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防控風險

合同法防控風險

發布時間: 2021-01-16 23:47:11

⑴ 如何防範合同風險

⑵ 簽訂合同時如何防範交易風險

隨著我國市場機制的逐步完善,合同觀念深入人心。與之相應,合同糾紛也越來越多。如何在訂立合同時防範合同欺詐,預防合同糾紛的發生,已成為眾多公司經營管理者追求的目標。作為公司經理人,如果你在簽訂合同時能夠很好的應用有關對策,那麼,在將來可能發生的合同糾紛中,就能將風險降低到最低。本文根據對眾多合同糾紛案件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在簽訂合同時應重點注意的幾個問題,但願它們能幫助你簽訂無可挑剔的合同,讓你的公司在交易過程中降低風險。 一、爭取合同的起草權 一般來講,合同由誰起草,誰就掌握主動權。起草一方的主動性在於可以根據雙方協商的內容,認真考慮寫入合同中的每一條款,斟酌選用對己方有利的措詞,更好地考慮和保護自己的利益。 二、認真審查簽約對象的主體資格和資信能力 當前,一些不法單位和個人利用經濟合同進行違法犯罪的現象時有發生。為防範欺詐行為,減少交易風險,必須認真審查對方的主體資格、履約能力、信用情況等。首先要查看對方的營業執照和企業參加年檢的證明資料,了解其經營范圍,以及對方的資金、信用,經營情況,其項目是否合法。如果他有擔保人,也要調查擔保人。不能僅憑其名片、介紹信、工作證、公章、授權書、營業執照復印件等證件,就相信對方,有的企業因沒有參加年檢而已被工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如果你稍一疏忽,就可能掉進一些不法分子設置的陷阱。同時也要審查簽約人的資格,查看對方提交的法人開具的正式書面授權證明,了解對方的合法身份和許可權范圍,以確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時效性。對於標的額大的交易,還應到工商、稅務、銀行等單位調查對方當事人的資信能力。 三、合同名稱與合同內容要一致 有些企業使用統一的合同文本,這本是好事,但由於對合同性質了解不細,出現張冠李戴的事情。例如本是加工承攬合同,卻使用購銷合同文本,為合同以後的履行和適用法律條款增添了爭議。 四、注意價款支付及其方式 市場條件下的企業要講求經營效益,而不是單純追求銷售額,更不是單純追求生產量。如果賣出去的商品收不到貨款,那樣只會生產得越多,銷售得越多,虧損越嚴重。為了確保價款能夠及時足額地收回,必須把好合同簽訂中價款支付及其方式的關,從源頭上降低經營風險。首先,最好採用先款後貨方式。這樣,經營風險已經轉移到需方身上,供方的風險很小甚至不存在。但這種方式需方一般不會同意。其次,採用先交部份定金方式。這種情況,可以減少供方的風險。合同中一般應註明:交付定金之日起,合同生效。第三,如果確需採用先貨後款方式,則要注意把握好需方的整體實力、信譽度、付款時間的長短及手續交接等。在簽訂合同時須要求需方提供加蓋需方單位公章的營業執照復印件。需方收貨的人若非其法定代表人,收貨人必須持有由法定代表人簽字並由需方單位蓋章的授權委託書,註明委託事項、委託許可權、委託期限等。第四,要注意列明每項商品的單價。有些企業在購銷合同中,標的是多類商品,但卻只在合同中明確商品的總價款,而不確定具體每種商品的單價,一旦合同部分履行後發生爭議,就難以確定尚未履行的部分商品的價款。 五、用詞要嚴謹 簽訂合同不僅要做到字斟句酌、反復推敲,不要在合同中用含糊不清,模稜兩可的詞句或多義詞,而且要注意合同的條款有無重復,或者前後是否自相矛盾,以免使對方鑽了空子。例如,某一合同中有這樣一條:「合同生效後不得超過45天,乙方應向甲方繳納××萬元的履約保證金。……超過兩個月如未能如期繳納,則合同自動失效。」這里「兩個月」究竟從哪一天開始算起,是合同生效之日開始算起?還是合同生效45天以後算起,寫得不明確。還有這樣一個案例,某科研所在轉讓一項技術時,客戶要求由甲方提供原材料,負責成品的化驗。當時科研所同意了,但在合同中卻表述為「甲方負責原材料及成品的化驗」。後產生糾紛,科研所以此為據稱其只提供「產品化驗」而不負責「提供原材料」,客戶因此遭受20多萬元的經濟損失。 六、明確規定雙方應承擔的義務、違約的責任 許多合同只規定雙方交易的主要條款,卻忽略了雙方各自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特別是違約應承擔的責任。這樣,無形中等於為雙方解除了應負的責任,削弱了合同的約束力。還有一種情況是,雖然規定一方違約,另一方可以向其追索違約金和賠償金,但條款寫得十分含糊籠統,沒有明確的數額,這樣,也不利於以後發生爭議迅速確定違約和賠償的金額。所以,一定要明確違約金和賠償金的數額或計算方法。 七、注意定金與「訂金」的區別 定金是債的一種擔保方式,合同法規定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後,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可見定金具有懲罰性,在合同法上稱為定金罰則。在實踐中不少人將定金寫成了「訂金」,而「訂金」在法律上被認定為預付款,不具有擔保功能。 八、合同條款必須對等 合同法明確規定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義務,一方享受權利,必須承擔義務,合同條款的對等性是公平原則的重要內容。對於義務多、責任重、權利少這類一邊倒的合同,應謹慎與之簽訂合同。因為一旦出現糾紛,本方將會處於極為不利的境地。同樣,也不要簽訂權利多、義務少、責任輕的合同,否則另一方可能以該合同違背公平原則對合同的有效性提出抗辯。 九、約定合同糾紛的解決方式和訴訟管轄地要明確具體 在合同中一般約定,若本合同發生糾紛,雙方應協商解決,協商不成,通過訴訟(仲裁)方式解決。若選擇仲裁方式解決合同糾紛,不能只是籠統的寫一旦發生糾紛在甲方(或乙方)所在地仲裁部門解決,而應寫具體的名稱,如青島仲裁委員會、煙台仲裁委員會。如果沒有寫具體名稱,發生糾紛後只能由當事人協商簽訂補充協議予以明確,協商不成原仲裁協議或合同仲裁條款無效。若選擇訴訟方式解決合同糾紛,應盡量選擇已方所在地法院管轄,若對方不同意,可改為雙方所在地法院均可管轄,盡量不要選擇對方所在地法院管轄。在選擇管轄法院時還應注意協議管轄不得違反級別管轄與專屬管轄。如:對於訴訟標的達不到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一般財產案件,約定由某中級人民法管轄是無效的。又如,海事案件,只能由海事法院管轄,合同當事人約定由普通法院管轄是無效的。 十、充分重視法律專業人員的利用 訂立合同是一件技術要求高、風險也很大的經營行為,無論對於合同的效力,還是履約能力或陷阱條款,公司法人及經營者都因可能缺乏經驗而難以准確進行把握。只有充分藉助法律專業人員的作用,才能更好地預防合同糾紛。如讓法律專業人員參與合同的簽訂,或委託公證、鑒證機關進行公證或鑒證,當然最直接也最普遍的是聘請律師進行咨詢解決或向公司常年法律顧問求助。

⑶ 論述合同法中的風險防控機制。

企業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風險主要由以下幾方面。
一是不簽訂正式的書面合同。在我國的經濟生活中,書面合同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當事人之間約定的重要憑據。但是,有許多的企業對於合同的簽訂並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有的企業僅僅憑借對方的電話或是發貨清單就進行交易,這給合同的履行帶來了很大的隱患。
二是合同文本存在大量缺陷。一些企業由於合同管理整體水平不高,對合同內容的重視不夠,自身沒有統一的合同範本,因此在合同文本的選擇上多比較被動,在合同簽訂過程中,習慣使用對方提供的合同文本,在合同關鍵條款上處於弱勢一方,一旦出現合同糾紛,很容易陷入被動的局面。有些企業雖有合同文本,但其內容沒有經過專業人員審核,關鍵條款缺失,或表述不清,缺乏可操作性,有的內容甚至存在重大誤解,容易導致將來發生履行困難,責任難以界定的尷尬局面。有的大型項目合同,缺少招投標過程,導致合同存在重大缺陷。
三是對於合同履行情況的監控不夠。在經濟不斷發展的形勢下,合同已成為企業管理的必要手段。但是許多企業卻並沒有合同的監管意識,未建立相關的合同管理機構和制度,無法很好地規范企業的簽約行為,也不能在企業履行合同的過程中起到很好的監督作用。
四是缺少可行性分析。訂立合同前沒有對另一方的背景資料進行盡職調查或可行性分析。有的企業在簽訂合同前,不注意了解合作他方的資格、技術條件是否具備,是否有履約能力等等,由於相關信息收集不夠,最終導致合同目的不能實現。
五是沒有統一的合同管理制度。企業合同管理制度是合同管理的關鍵。構建合同管理體系,建立適合企業的合同管理制度是科學化合同管理的關鍵。有些企業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備,缺乏合同風險控制能力,不具備應對合同糾紛和維權處理的能力;有些企業雖然有合同管理制度,但僅限於制度層面,不能靈活應用於實際的合同管理工作中。
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機制,明確合同管理的任務
要想做好合同的管理工作,有效地防範風險,在合同的管理過程中,就必須要明確劃分各部門的責任,督促各相關的業務部門落實自身工作,通力合作,共同防範合同風險的發生。一方面,企業要建立完善的組織機構,並配備具有專業知識的工作人員,使之承擔起合同管理的任務,同時還要明確部門的具體職責。另一方面,將企業的合同管理工作根據需要劃分到企業的各個業務部門。在合同的簽訂、履行的過程中,要組織各部門要各司其職,積極參與,建立企業各部門參與的合同風險防範機制。
制定合同格式文本,掌握文本選擇的主動權
企業自己制定格式文本,既能節省時間,又能減少交易風險,避免日後可能會出現的爭議,即使出現爭議,也可以掌握主動權。此外,爭取合同的起草權,也能夠在合同中充分考慮己方利益,認真甄選對己方有利的措詞,更好地保護企業利益。對於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常用合同,企業應制定標準的合同格式文本。對於其他合同,一般應由合同業務部門起草,企業法律部門再配合修改;重大合同最好由企業法律部門牽頭,會同合同業務部門及其他相關職能部門共同起草。
完善合同管理制度體系,使企業的合同管理做到有規可依
企業所處的行業不同,造成業務的內容也各不相同,使得合同管理的方法也存在著很大的不同。首先是企業相關制度的建立。各個企業要根據自身實際,依照國家的《合同法》以及上級頒布制定的相關的合同管理制度,制定合適的企業合同管理機制,明確相關的人員配置、相關部門和人員的職責等。其次,企業要加強對於合同用章的管理。合同用章作為簽訂合同時的重要憑證,要加強保管,做到專人保管、專章專用,以有效避免合同用章的濫用所造成的合同風險。最後,要有企業對外簽訂合同的授權、審批制度。對於企業對外簽訂合同的授權、審批工作,要進行嚴格的規范授權審批行為,防範可能發生的合同風險。
重視重大合同的可行性研究
對於重大合同,在對合同文本審查的同時,也要對合同背景進行調查。由企業法律部門牽頭,組織由企業高管人員、專業技術人員、法律人員、財務人員組成的專業團隊,對合作方的主體資格、資信、履約能力等方面進行實地的調查,做出風險的總體評估。這種審查不是形式上的審查,而是要確認對方是一個合法的法律主體,具備相關從業資格、完整的履約能力、技術條件是否過關等等。如果是特別重大合同,可以考慮聘請專業的機構進行盡職調查,由其出具盡職調查報告。對於工程項目和重大采購合同,在必要的條件和要求下,要運用「招投標」過程,明確項目的核心內容和要求,來避免合同中出現重大缺陷,否則一旦合同簽訂,後期的合同管理無法糾正合同文本的關鍵性缺陷和問題。
嚴把合同審核關,重視合同訂立和履行的監督和管理
合同簽訂前,首先要爭取合同文本的起草權,合同文本起草完成後,須由合同歸口管理部門提交給企業法律顧問或專業律師,法律顧問或律師對合同草案進行審查後,提出修改意見並反饋給合同管理人員。合同管理人員應嚴格按照法律意見進行相應的修改。尤其要注意的是,對於格式文本合同,不能接受合同內容中有明顯傾向對方的條款。對依法簽訂生效的合同,合同執行部門要嚴格根據合同條款履行合同,不得單方面擅自變更或修改,凡經雙方同意的改動內容,必須簽訂書面補充協議,作為合同附件進行管理。合同管理部門應做好合同履行的檢查工作,監督合同履行情況,對不能夠按時完成的合同,及時反饋給責任領導,並要求立即採取補救措施,防止合同違約。

⑷ 合同法標的物風險負擔的問題

你好,因合同約定賣方代辦托用,承運人是賣方找的,不是買方,因此,貨物未到達買受人交付地點前的所有風險都由出賣人承擔。

⑸ 簽訂合同時,如何預防防範風險

1、建章立制
加強企業合同管理,首先要建立合同管理機構和合同管理制度,從組織機構、管理規章層面進行規范。對企業內部的合同管理機構和合同管理人員進行《合同法》培訓,特別要對經營活動中經常簽訂購銷合同的人員和經營管理層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合同意識,掌握合同法律制度,並自覺地運用到企業的經濟活動中,使企業從被動地應付和處理合同糾紛轉到主動地預防合同糾紛,而增強企業的應變﹑發展和競爭能力,避免經濟損失。
2、嚴把合同簽訂關
嚴格審查對方當事人的主體資格﹑資信情況和履約能力。對合同條款要認真推敲,防止發生歧義和誤解,對資金數額巨大﹑產權交易等抵押合同和生產經營合同要依照有關法律規定及時辦理抵押登記和鑒證手續,以保證合同的合法性﹑嚴密性和完備性。
3、要強化履約意識
合同一經承諾,即具有法律效力。企業的合同管理部門要及時了解和掌握合同履行的情況,通過建立合同檔案和合同報表制度,及時總結合同管理中的經驗教訓,提高防騙反詐能力。根據合同履行情況,適時運用撤銷權﹑變更權和不安抗辯權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4、運用法律武器進行自我保護
對違約行為要及時申請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對合同欺詐行為要及時採取措施,盡量減少和避免損失,並請求有關部門予以打擊。
二、合同風險防範的措施
在合同起草、審核、簽定、管理等各個環節中,均可以建立相應的制度規范、採取相應合同風險防範措施,防止在企業合同方面出現風險。措施包括:
1、爭取合同的起草權
一般來講,合同由誰起草,誰就掌握主動權。起草一方的主動性在於可以根據雙方協商的內容,認真考慮寫入合同中的每一條款,斟酌選用對己方有利的措詞,更好地考慮和保護自己的利益。
2、認真審查簽約對象的主體資格和資信能力
為防範欺詐行為,減少交易風險,必須認真審查對方的主體資格、履約能力、信用情況等。首先要查看對方的營業執照和企業參加年檢的證明資料,了解其經營范圍,以及對方的資金、信用,經營情況,其項目是否合法。如果其有擔保人,也要調查擔保人。不能僅憑其名片、介紹信、工作證、公章、授權書、營業執照復印件等證件,就相信對方,有的企業因沒有參加年檢而已被工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如果稍一疏忽,就可能掉進一些不法分子設置的陷阱。
同時也要審查簽約人的資格,查看對方提交的法人開具的正式書面授權證明,了解對方的合法身份和許可權范圍,以確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時效性。對於標的額大的交易,還應到工商、稅務、銀行等單位調查對方當事人的資信能力。
3、合同名稱與合同內容要一致
使用統一的合同文本是好事。但一定要對合同性質要了解,不要由於對合同性質了解不細,出現張冠李戴的事情。例如本是加工承攬合同,卻使用購銷合同文本,為合同以後的履行和適用法律條款增添了爭議。
4、注意價款支付及其方式
為了確保價款能夠及時足額地收回,必須把好合同簽訂中價款支付及其方式的關,從源頭上降低經營風險。首先,最好採用先款後貨方式。這樣,經營風險已經轉移到需方身上,供方的風險很小甚至不存在。但這種方式需方一般不會同意;其次,採用先交部份定金方式。這種情況,可以減少供方的風險。
5、用詞要嚴謹
簽訂合同不僅要做到字斟句酌、反復推敲,不要在合同中用含糊不清,模稜兩可的詞句或多義詞,而且要注意合同的條款有無重復,或者前後是否自相矛盾,以免使對方鑽了空子。例如,某合同條款「合同生效後不得超過45天,乙方應向甲方繳納××萬元的履約保證金。……超過兩個月如未能如期繳納,則合同自動失效。」這里「兩個月」究竟從哪一天開始算起,是合同生效之日開始算起?還是合同生效45天以後算起,寫得不明確。
6、明確規定雙方應承擔的義務、違約的責任
許多合同只規定雙方交易的主要條款,卻忽略了雙方各自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特別是違約應承擔的責任。這樣,無形中等於為雙方解除了應負的責任,削弱了合同的約束力。還有一種情況是,雖然規定一方違約,另一方可以向其追索違約金和賠償金,但條款寫得十分含糊籠統,沒有明確的數額,這樣,也不利於以後發生爭議迅速確定違約和賠償的金額。所以,一定要明確違約金和賠償金的數額或計算方法。
7、注意定金與「訂金」的區別
定金是債的一種擔保方式,合同法規定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後,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可見定金具有懲罰性,在合同法上稱為定金罰則。在實踐中不少人將定金寫成了「訂金」,而「訂金」在法律上被認定為預付款,不具有擔保功能。
8、合同條款必須對等
合同法明確規定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義務,一方享受權利,必須承擔義務,合同條款的對等性是公平原則的重要內容。對於義務多、責任重、權利少這類一邊倒的合同,應謹慎與之簽訂合同。因為一旦出現糾紛,本方將會處於極為不利的境地。同樣,也不要簽訂權利多、義務少、責任輕的合同,否則另一方可能以該合同違背公平原則對合同的有效性提出抗辯。
9、約定合同糾紛的解決方式和訴訟管轄地要明確具體
在合同中一般約定,若本合同發生糾紛,雙方應協商解決,協商不成,通過訴訟(仲裁)方式解決。若選擇仲裁方式解決合同糾紛,不能只是籠統的寫一旦發生糾紛在甲方(或乙方)所在地仲裁部門解決,而應寫具體的名稱,如南京市仲裁委員會。如果沒有寫具體名稱,發生糾紛後只能由當事人協商簽訂補充協議予以明確,協商不成原仲裁協議或合同仲裁條款無效。若選擇訴訟方式解決合同糾紛,應盡量選擇已方所在地法院管轄,若對方不同意,可改為雙方所在地法院均可管轄,盡量不要選擇對方所在地法院管轄。在選擇管轄法院時還應注意協議管轄不得違反級別管轄與專屬管轄。如:對於訴訟標的達不到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一般財產案件,約定由某中級人民法管轄是無效的。又如,海事案件,只能由海事法院管轄,合同當事人約定由普通法院管轄是無效的。
10、充分重視法律專業人員的利用
訂立合同是一件技術要求高、風險也很大的經營行為,無論對於合同的效力,還是履約能力或陷阱條款,公司法人及經營者都因可能缺乏經驗而難以准確進行把握。只有充分藉助法律專業人員的作用,才能更好地預防合同糾紛。如讓法律專業人員參與合同的簽訂,或委託公證、鑒證機關進行公證或鑒證,當然最直接也最普遍的是聘請律師進行咨詢解決或向公司常年法律顧問求助。

⑹ 合同風險有哪些

這里說的合同風險,是指合同執行過程中的風險。合同簽完了,執行合同過程中會有很多風險,比如合同變更問題,簽合同和執行合同不是同一個人的問題,雙方是否能履約的問題等等。重點講幾個經常出現的風險點:

合同交底

簽合同和執行合同的不是同一個人,簽合同的這個人很清楚合同當中說了些什麼,但執行合同是另外一個人,不清楚。尤其是對非常復雜的項目,比如一個基建工程項目,涉及很多的部門和很多人(有時候是上百人),合同就一個,那就必須要讓執行合同的所有人都清楚合同是怎麼說的,怎麼定的。這就需要合同交底,要把合同里的所有內容交代給所有與合同有關的人。
實踐當中比較好的做法,一是針對合同中的重要條款,比如質量條款、交付條款、索賠條款、標的條款等等,在簽訂之前就與相關部門協商進行協商,相當於執行前已經進行了交底;二是合同簽訂結束之後,對所有涉及部門進行一些講解,不要在出現糾紛的時候再去查找合同。

合同變更

我們在工作中常碰到合同變更,這也是個很大的風險點。比如,供應商交貨後,質量部檢查不合格。供應商說不對啊,我是按照你們給的圖紙生產的啊,怎麼可能不合格呢,我手頭的圖紙和你用的圖紙不一樣?大家覺得很奇怪,後來找到技術部門。技術部門說,圖紙是改過了,當時王工去改的。但是改過的圖紙沒有給到質量部,也沒有給采購部。還有一種情況,供應商說,王工你不是改了么?王工說,我是改過,但是後來不又改回來了嘛!結果大家都沒有切實證據。很多公司針對這點,都有個DCN(Design Change Notice)設計變更,或者叫ECN(Engineering Change Notice)工程變更,差不多是一個意思。針對公司里的DCN管理流程(如果有的話)。

采購要堅持一條,所有的更改,都必須要通過采購發出,否則視為無效。這件事情要跟供應商講清楚,也要跟公司內部部門講清楚。為什麼一定要通過采購發出呢?因為這涉及到商務上的變更。否則供應商不定哪天就可以拿一份變更通知單來找采購要錢,采購如果不同意,與供應商就要產生爭議了。

還有一種典型情況,常出現在家裡裝修過程中

家庭裝修常常是女主人負責的,女主人總是要貨比三家,找來三家裝修公司,比價砍價,多少水泥多少黃沙,分析得清清楚楚,價格也砍得很低。等真正裝修的時候,裝修公司就開始講,說現在啊都不流行這個門了,都流行實木的了,人一輩子搞裝修呢也搞不了幾次,也差不了多少錢;女主人想想,也行吧,就把門改了。
到裝窗戶的時候又說了,現在的窗戶都用中空的,隔音的,進口的,這個也差不了多少錢。結果又改了。所有的改動都差不了多少錢,到最後差了很多錢。在國內搞基建造房子,這種情況也特別常見。采購的時候都搞招標,這時候把供應商價格殺得很狠,那時候我們很多需求並沒有確定下來。施工過程中,我們的需求部門不斷提出各種變化,這兒要開個門,那兒要增加一個物流通道……很多更改就是現場的一個工程師,就在變更單上簽字同意了。最後施工公司來找采購要錢。

供應商靠什麼賺錢?往往就是靠變更賺錢的!

所以對變更一定要強化管理。基建的時候,一開始會採用招標,但中間的變更就是一個工程師在簽字,這兩個程序就不一樣了。所以我們建議,原則上所有的變更必須遵循原合同的審批流程,保證原來審批的人都知道已經發生的變化,否則就會失控。現實中,如果變更數量很大,也可約定一定金額范疇做授權,但前面那點「所有變更由采購發出」必須堅持。

合同變更中還有個說法,實質性變更

什麼叫實質性變更?
合同中有很多條款,只有一條不是實質性條款,就是「鑒於」條款,「雙方本著良好合作……訂立本合同」。宮老師把這個條款叫做「客套話」條款,這句話怎麼寫都沒關系。其他所有的質量、價格、交付、仲裁等條款,都是實質性條款,這些內容如果變更了,就需要重新審批。
實際中常發生這樣的事情,合同都印刷好了,發生了變更。有人用塗改液塗一下,或者用鉛筆、鋼筆寫一下,這都是不行的。有人說,我在更改的地方再蓋個章。這個道理上是可以的,但是現在印刷這么方便,最好不要用這種方法,因為容易產生爭議。
如果個別條款發生了變化,又不想重新列印一遍。怎麼辦呢?可以再多簽一個變更協議,或者補充條款協議,附在後面,這是可以的。這些在操作層面都要注意。

⑺ 在合同法中買賣合同的風險應當如何承擔

1、交付之來前出賣人承擔,交付後買受人自承擔;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一百四十二條【標的物的風險負擔】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在標的物交付之前由出賣人承擔,交付之後由買受人承擔,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⑻ 合同法的風險承擔

您好!題目中有抄些詞句不太襲理解。但應該還是能夠辨識大概意思。您這是在准備什麼考試的練習題目吧。我個人認為,上述選項中,根據即將實施的法律來看,至少第二項是錯誤的。當然,每個人都可能有認知盲點,也許這個答案並不正確,歡迎您交流指正,以求共同學習進步哈!

⑼ 合同風險如何預防

一、需對我國《合同法》以及相關法律、法規有充分的了解

《合同法》從合同的含義、訂立合同的基本原則、合同的形式、合同的生效、無效等等與合同相關的內容進行了比較系統、詳細的規定。另外,其他與《合同法》相關的法律、法規也對《合同法》中的某類具體的合同在簽訂中應注意的問題作出了相應的規定。因此,我們在合同的訂立、履行過程中應當參照《合同法》及其他相關規定來操作,以避免因該合同與相關法律規定不符而導致合同無效或者需要對合同的內容做出相應的變更。

(4)標的物需要包裝時,應明確其包裝標准

包括外包裝、內包裝或者填充物的材質,以及對防潮、防火、防撞擊的要求等。同時還要確定包裝費用的承擔方式。

2、質量條款的約定應明確

在合同糾紛中,由於質量問題發生的爭議占合同糾紛的很大比例,所以對質量條款的約定絕對不能有半點疏忽。因為,一旦發生質量爭議,就需要一個客觀標准來衡量並確定責任的歸屬。所以為避免爭議發生,在合同中應當要約定一個質量的檢驗標准。並且對產品質量的異議還必須要有時間與條件的限制,為此在合同中雙方還應就此作出明確的約定。只要在規定的時間和條件限度內就質量問題提出異議,守約方就有權利要求對方承擔責任;超過這一限度,對方就不再承擔質量責任。

3、付款時間及價款的約定

合同雙方應明確約定付款的時間,如果約定不明則會給合作方找到拖延付款的理由。另外,有些企業在購銷合同中,所購的標的可能會是多類產品,但卻只在合同中寫明所有產品的總價款,而未明確具體每種產品的單價。

⑽ 勞動合同法中對風險防範有哪些規定

勞動來合同法第四條對用自人單位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進行詳細規定,請自行根據實際情況及相關法律規定去核實用人單位規章制度制定與風險防範是否符合法律規定。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條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
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
在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實施過程中,工會或者職工認為不適當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通過協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

熱點內容
社會工作研究生是法碩嗎 發布:2025-08-21 02:50:31 瀏覽:570
把員工外派到分公司勞動法 發布:2025-08-21 02:49:36 瀏覽:487
婚姻法的司法解釋探望權 發布:2025-08-21 02:42:37 瀏覽:403
菲律賓移民法 發布:2025-08-21 02:14:02 瀏覽:157
國外公司法 發布:2025-08-21 02:12:03 瀏覽:171
有煙草控制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21 02:06:46 瀏覽:843
法學難過 發布:2025-08-21 01:59:28 瀏覽:208
汽車維修行業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21 01:59:25 瀏覽:273
道德9年級 發布:2025-08-21 01:58:07 瀏覽:130
最高人民法院的級別 發布:2025-08-21 01:58:00 瀏覽: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