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法是唯一的社會調整方法嗎

法是唯一的社會調整方法嗎

發布時間: 2021-01-20 11:06:31

『壹』 法的局限性表現在哪些方面

法的局限性
1、法律具有保守的傾向。法律的穩定性(實質上就是傾向於過去、傾向於保守)與社會生活的變革性總是產生矛盾與沖突,因而出現「時滯」問題。
2、法律具有不能適時應變的弊端。法律規范從概括性、一般性、抽象性的特點中派生出僵化的一面。因而,當面對具體個案時,它就有可能成為非正義的、僵化的規則。
3、法律無法窮盡一切可能發生或存在的社會現象,因此會存在遺漏。因為(1)立法當時不可能完全預料社會生活中可能發生的事物;(2)法律畢竟是通過簡明扼要的言詞來表述社會現象的,任何語言都不是萬能的,它不可能包羅萬象去窮盡所有的行為與事件;(3)法律調整的范圍只限於那些有必要運用國家強制力去干預的社會關系,而在社會關系中的不少方面用法律干預是不適宜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而法律也不必去窮盡一切社會現象。
4、法律語言有其拙劣性,它留有許多自由裁量的餘地,給適用帶來標准難以統一的問題。盡管法律是統一的行為尺度,但它存在許多不能作具體、確定規定的地方,這主要有:一是需要作價值判斷的規定,如涉及「適當」「必要」「正當」「合理」等詞彙之外;二是後果歸結中關於罰則幅度的規定,如「有期徒刑3年至7年」這樣的規定,就需要進行自由裁量。法律推理過程中往往會離不開適用者的主觀意志。因而也就滲透了適用者個人的非理性因素。
5、法律存在著從管理走向強制,從控制走向壓制的潛在危險。
6、法律是通過法定程序經由大量的人力、物力來執行的,這就會引起法律執行的成本問題,即司法與行政資源的投入問題。
7、法總是十分依賴其外部條件,其作用總是容易受社會或人為因素的制約。
為了減少和克服法的局限性,應當進行適當的彌補和匡正。補救措施包括:規范並加強法律解釋,判例形式的補充,法律程序的科學設計,提高執法隊伍素質,造就職業法律工作者,其他治國手段(道德、政策、行政等手段)的輔佐,等等。

『貳』 與其他社會調整方式相比,法律調整有哪些特點

法律調整的特點:

(1)法律調整是與國家和法同時產生的,是統治階級運用國家權力對社會關系所作是帶有價值判斷的規范性和組織性的中介;
(2)法律調整具有目的、有組織、有結果的性質,並有國家強制力作為後盾。

『叄』 法是用以調整社會關系的重要方法,且是唯一的方法是對是錯

你好,這個說法肯定是錯誤的。法律應該是用以調整社會的一個底線,也就是說,不能所有的事情都必須馬上用法律來解決,要是用了所有的其他方法都解決不了的情況下,才會訴諸於法律的。望採納。

『肆』 法律是調節社會關系的重要方法,且是唯一的方法

調解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不僅僅是法律一種,還有道德,紀律等,故此話不準確。

『伍』 刑法是按照社會關系調整的方法劃分出來的嗎

如果嚴重違法(即犯罪),那麼本人對社會的危害就大,應受刑罰處罰;如果是一般違法行為,對社會的危害較小,就應受民事制裁或行政制裁或違憲制裁,其中違憲制裁不常用。

『陸』 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這種行為規范的特點有:

ABD.法的階級性是正宗馬教觀點,BD都是一般法理學觀點,B是法的國家強制性,D是法的內容特徵。

C錯在法律不可能調整所有的社會關系,有些領域的社會關系是由道德、倫理、宗教等規范調整的。

『柒』 法的作用的局限性事什麼

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指法在調整或影響人們行為和社會生活時存在的不足或缺憾。這是從辯證的觀點來看待法的作用,正確地認識法的作用的局限性的基礎。
二、 法的作用的局限性的表現
1、 法只是許多社會調整方法的一種
法不是社會調整方法的唯一方法。除法律規范外,還有政策、紀律、規章、道德及其他社會規范,還有經濟、行政、思想教育等手段。就建立和維護整個社會秩序而言,法是十分重要的方法。但在某些社會領域和社會關系、社會生活中法並不是調整社會關系的主要方法。如: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性腐敗及某些當事人的性賄賂問題,從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看,還沒有這方面的法律規范,刑法的貪污賄賂類犯罪僅規定的是物質性的利益而沒有規定精神利益。某些當事人以謀取不正當利益為目的,向國家工作人員進行性賄賂,搞三陪,其性質之嚴重,對國家職務廉潔性的玷污以及因此造成的社會危害不言而喻。在法律沒有規定而又有嚴重危害性的情況下怎麼辦?這就要靠黨的紀律、公務員的道德等來約束。
2、 法作用的范圍不是無限的,而是有限的
在社會生活中產並非什麼問題都適用法律。社會關系的主要、重要方面需要法律調整,其作用非常廣泛,涉及的范圍有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不少社會關系、社會生活領域採用法律調整是不適宜的。如人們的思想,面臨一個執政黨一部分人的思想是先進的,一部分人的思想是落後的,針對落後的思想法律是不能有效調整的,只能靠思想政治工作來解決這個問題,這就是法律調整范圍的限度。
3、 法的作用不可能涵蓋整個生活
社會生活是具體的、形形色色的、易變的。而法律一旦制定頒布後就具有穩定性。法律不能頻繁變動,更不能朝令夕改。否則就會失去權威性和確定性。所以在立法時不可能預先包容全部社會生活。法的作用還存在一定的空隙和一定的不適應性。
如:婚內強奸問題,就是在離婚案件中,一審判決上訴期內,一方強行與另一方發生性行為,一方認為是在履行夫妻權利義務,另一方認為夫妻關系已經解除是強奸。我國刑法規定的強奸:指違背婦女意志,強行與其發生性行為的行為。其主體是男人,主觀方面故意,客體是婦女性不可侵犯的權利,客觀方面暴力或協迫等。依此規定此男定強奸罪無疑,但如此判決會使中國強奸罪泛濫,所有夫妻關系不和諧的都可能涉嫌強奸,這不利於中國家庭的穩定,因此應對刑法強奸罪主體的這個「男人」作出約定,即不包括本夫在內的男人。
再比如:筆者曾法律援助的北京市第一例離婚再審案件。一審北京某區法院判決離婚,法定上訴期內雙方均未上訴,一審判決生效,男方再婚。後女方發現一審的獨任審判員是一個不具備法官資格的書記員,書記員當法官判決案件,程序違法,女方申請再審,一審法院起動了審判監督程序。再審判決離婚,女方為此得了偏執性精神病。原因是法院的程序違法導致精神障礙,請求國院賠償,但國家賠償法沒有精神損害此項規定,受害人無助多次上訪。至今未果。這就是法律的作用的空白和立法的缺憾。
4、 法的作用在實施過程中所需要的人員條件、精神條件和物質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法的作用是不能啟動的
如果沒有具備良好法律素質和職業道德的專業隊伍,法律再好法的作用也難以發揮。人們和社會的精神條件和文化氛圍、權利義務觀念、程序意識等都直接制約和影響法的作用的發揮。至於物質條件對法的作用的發揮制約和影響就更為重要了。這就是「徒法不能自行,徒善不能自省」。在我國司法領域,權大於法、錢大於法、行政干預司法情況時有發生,法官和律師的關系、法官與當事人的關系等缺乏有效的法律制約。我們國家從2001年法官法、檢察官法、律師法修改後提高了法律職業准入的門檻,統一了全國司法考試。這一舉措對司法公正將起到積極的作用。但僅此是不夠的,全民懂法、秉公執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才是根本。

『捌』 請問,環境與資源保護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這句話對嗎(緊急,謝謝!)

不對。其調整的不是一般的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而是關於環境和資源方面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你所說的這句話,過於泛化,是一般法律都可以用的,應當更加具體和貼切。

『玖』 對法的作用認識正確的是()。 A 法並不是調整社會關系的唯一手段 B 法需要人的正確執行和適用

ABC。

熱點內容
順德大良法院 發布:2025-08-23 17:05:37 瀏覽:534
子洲法院劉 發布:2025-08-23 17:05:33 瀏覽:406
勞動法休息事假規定2015 發布:2025-08-23 16:58:19 瀏覽:810
詩山人民法院 發布:2025-08-23 16:48:48 瀏覽:623
法學博士收入 發布:2025-08-23 16:20:56 瀏覽:301
2014年司法考試教材 發布:2025-08-23 16:19:36 瀏覽:4
什麼是刑法基本原則 發布:2025-08-23 16:16:58 瀏覽:161
公司法救濟權 發布:2025-08-23 16:16:57 瀏覽:210
慶陽市西峰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8-23 15:57:30 瀏覽:508
學校各類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23 15:56:55 瀏覽: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