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關於車輛買賣規定

合同法關於車輛買賣規定

發布時間: 2021-01-18 17:07:01

㈠ 車輛買賣合同不公證有沒有法律效益

車輛買賣合同,只要合同本身符合法律規定,不公證也有法律效力的。專
同時,車輛進行買賣屬後,應該及時到車管所辦理車輛所有權過戶。
合同法》:
第四十四條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

㈡ 車輛已經買賣但未過戶,可否追究車主責任

1、根據《合同法》第44條的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法律專、行政法規規定應當屬辦理批准、登記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車輛買賣合同效力,主要是依據一般合同效力的條件來認定的,買賣雙方只要達成合意、內容不違反法律規定,買賣合同即成立生效。車輛的過戶登記並不是買賣合同成立的必要條件,而是物權變動的要求。過戶登記辦理與否,影響的是標的物異動是否依法轉移的問題,而對買賣合同效力沒有影響。
2、車輛買賣未過戶是不影響合同效力的,而且物權又發生了轉移(即車輛已實際交付),原車主既不能控制車輛的行駛,也不能支配車輛的營運,更不能從車輛營運中獲得利益。同時,原車主對交通事故的發生無法防範控制,未辦理過戶手續的行為與致人損害的後果也沒有任何因果關系。車輛買賣未過戶不必然導致交通事故責任的發生,所以要原車主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是沒有依據的。

㈢ 私人買賣車輛沒有過戶,雙方簽訂的買賣合同有效嗎

關於汽車買賣合同是有效的,也是合法的。

但是合法是合法,不過很麻煩,我國汽車以登記為准,如果是出現什麼事故的,還是由登記上的人來承擔車主責任,對賣車人很不利。

(3)合同法關於車輛買賣規定擴展閱讀:

根據合同法的相關規定,當事人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合同內容不違反法律規定,不存在法律規定的合同無效的情形,合同即是合法有效的。

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 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當事人訂立合同,應當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當事人依法可以委託代理人訂立合同。 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㈣ 車輛已經買賣但未過戶,可否追究車主責任

肇事車輛已經交付給買方使用,但是並沒有登記過戶,能否要求車主承擔責任。我的回答是受害者有權要求車主代為承擔賠償責任。理由如下:
一、合同雖然成立,但未生效
一般情況下合同成立,自成立起生效。但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也就是說有些必須辦理批准、登記手續才生效。如車輛、房產就必須登記後生效。故原車主與買主的合同只成立未生效。車雖然在買主手上,但車的所有權依法沒有發生變化,車主還是原車主。
二、雖然原車主不是肇事者,但是在處理交通肇事時,首先由開車肇事者負責賠償。如果肇事者無賠償能力,那原車主就要先代賠付,然後再向肇事者索賠。由於買主肇事沒有賠償能力,所以原車主應先於賠付給受害者。然後向肇事者索賠。
故:由於車輛沒有辦理過戶登記所有權沒有發生變化,而買主肇事沒有賠償能力,所產受害者有權要求原車主承擔賠償責任。
事故處理交警隊有義務提供車主信息,如果不直接提供,可到車輛所去查找。
對問題補充的回答:
如果你是受害者,只要原車主與買主沒辦車輛過戶,你就有權要求原車主代肇事者先付賠償金。在申請交警隊進行調解時,你可不必要求原車主參加,只要調解中,你不接受最終調解結果,你就可以依法把原車主、買主、肇事者一起列為被告,告到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同時,你對車和他們的財產申請訴訟保全, 這樣就能使受害者的損失降到最低。
這里說明一下:我說原車主要承擔賠償責任,只是說代為肇事者先代付賠償金的責任。並不是承擔肇事者的法律責任
再對問題補充的回答:
超速行駛只是違反了道路交通規章制度,但不能僅此認定犯罪。本肇事者司機是否構成犯罪?關鍵是看他造成一人死亡後果的原因。如果肇事者司機不是出於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於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反之應承擔刑事責任。在事故責任認定書沒下來之前警察一般不會先行拘留肇事者。

㈤ 關於合同法的提問

二手車流通管理辦法 第二十三條 下列車輛禁止經銷、買賣、拍賣和經紀版:
(一)已報廢權或者達到國家強制報廢標準的車輛;
(二)在抵押期間或者未經海關批准交易的海關監管車輛;
(三)在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行政執法部門依法查封、扣押期間的車輛;
(四)通過盜竊、搶劫、詐騙等違法犯罪手段獲得的車輛;
(五)發動機號碼、車輛識別代號或者車架號碼與登記號碼不相符,或者有鑿改跡象的車輛;
(六)走私、非法拼(組)裝的車輛;
(七)不具有第二十二條所列證明、憑證的車輛;
(八)在本行政轄區以外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注冊登記的車輛;
(九)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經營的車輛。
二手車交易市場經營者和二手車經營主體發現車輛具有(四)、(五)、(六)情形之一的,應當及時報告公安機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等執法機關。
對交易違法車輛的,二手車交易市場經營者和二手車經營主體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和其他相應的法律責任。
因此法院的判決是正確的。

㈥ 車輛轉讓後對方不過戶怎麼辦

如果賣家不辦理車輛過戶,原車主有權根據我國《民法通則》、《合同法》等法律規定和雙方合同的約定,要求賣家繼續履行合同義務,及時辦理車輛過戶手續並可以要求承擔違約責任。

如果買家明確表示或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約定的車輛過戶義務的,原車主有權根據我國《民法通則》、《合同法》和《民事訴訟法》等法律規定向人民法院提出民事訴訟,請求人民法院依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另外還可以要求買家停止侵害自己的姓名權,賠償有關的經濟損失等。

車輛轉讓後對方不過戶怎麼辦買賣車輛不過戶,一旦發生交通違章、事故或拖欠費用等原車主是要承擔相當的法律責任。

(6)合同法關於車輛買賣規定擴展閱讀:

我國《民法通則》第七十二條規定:「財產所有權的取得,不得違反法律規定。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財產的,財產所有權從財產交付時起轉移,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因此車輛買賣屬於物權意義上的所有權轉移,買賣雙方應當按照《合同法》的有關規定簽訂書面車輛買賣合同。

其中應當把辦理車輛過戶手續作為特別義務來要求賣家必須履行,同時註明完成時間及違約責任。也可以直接約定在未完成車輛過戶之前,該車所有權仍屬原車主。

《機動車登記規定》第十八條規定已注冊登記的機動車所有權發生轉移的,現機動車所有人應當自機動車交付之日起三十日內向登記地車輛管理所申請轉移登記。

機動車所有人申請轉移登記前,應當將涉及該車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和交通事故處理完畢。

第十九條 申請轉移登記的,現機動車所有人應當填寫申請表,交驗機動車,並提交以下證明、憑證:

(一)現機動車所有人的身份證明;

(二)機動車所有權轉移的證明、憑證;

(三)機動車登記證書;

(四)機動車行駛證;

(五)屬於海關監管的機動車,還應當提交《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監管車輛解除監管證明書》或者海關批準的轉讓證明;

(六)屬於超過檢驗有效期的機動車,還應當提交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合格證明和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憑證。

㈦ 關於車輛的法律的問題

購車需注意的八個法律問題:【問題一:合同條文不完整】現實中,部分購車合同簡單到只有幾條條款,甚至是僅以購車交接單代替合同的簡易合同,除了客戶信息外,關於車型、交車時間等只是片言只語,既不說清責任,也沒有約定違約責任的條款,更加缺少諸如質量、交付及驗收方式、保險、上牌及修理、更換、退貨、爭議解決方式等一系列重要條款,完全不符合《合同法》第十二條規定的基本法律條文要求。【問題二:合同約定減輕經營者責任】如某些購車合同約定:「買方在接到賣方提車通知後七日內須與賣方辦理交接手續,逾期不辦,其預付款作為違約金沒收,並且賣方有權將該車另行銷售。」又如,「本協議生效後,如因廠家原因導致甲方無法按時交付車輛的,則乙方有權選擇解除合同,雙方互不承擔任何違約責任。」 上述條款中,經營者首先免除了自身違約責任,同時也將應當由經營者承擔的經營風險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明顯是加重消費者責任。更何況的是,預付款不同於定金,經營者通過格式條款約定逾期交接沒收預付款,沒有法律根據。【問題三:新車約定「只修不賠」不合理】 「只修不賠」,是汽車銷售行業內一種比較典型的免除自己責任、加重消費者義務的不公平約定,完全不符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一條、二十四條及《合同法》、《民法通則》相關規定。【問題四:車價隨意定,增加消費者風險】據了解,很多購車合同規定:「若遇生產廠家調整產品配置及價格,則按提車時的新的配置和價格執行」;或規定:「在提車時如遇相關國家政策調整(如高消費稅)或因匯率變化,影響交付價格時,甲方調整銷售價格額度以當時廠方指導價格調整額度為准」等。此類條款對於汽車價格的變化作出了所謂「特別約定」,使消費者的購車價格處於不明確的狀態。當汽車價格行情上漲時,經營者以廠家調整價格為由隨意漲價;當汽車價格行情下跌時,經營者則要求按原價銷售。但實際上是消費者承擔了政府調稅、廠家調價的風險,明顯違反了《合同法》第五條、第三十九條規定,也排除了消費者依法變更或解除合同的權利。【問題五:故意混淆定金、訂金和預付款性質】不少合同規定:「經銷商按照有關規定收取訂單人的預訂金。在經銷商確認收到預訂金後,此訂單合同開始生效。訂單合同生效後,因訂單人原因要求變更或取消訂單時,經銷商不予接受,預定金不予退還」。此類條款中同時出現「預訂金」和「預定金」字眼,當消費者違約時,將「訂金」轉化為「定金」,而經銷商違法則不負有賠償責任。這違背了「定金罰則」,不符合《擔保法》規定,雙方所承擔的責任也不對等,明顯有失公平。【問題六:提貨時驗收無異議後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不少合同規定:「消費者應於提貨當日對所購車輛仔細驗收,有異議當場指出,經甲方確認後做出處理,乙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事實上,消費者根本都難以當場發現車輛存在的問題。此類條款排除了消費者在「三包」期內發現產品質量有問題時,要求銷售者修理、更換或退貨的應有合法權利。【問題七:合同最終解釋權歸經營企業】不少購車合同約定:「賣方對本合同條款的具體內容有最終解釋權。」根據《合同法》第四十一條規定:「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採用非格式條款。」 據此規定,當對廠家指定的格式條款發生爭議時,「最終解釋權歸廠家」,就會做出有利於廠家的解釋,有可能對消費者合法權益造成損害。這顯然是違背上述法律規定的。【問題八:合同內容表述有歧義】不少汽車合同條款語義表述不清晰、存在多種解釋,或者用語不夠規范、詳盡、具體,不能給消費者在理解合同條款上帶來相對穩定的預期。合同約定不明,或同一份合同中出現多重標的物質量標准,合同履行地點、期限表述不明確,具體條款內容表述存在歧義等,勢必給合同履行造成困難,也為日後可能引發的爭議留下很大的隱患。

㈧ 不過戶不影響合同效率在合同法哪一條

我國《民法通則》第55條規定,行為人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德,其民事行為有效。
《合同法》第44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
未辦理過戶手續,即車輛買賣未過戶不影響車輛買賣合同效力,不影響動產車輛所有權轉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被盜機動車輛肇事後由誰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問題的批復》(法釋[1999]13號)、《關於購買人使用分期付款購買的車輛從事運輸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財產損失保留車輛所有權的出賣方不應承擔民事責任的批復》(法釋[2000]38號)和《關於連環購車未辦理過戶手續原車主是否對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承擔責任的復函》([2000]民一字第32號)等三個司法解釋,都包含了車輛買賣未過戶不影響合同效力,不影響物權發生轉移(即車輛已實際交付)的精神。
車輛買賣合同效力,主要是依據一般合同效力的條件來認定的,買賣雙方只要達成合意、內容不違反法律規定,買賣合同即成立生效。車輛的過戶登記並不是買賣合同成立的必要條件,而是物權變動的要求。過戶登記辦理與否,影響的是標的物是否依法轉移的問題,而對買賣合同效力沒有影響。
車輛變更登記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登記辦法》中規定的,該規定屬於行政規章性質,目的是對車輛進行管理,這與車輛買賣當事人之間確立的車輛買賣合同屬於兩種不同的法律關系。也就是說,車輛買賣是當事人之間的民事法律行為,未經過戶登記而買賣是一種違反有關行政管理規定的行為,應受行政法規調整,而不能以此否定車輛買賣合同的效力。可見,目前的法律和行政法規並未規定車輛管理部門的登記是機動車買賣行為生效的必然要件,故只要車輛買賣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而法律又無另外規定,盡管未登記過戶也不影響車輛買賣合同的效力。
車輛買賣未過戶不影響所有權轉移。所謂買賣合同就是指出賣人轉移標的物所有權於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車輛本質上屬動產范疇,並無法律明文規定其必須以登記過戶作為交付。根據《民法通則》和《合同法》中關於動產買賣合同的規定,應從財產交付時起所有權發生轉移。顯然,如果法律沒有特殊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特別約定,動產買賣合同財產所有權從交付時起轉移。車輛買賣屬於民事法律行為,而車輛登記過戶屬於行政管理行為,並非物權法意義上所有權轉移。所以車輛買賣從交付時就已發生所有權轉移的法律效力。即是說,法律並未規定登記過戶為車輛交付的必要要件。《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登記辦法》的登記過戶指的是車主變更、車輛轉籍要辦理異動登記手續,並非物權法意義上的交付行為和所有權轉移行為,把車輛變更登記與不動產登記過戶混為一談,認為車輛未經登記所有權就不發生轉移,是沒有任何法律依據的。
總之,車輛買賣必須過戶是行政管理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但其並不影響車輛買賣合同這一民事行為的效力。

㈨ 車輛轉讓後對方不過戶怎麼辦

通過相關部門解決

㈩ 在簽訂車輛賣買合同後,甲方要求加價,合同法是怎麼規定的

你好,根據我國合同法的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買賣合同成立後,雙回方應當按照合同答約定履行義務,一方拒絕履行的,守約方可以要求對方繼續履行合同。
綜上,通過你的描述,對方屬於違約,可以起訴主張對方交付車輛,或者主張解除合同,並由對方承擔違約責任。

熱點內容
貫徹黨組工作條例自查報告 發布:2025-08-22 10:06:42 瀏覽:41
以下不屬於行政法范疇的法律是 發布:2025-08-22 10:06:40 瀏覽:830
商業匯票是在經濟法中的哪一章 發布:2025-08-22 09:33:26 瀏覽:199
石家莊市法律援助中心電話號碼 發布:2025-08-22 09:27:41 瀏覽:372
經濟法實用教程案例答案 發布:2025-08-22 09:27:40 瀏覽:235
面試讓交錢觸犯哪條勞動法 發布:2025-08-22 09:21:09 瀏覽:968
經濟法的歸責原則 發布:2025-08-22 09:16:49 瀏覽:987
北京平谷律師 發布:2025-08-22 09:14:49 瀏覽:252
律師實務作業 發布:2025-08-22 09:09:42 瀏覽:694
經濟法的制定 發布:2025-08-22 08:55:34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