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婚姻法
1. 請問!那個國家的《婚姻法》規定一夫二妻制;咱國家什麼時候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抄民共和國婚姻法只規定襲了夫妻之間應盡忠實義務,並且規定了重婚或者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可以離婚。
另,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還規定了重婚罪。就目前的打擊力度來講,一夫二妻制只能作為「念想」,想一下就可以了。
2. 誰有《民法學》當中那「婚姻家庭」的那個內容阿,發給我吧,很急。。。836217585@com
婚姻家庭
一、概述
(一)婚姻家庭法的調整對象
(一)調整對象的范圍
從范圍上看,包括婚姻關系和家庭關系
從內容上看,包括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調整對象的范圍相當廣泛,就縱向而言,包括婚姻家庭關系、其他近親屬關系發生和終止的全過程;就橫向而言,包括婚姻家庭主體間、其他近親屬間的各種權利義務關系。
(二)調整對象的性質
婚姻家庭法的調整對象,按其性質可以分為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兩類。其中,人身關系是主要的,起決定作用的方面。財產關系是從屬於人身關系、不能脫離人身關系而獨立存在的。這種財產關系對人身關系的從屬性,表現在發生、終止和內容等諸多方面。婚姻家庭法就其基本性質而言是身份法,而不是財產法,它調整的是婚姻家庭主體間,其他近親屬間的人身關系以及與此相聯系的財產關系。
1.婚姻家庭領域的人身關系 存在於彼此具有特定親屬身份的自然人之間,其本身並不具有經濟內容,也不是出於經濟上的目的而創設的。但它是婚姻家庭領域的財產關系的發生根據。與其他 法律中調整的人身關系不同,婚姻家庭法調整的人身關系是親屬身份關系
2.婚姻家庭領域的財產關系 具有一定的經濟內容,涉及有關主體之間的物質利益。但它是隨著婚姻家庭領域的人身關系的發生而發生,隨著上述人身關系的終止而終止的。財產關系的內容反映了相應的人身關系的要求。就法律關系而言,婚姻家庭領域的財產關系無非是人身關系的法律後果,財產關系是以人身關系為基礎法律關系的。婚姻家庭法領域的財產關系反映的主要主要是親屬共同生活和家庭經濟功能的要求,其參與者須為具有特定身份的親屬,這種財產關系不是等價、有償的。
(二)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則
1.婚姻自由原則
婚姻自由是由憲法賦予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包括結婚自由和離婚自由。婚姻自由是指男女雙方有權依法決定自己的婚姻,既不受對方的強迫,也不受第三人的干涉。婚姻法明確規定,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
2.一夫一妻原則
亦稱單偶制或雙單式婚姻,是一男一女互為配偶的婚姻形式。
按照一夫一妻原則的要求,任何人只能有一個配偶,禁止重婚以及其他破壞一夫一妻制度的行為。任何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的結合,都是同愛情的專一性和排他性不相容的。違反一夫一妻制的婚姻不予登記,重婚於法無效,並須追究犯罪者的刑事責任。
3.男女平等原則
是指婚姻家庭主體的法律地位和權利義務,不因性別而異。我國婚姻家庭法在各項具體制度、具體規定中都鮮明地體現著男女平等的立法精神。在結婚和離婚問題上,男女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是完全平等的。夫妻、親子、祖 孫、兄弟姐妹等關系中,不同性別的主體的權利和義務也是完全平等的。在婚姻、家庭和親屬關系方面的一切涉法事項,均應按照男女平等的原則處理。法律保障:禁止家庭暴力(指行為人以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給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造成一定傷害的行為)。
4.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合法權益原則
保護婦女權益是我國婚姻家庭立法的長期傳統。我國的《婦女權益保障法》以專章規定婦女的婚姻家庭權益,對《婚姻法》作了重要的補充。
以婚姻為基礎的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贍老育幼是家庭的重要的社會功能。我國婚姻家庭法中有關撫養教育、贍養扶助、對未成年子女的保護等規定,為兒童、老人的 權益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指對家庭成員歧視、折磨、摧殘,使其在身體上、精神上受到虐待的行為)和遺棄(指法定親屬中依法負有扶養、撫養、贍養義務的一方對需要扶養、撫養、贍養的另一方拒不履行義務的行為)。
5.計劃生育原則
實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之一。生育制度與婚姻家庭制度具有密切的關系。宏觀上的社會人口再生產,在微觀上是通過婚姻家庭中的生育行為實現的。實行計劃生育以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為主要目標。計劃生育對生育主體的基本要求是:少生、優生、適當地晚婚、晚育。國家提倡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 合理安排第二胎生育,禁止三胎以上的多胎生育。少數民族也要實行計劃生育;對於人口稀少的少數民族;節制生育的政策可以適當放寬。落實計劃生育措施,是夫 妻雙方的共同義務。
(三)身份法律行為與身份權
1.身份法律行為的概念、特徵及分類
(1)概念: 是自然人以親屬身份之取得或喪失為目的之行為,亦即個人將要進入或脫離某類親屬的身份共同生活關系秩序之行為。換言之,親屬身份行為就是自然人有意識地引起親屬身份法律後果的行為。
(2)特徵:
a.親屬身份行為具有非契約的「合同行為」性質。
b.親屬身份行為的意思表示有明顯的局限性。
c.親屬身份行為對「行為能力」的界定有特定的規律性。
d.親屬身份行為具有非代理性。
e.親屬身份行為不得附條件或期限。
f.親屬身份行為的無效、撤銷的規定主要從主體不適格、意思表示瑕疵,不合法律的強行性規定和違背公序良俗四個方面進行價值判斷和認定。
g.親屬行為具有要式性。
(3)親屬身份行為的分類
1.創設性身份行為與解消性身份行為
所謂身份行為的「創設性」,系指民事主體通過法律行為形成或建立特定身份法律關系之意。
所謂身份行為的「解消性」,是指民事主體通過法律行為解除、終止或消滅已經存在的親屬身份關系之意。
2.單獨身份行為與共同身份行為
單獨身份行為,系指由行為人依單方意思表示而形成或消滅身份關系的法律行為。鑒於本文對身份行為與身份關系之「純粹性」的認定,這種單獨身份行為,在親屬法理論中只有針對非婚生子女的任意認領行為。
共同身份行為,系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自然人以創設或解消特定親屬身份為內容的意思表示行為,其意思表示為復數,且各意思表示內容相同、方向一致;其法效目標為形成或消滅親屬身份法律關系。
3.依據親屬身份關系的性質不同,又可分為婚姻行為與親子行為。
(1)婚姻行為—結婚與離婚
婚姻行為,系指男女雙方當事人以形成或解消夫妻身份關系之意思表示行為,它包括結婚行為及離婚行為。
(2)親子行為—收養與協議解除收養
親子行為,系指形成或解消父母子女身份關系的意思表示行為,民法上稱為協議收養與協議解除收養
4.束己身份行為與涉他身份行為
2.我國婚姻法上的身份權
(1)概念:配偶身份權是指夫妻基於配偶身份而產生的相互之間的身份權利。
(2)特徵:
a. 從權利性質來看,配偶身份權屬於人身權中的身份權,它基於夫妻的配偶身份而產生,不包括財產權、繼承權等財產權利;
b. 其存在是以配偶的身份關系的存在為前提的。它產生於婚姻關系的締結,終止於婚姻關系的結束;
c. 夫妻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權利內容也是相同的;
d. 配偶身份權是一種絕對權、專屬權。除權利人外,其他任何人都是該權利的義務主體,同時它也是夫妻之間專有的特定的身份權利。
(配偶身份權包括同居權、貞操忠實義務、住所決定權、家庭日常事務代理這幾項權利。)
3. 民法通則和婚姻法應採納那個法
民法通則是關於民事行為、民事活動領域的原則性問題、普遍規內則的規定,而「婚姻法」、容「繼承法」則是專門就婚姻家庭的人身關系、財產關系的相關規定,它們之間屬於普通法與特別法的法理關系。
存在法律適用效力等級的區別。
4. 中國在那個朝代出現婚姻法的
婚姻制度最初發生的原因與時代,現在難以查證。夏周商婚姻制度一直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延續到清朝。
5. 老公出軌了,我該如何找證據證明法律承認那種形式的證據
證據證明如下:
1、第一種情況。你老公和那個女人是長期以夫妻名義在外同居,那麼你可以去找他們的鄰居作證,證明他們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這樣你老公就構成了重婚罪,在離婚時你可以要求損害賠償。
2、第二種情況。你老公出去和那個女人幽會,那麼你可以跟蹤他到幽會地點,但是不要自己沖進去捉姦、照相之類的,那樣得到的證據不會被法院採納。
你確定他們是在幽會後馬上報警,和警察一起沖進去捉姦在床,這樣得來的證據可以得到法院的認同。這樣如果你們離婚的話你也可以要求損害賠償。
法律依據:
根據《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婚姻法司法解釋一》
第二十八條:
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損害賠償」,包括物質損害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涉及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有關規定。
第三十條:
人民法院受理離婚案件時,應當將婚姻法第四十六條等規定中當事人的有關權利義務,書面告知當事人。在適用婚姻法第四十六條時,應當區分以下不同情況:
(一)符合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無過錯方作為原告基於該條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損害賠償請求的,必須在離婚訴訟的同時提出。
(二)符合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無過錯方作為被告的離婚訴訟案件,如果被告不同意離婚也不基於該條規定提起損害賠償請求的,可以在離婚後一年內就此單獨提起訴訟。
(三)無過錯方作為被告的離婚訴訟案件,一審時被告未基於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提出損害賠償請求,二審期間提出的,人民法院應當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告知當事人在離婚後一年內另行起訴。
(5)那個婚姻法擴展閱讀:
婚外情證據收集的技巧
1、固定易失的外遇證據
對於婚姻一方與外遇對象來往的手機簡訊內容、電子郵件內容、電腦博客日記、QQ聊天記錄,如果可能應該應當委託公部證門對此類證據作固定處理。
條件不允許也應該盡量自己固定保存起來,手機簡訊可以連著手機一起用數碼相機拍下來,電腦和網路資料可以截取全屏保存。
2、收集文字證據
婚姻一方在外遇行為突然曝光事發初期,礙於情面、情急之下或表示悔改所寫的「懺悔書」、「認錯書」、「保證書」、「協議書」等形式的文字材料;婚姻一方有嫖娼宿妓、開房約會、非法同居等行為。
警方介入處理的筆錄材料;供職單位發覺婚姻一方嫖娼事件、外遇行為等時可能會有的處理決定文件材料;知情人或證明人就婚姻外遇或非法同居相關事件所寫的書證材料。
3、採集視聽證據
夫妻雙方就婚姻外遇相關情況交涉的錄音資料,這主要靠當事人自己偷錄採集;婚姻一方與第三者在公共場所出雙入對、攜手擁抱或進出房間等行為的錄像和照片。
這些證據材料委託第三方的調查公司私家偵探代理採集,則更為安全可靠和具有獨立證據效力。只要不違法,當事人或其代理人拍攝和錄制的影音資料,是可以作為證據使用,且有證明力的。
4、採集現場證據
採集捉姦在床的現場證據,最好是拍攝錄像更能說明問題;此類證據採集難度很大,也較為容易引發激烈的現實沖突;法院通常不提倡此類證據,司法界對此類證據採集方法爭議較大。
6. 我國的《婚姻法》屬於哪個法律部門,是「民法」還是「
當前《民法典》草案建議稿將婚姻法定位為民法親屬法篇,拋棄傳統的婚姻家內庭法獨立部門容法傳統已成定局。
但傳統一直有獨立論和回歸論2種流派。
獨立論普遍以馬克思等經典作家關於婚姻家庭關系的倫理性論斷為依據,認為把婚姻法視為民法的一部分是資產階級的婚姻財產化的體現,應予以摒棄。強調家事關系與一般民事關系的根本差異,依據家事關系所具有的情感性與公益性,主張家事案件不適於非黑即白的當事人主義對抗訴訟模式,婚姻法「回歸民法」會成為離婚、結婚等家事領域自由泛濫的制度原因,誤導司法實踐與社會輿論,尤其與婚姻家庭法保護家庭穩定的制度功能直接相悖;貌似平等的權利制度,實則剝奪或削弱了法律對家庭弱者的保護,加劇了當事人地位的不平等,與婚姻家庭法保護家庭弱者利益的宗旨相悖。
回歸論認為婚姻法必須「回歸民法」,依據是,婚姻家庭關系的本質屬性,也即倫理實體下的倫理關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已經發生了根本轉變,成為平等主體之間的契約關系,故應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法律理論和制度,還婚姻法「私」的面目,應「回歸民法」。
7. 生活中那個婚姻法的書有實用嗎
如果碰到法律問題,還是建議咨詢當地的律師。因為法律條文會進行修改,也有很多新的司法解釋、規定等等出台。只看一本書,有時候是非常片面的。
8. 我國的《婚姻法》屬於哪個法律部門,是「民法」還是「
我國的《婚姻法》屬於民事法律部門,調整的是婚姻關系和家庭關系,美國也是這樣的。
9. 婚姻法軟體是哪個
婚姻法軟體(新婚姻法 閱讀軟體程序)名就叫「婚姻法」。
建議:
網路一下「婚姻法」,先從網路上了解清楚《婚姻法》的詳細。知道婚姻法條例後就不用擔心下錯軟體程序了。
10. 世界上那個國家的婚姻法中規定100年婚約
中國是世界上法定婚姻年齡最晚的國家。大多數國家的合法結婚年齡大多在歲或16歲。聯合國人權委員會認為,合法結婚年齡不應低於15歲。但因宗教、民族、種族、地區、生育政策等因素,尤其在穆斯林國家,法定結婚年齡普遍低。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法定結婚年齡最高的國家。
一、各國法定最低結婚年齡
中國大陸男22歲,女20歲;
中國香港16歲;
中國台灣16歲;
伊朗9歲;
荷蘭12歲;
俄羅斯14歲(2002年前為16歲);
菲律賓男16歲,女14歲;
韓國法定結婚年齡:男18歲、女16歲以上。未滿20歲者,要申請結婚時必須有父母的同意。女子在婚姻六個月內不能申請再婚,但有醫生的妊娠診斷證明可作例外處理。
倭國男18歲、女16歲;
巴西16歲;
澳大利亞男21歲,女18歲;
英國16歲;
德國18歲;
法國男18歲,女15歲;
希臘男14歲,女12歲;
美國統一結婚法規是18歲,但美國各洲不一,部分州規定男21歲,部分州規定,如雙方未滿成年人年齡,須經父母同意方可結婚,有的州規定男子不滿18歲、女子不滿16歲者,即使父母同意也不能結婚。愛達荷、密西西比、新澤西和華盛頓等州則允許年滿14歲的男孩、年滿12歲的女孩結婚。
二、最高結婚年齡除沙俄民法規定年滿80歲以上不得結婚外,古今中外未發現其他規定最高結婚年齡的國家或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