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法比較性名詞解釋
㈠ 各位老師:您好,請教(國際經濟法)有體動產的名詞解釋謝謝!
換個思維方式,我從反面給你界定,然後就知道有體動產的確切含義啦,你立刻就明白啦。
第一步
先說無體動產:
無體動產和有體動產對應的概念,它指不以實體形態存在的財產。這類動產由於不以實物形態存在,其所在地難以確定,因而法律的適用問題採用了與有體動產不同的物權規則。
第二步
下面可以來界定:有體動產啦,它是指,以實物形態存在的動產。
第三步
具體名詞解釋:
第一層:解釋何為動產?
第二層:何為有體動產?
第三層:有體動產的特徵,一個有體性,一個動產性等
第四層:相關的學說,對有體動產歷史上的四種主張(1)住所地法
(2)所在地法(3)行為地法(4)支配轉讓行為的自體法
第五層:意義
㈡ 國際經濟法題目
一、
1、國際貿易慣例,是指在國際貿易的長期實踐中,在某一地區或某一行業逐漸形成的為該版地區權或該行業所普遍認知、適用的商業做法或貿易習慣,作為確立當事人權利義務的規則對適用的當事人有約束力。現在的國際貿易慣例經過人們的整理、編纂,表現為書面的成文形式。某一組織、協會的標准合同文本,指導原則,業務規范,術語解釋,都可以是國際貿易慣例。
2、我國《合同法》對要約邀請這一概念的規定是: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商業廣告等為要約邀請。但商業廣告的內容符合要約規定的,視為要約。
3、根據《匯票與本票統一法》,匯票是出票人要求付款人見票即付或見票後定期付給受款人或其代理人一定金額的無條件支付的命令。我國《票據法》對匯票的定義略有不同:匯票是出票人簽發的,委託付款人在見票時或者在指定日期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
㈢ 國際經濟法,英文,名詞解釋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國際經濟法是指調整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版間;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他國權私人之間;國際組織與私人之間以及不同國籍私人之間,相互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㈣ 國際經濟法名詞解釋傾銷
傾銷,是指一國(地區)的生產商或出口商以低於其國內市場價格或低於成本價格將其商品拋售到另一國(地區)市場的行為。
㈤ 國際經濟法 名詞解釋:國籍稅收管轄權
國籍稅收管轄權亦稱公民稅收管轄權,是征稅國依據納稅人與征稅國之間存在國籍這樣的身份隸屬關系事實所主張的征稅權。
㈥ 國際經濟法的判斷題請幫忙解答一下謝謝~
1.錯,同時要表明提議人有在其建議一旦得到接受就受其約束的意思方構成要約。
2.錯,國際經濟法的法律淵源還包括國內立法等。
3.錯,反補貼協議(Agreement on Subsidies and Countervailing Measures,SCM Agreement)的簡稱,是世界貿易組織管轄的一項多邊貿易協議,是在關貿總協定東京回合同名協議的基礎上修改和補充的,是對《關貿總協定》第6條、第16條規定的具體化。
反傾銷協議(Anti-mping Agreement),即《關於執行1994年關貿總協定第六條的協議》(Agreement on Implementation of Article VI of GATT 1994),是世界貿易組織管轄的一項多邊貿易協議,是在關貿總協定東京回合《反傾銷守則》的基礎上修改和補充的。
4.對,國際逃稅是指跨國納稅人採取某種違反稅法的手段或措施,減少或逃避其跨國納稅義務的行為。國際逃稅屬於違法行為。
5.對
6.錯,貨款主要是跟單托收。光票托收(CLEANBILLFORCOLLECTION),是指賣方僅開立匯票而不附帶任何貨運單據,委託銀行收取款項的一種托收結算方式。一般來講,光票托收用於收取貨款尾數、代墊費。
7.對,公約只適用於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即營業地在不同國家的雙方當事人之間所訂立的貨物買賣合同,但對某些貨物的國際買賣不能適用該公約作了明確規定。
㈦ 國際經濟法 名詞解釋 還價
還價(counter-offer)又稱還盤,是受盤人對發盤內容不完全同意而提出修改內或變更的表示,是對發盤容條件進行添加,限制或其他更改的答復。還盤只有受盤人才可以做出,其他人做出無效。
還盤(counter offer ) ,交易方式之一,即接盤人對所接發盤表示接受,但對其內容提出更改的行為。還盤實質上構成對原發盤的某種程度的拒絕,也是接盤人以發盤人地位所提出的新發盤。因此 ,一經還盤,原發盤即失效,新發盤取代它成為交易談判的基礎。如果另一方對還盤內容不同意,還可以進行反還盤(或稱再還盤)。還盤可以在雙方之間反復進行,還盤的內容通常僅陳述需變更或增添的條件,對雙方同意的交易條件毋需重復。在國際貿易中,往往經過多次的還盤、反還盤,才最終達成協議。
受盤人在接到發盤後,不能完全同意發盤的內容,為了進一步磋商交易,對發盤提出修改意見,用口頭或書面形式表示出來,就構成還盤。
㈧ 國際經濟法名詞解釋
國際經濟法的基本涵義
一、狹義說:國際經濟法是國際公法的回新分支
國際經濟答法只是調整國家政府相互之間、國際組織相互之間以及國家政府與國際組織之間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傳統的國際公法,主要用於調整國家政府之間、國際組織之間以及國
家政府與國際組織之間的政治關系。國際經濟法是專門用來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新的法律分支。它是國際公法的一個新分支,是適用於經濟領域的國際公法。持此類觀點的主要代表物有英國的施瓦曾伯格、日本的金澤良雄以及法國的卡羅等人。
二、廣義說:國際經濟法是調整國際(跨國)經濟關系的國際法、國內法的邊緣性綜合體
它是調整超越一國國境的經濟交往的法律規范。調整的對象,不僅限於國家政府之間、國際組織之間以及國家政府與國際組織之間的經濟關系,而且包括大量的分屬於不同國家的個人之間、法人之間、個人與法人之間以及他們與異國政府或國際組織之間的各種經濟關系。它的內涵和外延,早已大大地突破了國際公法單一門類或單一學科的局限,而擴及於或涉及到國際私法、國際商法以及各國的民商法、經濟法等。
㈨ 國際經濟法中的「示範法」名詞解釋
《示範法》復旨在幫助各國制對其仲裁程序法律進行改革和現代化,以考慮到國際商事仲裁的特點和需要。《示範法》涵蓋仲裁程序的所有階段,包括仲裁協議、仲裁庭的組成和管轄權、以及法院通過承認和執行仲裁裁決進行干預的程度。《示範法》反映了對於所有區域的國家和世界上各種不同的法律或經濟制度所接受的國際仲裁做法的關鍵問題在世界范圍達成的共識。
㈩ 引力原則 名詞解釋(國際經濟法)
常設機構所在國確定跨國營業所得應稅范圍所遵循的原則之一。指常設機構所在版國權不僅對通過常設機構取得所得要征稅,對雖沒有直接通過常設機構,但經營業務與常設機構經營相同或相類似所獲取的所得,也要納入該常設機構的征稅范圍,由其行使地域管轄權征稅。引力原則與歸屬原則相比擴大了常設機構所在國地域管轄權的行使范圍,使不屬於常設機構的跨國營業所得也一並征稅。引力原則曾得到聯合國範本的考慮,但未被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範本所採納,所以,這一原則的採用受到很大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