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308條

合同法308條

發布時間: 2021-01-18 16:33:58

1. 民法中任意解除權有哪些

民法中任意解除權大體有:

(1)《合同法》第232條[1]:不定期租賃合同的雙方;
(2)《合同法》第268條[2]:承攬合同的定作人;
(3)《合同法》第308條[3]:貨運合同的托運人;
(4)《合同法》第337條[4]:標的已公開的技術開發合同的雙方;
(5)《合同法》第376條[5]:保管合同的寄存人;未約定保管期間的保管合同雙方:
(6)《合同法》第410條[6]:委託合同的雙方;
(7)《擔保法》第27條[7]:無保證期間的最高額保證人;
(8)《保險法》第15條[8]:保險合同的投保人;
(9)《合夥企業法》第46條[9]:無合夥期限的合夥人;
(10)《物權法》第99條[10]:按份共有人可以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解除共有關系)。

注釋:
[1]《合同法》第232條:當事人對租賃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視為不定期租賃。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出租人解除合同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承租人。
[2]《合同法》第268條:定作人可以隨時解除承攬合同,造成承攬人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3]《合同法》第308條:在承運人將貨物交付收貨人之前,托運人可以要求承運人中止運輸、返還貨物、變更到達地或者將貨物交給其他收貨人,但應當賠償承運人因此受到的損失。
[4]《合同法》第337條:因作為技術開發合同標的的技術已經由他人公開,致使技術開發合同的履行沒有意義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5]《合同法》第376條:寄存人可以隨時領取保管物。當事人對保管期間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保管人可以隨時要求寄存人領取保管物;約定保管期間的,保管人無特別事由,不得要求寄存人提前領取保管物。
[6]《合同法》第410條:委託人或者受託人可以隨時解除委託合同。因解除合同給對方造成損失的,除不可歸責於該當事人的事由以外,應當賠償損失。
[7]《擔保法》第27條:保證人依照本法第十四條規定就連續發生的債權作保證,未約定保證期間的,保證人可以隨時書面通知債權人終止保證合同,但保證人對於通知到債權人前所發生的債權,承擔保證責任。
[8]《保險法》第15條:除本法另有規定或者保險合同另有約定外,保險合同成立後,投保人可以解除合同,保險人不得解除合同。
[9]《合夥企業法》第46條:合夥協議未約定合夥期限的,合夥人在不給合夥企業事務執行造成不利影響的情況下,可以退夥,但應當提前三十日通知其他合夥人。
[10]《物權法》第99條:……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份共有人可以隨時請求分割,……。

希望對你有幫助,沒有解決不了的司考難題。

2. 租賃合同中的解除權如何有效行使

一、何為雙方的任意解除權。所謂任意解除權,是指不需要以對方違約為理由而主張解約的解除權。任意解除合同,即不符條件的合同解除,它不以當事人違約為前提,而是完全按照一方當事人自己的意願而單獨解除合同。任意解除權應由法律明確規定,當事人不能在合同中自由約定。一般認為《合同法》第232條不定期租賃合同規定了雙方的任意解除權;第268條承攬合同規定了定作人的任意解除權;第308條貨運合同規定了托運人的任意解除權;第410條委託合同規定了雙方的任意解除權。需要明確的是,任意解除權只能是法定的。
二、行使任意解除權的後果。根據《合同法》第97條規定:「合同解除後,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既然法律規定有任意解除權,權利的行使顯然不可能構成違約,無法按違約處理,不能適用《合同法》第107違約責任的規定。因此行使任意解除權後的賠償僅指實際損失,不含合同履行後的可得利益(預期利益)的損失,而且約定的違約金條款也無法適用。
三、當事人不能在合同中約定任意解除權。根據《合同法》第8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如果允許當事人在合同中隨意約定任意解除權,那麼交易的可靠性,穩定性將無從談起,訂立合同的初衷將不復存在,必將對經濟秩序造成毀滅性地打擊。

3. 關於貨物運輸的題,回運時承運人收取回程費為什麼不對

《合同法》第308條規定,「在承運人將貨物交付收貨人之前,托運人可內以要求承運人中止運容輸、返還貨物、變更到達地或者將貨物交給其它收貨人」。初看這一條款,似乎只要貨物尚未交付,托運人一旦提出回運,承運人就必須答應,否則就要承擔法律責任。其實並不盡然。
托運人既要求了回運,由其承擔費用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但究竟是否天經地義還要看當初費用是如何確認的。如果雙方只確認了費用的項目而未確認大致精確的數額,一旦發生糾紛,承運人就不得不逐項予以證明(包括那些發生在境外的費用),這可能得不償失。 費用確認應當註明日後「誰向誰支付」(能預付更好),並由此確定債權債務關系。這是因為回程運輸如果重新簽發提單的話,提單上的托運人、收貨人、承運人都可能發生變化,弄不好確認了半天,雙方都只不過是個代理。

4. 合同解除權的產生條件

原則化約定
合同解除權
由於設定約定解除條件能使合同的解除手續簡化,所以該條件被廣泛應用。然而,由於這類條款自治性較大,各國在立法和實踐中有對該條款加強限制的趨勢。現階段,中國的經濟市場尚未成熟,對於約定解除而言,雙方在簽訂合同時,對解除事由的約定一定要慎重,不要將一般違約事項規定為解除事由,更不能將法律、法規禁止的事項規定為解除事由。解除事由的約定,既要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也要遵循公平合理和社會公序良俗原則,才能保障當事人在合同法律關系中的實質平等,從而維護良好的交易秩序。
科學化法定
如前文所述,綜合中國《合同法》第94條規定,法定解除條件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加強:
(1)合同因不可抗力而解除。在羅馬法和大陸法系的民法中,不可抗力都是作為免責事由的條件之一。中國《民法通則》的規定也如此。但是,中國《合同法》第 94條第1項卻將其作為合同解除的法定條件之一加以規定。為消除這個沖突,有學者建議在合同法中專門規定「情事變更原則」。但有人提出反對意見,如前所述其理由無外乎是存在原則的內涵不好把握或是易造成解除權的濫用等問題。
就這一問題,另外一些學者認為「情勢變更原則」更可取,理由是:第一,情事變更的內涵要比不可抗力豐富,它可以包含不可抗力的所有發生原因;第二,很少有國家將不可抗力作為合同解除條件加以規定,通常其是作為民事責任的免責條款在法律中明確規定或由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的,而情事變更是一項涉及合同履行的法律原則;第三,不可抗力發生後,當事人均免責,無需向對方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而在情事變更制度中,解除合同的一方當事人應當向對方賠償因合同解除而給對方造成的損失。均衡利弊後看來,筆者也認為,將情事變更規定為合同的解除條件較不可抗力更為合適,更符合合同解除制度的立法宗旨。
(2)合同因違約而解除。在中國合同法的立法中,曾就是否引進英美法上的預期違約制度存在很大的爭議。所謂預期違約是指合同期限到來之前,一方無正當理由明確表示其在履行期到來後將不履行合同,或其行為表明其在履行期到來之後將不可能履行合同。根據中國現行《合同法》第94條第2項和第68條的規定人們可以看出,事實上中國合同法最終採用了大陸法上的拒絕履行和不安履行抗辯權制度,但在一定程度上參考了預期違約制度,並又有所超越,即不僅有「期前」拒絕履行,也包括了「屆期」拒絕履行。另外,此規定還包括兩種情形,一是「明示」拒絕履行,另一個是「默示」拒絕履行,均可發生合同解除權。
另外,結合《合同法》第68條、第69條和第94條第2項的規定,筆者還有一些疑問。如果當事人有「確切的證據」能證明對方行為屬於第68條之所列,那麼該行為對其來講就是「明確的」、「清楚的」拒絕履行的行為,根據第69條的規定當事人中止履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實質上對解除權的發生要求了「催告」,而在第94條第2項的規定中卻沒有這樣的要求,這樣二者就出項了「分歧」。那麼對於這種「分歧」是否應借鑒國際公約或其他法律,採用體系解釋的方法,將兩項的表述更為合理和統一一些,以使其被運用起來更容易,更符合立法要求呢?
(3)合同因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而解除。中國合同法在第94 條第5項作了一個概括性規定,即在「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下的合同解除。對於此項規定如何解釋,合同法沒有作進一步的說明。對此,有學者認為,此項規定主要是指兩方面的情形:一方面是指合同法分則包含的各類具體合同中,根據合同的性質和合同當事人的特殊地位而特有的合同解除情形(如《合同法》第268、 308、410條等)。在這些情形下,合同的解除不以合同當事人之間的協議、約定或違約為條件;另一方面,該項規定還指各違約形態下合同解除問題。中國合同法僅在第94條第3、4項規定了遲延履行狀態下的合同解除問題,對其他違約形態下的合同解除條件均未作規定。因此,需先對遲延履行、拒絕履行和不完全履行等各類違約形態下的合同解除條件逐一規定之後,再將「法律規定的其它情形」作為合同解除法定條件的最後一個補充性條款來規定。這樣不但體現出立法體系的完整性,而且更利於實際操作。

5. 貨主在何種情況下可變更、解除貨運合同

一、與來貨運公司協商一致後可變更源、解除合同。如果是經過有關機關審批的合同,則變更、解除合同也須重新辦理審批手續。
二、在下列三種情況下可單方變更、解除合同:
1、訂立附解除條件的貨運合同。。
2、如遇下列情形之一的,貨主可以依法單方解除合同:①因不可抗力而無法實現合同目的;②貨運公司明確表示無法完成合同;③貨運公司遲延運輸,經催促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將貨物運達目的地。
3、根據貨運合同的特殊性,為了保護貨主利益,實現貨運合同的目的法律還賦予貨主以單方變更、解除合同的特殊權利。
當貨主行使這種形成權時,應當在合理期限內行使,並履行通知對方的義務。
三、貨運合同可因執行政府命令等原因被迫發生變更、解除。

6. 合同法第110條和第107條,這兩個法條都是說違約責任的,但是違約是否能導致合同直接解除呢

合同解除是有相關規定的,如:
法定解除權的產生(合同法第94條)
1.不可抗力 2.遲專延履行 3.預屬期違約 4.根本違約
特別法定解除權(有名合同中對解除權的特別規定,任意解除權,不需一方的違約事實)
①合同法第268條,承攬合同的定作人;(單方+賠償損失)
②合同法第308條,貨運合同的托運人;(單方+賠償損失——交付貨物給收貨人之前)
③合同法第410條,委託合同的雙方;(雙方+賠償損失)
④合同法第232條,不定期租賃合同的雙方(雙方+無賠償損失)
違約解除權:一方違約,非違約方有解除權
(1)合同法第69條,不安抗辯權人有解除權(注意前提)
(2)合同法第167條,分期付款買受人未付款達總額1/5以上時,出賣人有解除權
(3)合同法第203條,借款人違反貸款用途時,貸款人有解除權
(4)合同法第224條第2款,承租人擅自轉租時,出租人有解除權
(5)合同法第233條,租賃物危及安全、健康時,承租人有解除權
(6)合同法第253條第2款,承攬人擅自轉包時,定作人有解除權
(7)合同法259條:定作人不履行協助義務,承攬人催告無效的

7. 台灣308條款是什麼

308條款為2001年台灣音抄樂著作權相關襲團體針對有線電視頻道業者所發起的抵制行動。2001年2月底,由於電視廣告費用居高不下,中華民國錄音著作權人協會(ARCO)與中華音樂視聽著作仲介協會(AMCO)發函給各有線電視頻道業者,指稱由於各有線電視頻道播放歌曲及音樂錄影帶並未付費取得授權,該兩協會旗下會員將從2001年3月8日起停止提供歌曲、演唱會及音樂錄影帶的播送[1],唱片業者付費的宣傳廣告,非ARCO及AMCO旗下唱片業者的歌曲、演唱會及音樂錄影帶,不在此限[2]。業界以其生效日期通稱為「308條款」。

第十二屆金曲獎頒獎典禮主辦單位東森電視為了能在308條款下辦好金曲獎頒獎典禮,以「反盜版」為號召,獲得ARCO與AMCO允諾全力支持;TVBS同樣以「反盜版」為號召,選在該屆金曲獎頒獎典禮的前一天舉辦「五四音樂運動」[3]。

2001年6月13日,唱片業者與頻道業者達成協議,喧騰一時的308條款因而解除[4]。

8. 刑法308條是什麼意思

打擊報復證人,但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一般不以犯罪論處,可予批評教育,或者給予相應的行政紀律處分。打擊報復證人情節嚴重的,為量刑上的考慮因素.

9. 合同法單選

希望能讓你滿意。

1. 我國合同法調整的關系有( )。
A. 婚姻關系
B. 收養關系
C. 監護關系
D. 財產關系
【答案】:D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下稱「《合同法》」)第2條,「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

2. 下列合同中,屬於單務合同的是( )。
A. 贈與合同
B. 買賣合同
C. 租賃合同
D. 承攬合同
【答案】:A
【依據】:《合同法》第185條,「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
單務合同指僅由當事人一方負擔義務,而他方只享有權利的合同。如贈與、無息借貸、無償保管等合同為典型的單務合同。

3. 代位權行使的費用由( )。
A. 債務人承擔
B. 代位權人承擔
C. 全體債權人承擔
D. 債務人和債權人共同承擔
【答案】:A
【依據】:《合同法》第19條,「在代位權訴訟中,債權人勝訴的,訴訟費由次債務人負擔,從實現的債權中優先支付。」第20條,「債權人向次債務人提起的代位權訴訟經人民法院審理後認定代位權成立的,由次債務人向債權人履行清償義務,債權人與債務人、債務人與次債務人之間相應的債權債務關系即予消滅。」所以,最後還是由債務人承擔。

4. 合同的轉讓就是合同的( )。
A. 主體的變更
B. 客體的變更
C. 內容的變更
D. 全部基本條款的變更
【答案】:A
【依據】:合同轉讓,是指合同權利、義務的轉讓,亦即當事人一方將合同的權利或義務全部或部分轉讓給第三人的現象,也就是說由新的債權人代替原債權人,由新的債務人代替原債務人,不過債的內容保持同一性的一種法律現象。

5. 違約責任的確定是指當事人( )。
A. 表示要承擔對方的損失
B. 表示要承擔由於違約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並且採取積極措施補救合同損失和應對方的要求繼續履行合同
C. 已經承擔了對方當事人的損失
D. 是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解決合同糾紛的裁判結果
【答案】:B
【依據】:違約責任是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的簡稱,是指合同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合同約定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

6. 分期付款的買受人未支付到期價款的金額達到全部價款的( ),出賣人可要求買受人支付全部價款或者解除合同。
A. 二分之一
B. 三分之一
C. 四分之一
D. 五分之一
【答案】:D
【依據】:《合同法》第167條,「分期付款的買受人未支付到期價款的金額達到全部價款的五分之一的,出賣人可以要求買受人支付全部價款或者解除合同。出賣人解除合同的,可以向買受人要求支付該標的物的使用費」

7. 房屋租賃合同的承租人累計( )不交租金的,出租人有權終止租賃關系。
A. 1個月
B. 3個月
C. 6個月
D. 12個月
【答案】:C
【依據】:《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條例》第21條,「承租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出租人有權解除租賃合同:……(三)承租人累計6個月不交租金的。……」
[註:這題出得有問題,因為《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條例》已失效]
相關的《合同法》規定,第227條,「承租人無正當理由未支付或者遲延支付租金的,出租人可以要求承租人在合理期限內支付。承租人逾期不支付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8. 承攬人擅自將承攬的主要工作任務交由第三人完成,定作人的權利有( )。
A. 可以解除合同
B. 在第三人存在不能完成合同任務的前提下,可以解除合同
C. 不能解除合同,只能不接受第三人完成的工作成果,並要求承攬人自己完成工作任務
D. 在承攬人不能按約定完成合同的前提下,可以解除合同
【答案】:A
【依據】:第253條,「承攬人應當以自己的設備、技術和勞力,完成主要工作,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承攬人將其承攬的主要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的,應當就該第三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向定作人負責;未經定作人同意的,定作人也可以解除合同」。

9. 建築工程合同的形式( )。
A. 可以是書面的
B. 可以是口頭的
C. 必須是書面的
D. 必須是經過公證的
【答案】:C
【依據】:《合同法》第270條,「建設工程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應當」在法條中意為必須]

10. 貨運合同的貨物( )。
A. 不能是易燃易爆的危險品
B. 在運輸過程中毀損、滅失的,貨物的所有人自己承擔損失
C. 在運輸過程中因自然屬性或者合理的損耗減少的,承運人不負責賠償
D. 在運輸過程中,因為不可抗力滅失,承運人沒有收取運輸費的,不得再要求托運人交納;承運人已經收取運輸費的,托運人不能要求返還
【答案】:C
【依據】:《合同法》第308條,「托運人托運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蝕性、有放射性等危險物品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危險物品運輸的規定對危險物品妥善包裝,作出危險物標志和標簽,並將有關危險物品的名稱、性質和防範措施的書面材料提交承運人。托運人違反前款規定的,承運人可以拒絕運輸,也可以採取相應措施以避免損失的發生,因此產生的費用由托運人承擔。」所以A錯
第311條,「承運人對運輸過程中貨物的毀損、滅失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承運人證明貨物的毀損、滅失是因不可抗力、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或者合理損耗以及托運人、收貨人的過錯造成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所以B錯,C對
第314條,「貨物在運輸過程中因不可抗力滅失,未收取運費的,承運人不得要求支付運費;已收取運費的,托運人可以要求返還。」所以D錯

如果滿意的話,請採納。

10. 解除權的產生條件

1、原則化約定解除條件
由於設定約定解除條件能使合同的解除手續簡化,所以該條件被廣泛應用。然而,由於這類條款自治性較大,各國在立法和實踐中有對該條款加強限制的趨勢。現階段,中國的經濟市場尚未成熟,對於約定解除而言,雙方在簽訂合同時,對解除事由的約定一定要慎重,不要將一般違約事項規定為解除事由,更不能將法律、法規禁止的事項規定為解除事由。解除事由的約定,既要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也要遵循公平合理和社會公序良俗原則,才能保障當事人在合同法律關系中的實質平等,從而維護良好的交易秩序。
2、科學化法定解除條件
如前文所述,綜合中國《合同法》第94條規定,法定解除條件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加強:
(1)合同因不可抗力而解除。在羅馬法和大陸法系的民法中,不可抗力都是作為免責事由的條件之一。中國《民法通則》的規定也如此。但是,中國《合同法》第 94條第1項卻將其作為合同解除的法定條件之一加以規定。為消除這個沖突,有學者建議在合同法中專門規定「情事變更原則」。但有人提出反對意見,如前所述其理由無外乎是存在原則的內涵不好把握或是易造成解除權的濫用等問題。
就這一問題,另外一些學者認為「情勢變更原則」更可取,理由是:第一,情事變更的內涵要比不可抗力豐富,它可以包含不可抗力的所有發生原因;第二,很少有國家將不可抗力作為合同解除條件加以規定,通常其是作為民事責任的免責條款在法律中明確規定或由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的,而情事變更是一項涉及合同履行的法律原則;第三,不可抗力發生後,當事人均免責,無需向對方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而在情事變更制度中,解除合同的一方當事人應當向對方賠償因合同解除而給對方造成的損失。均衡利弊後看來,筆者也認為,將情事變更規定為合同的解除條件較不可抗力更為合適,更符合合同解除制度的立法宗旨。
(2)合同因違約而解除。在中國合同法的立法中,曾就是否引進英美法上的預期違約制度存在很大的爭議。所謂預期違約是指合同期限到來之前,一方無正當理由明確表示其在履行期到來後將不履行合同,或其行為表明其在履行期到來之後將不可能履行合同。根據中國現行《合同法》第94條第2項和第68條的規定人們可以看出,事實上中國合同法最終採用了大陸法上的拒絕履行和不安履行抗辯權制度,但在一定程度上參考了預期違約制度,並又有所超越,即不僅有「期前」拒絕履行,也包括了「屆期」拒絕履行。另外,此規定還包括兩種情形,一是「明示」拒絕履行,另一個是「默示」拒絕履行,均可發生合同解除權。 另外,結合《合同法》第68條、第69條和第94條第2項的規定,筆者還有一些疑問。如果當事人有「確切的證據」能證明對方行為屬於第68條之所列,那麼該行為對其來講就是「明確的」、「清楚的」拒絕履行的行為,根據第69條的規定當事人中止履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實質上對解除權的發生要求了「催告」,而在第94條第2項的規定中卻沒有這樣的要求,這樣二者就出項了「分歧」。那麼對於這種「分歧」是否應借鑒國際公約或其他法律,採用體系解釋的方法,將兩項的表述更為合理和統一一些,以使其被運用起來更容易,更符合立法要求呢?
(3)合同因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而解除。中國合同法在第94 條第5項作了一個概括性規定,即在「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下的合同解除。對於此項規定如何解釋,合同法沒有作進一步的說明。對此,有學者認為,此項規定主要是指兩方面的情形:一方面是指合同法分則包含的各類具體合同中,根據合同的性質和合同當事人的特殊地位而特有的合同解除情形(如《合同法》第268、 308、410條等)。在這些情形下,合同的解除不以合同當事人之間的協議、約定或違約為條件;另一方面,該項規定還指各違約形態下合同解除問題。中國合同法僅在第94條第3、4項規定了遲延履行狀態下的合同解除問題,對其他違約形態下的合同解除條件均未作規定。因此,需先對遲延履行、拒絕履行和不完全履行等各類違約形態下的合同解除條件逐一規定之後,再將「法律規定的其它情形」作為合同解除法定條件的最後一個補充性條款來規定。這樣不但體現出立法體系的完整性,而且更利於實際操作。

熱點內容
貫徹黨組工作條例自查報告 發布:2025-08-22 10:06:42 瀏覽:41
以下不屬於行政法范疇的法律是 發布:2025-08-22 10:06:40 瀏覽:830
商業匯票是在經濟法中的哪一章 發布:2025-08-22 09:33:26 瀏覽:199
石家莊市法律援助中心電話號碼 發布:2025-08-22 09:27:41 瀏覽:372
經濟法實用教程案例答案 發布:2025-08-22 09:27:40 瀏覽:235
面試讓交錢觸犯哪條勞動法 發布:2025-08-22 09:21:09 瀏覽:968
經濟法的歸責原則 發布:2025-08-22 09:16:49 瀏覽:987
北京平谷律師 發布:2025-08-22 09:14:49 瀏覽:252
律師實務作業 發布:2025-08-22 09:09:42 瀏覽:694
經濟法的制定 發布:2025-08-22 08:55:34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