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的合同相對人
Ⅰ 解釋並舉例《合同法》 第四百零三條 委託人對第三人的權利及第三人選擇相對人的權利
《合同法》第四百零三條
受託人以自己的名義與第三人訂立合同時,第三人不知道受託人與委託人之間的代理關系的,受託人因第三人的原因對委託人不履行義務,受託人應當向委託人披露第三人,委託人因此可以行使受託人對第三人的權利,但第三人與受託人訂立合同時如果知道該委託人就不會訂立合同的除外。
受託人因委託人的原因對第三人不履行義務,受託人應當向第三人披露委託人,第三人因此可以選擇受託人或者委託人作為相對人主張其權利,但第三人不得變更選定的相對人。
委託人行使受託人對第三人的權利的,第三人可以向委託人主張其對受託人的抗辯。第三人選定委託人作為其相對人的,委託人可以向第三人主張其對受託人的抗辯以及受託人對第三人的抗辯。
解析:
本條規定了委託人的介入權和第三人的選擇權。
1.委託人介入權的行使需要具備的條件:①受託人以自己的名義與第三人訂立合同;②第三人在訂立合同時,不知道受託人和委託人之間存在代理關系;③受託人因第三人的原因對委託人不履行義務;④受託人在因第三人的原因對委託人不履行義務時,向委託人披露了第三人;⑤不存在「第三人與受託人訂立合同時如果知道該委託人就不會訂立合同」的情形。在委託人行使介入權時,第三人可以向委託人主張其對受託人的抗辯。
2.第三人選擇權的行使需要具備的條件:①受託人以自己的名義與第三人訂立合同;②第三人在訂立合同時,不知道受託人和委託人之間存在代理關系;③受託人因委託人的原因對第三人不履行義務;④受託人向第三人披露了委託人。第三人可以在受託人和委託人中選擇一方作為相對人主張權利,但不能同時選擇受託人和委託人為共同相對人,且第三人在作出選擇後不得變更選定的相對人。
Ⅱ 無權處分合同相對人為惡意,相對人是否有撤銷權
無權處分合同是指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並與相對人訂立轉讓會計注意事項回財產的合同。在中國立法答中主要體現在合同法51條。
《合同法》第51條規定,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合同法第48條、第49條規定相對人享有催告權和撤銷權。
從法律條文本身看,沒有設計相對人的撤銷權。
《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第三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以出賣人在締約時對標的物沒有所有權或者處分權為由主張合同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從而確立了無處分權人訂立的合同,不應其無處分權而無效的裁判規則,也就是,無權處分合同的相對人,並沒有撤銷權。
Ⅲ 《合同法》中關於相對人的
就是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簽訂合同的另一方,就是相對方了。也就是說是那個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Ⅳ 合同法中的相對人是什麼
民法上有所謂「善意第三人」、「善意相對人」的概念。此處的「回善意」是民法上的答概念,有民法上的特殊意義,不能用我們口語中所謂的善意去解釋。主要指的是合同的相對人或其他民事法律關系中的第三人,因自身沒有過錯也不可規則於己的行為,取得一定的財產或利益。善意指的就是沒有過錯。法律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合法利益,法律關系中的其他人的權利,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Ⅳ 談對合同法相對性的認識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合同相對性原則的例外,是指除合同當事人以外的第內三人依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容享有合同產生的請求權,或承擔合同產生的責任,即合同效力及於第三人。可見合同相對性原則的例外具有以下特點:首先,合同相對性原則的例外情形適用的主體一方為合同當事人,另一方為合同當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且此第三人在訂立合同時可能是不確定的;其次,第三人享有請求權或承擔責任的基礎是合同,即第三人依據合同享有權利、承擔責任。若第三人僅有接受履行的權利而無請求履行的權利,或僅有履行義務而不承擔責任,則不屬於合同相對性原則的例外。上所述就是施工合同相對性法條的解釋闡述
Ⅵ 合同法中第三人和相對人的區別和聯系
相對人為合同一方當事人,第三人為合同雙方當事人外的其他人
Ⅶ 合同法 第四十七條 "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什麼叫做相對人求案例
合同相對人,就是合同當事人相對的另一方當事人。
比如甲與乙簽了合同,甲乙互為相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