2、逾期付款違約金的計算,應注意不同時期的計算參考依據。自1996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已四次調整逾期罰息計算標准,即依次調整為日萬分之五、日萬分之四、日萬分之三、日萬分之二點三。

如果不考慮罰息發生的時期,一律按日萬分之五或日萬分之四等計算,是不符合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逾期罰息計算標準的規定的。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經研究認為,罰息計算方法的正確表述方式為:逾期罰息自某某之日起至付清之日止,按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同期逾期罰息計算標准計付。

按照1999年2月16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法釋〔1999〕8號《關於逾期付款違約金應當按照何種標准計算問題的批復》和2000年11月2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法釋〔2000〕34號《關於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逾期付款違約金應當按照何種標准計算問題的批復〉的批復》的規定,對於合同當事人沒有約定逾期付款違約金標準的,人民法院可以參照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金融機構計收逾期貸款利息的計算標准計算逾期付款違約金。

中國人民銀行調整金融機構計收逾期貸款利息的准時,人民法院可以相應調整計算逾期付款違約金的計算標准。

3、合同當事人明確約定適用地方規章規定的,人民法院可以參照執行。最高人民法院於1993年4月7日以法經(1993)56號《關於處理建築工程承包合同糾紛案件能否參照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的〈關於建設工程實行提前竣工獎的暫行規定〉的函復》答復如下:

《建築安裝工程承包合同條例》第十三條第一款雖然規定了逾期交付工程應承擔違約責任,但沒有規定具體標准,而是允許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

山東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的《關於建設工程實行提前竣工獎的暫行規定》[該規定第五條第二款規定:「工程提前(或拖期)一天竣工獎(罰)金額按工程預算造價的萬分之二至萬分之四計取……獎罰數額的比例要對等,但總額不得超過工程預算造價的百分之三。」]對工程逾期應承擔的責任作了具體規定。該規定屬於地方政府規章,與《建築安裝工程承包合同條例》並不抵觸,因此,雙方都是本省的單位,可以參照執行。

4、對約定違約金和罰款的,或只約定罰款的,只要其金額不超過未履行部分總額的,可將罰款視為違約金處理。

(3)合同法未約定違約金擴展閱讀:

違約金的主要作用,這一點歷來是學界爭議的焦點。對此,學術界有三種不同的觀點:

擔保說

一種觀點認為,違約金的主要作用在於擔保合同的履行。認為它「是當前社會主義組織間合同擔保的主要形式,社會主義組織間的經濟合同,如果沒有違約金的規定,就是不完整的」。因而是一種擔保方式(擔保說)。

責任說

第二種觀點認為,違約金是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所應承擔的違約責任。由於違約金與傳統民法中擔保方式存在著性質上的差別,所以「違約金不是債的擔保方式,立法法學理論也不應該要求違約金發揮債的擔保作用」(責任說)。

折衷說

第三種觀點認為,違約金既是擔保方式,又是違約責任方式(折衷說)。

現在持第三種觀點的人越來越多。其實這三種觀點只是第二種觀點與第三種觀點之爭,因為現在沒有人認為違約金是一種純粹的擔保方式,將其認為是純粹的擔保方式與違約金在各國的運用是不相符的。因而,我們這里只對第二種觀點與第三種觀點進行分析比較。



④ 合同未約定違約責任怎麼辦

合同中沒有復約定違約金的,守制約方可以根據實際損失主張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經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⑤ 合同未約定違約金數額時如何解決違約賠償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07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第113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應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根據上述規定,若對方違約給你造成了經濟損失,你可以要求對方賠償因其違約所造成你的經濟損失。 針對商品房買賣合同最高法有以下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 商品房買賣合同沒有約定違約金數額或者損失賠償額計算方法,違約金數額或者損失賠償額可以參照以下標准確定: 逾期付款的,按照未付購房款總額,參照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金融機構計收逾期貸款利息的標准計算。 逾期交付使用房屋的,按照逾期交付使用房屋期間有關主管部門公布或者有資格的房地產評估機構評定的同地段同類房屋租金標准確定。 針對商品房買賣合同以外的其他合同行為 依據合同法第六十一條之規定, 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 針對昨天我的一個同學所說、 依合同法第六十一條確定。 如果可以舉證辭職未造成損失及辭職行為的發生系用人單位行為引起則可免除經濟賠償 A.當事人雙方協商 B.依慣例習慣解決 問題:(1).勞動就業協議中約定了事後當事人雙方應當簽訂勞動合同而未簽訂 作為違約條款獨立存在,而不受是否簽訂勞動合同影響不能,若以此數額作為違約金數額則違背該條存在之根本目的--該條設定之目的在於防止約定過高數額之違約金而給畢業生帶來不必要的負擔,此為最高限制數額,而非作為違約金數額

⑥ 合同中未約定違約金,可以不支付違約金嗎

可以是你拒絕支付的理由,但不一定是結果。

⑦ 合同未約定違約責任可以主張違約金嗎求解

合同未約定違約金,也可以主張違約金。根據《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當事內人一方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一百一十二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在履行義務或者採取補救措施後,對方還有其他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及第一百一十三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
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之規定,損失賠償不是必然要約定的,如合同中未約定損失賠償,但,違約方給守約方造成損失的,仍應當賠償。對於金錢給付義務中,因遲延支付,最直接也最易被預見的應當就是利息損失,即該筆款項被佔用後,債權人無法進行存款獲取利息收入等增值行為,或債權人因急用該筆資金未得而不得不向第三人借款而必須支付利息。

熱點內容
杏林人民法院 發布:2025-08-18 13:36:36 瀏覽:960
勞動法知識競賽試題及答案 發布:2025-08-18 13:34:58 瀏覽:425
浙江麗水人民法院 發布:2025-08-18 13:29:41 瀏覽:374
地方國資委法律顧問 發布:2025-08-18 13:18:42 瀏覽:792
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包括 發布:2025-08-18 13:17:45 瀏覽:429
教師職業道德基礎 發布:2025-08-18 13:16:48 瀏覽:739
婚姻法第幾條規定婚假 發布:2025-08-18 13:14:23 瀏覽:604
70周年法律知識培訓活動 發布:2025-08-18 13:11:41 瀏覽:329
違法代理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8 13:05:59 瀏覽:716
貴州法律咨詢熱線電話 發布:2025-08-18 13:05:10 瀏覽: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