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法是保障社會消防安全加強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規定:任何單位,個人都有()的義務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維護消防安全、保護消防設施、預防火災、報告火警的義務。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容消防法》第五條的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維護消防安全、保護消防設施、預防火災、報告火警的義務。任何單位和成年人都有參加有組織的滅火工作的義務。
(1)消防法是保障社會消防安全加強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開展經常性的消防宣傳教育,提高公民的消防安全意識。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等單位,應當加強對本單位人員的消防宣傳教育。
公安機關及其消防機構應當加強消防法律、法規的宣傳,並督促、指導、協助有關單位做好消防宣傳教育工作。
教育、人力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和學校、有關職業培訓機構應當將消防知識納入教育、教學、培訓的內容。
新聞、廣播、電視等有關單位,應當有針對性地面向社會進行消防宣傳教育。
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等團體應當結合各自工作對象的特點,組織開展消防宣傳教育。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協助人民政府以及公安機關等部門,加強消防宣傳教育。
2. 新消防法第十六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
第十六條機關、團體、企業、事業等單位應當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職責:
(一)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制定本單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規程,制定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
(二)按照國家標准、行業標准配置消防設施、器材,設置消防安全標志,並定期組織檢驗、維修,確保完好有效;
(三)對建築消防設施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檢測,確保完好有效,檢測記錄應當完整准確,存檔備查;
(四)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車通道暢通,保證防火防煙分區、防火間距符合消防技術標准;
(五)組織防火檢查,及時消除火災隱患;
(六)組織進行有針對性的消防演練;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職責。
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是本單位的消防安全責任人。
(2)消防法是保障社會消防安全加強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於2008年10月28日修訂通過,現將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公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消防工作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按照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單位全面負責、公民積極參與的原則,實行消防安全責任制,建立健全社會化的消防工作網路。
國務院領導全國的消防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消防工作。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消防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保障消防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
3. 消防安全管理行政方法有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對政府部門的消防安全責任問題有哪些規定?這是群眾關心的問題。記者就此采訪了省消防總隊有關部門,他們對此作了深入解讀。
《消防法》規定,消防工作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按照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單位全面負責、公民積極參與的原則,實行消防安全責任制,建立健全社會化的消防工作網路。
《消防法》還規定,國務院領導全國的消防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消防工作。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消防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保障消防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
省消防總隊防火部部長王建剛介紹,落實政府有關部門的消防工作責任制,是建設責任政府的重要內容,也是政府履行好消防工作職責的最重要的保障措施。
政府部門的消防安全職責
依照法律法規和政府規定,各級公安、建設、工商、質檢等行政執法部門應當依法履行相應的消防安全監管職責。根據《消防法》第四條、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第十三條、第十五條、第二十五條、第五十條規定,公安消防部門依法實施的消防監督管理執法行為主要包括: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核、消防驗收、備案和抽查,對單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調查火災原因、統計火災損失,消防產品質量監督檢查等。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對違反有關消防安全的法律法規的單位和個人處以警告、罰款,責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或者停產停業等行政處罰。
4. 公安機關及其消防機構應當加強消防法律、法規、規章及消防安全技術、知識的宣傳教育;協調有關部門指導、
《消防法》上只規定公安機關及其消防機構應加強法律、法規的宣傳,回並督促、指導、協答助有關單位做好消防宣傳教育工作。宣傳在規定中只有法律法規,不包括消防安全技術、知識。對有關單位是進行督促、指導、協助做好消防宣傳工作,沒有規定協調和監督、培訓。其原文如下:
《消防法》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開展經常性的消防宣傳教育,提高公民的消防安全意識。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等單位,應當加強對本單位人員的消防宣傳教育。
公安機關及其消防機構應當加強消防法律、法規的宣傳,並督促、指導、協助有關單位做好消防宣傳教育工作。
教育、人力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和學校、有關職業培訓機構應當將消防知識納入教育、教學、培訓的內容。
新聞、廣播、電視等有關單位,應當有針對性地面向社會進行消防宣傳教育。
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等團體應當結合各自工作對象的特點,組織開展消防宣傳教育。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協助人民政府以及公安機關等部門,加強消防宣傳教育。
5. 加強和改進消防執法質量考評工作,強化執法管理有哪些具體意見和建議
隨著政府職能和企業經營模式的不斷轉化,消防部門作為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營造安全運行環境的執法機構,越來越突顯出其監督力度的重要性。新《消防法》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修訂出台,消防監督執法工作正面臨著巨大機遇和挑戰。下面本人結合工作實際,就新形勢下如何加強和改進消防監督執法工作談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新《消防法》從消防安全責任體系、建立應急反應和處置機制、消防監督執法等方面,對現行《消防法》進行了全面的修改和完善
新《消防法》繼承和發展了我國消防法制建設成果,是為更好地服務當前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明確規定消防工作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按照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單位全面負責、公民積極參與的原則,建立健全社會消防安全責任網路。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修改和完善。
(一)完善了消防安全責任體系。實行消防安全責任制,明確了消防安全的責任主體,提出要建立健全社會化的工作網路。一是消防工作是政府的責任。消防工作是政府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內容,新《消防法》再次明確了政府的主體責任。規定「國務院領導全國的消防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消防工作,「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消防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保障消防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二是消防安全是各部門、各系統的責任。新《消防法》明確規定具有行政審批等執法職能的部門必須要依法履行職責,其他部門、系統、行業要依據有關規定,將消防工作與本部門、系統、行業與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考評,保證自己部門、系統、行業的消防安全。三是消防安全是單位的責任。新《消防法》明確消防工作單位全面負責,抓住了消防工作社會化管理最關鍵、最基礎的環節。四是消防安全公民要積極參與。公民是參與者,同時也是監督者。
(二)明確建立應急反應和處置機制。「完善應急救援機制」,這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事實上,目前公安消防部隊實際承擔的火災以外的災害事故的搶險救援工作任務量,已大大超過了火災撲救的任務量。在2008年5月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後,公安消防部隊在抗震救災中尤其在搶救人員生命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充分體現了消防部隊在現役體制、器材裝備、訓練管理等方面的優勢。新《消防法》順應實際的需要,做出了進一步加強了公安消防部隊和政府專職消防隊的應急救援能力建設規定,並完善了與之匹配的保障措施。這些規定突破了現行消防法的局限,使建立、完善應急救援機制在法律層面上得到了充分保障。
(三)明確消防設計質量的責任主體,實行消防審核、驗收和備案抽查制度。新《消防法》明確規定建設工程的消防設計、施工必須符合國家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准。建設、設計、施工、工程監理等單位依法對建設工程的消防設計、施工質量負責。同時為減少行政許可事項,適應便民利民要求,新《消防法》改革了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制度,明確了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核、消防驗收和備案抽查制度。規定對國務院公安部門規定的大型人員密集場所和其他特殊建設工程,由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實行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核、消防驗收;其他工程實行備案抽查制度。
(四)加強對危害公共消防安全行為的查處力度。新《消防法》單獨設立「監督檢查」一章,集中規定了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特別是公安消防機構監督管理責任。一是取消了處罰前「限期整改」的前置條件,增加了臨時查封措施。新《消防法》規定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在消防監督檢查中發現火災隱患的,應當通知有關單位或者個人立即採取措施消除隱患;不及時消除隱患可能嚴重威脅公共安全的,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依照規定對危險部位或者場所採取臨時查封措施。取消前置條件,增加強制措施有效解決了現行《消防法》客觀上放任消防違法行為和對違法行為處置不及時的問題。二是明確了公安派出所消防監督職責。近年來,農村消防安全形勢仍然非常嚴峻,火災起數、損失和人員傷亡居高不下,村莊消防安全問題突出。新《消防法》從消防工作全局出發,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對農村消防工作專門做出規定。「公安派出所可以負責日常消防監督檢查、開展消防宣傳教育,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公安部門規定」,從而使公安派出所從事消防監督執法工作有法可依,名正言順。
(五)鼓勵實行火災公眾責任保險。近年來,許多地方發生群死群傷火災事故後,善後處理時往往因賠償、補償不到位,給群眾生產生活造成困難,給社會帶來不安定因素,也給政府帶來巨大壓力。為此,新《消防法》規定,「國家鼓勵、引導公眾聚集場所和生產、儲存、運輸、銷售易燃易爆危險品的企業投保火災公眾責任保險;鼓勵保險公司承保火災公眾責任保險。」這一規定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火災賠償難題,奠定了推行火災強制保險的基礎。
6. 如何加強消防安全意識
消防工作是一項社會性工作,涉及各行各業,千家萬戶,同人民生命安全息息相關,預防火災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正式實施。貫徹落實《消防法》,就必須堅持「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單位全面負責、公民積極參與」的消防工作原則,實行消防安全責任制,建立健全社會化的消防工作網路。
為切實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消防安全意識,增強社會防控火災能力,確保火災形勢的持續穩定,營造良好的消防安全氛圍,進一步擴大消防工作為經濟建設服務的社會影響,有效預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災事故特別是群死群傷火災事故的發生。各級政府、各部門、系統要結合實際,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消防宣傳活動,認真安排防火工作,落實各項安全防範措施,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控制各類火災事故的發生,確保社會安全穩定。
各級、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落實消防工作責任制,高度重視消防宣傳工作,不斷加大消防宣傳工作力度,進一步提高群眾消防安全意識和社會整體防控火災能力。在一年一度的「119」消防宣傳月期間,各部門和消防志願者服務隊要充分認識加強「119」消防宣傳工作的重要意義,牢牢把握這一有利時機,深入貫徹落實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依法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積極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為全市經濟和社會科學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
各部門以及社會各單位要按照統一部署,緊密結合本行業、本地區工作實際,積極開展消防宣傳。要以消防法律法規為依據,以普及新《消防法》和消防常識、提高全民消防意識、預防和減少各類火災事故為目標,大力開展全民消防安全教育,向社會各界宣傳消防法律法規,向廣大人民群眾傳授消防知識和技能,積極營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公安機關要研究制訂消防宣傳工作重點和任務,組織指導利用社會媒體開展新聞宣傳工作,定期不定期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組織策劃重大新聞宣傳活動,協調聯系相關部門開展社會化消防宣傳教育活動,組織指導消防宣傳「五進」工作,推動消防志願者行動,加強固定消防宣傳陣地建設。
教育部門要結合消防宣傳「進學校」工作,將消防知識教育列入學校教育計劃,將消防安全知識培訓納入學校管理人員和教師在職培訓內容,積極組織開展形式多樣、貼近實際的宣傳活動。
廣電部門要指導和協調電視、廣播節目的製作機構和廣播電視的播出機構,製作播出相關消防安全節目,開展公益性消防安全宣傳教育。積極開展「消防宣傳進影院」活動,播放電影前要先放映消防知識宣傳片和消防提示;配合有關部門在開展「送電影下鄉」活動中加入消防科普影片。
新聞出版部門要支持出版各類有關消防知識的圖書;積極鼓勵報刊等相關媒體刊登消防公益廣告,刊發消防新聞,宣傳消防常識,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質。
民政部門要將消防宣傳教育培訓工作納入建在規劃並組織實施,結合救災、扶貧濟困和社會優撫安置、慈善等工作開展消防宣傳教育;指導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和各類福利機構開展消防教育培訓工作。
農牧部門要結合行業特點,積極開展消防安全宣傳教育,配合消防部門做好農村消防宣傳工作。
文化部門要積極引導創作優秀消防文藝作品,指導和監督文物保護單位、公共娛樂場所和文化單位開展消防宣傳教育。在「文化下鄉」和基層群眾文化活動中,加強消防安全教育,提高人民群眾的消防安全意識。
安監部門在組織對特種作業人員培訓、考核時,要將消防安全知識納入培訓考核內容,並將消防宣傳教育培訓納入年度安全工作考評。
總工會、共青團、婦聯、紅十字會等團體要結合各自工作特點,組織開展消防志願者行動、參觀消防站(消防科普教育基地)以及各類消防宣傳教育活動。
消防志願者服務隊要充分發揮消防志願者「三項職能」,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消防志願者行動,構築強大宣傳攻勢,再掀消防宣傳熱潮。
廣大公民要積極參與消防宣傳,積極投訴和舉報火災隱患,努力營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
7. 消防工作中四項基本原則是什麼
消防安全是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是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各級人民政府必須加強對消防工作的領導,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現代服務型政府、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政府有關部門對消防工作齊抓共管,這是消防工作的社會化屬性決定的。各級公安、建設、工商、質監、教育、人力資源等部門應當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依法履行相應的消防安全職責。單位是社會的基本單元,是消防安全管理的核心主體。公民是消防工作的基礎,沒有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消防工作就不會發展進步,全社會抗禦火災的基礎就不會牢固。「政府」、「部門」、「單位」、「公民」四者都是消防工作的主體,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單位全面負責、公民積極參與,共同構築消防安全工作格局,任何一方都非常重要,不可偏廢。
「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督、單位全面負責、公民積極參與」的原則是消防工作經驗和客觀規律的反映。政府、部門、單位、公民四者都是消防工作的主體,共同構築消防安全工作的格局,任何一方都非常重要,不可偏廢。空氣呼吸器提醒:這是新《消防法》確定的消防工作原則。
消防安全是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是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各級人民政府必須加強對消防工作的領導,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現代服務型政府、建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
「政府統一領導」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消防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保障消防工作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適應;將消防規劃納入城鄉規劃並組織實施;組織開展消防宣傳教育和消防安全檢查,督促或者組織整改重大火災隱患;建立多種形式的消防組織,增強火災預防、撲救和應急救援能力;建立應急反應和處置機制,落實人員、裝備等保障;根據火災撲救需要,組織支援滅火等。
「部門依法監管」 公安機關依法對消防工作實施監督管理,並由公安消防機構負責實施;政府其他部門都要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依照消防法和其他相關法律法規做好消防工作。
「單位全面負責」 火災發生的主體是單位,其次是家庭。單位著不著火,起決定作用的是單位自身,不是政府,也不是公安消防部門。單位著不著火,關鍵是靠自己做好消防工作。因此,新《消防法》第16、17條等條款,對單位消防安全主體的責任作了規定,特別是規定了消防安全管理人的制度。
「公民積極參與」 公民是參與者,同時也是監督者。公民應當做好自己身邊的消防安全工作,還要監督自己周邊所發現的違法行為,給予制止、檢舉揭發,以共同維護消防安全。
任何人都有維護消防安全、保護消防設施、預防火災、報告火警的義務;任何成年人都有參加有組織的滅火工作的義務;任何人都有權對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執法中的違法違紀行為進行檢舉、控告。
8. 請問常用的消防法律法規是什麼
1、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
2、法規: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專定,消防監督檢查屬規定,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規定,火災事故調查規定,社會消防安全教育培訓規定,等
3、各省制訂的消防法規,一般叫什麼條例
4、技術規范類的,比如建規,高規
9. 消防工作的什麼屬性決定了政府的有關部門要對消防工作齊抓共管
消防工作的原則是什麼
消防安全是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是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各級人民政府必須加強對消防工作的領導,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現代服務型政府、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政府有關部門對消防工作齊抓共管,這是消防工作的社會化屬性決定的。各級公安、建設、工商、質監、教育、人力資源等部門應當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依法履行相應的消防安全職責。單位是社會的基本單元,是消防安全管理的核心主體。公民是消防工作的基礎,沒有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消防工作就不會發展進步,全社會抗禦火災的基礎就不會牢固。「政府」、「部門」、「單位」、「公民」四者都是消防工作的主體,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單位全面負責、公民積極參與,共同構築消防安全工作格局,任何一方都非常重要,不可偏廢。
「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督、單位全面負責、公民積極參與」的原則是消防工作經驗和客觀規律的反映。政府、部門、單位、公民四者都是消防工作的主體,共同構築消防安全工作的格局,任何一方都非常重要,不可偏廢。空氣呼吸器提醒:這是新《消防法》確定的消防工作原則。
消防安全是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是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各級人民政府必須加強對消防工作的領導,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現代服務型政府、建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
「政府統一領導」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消防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保障消防工作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適應;將消防規劃納入城鄉規劃並組織實施;組織開展消防宣傳教育和消防安全檢查,督促或者組織整改重大火災隱患;建立多種形式的消防組織,增強火災預防、撲救和應急救援能力;建立應急反應和處置機制,落實人員、裝備等保障;根據火災撲救需要,組織支援滅火等。
「部門依法監管」 公安機關依法對消防工作實施監督管理,並由公安消防機構負責實施;政府其他部門都要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依照消防法和其他相關法律法規做好消防工作。
「單位全面負責」
火災發生的主體是單位,其次是家庭。單位著不著火,起決定作用的是單位自身,不是政府,也不是公安消防部門。單位著不著火,關鍵是靠自己做好消防工作。因此,新《消防法》第16、17條等條款,對單位消防安全主體的責任作了規定,特別是規定了消防安全管理人的制度。
「公民積極參與」
公民是參與者,同時也是監督者。公民應當做好自己身邊的消防安全工作,還要監督自己周邊所發現的違法行為,給予制止、檢舉揭發,以共同維護消防安全。
任何人都有維護消防安全、保護消防設施、預防火災、報告火警的義務;任何成年人都有參加有組織的滅火工作的義務;任何人都有權對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執法中的違法違紀行為進行檢舉、控告。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