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重大過失
Ⅰ 什麼情況下屬於合同法規定的重大誤解
合同法第條第1款規定:「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何謂「重大誤解」?《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71條規定:「行為人因對行為的性質、對方當事人、標的物的品種、質量、規格和數量等的錯誤認識,使行為的後果與自己的意思相悖,並造成較大損失的,可以認定為重大誤解。」此規定相當含糊、籠統,實踐中理解不一。
重大誤解可分為雙方的重大誤解和單方的重大誤解。參考國外立法和國內審判實踐,我們認為,雙方重大誤解應當具備以下幾項條件:
1,與合同訂立時存在的事實有關。被合同雙方據以錯誤判斷的事實必須是在訂立合同時存在的事實,而不是在訂立合同後才發生的事實。例如,某人訂立了一項土地購買合同,認為所購土地的價格將在一年之內上漲3倍。但一年之後,土地的價格不但沒有上漲反而下降了。這樣的錯誤便不是對合同訂立時所存在的事實的判斷錯誤,而是對合同訂立後將要發生的事實的判斷錯誤。如果同一人在訂立一項土地購買合同時認為所購的土地有20公頃。但事實上,所購買的土地只有16公頃,這樣的錯誤便屬於對合同訂立時的事實的判斷錯誤。
2.該事實必須是合同訂立所依據的基本前提條件。假設在4月份,一位土地承包人簽訂一項合同,按當時的市場價格出售將在6月份收獲的小麥,則訂立合同時的小麥市場價格便構成了合同訂立所依據的基本前提條件之一。
3.重大誤解須是本質性的,一般誤解不構成重大誤解。所謂重大誤解是本質性的,是指表意人如不發生重大誤解就不可能為該意思表示。實踐中本質性的重大誤解一般涉及行為性質、標的物、對方身份等重要因素。
4. 受重大誤解不利影響的合同方不承擔重大誤解發生的風險。換言之,重大誤解與某一事實相關聯,對於該事實發生重大誤解的風險已被設想到,或者考慮到相關情況,該重大誤解的風險應由重大誤解方承擔,此時該重大誤解方不得請求撤銷。例如,某一建設工程合同規定勘查、設計、施工方已明白土地的地質狀況、建築材料的市場價格、勘查、設計、施工的具體要求,並完全依賴自己的了解進行勘查、設計、施工,則建設方便承擔了它對上述問題可能有重大誤解的風險,並無權再以這種重大誤解為借口請求撤銷合同。
5.重大誤解非由表意人重大過失所引起,否則該表意人不得以重大誤解為由請求撤銷。
單方重大誤解除須符合上述各項條件外,還必須是重大誤解將使合同的執行產生不公平的結果,或另一方事先有理由知道重大誤解的存在或對重大誤解的造成負有過失。但一方重大誤解,另一方已依對合同的信賴行事時,除非另一方也發生重大誤解,或另一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重大誤解但未提醒,使對方一直處於重大誤解之中,不得主張重大誤解。
Ⅱ 重大過失合同有約定的以約定為准嗎
可以撤銷合同,也可以按約定走
Ⅲ 因重大過失簽訂的合同是否有效
「因重大過失而簽訂的保險合同無效」,《合同法》和《保險法》沒有這樣的規定。版《保險法》規定了投保權人有如實告知義務,如果投保人故意或因重大過失沒有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視具體情況,保險公司可依法律規定分別行使解除合同權或不負責賠償保險金。
Ⅳ 合同法中,違約責任,因過錯致損,和致損有過錯的意思有啥區別
1.贈與合同抄:
《襲合同法》第189條規定:因贈與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贈與的財產毀損、滅失的,贈與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2.客運合同中承運人對旅客自帶物品的毀損責任:
《合同法》第303條規定:在運輸過程中旅客自帶物品毀損、滅失,承運人有過錯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3.保管合同:
《合同法》第374條規定:保管期間,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保管物毀損、滅失的,保管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保管是無償的,保管人證明自己沒有重大過失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4.倉儲合同:
《合同法》第394條規定:儲存期間,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倉儲物毀損、滅失的,保管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因倉儲物的性質、包裝不符合約定或者超過有效儲存期造成倉儲物變質、損壞的,保管人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Ⅳ 求文檔: 合同中約定:如因甲方履約中的輕微過失,致乙方人身傷害的,免予承擔民事責任。則此條款( )。
無效。
《合同法》53條:「下列免責條款無效:(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解釋:
1.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條款無效。對於人身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法律是給予特殊保護的,並且從整體社會利益的角度來考慮,如果允許免除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人身傷害的責任,那麼就無異於縱容當事人利用合同形式對另一方當事人的生命進行摧殘,這與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的憲法原則是相違背的。在實踐當中,這種免責條款一般都是與另一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相違背的。所以本條對於這類免責條款加以禁止。
2.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對方造成財產損失的免責條款。我國合同法確立免除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合同一方當事人財產的條款無效,是因為這種條款嚴重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如果允許這類條款的存在,就意味著允許一方當事人可能利用這種條款欺騙對方當事人,損害對方當事人的合同權益,這是與合同法的立法目的完全相違背的。對於本項規定需要注意的有兩點:(1)對於免除一方當事人因一般過失而給對方當事人造成財產損失責任的條款,可以認定為有效。(2)必須是免除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對方當事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條款無效。也就是說,對於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行為必須限於財產損失,如果是免除人身傷害的條款不管是當事人是否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只要是免除對人身傷害責任的條款依據本條第一項的規定都應當使之無效。
【請採納為滿意回答。謝謝!】
Ⅵ #芝麻開門#對於合同法來說,輕過失等同於一般過失嗎假如過失分為輕過失、一般過失與重大過失三個等級
判斷過失程度要考察行為人的注意義務
不過這是理論上的說法,沒有具體法律依據
一般過失和輕過失是指除了重大過失之外的其他較輕的,一般的過失,只是不同的文字表達形式而已。兩者可以理解成等價兌換的概念。
Ⅶ 勞動合同法中的重大過失多少叫為重大過失
所謂過失是指主觀對上的一種心態,民法上把過失劃分為一般過失和重大過失,回一般過失,它是答指行為人雖然沒有違反對一般人的注意程度的要求,但沒有達到特定身份人的較高要求。重大過失,它是指行為人不僅沒有達到法律對他的較高要求,甚至連對普通人的一般要求也未達到。
Ⅷ 合同法中過錯與重大過失區別
合同中的抄一般過失是指,襲在盡了一般注意義務的情況下仍然還有可能發生的過失,避免這樣的過失要有謹慎的數以義務才可以避免的。重大過失,是指只要進到一般的注意義務就可以避免的過失。造成損失的情況是由於他沒有盡到起碼的注意義務造成的。這只是理論上的理解,要是具體問題還要具體分析。
Ⅸ 一個合同條款同時免除一般過失責任和重大過失責任,該合同條款是否因違反《合同法》第53條而完全無效
只是免責條款無效,抄其襲他的仍然有效。53條中的說法是造成人身傷害而不能免責,造成傷害的一方是要賠償受害方得損失,如果合同中約定「對別人造成傷害而不需要賠償」的條款,那麼這個條款是無效的,但是其他的合法條款仍然有效。
Ⅹ 重大過失和重大誤解之間有什麼區別
重大誤解是指行為人因對行為的性質、對方當事人、標的物的品種、質量、規格和數量等發生錯誤認識,使行為的後果與自己的意思相悖,並造成較大損失的行為。
重大過失是指在正常情況下責任人在法律行為能力范圍內能夠預見而沒有預見或已經預見但輕信事故不會發生而未採取措施所造成的事故及損失為過失,重大過失是一般人都能預見,作為有相應工作能力的人員卻沒有預見或疏忽輕信不回發生而造成的事故就是重大過失
所謂重大誤解的合同是指合同當事人因自己的過錯,對合同內容發生嚴重的誤解而訂立的合同。在重大誤解合同中,由於當事人內心意志與客觀事實不一致,使其行為造成與行為人事實追求相違背的後果。我國《合同法》、《民法通則》在立法上將重大誤解的合同定位為一種可變更、撤銷的合同
參考資料: 網路
回答者: 絕的反擊 - 初入江湖 三級 2009-7-11 17:52
首先、重大誤解中的「重大」和重大過失裡面的「重大」不是一個意思。
重大過失裡面的「重大」的程度是指以一般人善良人的注意義務應該可以避免而沒有避免。在一些專業領域的專業人士,有時即使盡了上述注意義務也可能構成重大過失,比如醫護人員。重大誤解裡面的「重大」是指對實際情況的認識程度來說的,越是對合同的的主要條款認識錯誤「重大」性越大,也就是這里的「重大」它具有客觀性,取決於對那些條款認識錯誤,而與主體的主觀認識能力沒多大關系。
其次、民法上的重大過失區別於刑法上的重大過失。仔細考慮一下也應該能明白,所以樓上的有點弄混了,那是刑法上的重大過失。
至於你說的這個案例,既可以說是重大誤解、也可以說顯失公平。但不能說是重大過失而撤銷合同,因為「重大過失」是自己的過失,而卻要對方承擔解除合同的非利益,有合同的公平原則。合同法也沒有規定說重大過失可以解除合同的,相對人過失導致合同不成立的,承擔締約過失責任。
其次給你一點民法學習的建議,民法特別是合同法講究意思自治,而撤銷權、合同無效判定則是對合同的意思自治的限制,所以除非有明文規定,否則一般不去確認合同無效,能變更而盡量不去撤銷。 民法雖然也是法律 但更傾向於契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