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關於合同生效的規定

合同法關於合同生效的規定

發布時間: 2021-01-19 19:25:29

A. 我國現行《合同法》對合同效力的認定有哪些類型

根據《合同法》規定,當事人訂立的合同可能是有效、無效、可撤銷和效力待定等狀態,當事人對合同效力的認識出現分歧時,可以訴至法院請求法院依法確認。 合同有效是指法律對當事人簽訂的合同予以肯定評價,可以發生當事人訂立合同時所預期的法律效果,當事人各方都應受合同約束,承受依據合同約定產生的相關權利義務。依據《民法通則》第55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2)意思表示真實;(3)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當事人訂立合同的行為符合上述條件,即可認定為有效。 合同無效是指法律對當事人簽訂的合同予以否定評價,當事人訂立合同時所預期的法律效果不能實現,但可能會因此承擔返還原物、賠償損失等法定權利義務。依據《合同法》第52條規定,當事人汀立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即認定無效:(1)一方以欺許、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二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4)損害社會公共利益;(5)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無效合同只是不發生當事人預期的法律效果,並非不產生任何法律效果,當事人可能要依據《合同法》第58條的規定承擔法定權利義務:合同無效,因該合同所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B. 《合同法》對合同生效規定了 生效、批准登記生效和 生效。

依照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專准手續,或屬者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才生效,在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當事人仍未辦理批准手續的,或者仍未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合同未生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合同應當辦理登記手續,但未規定登記後生效的,當事人未辦理登記手續不影響合同的效力,合同標的所有權及其他物權不能轉移。

C. 合同法中承諾生效的時間的規定

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故承諾生效的時間對當事人極其重要。與要約生效時間的規則一樣,承諾生效時間的規則也有到達主義和發信主義之分。我國《合同法》採用的是到達主義: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時生效;承諾不需要通知的,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的要求作出承諾的行為時生效。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的時間,視為到達時間;未指定特定系統的,該數據電文進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統的首次時間,視為到達時間。
根據到達主義,要約人在收到承諾人的承諾通知時,承諾方生效。在此之前,由於郵局或者其他原因導致承諾丟失或者延誤的後果一律由承諾人承擔。

【相關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19990315]
第十六條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
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的時間,視為到達時間;未指定特定系統的,該數據電文進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統的首次時間,視為到達時間。
第二十六條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時生效。承諾不需要通知的,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的要求作出承諾的行為時生效。
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承諾到達的時間適用本法第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

D. 合同法規定的合同生效的三中情況

合同法
第三章合同的效力
第四十四條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回效。
法律答、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
第四十五條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
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地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
第四十六條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至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滿時失效。

E. 合同法就合同當事人在合同生效後,正確履行合同有何規定

1.合同履行的概念
合同履行,是指合同當事人雙方依據合同條款的規定,實現各自享有的權利,並承擔各自負有的義務。合同的履行,就其實質來說,是合同當事人在合同生效後,全面地、適當地完成合同義務的行為。
2.合同履行的原則
《合同法》第60條規定:「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合同當事人履行合同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全面、適當履行的原則
全面、適當履行,是指合同當事人按照合同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包括履行義務的主體、標的、數量、質量、價款或者報酬以及履行的方式、地點、期限等,都應當按照合同的約定全面履行。
2)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是我國《民法通則》的基本原則,也是《合同法》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原則,它貫穿於合同的訂立、履行、變更、終止等全過程。因此,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要講誠實,要守信用,要善意,當事人雙方要互相協作,合同才能圓滿地履行。
3)公平合理,促進合同履行的原則
合同當事人雙方自訂立合同時起,直到合同的履行、變更、轉讓以及發生爭議時對糾紛的解決,都應當依據公平合理的原則,按照《合同法》的規定,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善意地履行通知、協助和保密等附隨義務。
4)當事人一方不得擅自變更合同的原則
合同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因此,合同當事人任何一方均不得擅自變更合同。《合同法》在若干條款中根據不同的情況對合同的變更,分別作了專門的規定。這些規定更加完善了我國的合同法律制度,並有利於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3.合同履行中條款空缺的法律適用
1)合同條款空缺的概念
合同條款空缺,是指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約定有缺陷,依法採取完善或妥善處理的法律行為。
當事人訂立合同時,對合同條款的約定應當明確、具體,以便於合同履行。然而,由於某些當事人因合同法律知識的欠缺,對事物認識上的錯誤以及疏忽大意等原因,而出現欠缺某些條款或者條款約定不明確,致使合同難以履行,為了維護合同當事人的正當權益,法律規定允許當事人之間可以約定,採取措施,補救合同條款空缺的問題。2)協議補充、按照有關規定或者交易習慣
《合同法》第61條規定:「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
●協議補充,是指合同當事人對沒能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合同內容通過協商的辦法訂立補充協議,該協議是對原合同內容的補充,因而成為原合同的組成部分。
●合同當事人不能達成補充協議,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是指在合同當事人就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合同內容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情況下,可以依據合同的其他方面的內容確定;或者按照人們在同樣的合同交易中通常或者採用的合同內容(即交易習慣)予以補充或者加以確定。
3)合同內容不明確,又不能達成補充協議時的法律適用
《合同法》第62條規定:「當事人就有關合同內容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61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適用下列規定。
●質量要求不明確的,按照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履行;沒有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按照通常標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標准履行。
●價款或者報酬不明確的,按照訂立合同時履行地市場價格履行;依法應當執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按照規定履行。
●履行地點不明確的,給付貨幣的,在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動產的,在不動產所在地履行;其他標的,在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履行。
●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准備時間。
●履行方式不明確的,按照有利於實現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履行費用的負擔不明確的,由履行義務一方負擔。「
4.合同中規定執行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的法律規定
《合同法》第63條規定:「執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在合同約定的交付期限內政府價格調整時,按照交付時的價格計價。逾期交付標的物的,遇價格上漲時,按照原價格執行,價格下降時,按照新價格執行。逾期提取標的物或者逾期付款的,遇價格上漲時,按照新價格執行,價格下降時,按照原價格執行。」
5.合同履行中的第三人
依據法律規定,合同履行中,當事人約定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或者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原債權人與債務人的債務法律關系並不因此而變更。
1)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
《合同法》第64條規定:「當事人約定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的,債務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向第三人履行債務,即債務人本應向債權人履行債務,而由於債權人與債務人通過約定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但原債權人的地位不變。向第三人履行債務的合同也被稱作為第三人利益訂立的合同。
依據法律規定,債務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應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2)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
●《合同法》第65條規定:「當事人約定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的,第三人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第三人代為履行債務,是指經當事人雙方約定由第三人代替債務人履行債務的,第三人並不因履行債務而成為合同的當事人。
●第三人替代債務人履行債務,只要不違反法律規定和合同約定,且未給債權人造成損失或增加費用,此種履行在法律上是有效的。第三人代為履行債務必須符合一定條件:第一,與向第三人履行的情況相同,在第三人代為履行債務時,該第三人並沒有成為合同的當事人,僅是債務履行的輔助人;第二,當事人約定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時,必須經當事人協商一致,特別是徵得債權人的同意;第三,第三人代為履行債務時,對債權人不得造成消極影響,即第三人代為履行不能損害債權人的權益。
●依據法律規定,第三人不履行債務或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F. 合同法中對合同效力的規定

合同法關於合同效力,現在規定的有無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合同生效

G. 合同法如何規定起止日期

合同法如何規定起止日期詳見《合同法》第條、第45條、第46條:

第四十四條: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

第四十五條: 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

第四十六條: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至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滿時失效。

(7)合同法關於合同生效的規定擴展閱讀:

要約

為當事人一方向他方提出訂立合同的要求或建議。提出要約的一方稱要約人。在要約里,要約人除表示欲簽訂合同的願望外,還必須明確提出足以決定合同內容的基本條款。要約可以向特定的人提出,亦可向不特定的人提出。要約人可以規定要約承諾期限,即要約的有效期限。

在要約的有效期限內,要約人受其要約的約束,即有與接受要約者訂立合同的義務;出賣特定物的要約人,不得再向第三人提出同樣的要約或訂立同樣的合同。要約沒有規定承諾期限的,可按通常合理的時間確定。對於超過承諾期限或已被撤銷的要約,要約人則不受其拘束。

承諾

為當事人一方對他方提出的要約表示完全同意。同意要約的一方稱要約受領人,或受要約人。受要約人對要約表示承諾,其合同即告成立,受要約人就要承擔履行合同的義務。對要約內容的擴張、限制或變更的承諾,一般可視為拒絕要約而為新的要約,對方承諾新要約,合同即成立。

H. 合同生效必須具備什麼條件

合同生效必須具備四個條件:

1、雙方當事人應具有實施法律行為的資格和能力。

2、當事人應是在自願的基礎上達成的意思表示一致。

3、合同的標準的和內容必須合法。

4、合同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形式。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其中,合同的成立,是指雙方當事人依照有關法律對合同的內容和條款進行協商並達成一致。合同成立的判斷依據是承諾是否生效。而合同生效,是指合同產生法律上的效力,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

通常合同依法成立之際,就是合同生效之時。兩者在時間上是同步的。《合同法》還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生效的,合同經批准、登記後即生效。

(8)合同法關於合同生效的規定擴展閱讀:

合同無效

一、無效合同的概念與特徵

概念:無效合同是相對於有效合同而言的,是指合同雖然已經成立,但由於存在無效事由,故自始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同。

無效合同具有以下特徵:

1、合同已經成立。

2、合同具有違法性。

3、合同沒有約束力。

4、合同自始無效。

二、合同無效的情形

合同無效的情形有:

1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2 、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利益。

3 、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4 、損害社會公眾利益。

5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6 格式條款及免責條款無效。

7 虛偽表示與隱匿行為。

熱點內容
公民的法律責任分類 發布:2025-08-23 01:12:51 瀏覽:762
紅色律師 發布:2025-08-23 01:09:49 瀏覽:216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收入 發布:2025-08-23 00:49:04 瀏覽:256
渝水區人民法最新情況 發布:2025-08-23 00:42:03 瀏覽:584
紅公證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23 00:39:47 瀏覽:45
會計人員簽名要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3 00:38:23 瀏覽:21
民主是法治 發布:2025-08-23 00:38:21 瀏覽:709
銷售公司員工規章制度範本 發布:2025-08-23 00:37:28 瀏覽:762
法官權利和義務 發布:2025-08-23 00:28:09 瀏覽:76
審判權和司法權 發布:2025-08-23 00:21:04 瀏覽: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