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安全生產法在社會生產活動中

安全生產法在社會生產活動中

發布時間: 2021-01-18 14:36:39

Ⅰ 魯濱遜在荒島上的活動是社會生產活動嗎

問題導引法示例:「魯濱遜在荒島上的活動是社會生產活動嗎?」
1704年蘇格蘭水手賽爾科克在海上叛變,被拋棄到智利海外荒島,生活了5年後得救。。
1651年9月1日,在海港城市赫爾,魯濱遜·克魯索,這個19歲的小夥子決定登上一艘駛往倫敦的船隻。魯濱遜乘坐的一艘非洲商船突然遭到土耳其海盜登船襲擊,他被賣為奴隸。然而他靠了一條不比魚劃子大不了多少的小船冒死逃脫,得到一艘駛往巴西去的葡萄牙貨船的搭救。在巴西他從事甘蔗種植業大獲成功。可是他感到他需要黑奴來替他開墾種植園,於是便在另一英國種植園主的勸說下前往非洲奴隸口岸。他們的船在南美洲東北海岸一個不知名的島嶼附近失事,魯濱遜是唯一的倖存者。他被海浪沖卷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身上只帶著一把小刀、一個煙斗和一些煙草。幸運的是他們的船並未真的沉沒,而是撞毀在幾塊礁石上。次日天氣晴朗,魯濱遜設法游到失事的船邊,他發現滿船的有用的物品依然完好無損。回到島上後他扎制了一隻簡陋的木筏,撐著它往返於破船與海岸之間達兩周之久,運回了槍支、彈葯、鋸子、斧子和錘子。魯濱遜感激上帝保佑他倖免於難,並為他提供了在這荒島上生存下去的機會。他開始每天寫日記,將自己的活動及思想記錄下來。如此生活了二十四年後,第二十五年的一天,他搭救了一個野人,給他取名叫「星期五」,以紀念他獲救的日子。魯濱遜將星期五帶回他的住處,逐漸教會他說一些英語,足以使他們相互之間交流思想,就成了他忠誠可靠的僕人與朋友。後來他們又救出了星期五的父親及一位西班牙人,還有其他一些白人水手。28年後他們最終獲救回國。
——資料來源:〔英〕笛福:《魯濱遜飄流記》,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版。
教師提示:如果魯濱遜手中沒有社會為他提供的槍枝,沒有人們留給他的火葯,沒有從破船上找到的裝有刀子、斧子、釘子等各種工具的小箱子,沒有自己的僕人——當地土人「星期五」,他能生存嗎?這說明了什麼?
由此導出「生產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條件下都只能是社會的生產」這一基本原理。

Ⅱ 企業如何做好安全生產工作

企業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容不得一絲一毫的鬆懈和僥幸。但安全意識不高、責任不落實、基礎薄弱、專業人員缺乏、安全投入不足等仍是企業存在的普遍現象。如何做好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工作,談幾點淺見。

1、強化責任落實

企業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對安全生產負全面的領導責任,分管領導負具體的領導責任。要強化安全生產的主動意識,由過去被動抓安全變為自我主動抓安全,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生產理念,充分認識企業的安全主體責任,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各類人員的崗位責任制,從高層管理人員到項目經理人員、現場操作人員,把安全責任落實到生產過程的每一個崗位和每一個環節,形成人人抓安全的局面。

企業各級安全管理機構要認真履行其監管職責;項目經理是施工現場安全的第一責任人,是落實主體責任的具體組織者;項目技術負責人、工長和安全員是施工現場安全措施的制定者,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施工現場僅靠幾個安全員管理安全是不夠的,必須充分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發動廣大職工參與現場管理。控制自身不安全行為,減少人為失誤。

2、加強安全教育培訓

人是安全生產的主體,人的不安全行為是事故發生的最大隱患,只有加強對人的安全教育,不斷強化人的安全意識,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質,增強人的防範意識,規范和提高從業人員的安全行為,才能築起牢固的安全生產的思想防線。

單位領導要增強做好安全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切實負起責任,把"安全第一"的方針真正落到實處。根據施工特點進行安全教育,針對不同工種和不同部位,告知他們本崗位存在哪些危險及危害因素,如何消除隱患,控制不安全行為,減少人為失誤。

3、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機構、配備安全管理人員

企業應嚴格按照《安全生產法》的規定,設置安全管理機構和配備安全管理人員。現代安全管理對安全管理人員提出了很高的專業素質要求,他們不僅要組織開展風險防範工作,還必須了解本單位的施工生產,掌握並熟練應用系統安全工程的理論和方法,參與並指導,監督危害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具體實施,高素質的安全管理隊伍建設變得越來越迫切。

企業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機構,把責任心強、具備專業知識、業務能力強、熟悉管理知識的人員充實到安全管理崗位上來,讓他們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4、強化施工現場管理

企業生產施工現場是動態的,要結合施工現場環境,合理布置施工設備、確保機械設備安全運行,確保各項安全防護和用電設施到位,做到施工標牌化,材料堆放標准化、安全標志規范化、環境防治意識化、作業過程有序化,對施工機具和人的各種不安全行為等進行全面檢查,及時發現設備隱患,及時整改,認真排除物的不安全狀態。對於檢查出的問題,必須按照「三定」原則(定人、定時、定措施)進行整改,及時消除事故隱患。

5、加大安全投入

安全投入是企業和工人的「救命錢」,也是預防事故的最有力保障。安全投入減少,導致安全技術裝備、防護設施不能到位,不安全因素不能及時消除,極易導致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因此,要預防和杜絕事故的發生,就必須持續有效地進行安全投入。

購買新設備時,必須同時購買與其配套的安全防護裝置,必須對安全設備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並定期檢測,使之處於良好的技術狀態。維護、保養、檢測應當作好記錄。在有較大危險因素的生產經營場所和有關設施、設備上,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提醒操作人員對不安全因素的注意,預防事故的發生。

為員工提供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並監管教育從業人員按照使用規則佩戴、使用。工傷保險是勞動安全的「保護傘」,企業要依法參加工傷保險,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

6、加強部門間協調配合

安全生產工作涉及到企業各個部門和各個生產環節的系統工程,安全不是單純哪一個部門的工作,單靠某個部門的努力是絕對不行的。這就要求各部門結合自身工作性質,在履行好自身職能的基礎上,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合力。如安全培訓作為提高員工安全素質的手段,是一項涉及面廣而又復雜的工作,不可能也不應該由人力資源部單獨完成。如果將安全工作看作是某個部門的事情,那麼安全工作肯定做不好。

7. 嚴格獎懲,增強員工愛崗敬業的責任心

安全生產同時建立獎罰機制,目的在於獎勤罰賴、獎優罰劣。對那些提出重要建議,消除事故隱患、避免重大事故發生的,要給予獎勵。尤其對那些對認認真真、任勞任怨、在工地上正確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的專兼職安全員,要給予必要的激勵和獎勵,使他們在安全管理的崗位乾的更踏實、更有干勁。

做好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方法如下:

安全承諾書:在每個企業都有單位主管的支持,安全不僅僅是安全部門的責任,更的每個員工的職責。安全承諾書需要註明隱患部分,部門全體成員必須承諾有隱患要及時清除,做到預防為主。
消防設施完善:安全部門根據現場的區域劃分,一定要匹配足夠的消防設施,如消防栓、滅火器等設備。

安全培訓到位:安全部門定期組織現場人員培訓安全知識,課程內容可設計,消防器材操作,安全意識培養,現場隱患查詢、案例分析等。

現場稽核保持:安全部門人員每日去現場查核現場人員有無安全隱患或不利安全行為。及時改善隱患部分。現場主管同樣每日現場查核,並時刻保持警惕。

隱患及時改善:所有關涉的安全的行為和隱患都有運用安全的標准去改善。簡單易行的要及時改善,遇到難題可動用財力和物力解決,也可以運用PDCA改善。

OK狀況持續執行:如無異常要時刻保持安全狀況,加強安全行為。


具體表現在:

1、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不同的崗位,要制訂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到每個崗位。 加強企業安全教育,對新進廠的職工必須經過三級安全教育,對轉崗復崗人員必須進行安全教育後方可上崗。

2、加強安全生產檢查工作,責任部門必須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生產檢查,車間、班組要進行周檢或日巡檢,操作人員開前必須做好設備檢查,在確保設備、電器完好的情況下方可開機生產。對檢查中發現的事故隱患必須及時整改。、加強勞動保護用品的管理 。不同工種勞動防護用品的發放應不同,企業必須根據防護用品發放標准發放,職工工作時須穿戴勞動防護用品上崗。

3、對特殊作業人員必須進行專業培訓,考試合格後持證上崗。對外來施工單位的管理,外來施工單位承接本單位施工項目的,施工單位必須三證齊全(法人、資質、營業執照),並簽訂協議書,明確各自責任。

4、廠區交通須設立限速標志牌,防火重點區域應明確標志,並有專人管理。建立健全各崗位操作規程。 建立健全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台帳,加強基礎管理工作。
注意:企業安全第一,生產安全管理同樣是重要管理之一。

(2)安全生產法在社會生產活動中擴展閱讀:

所謂「安全生產」,是指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為了避免造成人員傷害和財產損失的事故而採取相應的事故預防和控制措施,使生產過程在符合規定的條件下進行,以保證從業人員的人身安全與健康,設備和設施免受損壞,環境免遭破壞,保證生產經營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相關活動。

「安全生產」這個概念,一般意義上講,是指在社會生產活動中,通過人、機、物料、環境、方法的和諧運作,使生產過程中潛在的各種事故風險和傷害因素始終處於有效控制狀態,切實保護勞動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也就是說,為了使勞動過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質條件和工作秩序下進行的,防止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等生產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險有害因素,保障勞動者的安全健康和設備設施免受損壞、環境的免受破壞的一切行為。

安全生產是安全與生產的統一,其宗旨是安全促進生產,生產必須安全。搞好安全工作,改善勞動條件,可以調動職工的生產積極性;減少職工傷亡,可以減少勞動力的損失;減少財產損失,可以增加企業效益,無疑會促進生產的發展;而生產必須安全,則是因為安全是生產的前提條件,沒有安全就無法生產。

Ⅲ "人的社會實踐,不限於生產活動一種形式,還有多種其他的形式"社會實踐

馬克思主義者認為人類社會的生產活動,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因此,人們的認識,不論對於自然界方面,對於社會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即由淺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大家對於社會的歷史只能限於片面的了解,這一方面是由於剝削階級的偏見經常歪曲社會的歷史,另方面,則由於生產規模的狹小,限制了人們的眼界。人們能夠對於社會歷史的發展作全面的歷史的了解,把對於社會的認識變成了科學,這只是到了伴隨巨大生產力——大工業而出現近代無產階級的時候,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
馬克思主義者認為,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於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准。實際的情形是這樣的,只有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物質生產過程中,階級斗爭過程中,科學實驗過程中),人們達到了思想中所預想的結果時,人們的認識才被證實了。人們要想得到工作的勝利即得到預想的結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於客觀外界的規律性,如果不合,就會在實踐中失敗。人們經過失敗之後,也就從失敗取得教訓,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適合於外界的規律性,人們就能變失敗為勝利,所謂「失敗者成功之母」,「吃一塹長一智」,就是這個道理。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把實踐提到第一的地位,認為人的認識一點也不能離開實踐,排斥一切否認實踐重要性、使認識離開實踐的錯誤理論。列寧這樣說過:「實踐高於(理論的)認識,因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還有直接現實性的品格。」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辯證唯物論有兩個最顯著的特點:一個是它的階級性,公然申明辯證唯物論是為無產階級服務的;再一個是它的實踐性,強調理論對於實踐的依賴關系,理論的基礎是實踐,又轉過來為實踐服務。判定認識或理論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觀上覺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觀上社會實踐的結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標准只能是社會的實踐。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

Ⅳ 企業是從事生產、流通、服務等經濟活動,以生產或服務滿足社會需要,實行自主經營、獨立核算、依法設立的

(1)①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該公司堅持以「產品、價格、服務」為版中心的發展戰略 ,「先權人後企」的發展理念,與供應商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體現了這一點。 (3分)
②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該公司建立自有快遞公司,提高庫存周轉率,節約了成本,從而提升了公司的競爭力。(3分)
③注重誠信經營,搞好售後服務,樹立良好的信譽和形象。該公司成立誠信聯盟,推出了「價格保護」、「延保服務」等舉措,解決消費者的後顧之憂體現了這一點。(3分)
④注重規模效益,開拓新市場。材料中該公司獲得融資,收購國外服飾網上購物商城,取得其國際品牌和供應渠道,從3G產品擴張到傳統百貨體現了這一點。(3分)
(2)①國家角度:完善安全領域的法律法規,加強安全宣傳教育,加大安全投入,加強企業的監管力度,嚴懲違反安全生產經營的違法違規行為。(3分)
②企業角度:生產經營者要增加企業安全的投入提高職業意識和社會意識,堅持依法生產經營。(3分)
③勞動者角度:提高自己的安全知識與安全技能,增強自己的安全防範意識,增強自己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利用合法渠道維護自己的人身合法權益不受非法侵犯。(3分)

Ⅳ 高中地理題:生產活動中地域聯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謝謝你

生產活動中地域聯來系的源重要性是實現優勢互補,並促進社會經濟的有效運行。
在人類社會的各種活動中,地域聯系是不可缺少 的。地域聯系對發揮各區域比較優勢、實現區域 經濟社會各方面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現代社會生產具有原料來源廣、產品去向多、生產專業化 和地域分工越來越細的特點。沒有一個國家和地區能脫離世界市場孤立發展。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地區的開放性和對外依賴性逐漸增強。區域資源分布的不均及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使得物資、能量、資金、信息等在各地區間的交流愈加頻繁,從而導致區域間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地域聯系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地域間的溝通,而且使傳統地理空間概念發生了變化。
生產活動中地域聯系的主要方式是交通運輸、通信、商業貿易。
交通運輸是人和物藉助交通工具的載運,產生有目的的空間位移,是經濟發展的基本需要和先決條件,資源配置和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
通信是實現信息傳遞和傳播的主要手段。是人類社會交往的一種形式,起著聯絡和協調社會的作用。
商業貿易是指專門從事商品收購、調運、儲存和銷售等經濟活動的部門,是商品交換的表現形式,是聯系工業和農業、城市和鄉村、生產和消費之間的橋梁。

Ⅵ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政府不直接干預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 這句話是正確的嗎

正確。

政府只是宏觀調控經濟,不再直接干預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的區別。

Ⅶ 經濟效益以安全生產為前提辯論賽提問

你們的這個辯題太搞笑啦?這也能是辯題?
幫你分析下
安全生產和經濟效益本來就是一對矛盾體,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發展是第一要務,所以安全生產的問題就尤為突出了!
首先看一組數據:
2006年,全國共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627158起,死亡112822人,同比減少90780起、14267人,分別下降12.6%和11.2%。其中工礦商貿企業發生12065起,死亡14382人,同比減少1077起、1486人,分別下降8.2%和9.4%。工礦商貿企業中煤礦企業發生2945起,死亡4746人,同比減少361起、1192人,分別下降10.9%和20.1%。
下面談一下為什麼要安全生產
安全是人類一切社會活動的基礎: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羅形象地描述了人類的生產和社會活動中,各種需要所佔的地位和相互之間的關系。生理需求是第一位的,其次就是安全上的保障,人們只有滿足生理和安全上的需求後,才能有積極參加生產和社會活動的需求,並從中獲得社會的承認以及取得較大的成就,人類社會因此才能不斷向前進步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反過來又更加廣泛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安全生產是家庭生活的重要保障:安全生產與社會每一成員、家庭息息相關,安全生產就是平安、是家庭的幸福,是工作的快樂,是單位的效益,是企業的生命,是社會的和諧,更是一種珍愛生命的人生態度。高高興興上班,平平安安回家,會讓親人少一份牽掛,父母多一份寬慰,家庭多一份快樂,生活才能多一份保障,社會才能多一份和諧。
安全生產關系社會的安定團結:社會穩定是人民群眾的共同心願,是改革發展的重要前提。堅持安全發展,強化安全生產管理和監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關繫到社會穩定和人心安定,關繫到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安全是人類最重要、最基本的需求,是人民生命與健康的基本保證,一切生活、生產活動都源於生命的存在。如果失去了生命,生存也就無從談起,生活也就失去了意義。堅持安全發展,是堅持「以人為本」,保障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群眾既是改革開放、社會發展的創造者,又是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帶來巨大成果的健康分享者分享者,是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維護社會穩定,推動社會生產力健康發展基礎,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最後給你介紹幾個例子,遼寧省阜新市214礦難,不知道你聽說過沒有,2月14礦下發生瓦斯爆炸死亡214人,是世界第二,亞洲第一的礦難,原因就是太注重經濟效益了,你可以去查下相關資料,是哪年我忘了,但是應該是初七吧,過年還要抓生產,你說該是以什麼為前提呢?效益是為人發展服務的,人都沒了。。。。
你還可以找很多例子,網上有很多!
就這些你自己總結吧!

Ⅷ 安全生產檢查一般包括哪五個步驟

安全檢查工作一般包括以下五個步驟:
(一)安全檢查准備
1、確定檢查的對象、目的及任務;
2、查閱、掌握有關法規、標准及規程的要求;
3、了解檢查對象的工藝流程、生產情況、可能出現危險及危害的情況;
4、制定檢查計劃,安排檢查內容、方法及步驟;
5、編寫安全檢查表或檢查提綱;
6、准備必要的檢測工具、儀器、書寫表格或記錄本;
7、挑選和訓練檢查人員並進行必要的分工等。
(二)實施安全檢查
1、安全檢查的主要內容
①查責任。查實體單位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是否健全,特別是主要崗位、關鍵部位人員的責任清不清楚,工作程序及方法要領掌握與否。
②制度落實。查安全生產制度有沒有制定,內容全不全,符合不符合實際,各種記錄規范與否,依據制度規定一項一項進行核實、一條一條嚴格檢查。
③查證照。從業人員有沒有經過安全培訓,是否持證上崗;特殊工種是否具有操作證,已有的操作證是否過期。
④查現場。查生產場所秩序、工作環境是否符合勞動安全衛生環境標准;操作人員是否穿戴勞動防護用品,勞動防護用品是否符合國家標准,操作人員是否正確佩帶、正確使用;有沒有不安全行為,有無違反操作規程、操作方法的人和事;生產崗位上有無遲到早退、脫崗、串崗、打盹睡覺現象;員工有無在工作時間干私活,做與生產、工作無關的事。
⑤查設施設備。相關生產設施設備運轉是否正常,儀器儀表是否顯示正常值;安全設施設備是否配備,人員會不會操作。
⑥查標識。查有沒有設置安全警示牌及警示標志,從業人員是否知道相關要求,是否掌握自我保護知識。
⑦查培訓。查「三級」教育是否落實,有沒有教育資料,內容是否合理,記錄是否真實,效果是否突出。
⑧查事故處理。對發生的事故是否按「四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處理。
2、安全檢查的主要方式
安全檢查方式可通過訪談、查閱文件和記錄、現場檢查及儀器檢測等渠道獲取信息。
①訪談。通過與有關人員談話來了解相關部門、崗位執行規章制度的情況;
②查閱文件和記錄。檢查設計文件、作業規程、安全措施、崗位責任制度及操作規程等是否齊全,是否有效;查閱相應記錄,判斷上述類別是否被執行;
③現場檢查。到作業現場尋找不安全因素、事故隱患及事故徵兆等;
④儀器檢測。利用一定的檢測、檢驗儀器設備,對在用的設施、設備、器材狀況及作業環境條件等進行測量,以發現隱患(如採用歐姆表測量接地電阻,判斷是否合格等)。
(三)通過分析做出判斷
掌握情況(獲得信息)之後,就要進行分析,判斷和檢驗。可憑經驗、技能進行分析、判斷,必要時可通過儀器檢驗得出正確結論。
(四)及時做出決定進行處理
做出判斷後,應針對存在的問題做出採取措施的決定,即下達《安全檢查隱患整改通知書》,包括整改意見、整改時間、落實責任人及整改情況的反饋時間。
(五)整改落實
通過復查整改落實情況,獲得整改效果的信息,以實現安全檢查工作的成效

Ⅸ 安全生產法規的主要任務是調整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相關組織之間及其與從業人員之間在什麼權利

A,安全生產方面
安全生產法規是指調整在生產經驗過程中產生的與人民群眾安全與健康、以內及財產和容社會財富安全保障有關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通過規定政府、政府部門、生產經營單位、社會組織及其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中介機構和從業人員等的安全生產職責,確立他們之間的安全生產關系。

希望可以幫到你

Ⅹ 安全生產法第十八條規定是什麼

第十八條是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負有下列職專責:

1、建立、健全屬本單位安全生產責任制;

2、組織制定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3、組織制定並實施本單位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計劃;

4、保證本單位安全生產投入的有效實施;

5、督促、檢查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及時消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

6、組織制定並實施本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7、及時、如實報告生產安全事故。

(10)安全生產法在社會生產活動中擴展閱讀

安全生產法第十八條對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的職責作出了具體規定。這里講的「主要負責人」,包括法人單位的法定代表人,如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也包括其全面負責日常經營活動的總經理,以及非法人單位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代表單位行使職權的正職領導,如廠長、經理等。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有責任、有義務在搞好單位生產經營活動的同時,搞好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按照安全發展戰略的要求,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正確處理好安全與發展、安全與效益的關系,做到生產必須安全,不安全不生產。

熱點內容
貫徹黨組工作條例自查報告 發布:2025-08-22 10:06:42 瀏覽:41
以下不屬於行政法范疇的法律是 發布:2025-08-22 10:06:40 瀏覽:830
商業匯票是在經濟法中的哪一章 發布:2025-08-22 09:33:26 瀏覽:199
石家莊市法律援助中心電話號碼 發布:2025-08-22 09:27:41 瀏覽:372
經濟法實用教程案例答案 發布:2025-08-22 09:27:40 瀏覽:235
面試讓交錢觸犯哪條勞動法 發布:2025-08-22 09:21:09 瀏覽:968
經濟法的歸責原則 發布:2025-08-22 09:16:49 瀏覽:987
北京平谷律師 發布:2025-08-22 09:14:49 瀏覽:252
律師實務作業 發布:2025-08-22 09:09:42 瀏覽:694
經濟法的制定 發布:2025-08-22 08:55:34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