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合同法解釋網貸
⑴ 網貸消費方面的法律
一、銀監會監管意見
1、銀監會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劉張君表示,P2P網貸平台業務邊界有四條「紅線」:
(一)是明確貸款平台的中介性質。
(二)是貸款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擔保。
(三)是不得歸集資金搞資金池運作。
(四)是不得非法吸收公眾資金。
2、銀監會創新部主任王岩岫透露了銀監會的5點監管意見,其中包括 (一)是要設立准入門檻。
(二)是不得以歸集資金成立資金池。
(三)是要完善平台收費機制。
(四)是要進行充分信息披露。
(五)是對投資人進行風險評估等五個方面。
二、相關法律法規
(一)P2P網貸平台運營及收費法律依據:《合同法》第424條規定:居間合同是居間人向委託人報告訂立合同的機會或者提供訂立合同的媒介服務,委託人支付報酬的合同。《合同法》第426條規定:居間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委託人應當按照約定支付報酬。
(二)投資人與借款人借貸法律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9條規定: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
(2)、《合同法》第221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6條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於銀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具體掌握,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數)。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第10條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形成的借貸關系,應認定為無效。第11條規定: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為了進行非法活動而借款的,其借貸關系不予保護。第13條規定:在借貸關系中,僅起聯系、介紹作用的人,不承擔保證責任。對債務的履行確有保證意思表示的,應認定為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53條規定:債務履行期屆滿抵押權人未受清償的,可以與抵押人協議以抵押物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抵押物所得的價款受償;協議不成的,抵押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合同法》第198條規定:訂立借款合同,貸款人可以要求借款人提供擔保。
(四)國家鼓勵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第40條規定:國家鼓勵各類社會中介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創業輔導、企業診斷、信息咨詢、市場營銷、投資融資、貸款擔保、產權交易、技術支持、人才引進、人員培訓、對外合作、展覽展銷和法律咨詢等服務。
(2)2010年5月14日《國務院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第三十六條中明確提出: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發起設立金融中介服務機構。
(3)2013年10月14日《國務院關於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第6條第16款提出:構建安全可信的信息消費環境基礎。大力推進身份認證、網站認證和電子簽名等網路信任服務,推行電子營業執照。推動互聯網金融創新,規范互聯網金融服務,開展非金融機構支付業務設施認證,建設移動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務平台,推動多層次支付體系的發展。推進國家基礎資料庫、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等資料庫的協同,支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三、合規方案:
(一)P2P貸款平台定位:信息中介。
(二)居間費用:收取居間服務費,具體為平台管理費。
(三)擔保:一是風險准備金,將風險准備金交由銀行或第三方支付公司存管;二是與保險公司合作,保險公司將扮演第三方擔保機構的角色。三是引入擔保公司作擔保。
(四)投資人進行風險評估:借款人提供資料由投資人進行風險評估。
(五)規避資金池:引入第三方資金託管機制。
(六)信息披露:重大信息在平台網站上及時披露。
(七)針對要即將設立准入門檻(可能要求注冊資金在1億元以上),應當及時做好網站及平台。
⑵ 網貸你簽了合同但沒有收到款,那合同還有法律效力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條: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專形式。第十屬一條: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因此,電子合同是我國法律規定的一種合同形式,與傳統紙質合同一樣具有法律效
⑶ 網貸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一)P2P網貸平台運營及收費法律依據:
《合同法》第424條規定:居間合同是居間人向委託人報告訂立合同的機會或者提供訂立合同的媒介服務,委託人支付報酬的合同。
《合同法》第426條規定:居間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委託人應當按照約定支付報酬。
(二)投資人與借款人借貸法律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9條規定: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
(2)、《合同法》第221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6條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於銀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具體掌握,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數)。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第10
條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形成的借貸關系,應認定為無效。第11條規定: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為了進行非法活動而借款的,其
借貸關系不予保護。第13條規定:在借貸關系中,僅起聯系、介紹作用的人,不承擔保證責任。對債務的履行確有保證意思表示的,應認定為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53條規定:債務履行期屆滿抵押權人未受清償的,可以與抵押人協議以抵押物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抵押物所得的價款受償;協議不成的,抵押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合同法》第198條規定:訂立借款合同,貸款人可以要求借款人提供擔保。
⑷ 網貸平台上的電子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Re:這個問題已經在合時代的QQ群里,糾結好多次了。他們的客服傳達了律師的說法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剛好我有個朋友也是律師,他說如果是公司官網出具的那確實是有法律效力的。
⑸ 告知: 請通知xxx 依據《刑法》193條,《合同法》203條,關於你平安網貸欠款違約一
這都是網貸逾期所致
就是為嚇唬你
這些人不良商家還是騙子,基本的法律常識都不懂,民事行為怎麼會成刑事案件
主要你不懂法律,借貸糾紛公安局不管,都是發同一內容的簡訊,嚇唬人。不要理他就可以
⑹ 告知: 請通知 依據《刑法》193條,《合同法》203條,關於你平安網貸欠款違約一案,經
還錢是必須的
牢獄之災不可能的
只是普通欠款
⑺ 如何判斷在P2P網貸平台簽訂的合同是否合法
一、合同法
《合同法》的重要性對於一份合同來說不言而喻,其中,這些法律條款是絕對不可忽視的:
《合同法》第十二條規定:「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以下條款:(一)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二)標的;(三)數量;(四)質量;(五)價款或者報酬;(六)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七)違約責任;(八)解決爭議的方法。當事人可以參照各類合同的示範文本訂立合同。」
這一條規定的是構成一份合同的基本條款。對於P2P行業來說,其中關於「合同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的條款是比較容易出現問題的。現在有一些平台在其《借款協議》中並沒有使用當事人的真實姓名或名稱,而是用當事人在該平台的注冊用戶名代替,這實際上會影響《借款協議》的法律效力。
同時,P2P平台作為居間方,《合同法》也明確規定了居間方義務:「居間人應當就有關訂立合同的事項向委託人如實報告。居間人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損害委託人利益的,不得要求支付報酬並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根據這條規定,平台作為居間方,應如實披露當事人與合同有關的真實信息。
《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二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
而關於該條中「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對此有明確的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於銀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具體掌握,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款)。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
這一條規定,無論是借款人、投資人、平台都需要引起重視,對利息的約定應當在合理的范圍內,投資人不要一味的去貪圖高利息,這其中暗藏的風險不可小視,如平台以高利息引誘投資者投資,進行詐騙等。
《合同法》第八十條規定:「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
這一條明確了我國在債權讓與對債務人生效的問題上採用的是通知原則,債權人轉讓權利的,需要通知債務人,才對債務人發生效力。
但現實是,目前某些平台對於債權轉讓通知的約定明顯有違法律的規定。如某平台在其《借款協議》中約定:「出借人有權在無需通知借款人的情況下將全部或部分債權轉讓給任何第三方」,該條款已明顯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此外,還有某些平台簡單約定為債權轉讓信息借款人可在網站上查詢,債權人無需另行向借款人通知債權轉讓情況。這些約定也未嚴格遵守法律之規定將通知直接送達借款人。
因此,在受讓債權時,為了保護和實現自己的權利,債權受讓人(新債權人)需要留意平台關於債權轉讓的通知條款。
《合同法》第三十九條、四十條對 格式條款的制定提出了要求:「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並採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 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如格式條款內容具備無效的法定情形,或者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 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
根據這一條的要求,平台方在擬定合同時,需要盡到格式條款的提醒義務,以尊重投資人、借款人等的合法權益。
二、電子簽名法
在P2P平台上,絕大部分合同是用在線簽署的方式簽訂的,這種就需要使用到電子簽名,就涉及到《電子簽名法》。
《電子簽名法》 第十三條 電子簽名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視為可靠的電子簽名:
(一)電子簽名製作數據用於電子簽名時,屬於電子簽名人專有;
(二)簽署時電子簽名製作數據僅由電子簽名人控制;
(三)簽署後對電子簽名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四)簽署後對數據電文內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當事人也可以選擇使用符合其約定的可靠條件的電子簽名。
第十四條 可靠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或者蓋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也就是說,採用電子合同的方式訂立合同,需要採用可靠的電子簽名,才能保障與手寫簽名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而在現實情況中,很多平台簽署的電子合同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很多平台協議僅僅是在網站上點擊「我同意」,實際上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電子合同,因為它根本沒有使用電子簽名;二是有些平台簽署電子合同時所使用的電子簽名並不符合《電子簽名法》中關於「可靠性」的規定。在這里梅律師鄭重提示:簽署電子合同一定要注意其「可靠性」,小心合同內容和電子簽名的篡改。
以上,是P2P平台合同常見的一些法律法規,僅作為參考,實際上,合同的簽署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其涉及的法律和合同類別以及合同涉及的行業領域息息相關,絕不是一兩篇文章能說清的,網貸平台和各方參與者都需對協議條款和協議簽署方式提高警惕,保障自身合法權益。
⑻ 有沒有關於網貸方面的法律法規
您好:
(一)P2P網貸平台運營及收費法律依據:
《合同法》第424條規定:居間合同是居間人向委託人報告訂立合同的機會或者提供訂立合同的媒介服務,委託人支付報酬的合同。
《合同法》第426條規定:居間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委託人應當按照約定支付報酬。
(二)投資人與借款人借貸法律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9條規定: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
(2)、《合同法》第221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6條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於銀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具體掌握,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數)。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第10
條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形成的借貸關系,應認定為無效。第11條規定: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為了進行非法活動而借款的,其
借貸關系不予保護。第13條規定:在借貸關系中,僅起聯系、介紹作用的人,不承擔保證責任。對債務的履行確有保證意思表示的,應認定為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53條規定:債務履行期屆滿抵押權人未受清償的,可以與抵押人協議以抵押物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抵押物所得的價款受償;協議不成的,抵押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合同法》第198條規定:訂立借款合同,貸款人可以要求借款人提供擔保。
(四)國家鼓勵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第40條規定:國家鼓勵各類社會中介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創業輔導、企業診斷、信息咨詢、市場營銷、投資融資、貸款擔保、產權交易、技術持、人才引進、人員培訓、對外合作、展覽展銷和法律咨詢等服務。
(2)2010年5年14日《國務院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第三十六條中明確提出: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發起設立金融中介服務機構。
(3)2013年10月14日《國務院關於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第6條第16款提出:構建安全可信的信息消費環境基礎。大力推進身份認證、網站認證和電子簽名等網路信任服務,推行電子營業執照。推動互聯網金融創新,規范互聯網金融服務,開展非金融機構支付業務設施認證,建設移動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務平台,推動多層次支付體系的發展。推進國家基礎資料庫、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等資料庫的協同,支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