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中違反格式合同條款
⑴ (合同法)對格式條款的規則有哪些
一般規則:第三十九條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內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容確
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並採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
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
格式條款是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並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
款。
第四十條格式條款具有本法第五十二條和第五十三條規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
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
解釋規則:第四十一條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
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
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採用非格式條款。
⑵ 《合同法》中哪些格式條款無效
答:《合同法》規定:格式條款是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的版,並在訂立合同權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採用 格式條款訂立 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並採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陰制其責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違反提請注意義務的,該格式條款不生效。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採用格式條款。 下列情形的格式條款無效: ①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 ②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免責條款無效。 ③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惡意串通 ,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損害 社會公共利益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⑶ 並對雙方不援引合同法中格式條款有關規定等理由作出條款無效或對一方不利的解釋.
我國合同法對格式條款的效力作了一些限制,見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內第四十一條所示。容「並對雙方不援引合同法中格式條款有關規定等理由作出條款無效或對一方不利的解釋」這句話我認為是限制一方利用合同法中格式條款規定起訴要求合同無效等的聲明。
《合同法》第三十九條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並採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格式條款是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並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
《合同法》第四十條格式條款具有本法第五十二條和第五十三條規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 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
《合同法》第四十一條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採用非格式條款。
⑷ 合同法對格式條款的解釋有哪些規定
合同法中有三條規定:
1、第三十九條採用格式條款內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容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並採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格式條款是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並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
2、第四十條格式條款具有本法第五十二條和第五十三條規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
3、第四十一條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條式款不一致的,應當採用非格式條款。
合同法司法解釋二有一條規定
1、第六條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對格式條款中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內容,在合同訂立時採用足以引起對方注意的文字、符號、字體等特別標識,並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格式條款予以說明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符合合同法第三十九條所稱「採取合理的方式」。
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對已盡合理提示及說明義務承擔舉證責任。
⑸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規定,下列選項中,格式條 款無效的是( )
1、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版該條款無效權;具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條和第五十三條規定情形的條款無效;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四十條【格式合同條款的無效】格式條款具有本法第五十二條和第五十三條規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
第五十二條【合同無效的法定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第五十三條【合同免責條款的無效】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⑹ 合同法與消費者法中格式條款無效規則有什麼不同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二十四條
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或者減輕、免除其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
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
《合同法》
第四十條格式條款具有本法第五十二條和第五十三條規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
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第五十三條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可以對比一下,無效規則的區別很明顯。
合同法是規范任何一種合同的。它對格式條款有所限制,但將格式條款歸為無效還是比較慎重的,格式條款無效的條件是52、53條,也就是和其他非格式條款適用相同的無效條件。另外,還增加了一個「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情形。
而消法是特別法,對格式條款的限制更嚴。格式條款無效的情形更多了。只要是「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或者減輕、免除其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的格式條款,都可歸於無效。
不過老實說,消法這個規定太粗糙了。甚至還沒有合同法規定的具有可操作性。更不要對比國外的《格式條款法》、《消費者合同法》了。
⑺ 格式條款合同
格式條款是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並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就是保險合同、車船票、飛機票等等,就保險合同來說,即保險公司先對我們的保險約定好了一定的規則,有固定的合同文本,顧客同意只需在合同上簽字就可以了。但是格式合同違反法律規定損害國家利益的或者造成對方人身傷害或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或者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
贈與合同,贈與人把自己的財產無償地送給受贈人,受贈人同意接受的合同。贈與合同在生活中很常見,贈與房屋,財產,還有捐贈行為等等。但簽訂贈與合同應當注意以下問題: (1)贈與標的必須是贈與人所有的或者贈與人有權處理的財產或者某種權利,贈與人不能把不履於自己或者自己無權處理的財產和權利贈送他人,否則,構成侵害他人權益的行為。贈與標的可以是物,可以是貨幣(包括外國貨幣),也可以是有價證券、某種權利。例如專利權人可以將專利權贈與他人,房屋所有人可以將房屋贈與他人等。 (2)權利轉移涉及到有關部門批準的,應當在合同中訂立清楚。例如,贈與房屋合同就需要到房管部門辦理房屋所有權轉移手續,沒有辦理手續的,其轉讓無效。 (3)合同中要寫清楚贈與人有權處理贈與財產的證明文件,確保贈與行為的合法有效。
⑻ 請問合同法中格式條款的定義是什麼
格式條款是指復當事人為了重製復使用而預先擬定、並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如:保險合同、拍賣成交確認書等,都是格式合同。
《合同法》從維護公平、保護弱者出發,對格式條款從三個方面予以限制:第一,提供格式條款一方有提示、說明的義務,應當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並按照對方的要求予以說明;第二,免除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當事人主要義務、排除對方當事人主要權利的格式條款無效;第三,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
⑼ 什麼是格式合同《合同法》對格式合同有什麼規定
、關於格式條款的成立
(一)法律條文
《合同法》第39條規定: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並採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
(二)學理分析
我國《合同法》對於格式條款訂入合同沒有作出明確規定,而只是規定免責條款(只是格式條款的一種)訂入合同的條件。這就給人一種印象,是否只有免責條款才有提起當事人注意的義務,而一般格式條款一經擬定就可以直接納入合同之中。也有許多學者認為,格式條款一旦由條款製作人起草出來,便自然應當納入合同,成為合同的條款。筆者認為,這種理解是不妥當的。
首先,我們要區別格式條款和格式條款文本。《合同法》所稱的格式條款實際上是指,已經訂入的條款而不是起草者起草的文本,因為並不是說起草的文本都應作為格式條款納入合同,該文本只具有示範和建議的性質。盡管相對人對格式條款沒有自由協商的權利,但也必須有概括的接受或不接受的意思表示。只有這樣才能使格式條款納入合同。否則如果將格式條款製作人起草的任何格式條款文本均作為格式條款,而不需要考慮訂入合同的程序,將會使人們誤以為格式條款文本可以直接訂入合同,而不需要考慮相對人是否願意接受該條款。這是不妥當的,也是很危險的。正如有人指出的,「由此而帶來的後果必然是,格式條款成為了一項具有強制約束力的法規,對方當事人只有無條件接受並執行的義務,而沒有同意或者不同意的權利,這對消費者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註:蘇號朋:《論格式條款訂入合同的規則》,載第二屆「羅馬法、中國法與民法法典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第272頁。)
由於《合同法》將格式條款視為已經訂入合同的條款,因此免除了格式條款訂入合同的程序規定。這是否意味著格式條款除格式化的免責條款以外,不需要經過任何程序便可以納入合同?筆者認為不是這樣,格式條款訂入合同必須經過一定的程序,並不能自動納入合同。格式條款訂入合同的程序實際上也就是《合同法》第39條所規定的條款製作人應採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這就是說,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在訂約時,有義務以明示或者其他合理、適當的方式提醒相對人注意其欲以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事實。該提起相對人的注意應當達到合理程度。判斷其是否達到合理的程度時,應當依據以下五個方面的因素:1.文件的外形。從其外在表現形式來看,應當使相對人產生它是規定當事人權利義務關系的合同條款的印象。2.提起注意的方法。根據特定交易的具體環境,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可以向相對人明示其條款或以其他顯著方式如廣播、張貼等公告形式提醒相對人注意。在這兩種提醒方式中,應當盡可能個別提醒其注意,而以公告方式為例外。3.清晰明白的程度。即提醒相對人注意的文字或語言必須清楚明白。4.提起注意的時間。提起相對人注意的行為,必須是在合同訂立之前或訂立過程中。5.提起注意的程度。即必須能夠引起一般相對人的注意。合理注意在不同的情況下其確定的標準是不同的。但總的來說,應通過合理注意而使相對人對條款的內容有足夠的了解。換句話說,應向相對人提供合理機會了解條款內容。這一規定目的是為了使相對人能夠有更多的時間認真的研究格式條款。總之,筆者認為,《合同法》第39條的本來含義應當是指任何格式條款都必需要有條款的製作人向相對人提請注意,只不過是對格式化的免責條款,條款的製作人應當盡到更高的提請注意的義務。例如原則上應當採用個別提醒的方式,提請注意的程度也應當更高。相對人同意使用格式化的免責條款訂入合同,原則上應當以明示同意為原則,當然,如果根據交易的實際情況,或者根據交易慣例或雙方當事人約定,也可以以默示方式作出。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對於企業以公告、告示、通知、說明、須知等方式提出的文件,並不一定都是格式條款。這些文件是否能夠成為格式條款,除了需要訂入合同的程序以外,還必須要看這些文件的全部或者部分內容能否納入到合同之中,或者已經納入到合同之中,或者能夠獨立的成為合同條款。如果根本不能成為合同條款,也就不能成為格式條款。例如,原告張某在一周前便知道被告(某商場)曾在大門上張貼營業時間的告示,稱其營業時間為每天早9時至晚9時,後來原告於一天早晨趕到商場時,發現商場已張貼一告示:「今日盤點,不營業」,原告認為被告關於營業時間的告示屬於格式條款,被告違反該營業時間的規定屬於違約。筆者認為,營業時間的告示根本不能夠納入到未來的買賣合同中,也不能單獨作為合同條款存在,因此不是格式條款。
⑽ 《合同法》對格式條款有什麼限制
《合同法》抄規定:格式條款是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的,並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並採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陰制其責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違反提請注意義務的,該格式條款不生效。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採用大格式條款。
下列情形的格式條款無效:
①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
②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免責條款無效。
③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