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法知識產權
『壹』 知識產權法、國際私法和國際經濟法的大學排名
國際私法最好的肯來定是武大了,比其他自學校高幾個檔次,另外,廈門大學和中國政法也不錯,西南政法也在提高中。
國際經濟法最好的當然是廈門大學了,還有武大也很好,其次是中國政法和華東政法。
知識產權比較好的是中南政法北大,人大和西南政法。
『貳』 日語結合法律的話,向法律哪個方向發展好。是民商法中的商法方向、知識產權、經濟法、還是國際經濟法。
你認真讀完下邊的,然後你會知道選什麼的 相信我!!!!
答:商務日語,主要針對外貿的各個領域。應用日語范圍更加大,但沒有什麼針對性的,主要是理解很應用。前景?不怎麼好。三四年前不敢說,現在很多人都會競爭很大。但學來也無妨,如果能會英語和日語都懂。日資公司應聘率就高很多了。方向這個詞是自己掌握的,有的人學了幾年什麼也沒有做成,有的人學了一年,一級都考過了。也有的人考了一級,工作卻完全不對口。又荒廢了。學語言最重要的就是運用,再加上自己的特長還有職業才能發揮作用的!!語言只是工具而已。。。
日語專業就業前景分析
日本經濟新聞社的最新調查顯示,有近八成的日企表示將繼續加強在中國的事業發展,擴大投資。4000多家落戶上海的日企仍保持著強勁的招聘需求。
一、日企數量大幅攀升
中國良好的投資環境、巨大的市場潛力為日本企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近年來,在滬的日資企業數量大幅度增加。據2001年的《上海日資企業要覽》記載,日本企事業單位常駐上海的代表機構為617家,日資企業為2967家;而2005年該刊記載的代表機構數量已經達到了1083家,日資企業數量為3234家。兩項相加,截至2004年底,上海的日本公司和代表處達到了4300多家。包括上海在內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共有日資企業7000多家。
日企增多了,吸納勞動力數量自然也增多。據測算,在華日資企業直接和間接吸納就業人數920萬人。
二、日企人才需求旺盛
從專業的日企人才服務機構上海創價人才服務有限公司了解到,今年前4個月,日資企業招聘需求旺盛,每個月都有400多項崗位需求委託。和去年同期相比,日資委託獵頭招聘的比例增加了,這表明一些高端職位正在向本地人才招手。 根據上海創價交流部長鄭軍分析,日企在快速消費品、製造業、金融和貿易商社等領域對人才的需求量較大。一些金融方面的崗位需求量也有增加,原因是部分日本金融和保險公司進入了上海。另外,IT企業對軟體人員需求量也很大,懂日語的軟體工程師尤其難覓,很多公司不得不委託培訓機構代為培養。
三、日語是入職門檻
李小姐曾經是一位護士。兩年前,她計劃轉行到日資企業做文秘,但日語是最大的門檻。如今,經過兩年培訓,通過日語能力一級考試的李小姐已經到一家日資企業上班。
鄭軍認為,會日語是進入日企的一大優勢,懂日語的人求職相對容易,一般能得到人才機構至少三次推薦。目前,上海開設日語專業的高校只有十幾所,培養的總人數不過幾百人,難以滿足日資企業對於日語人才的需求量。當然,僅僅會日語是不夠的,如果應聘高級崗位,還需具備多方面素質。人們普遍認為,日資企業的工資要低於歐美企業,事實並非如此。創價曾對日資企業薪酬進行過不完全調查,發現日語專業的學生起薪一般為3000元左右,高於其它語種的學生。而且這種差距會隨著工作時間的增長而拉大,最小差距也在千元以上。
四、能用日語流利對話 日資企業青睞「能說會做派」
上海市中小企業人才交流服務中心昨日舉辦的日資企業人才招聘專場傳出信息,能上機能操作、可用日語流利對話交流的「能說會做派」最受日資企業的青睞。此次專場提供日資企業各類崗位數百餘個,求職者眾多。繼2月底本市舉辦首次日資企業人才招聘會,日資企業對本地人才的需求繼續呈現旺盛態勢。目前落戶上海的日資企業已達5000餘家,近七成為製造類企業,今後一二年內將進入中國投資長三角地區的萬余家日資中小企業也以機械製造、時裝加工生產類為主,因此,相關的機械製造師、時裝設計師、各類操作工、以及企業擔當(日企主管)的職位需求最多。此外,貿易類、服務類日資企業分別占第二、第三位,貿易主管、銷售經理、市場經理、營銷服務等崗位需求數量也很大。據人事專家介紹,日資企業需求人才突出要求是懂日語、具有專業操作技能,即「能說會做派」;同時要有日企特別重視的做事勤奮、為人謹慎、講究儀表、懂得禮貌等優點。 據了解,日資企業薪資一般管理層高於國內企業1.5倍,技術操作工高於國內企業50%-70%。
『叄』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法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參考書目是哪些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法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參考書目包括以下幾種:
①101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202俄語、203日語任選其一
③605法學綜合課
④817知識產權法學
復試:1048民法學及知識產權法
法學綜合包括:民法、憲法刑法、民訴刑訴、商法等所有。具體包括:809中外法制史
1、范忠信、陳景良主編:《中國法制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2、鄭祝君主編:《外國法制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810憲法與行政法
1、劉茂林著:《中國憲法導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2、周葉中主編:《憲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胡錦光、韓大元著:《中國憲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4、方世榮、石佑啟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5、方世榮著:《論行政相對人》,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6、石佑啟著:《論公共行政與行政法學範式轉換》,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2005年第二次印刷。
811刑法學
1、齊文遠主編:《刑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2、馬克昌主編:《刑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張明楷著:《刑法學》(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812民法學
1、魏振瀛主編:《民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2月印刷。
2、梁慧星、陳華彬主編:《物權法》,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3、參閱近三年來法學核心期刊上的民商法論文。
813訴訟法學
1、常怡主編:《民事訴訟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年2月版。
2、江偉主編:《民事訴訟法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3、姚莉主編:《刑事訴訟法學》,中國法制出版社2006年修訂版。
4、陳光中、徐靜村主編:《刑事訴訟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5、湯維鍵主編:《民事訴訟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5月版。
6、參閱近三年核心期刊發表的有關訴訟法學的論文。
814經濟法學
1、劉大洪主編:《經濟法學》,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2、劉大洪著:《法經濟學視野中的經濟法研究》(第二版),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3、覃有土主編:《商法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雷興虎主編:《商法學》,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
815環境資源法學
1、呂忠梅、高利紅、余耀軍編:《環境資源法學》,科學出版社2004年8月版。
2、呂忠梅主編:《環境法案例辨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816國際法
1、王獻樞主編:《國際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修訂版。
2、劉仁山主編:《國際私法》,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修訂版。
3、余勁松、吳志攀主編:《國際經濟法》(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吳志忠主編:《國際經濟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5、劉穎、鄧瑞平著:《國際經濟法》,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知識產權法學
1、吳漢東主編:《知識產權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2、吳漢東主編:近三期《知識產權年刊》,北京大學出版社。
3、參閱近三年來法學核心刊物上刊載的知識產權論文。
『肆』 工科畢業,3年工作經驗,打算考法學研究生,知識產權法、經濟法、民商法、國際法考哪個好呢
一、知識產權專業就業前景觀察分析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知識產權這個名詞進入我們的視線,又成為當下高校的一個熱門專業。那麼。知識產權專業人才的需求狀況如何?知識產權專業畢業生需掌握哪些知識和能力?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就業方向有哪些?下面江西德林人才小編將與你 一起去了解一下知識產權專業就業前景。
知識產權專業人才需求狀況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已基本形成了符合國際通行規則,比較系統、完備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體系,保護知識產權所取得的成績得到國際社會公認。但同時,美、日、歐等發達國家及韓國、新加坡都紛紛制定和實施了本國或本地區的知識產權戰略。知識產權戰略關乎國家經濟安全,其重要意義決不亞於糧食安全、能源儲備。要改變我國在這個問題上的被動與弱勢,制定與推進全局性的國家戰略時不我待。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知識產權戰略」。這標志著我國知識產權工作從「保護」到「戰略」的新跨越,意義十分深遠。從宏觀上看,知識產權戰略制定和實施的成功與否,決定21世紀我國社會發展的最終走向。從微觀上看,知識產權戰略作為一種以權利保護為重要內容的整體戰略,不僅僅是法律問題,更多的是與國家科技政策、產業政策、文化政策、教育政策等相關的公共政策選擇問題。
2007年年底在北京開幕的「中國知識產權高等教育20年論壇」透露,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急需大批高素質的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專家預計,到2010年,我國對知識產權專業人才的需求總量為5.5萬至6萬人。由於學科建設起步較晚、人才培養周期較長等因素,我國在過去十幾年裡由大學向社會輸送的合格的知識產權專業人才約為3000人,遠遠不能滿足需求。
知識產權專業的畢業生需掌握的知識和能力
1、具備知識產權專業各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同時兼具普通法學各學科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知識產權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同時具備法學一般分析方法和技術;
3、了解知識產權發展的前沿和知識產權發展的趨勢;
4、熟悉我國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和相關政策體系及普通法律體系和政策;
5、運用知識產權知識解決和處理知識產權代訴訟和管理問題的能力;
6、掌握專利和商標檢索、資料查詢的技能和方法,同時具有一般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能盡快解決文獻檢索和查詢的問題。
專家指出,知識產權專才在知識結構上必須是跨學科、復合型的,需要熟練掌握英語,既有專業技術背景又懂國際國內知識產權法律和實務,能夠熟練撰寫專利文獻,特別是能夠運用英語撰寫專利文獻、起草相關文件,操流利英語與研發部門、海外總部、海外客戶溝通。目前,許多跨國公司、律師事務所都在通過各種渠道「獵取」此類人才。如果你通過學習能夠達到上述要求,屆時自然是奇貨可居。
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就業方向一:法律
典型職業通路:律師助理→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職業狀況:律師作為社會公認的高收入階層,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加入WTO,律師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懂英語和國際法的律師的職業前景十分看好。但由於現階段國內法律本科人才供給過多,而且社會對本科法學畢業生的質量認同程度下降,因此就業情況不是很好,但優秀的畢業生特別是研究生的需求還是比較大的。
薪酬水平:律師的收入構成可分兩種計算,一種是拿工資式的,事務所付工資,律師負責打官司,根據能力大小,高的年薪能拿到30萬元甚至數百萬元,低的可能年薪只有1萬多元;另一種是律師不拿工資,但掛靠律師事務所,律師得自己去找客戶,根據業務提成,一般在30%至70%不等。並且,根據經濟法、勞動法、知識產權的專項不同,收入也會有差別。總體來說年輕的見習律師一個月一般只有千元左右,隨著經驗的積累和案源的增加,收入就跟個人的能力直接掛鉤了,若干年後,天上地下的差別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專家建議:法律專業的畢業生工作經驗很重要。建議學生可以利用休息時間,去一些律所和外企的法務部兼職(實習),這些對畢業時找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如果幹得好,畢業後很可能就留在那裡。
最後是如果畢業時,未能通過司法考試,那也還有機會。律師助理職務不一定非得擁有資格證書的,爭取一下或許仍有機會。
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就業方向二:金融/保險/投資
職業概況:工作內容廣泛,報酬差距較大,收入多半與業績掛鉤。
薪酬水平:職位薪酬差距較大,不少職位的基礎工資很少,因為報酬完全建立在業績的基礎上,每做成一筆生意都可以得到提成。對於工資建立在業績上的人員來講,壓力是巨大的。但同時,回報也是巨大的。
專家建議:要有良好的專業知識、積極的進取心、堅持不懈的態度、與其他人良好溝通的技巧。
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就業方向三:財務/審計
職業概況:針對目前經營環境下,企業對財務的要求已經從原有的監督為主到如今的服務於監督並重。
薪酬水平:不同的職位薪酬也不同,一般的財務薪酬在2000——4000元不等。
專家建議:企業在信息化建設不到位、但經營管理意識超前,對財務數據的要求偏高且缺乏規范化,而預算管理又要求財務系統嚴格執行其監督職能,這勢必造成服務與監督功能的沖突,特別在企業效益不理想的情況下各種矛盾會集中爆發與財務與經營部門的關繫上。追求價值最大化的企業不可避免的會以經營部門為主,經營部門對財務系統的看法勢必會左右企業管理層對財務系統的認識,而財務系統在如此尷尬的環境下,而且毫無激勵措施的情況下,不可能心靜如水。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在企業短時間內也看不到有利因素,因此如何解決財務系統自身的問題及在企業經營鏈條中不和諧因素,已成為現代企業迫在眉睫急需改變的問題。
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就業方向四:咨詢/顧問
職業概況:現代經濟的發展使得以知識和人才為資本的咨詢企業逐漸興旺起來,其革新能力、創造精神以及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市場競爭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國內的咨詢從業人員,尤其是高端人才越來越搶手,如一些高級市場、策劃、項目管理類人員等。在最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咨詢業基層隊伍不斷擴大,但塔尖人物還是難以尋覓,甚至有企業開出3萬元的月薪來求得資深的項目管理經理也就不足為奇了。可見,咨詢業已經成為高薪的象徵,從總體來說,其從業人員都有一個好的「錢景」,其中咨詢經理和專業顧問等職位已經步入「金領」行列。
薪酬水平:職位不同薪酬也會有所變化,一般咨詢、顧問行業平均薪酬在3500元/月。
專家建議:求職者如果要投身於咨詢業,不妨從最底層做起,如咨詢員,有時也被稱為「咨詢助理」,其職責就是在專業顧問身邊負責一些輔助工作,例如調研、分析報告等等。盡管這些這些事情看起來有點瑣碎,但要想成為一名真正的咨詢顧問,做咨詢員應該是唯一的起點。
求職者如果想成為咨詢業中的高薪一族,一般來說要具備三年以上咨詢工作經驗,曾經獨立管理、策劃並運作咨詢項目,並有管理團隊的經驗;具備出色的口頭與書面表達能力,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市場開拓能力。
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就業方向五:教育/培訓
職業狀況:教育、培訓業無疑是當今市場最具誘惑力的一塊蛋糕,在其他傳統行業逐漸步入微利時代的今天,教育、培訓業卻以「低投入、高產出」的巨額贏利模式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
薪酬現狀:老師薪酬比較固定,但培訓師薪酬隨課程時間等多種因素的不同差異很大。
專家建議:近幾年來,國內培訓業突飛猛進,正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培訓作為一個產業已經初見端倪,但我國缺乏大量的本土優秀企業培訓師。
知識產權專業人才畢業生薪酬指數:
1.畢業生1年薪酬指數:71%的知識產權專業學生畢業1年後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為13%。按照十分制計算,知識產權專業畢業1年後的薪酬指數為3.44,與其他專業相比,薪酬屬於中等。
2.畢業2年薪酬指數:57%的知識產權專業學生畢業2年後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為19%。按照十分制計算,知識產權專業畢業2年後的薪酬指數為3.40,與其他專業相比,薪酬屬於中等。
3.畢業3年薪酬指數:52%的知識產權專業學生畢業3年後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為17%。按照十分制計算,知識產權專業畢業3年後的薪酬指數為3.18,與其他專業相比,薪酬屬於中等偏下。
知識產權專業人才 應屆就業率指數:
知識產權專業畢業生中,77%的學生在畢業之前或剛剛畢業時找到工作,23%的學生在畢業1年以後實現就業。按照10分制進行計算,該專業的應屆就業率指數為7.70,與其他專業相比,應屆就業率指數屬於中等。
知識產權專業人才 發展前景指數:
知識產權專業畢業生認為該專業發展前景很好和比較好的比例為23%,39%的畢業生認為該專業發展前景為「不太好」或「很不好」。按照10分制進行計算,該專業的發展前景指數為5.60,與其他專業相比,發展前景指數為中等偏下。
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工作舒適度指數:
41%的知識產權專業畢業生認為工作「非常舒服」或「比較舒服」。8%的畢業生認為工作不太舒適或很不舒適。按照十分制進行計算,舒適度指數為6.82,與其他專業比較起來,該專業的舒適度指數為中等偏上。
二、經濟法
經濟法的基本性質是經濟管理領域的行政法。經濟和社會生活領域有相當大一部分民事和經濟糾紛需要同時用民商法和經濟法知識解決。最主要的國家機關——政府要行使的最主要職能。這個專業目前比較難找工作的,主要就業單位有法院、律師事務所、公務員等。
三、民商法
雖然考的多,但招收的更多,社會需求量很大。國家機關、高校、科研機構均可去,更有無比廣闊的經濟和社會生活領域招手以待。絕大部分民事和經濟糾紛需要用民商法知識解決。民事庭是法院最重要和龐大的機構,律所的民商法律師更是炙手可熱,無數的企業急需大批民商法人才,實在不行還可以自己干。民商法職業是法學中社會地位、職業聲望和收入最高的一個專業。民商法直接對口的職業方向是法院、律所、企業。
『伍』 工科畢業,3年工作經驗,打算考法學研究生,知識產權法、經濟法、民商法、國際法考哪個好呢
學知識產權法吧,感覺這個方面還在發展中,前景無限。而且你是工科畢業的,將來可以考專利代理人資格考試。
『陸』 法律的主修課程有哪些
主要課程有:
1、法理學。是以整個法律現象的共同發展規律和共同性問題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它的研究范圍十分廣泛,主要包括法律的起源、發展和消亡、法律的本質和作用、法律和其他社會現象的關系、法律的創制和實現。
2、《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是政治教育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是政治教育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知識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3、《憲法學》。憲法學是以憲法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屬於法學的分支學科。
4、《刑法學》。刑法學以世界各國刑法為研究對象,是研究犯罪和刑罰、刑事責任及其罪刑關系的科學。它屬於部門法學的范疇,是部門法學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
5、《邏輯學》。研究思維規律的學問。邏輯和邏輯學的發展,經過了具象邏輯—抽象邏輯—具象邏輯與抽象邏輯相統一的對稱邏輯三大階段。
(6)國際經濟法知識產權擴展閱讀:
課程介紹
《法理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大學語文》、《基礎英語》、《計算機基礎》、《憲法學》、《民法學》、《刑法學》、《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經濟法概論》、《鄧小平理論》、《婚姻法》、《國際法》、《法學基礎》、《行政法》、《邏輯學》、《律師實務》
《會計學基礎》、《審計學基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毛澤東思想概論》、《外國語》、《勞動法》、《婚姻家庭法(一)》、《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概論》、《合同法》、《知識產權法》、《公司法》、《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法律文書寫作、(《中國法律思想史、》《外國法制史》、《西方法律思想史、》《票據法》、《保險法》、《稅法》、《金融》、《公證與律師制度》、《房地產法》任選三門)、畢業論文。
『柒』 自考法律本科有哪些科目
這個,應該因您報考學校而異的~
這里是某學校招生時的考試科目,您可以參考一下:
共計15門課程
毛澤東思想概論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英語(二)
法律文書寫作
國際私法
國際經濟法概論
合同法
公司法
勞動法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知識產權法
婚姻家庭法(一)
-------------------------------------------------------------------------------
金融法(一) 任選三門
稅法
票據法
公證與律師制度
房地產法
保險法
-------------------------------------------------------------------------------
畢業論文
說明:法律、經濟法學、行政法學、律師專業專科畢業生報考本專業不需加考;監所管理專業需加考民事訴訟原理或民事訴訟學一門;其他專業需加考憲法學、民法學、刑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四門課程。2.40歲以上的考生可免考英語,但需加考三門選考課。
——————
毛澤東思想概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中國法制史、律師公證實務、企業法、合同法、勞動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工業產權法、環境保護法、公司法、外語(英、日、俄、法任選一門),另加畢業論文。
非法律專業考生報考法律本科須加考法理學、刑法學、民法學三門課程。
『捌』 國際經濟法 賣方違反知識產權擔保義務
專利權人可以起訴生產、銷售、進口侵權產品的人。如果產品在中國製造,可以版以中國權專利起訴中國公司侵權。如果中國公司與美國公司合同中約定製造產品的一切知識產權侵權責任由美國公司承擔的話,可以要求美國公司承擔在中國被訴侵權的賠償。
『玖』 這幾個法律專業哪個比較容易就業:債權、知識產權、國際民商法、經濟法基本理論、反壟斷法
國際法,民商法,經濟法,合稱法學的「三朵金花」啊,所以,這三者的就業都是很好的。但是,國際法對外語要求比較高。
1、民商法
雖然考的多,但招收的更多,社會需求量很大。國家機關、高校、科研機構均可去,更有無比廣闊的經濟和社會生活領域招手以待。絕大部分民事和經濟糾紛需要用民商法知識解決。民事庭是法院最重要和龐大的機構,律所的民商法律師更是炙手可熱,無數的企業急需大批民商法人才,實在不行還可以自己干。民商法職業是法學中社會地位、職業聲望和收入最高的一個專業。民商法直接對口的職業方向是法院、律所、企業。
2、經濟法
經濟法的基本性質是經濟管理領域的行政法。經濟和社會生活領域有相當大一部分民事和經濟糾紛需要同時用民商法和經濟法知識解決。最主要的國家機關——政府要行使的最主要職能——經濟管理更是要用經濟法知識。經濟法直接對口的部門是政府經濟部門。
3、國際法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信息社會的到來,中國在經濟和政治領域和世界的聯系已無比緊密,特別是加入世貿後更是如此。有無數的涉外民事經濟糾紛需用國際私法的知識解決,而國際政治關系也需要用國際公法的知識處理。當今社會第一流的律所必須能接理涉外國際糾紛,最優秀的律師必須具備堅實的國際法知識,最高端的法律工作和執業收入一定是國際化的人才。而一個法律工作者要想到港澳台和國外發展,更是非懂國際法不可。
『拾』 國際經濟法、民商法、知識產權法,哪個較好就業前景如何
你好,個人覺得每個領域堅持做下去,前景都是非常可觀的。我們知識產權行業這塊,知識產權律師挺搶手,知識產權訴訟案件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