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法與人類社會相始終

法與人類社會相始終

發布時間: 2021-01-20 17:36:12

1. 五世而斬」,明朝的公卿貴族為什麼可以與王朝相始終

皇室王爵的情況應該與非皇室貴族有所不同。明代的王位世襲同樣是「世襲罔替」的,而且是所有的王爺都可以無條件地「世襲罔替」:皇帝的兒子除了下一代皇帝外,都是親王,親王的家族永遠可以有一個兒子襲親王爵位,其餘的兒子都是郡王;而郡王的家族也永遠可以有一個兒子襲郡王爵位,其餘的兒子封鎮國公;等等(除非爵位被廢除,或者斷子絕孫,沒有繼承人)。所以,到明中後期,甚至朱元璋的子孫們都要分是哪一個親王(或郡王)府里的宗支(特別是遠支子孫更是如此)。
明代的這種蕃封制度所導致的問題就是越到後來,王爵貴族的人數越多。大家都是貴族,都有封號,都要就藩佔地建王府、庄園,導致國家財政不夠供養(不記得是明代哪朝的史料,說是京師歲得米四百萬石,而僅是各王府的祿米歲支就需要八百萬石),而且土地兼並嚴重,農民大批失地破產,最後天災人禍,導致王朝崩潰。
因此清代借鑒了前朝的歷史教訓,規定了所謂的世襲遞降的制度,除了功勛卓著的王爺可以成為「鐵帽子王」,其他王爺的後代都只能降級襲爵。同時採取王族「封而不建」的辦法,所有王爺都只能在北京各自的王府里「就藩」,一則免了與地方百姓爭地爭利,二則免了與地方官爭權,三則免了形成一方勢力威脅朝廷中央的統治。

2. 法是否是與人類社會相始終的現象為什麼

要看什麼法了,大多是人創造的法都會消失

3. (15分)【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材料一 鄭官應(1842-1923,又名鄭觀應)的一生是與中國近代史相始終的,

(1)認為中國出於變局,需變革政治和經濟才能與西方抗衡,中國只有實行代表回資產階級利益的答君主立憲制才能強國,才能富國富民。他打破了對西方的狹隘認識和理解,認為不僅要學習西方的「長技」,還要學習西方的政治和思想。。這些認識符合時代發展趨勢和當時的歷史潮流,體現了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和發展資本主義的強烈願望;對西學的估價和對它的含義的理解是一個巨大的突破,在當時也是獨具膽識的。(8分)
(2)社會處於新舊交替的時代;民族資本主義不斷發展;民族危機日益加深;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相繼展開。(7分)

4. 法是否是與人類社會相始終的

有人說:
1992年之前,關於法的本質的爭論主要是圍繞著法的階級性內和社會性展開的。爭論的容問題主要涉及:法是不是階級社會所特有的現象,怎樣理解法的階級性,法具不具有社會性,如何理解法的社會性,怎樣看待法的階級性與社會性之間的關系,社會主義法是不是統治階級意志的反映。經過激烈的爭論,大多數人認為,法的本質是多層次、多方面的。法的初級本質是統治階級意志,深層本質是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法除了是階級統治的手段,具有階級性外,還是社會管理的手段,具有社會性。法的階級性有著豐富的內容,它並不限於階級鎮壓,而是表明法是由誰定的、反映誰的利益、為誰服務,維護統治階級賴以存在的統治秩序和經濟基礎。因而法的階級性並不排斥法承認其他階級的一定范圍內的暫時利益和局部利益。在剝削階級消滅以後,階級斗爭不再是社會主要矛盾的情況下,社會主義法的主要職能是調整和處理人民內部各種利益的沖突,保障、組織、促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5. 用哲學原理辨析人類與疾病相伴始終

原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當中並貫穿著事物發展版過程
的始終 即事事有權矛盾 時時有矛盾
分析:健康與疾病是一對矛盾 人類總是處在健康與疾病的矛盾之中
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人類同疾病抗掙的歷史 因此疾病伴隨著我們始終

6. 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

你好,此段話應該出自林則徐之口。表現的態度應該是堅決要禁止鴉片在我國的橫行,以破壞內英法等殖民主容義國家利用鴉片對我國進行的經濟侵略和對國民身體素質的摧殘。對他評價應該是愛國,且面對外國勢力有勇於對抗的決心。
另外再說點題外話,在虎門銷煙之前,鴉片已經在我國沿海地區肆虐,此舉引起了道光帝和林則徐等忠臣的重視,林則徐等極力勸道光帝禁煙,而道光帝也下定決心要全力禁止鴉片。所以開始非常支持林則徐的行動。作為一個重臣,林則徐知道自己禁煙此舉必然會遭受重重的阻力,但他仍能下定決心,實際上從他說的那段強硬措辭中我們能體會到些許悲涼慷慨的滋味。林則徐來到廣東後,以強硬的軍事手段進行了虎門銷煙。但西方列強以此為借口發動了鴉片戰爭,而在最初支持林則徐禁煙的道光帝在面對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時,卻退縮了,為了討好西方列強和開脫自己,道光帝選擇以林則徐作為替罪羊,顯示將林則徐調任新疆,後又將林則徐調任雲南,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光路途來回就得花一年多的時間,且林則徐此時已是一個耄耋之年的老人,在艱苦的邊境任職的危險和艱難可想而知,最後林則徐死在了赴雲南上任的途中,下場落得如此,實在令人惋惜。

7. 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

禁煙運動
林則徐虎門銷煙(1839年6月3日)(八上P3):「苟利國家生死以,起因禍福避趨之?」
1、英國走私鴉片的原因:扭轉對華貿易逆差。根本目的:打開中國市場。
2、鴉片走私對中國的危害:導致白銀外流,物價上漲;軍隊戰鬥力削弱;威脅到清政府統治。
3、林則徐禁煙的目的是:維護清政府的統治。
4、從鴉片的危害給我們的啟示:遠離毒品,珍愛生命。
5、意義:虎門硝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次斗爭的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虎門銷煙向全世界宣告了中華民族決不屈服於侵略的決心。虎門銷煙,是人類歷史上曠古未有的壯舉,虎門銷煙,展示出中華民族無以倫比的偉大形象,是抗擊外來侵略的勝利。虎門銷煙是我國近代史上反帝斗爭中的光輝一頁。

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如何?
①社會性質的變化:由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政治上,戰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戰後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貿易主權遭到嚴重的破壞,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經濟上,戰前經濟上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統治地位的國家,戰後中國封建的自然經濟經濟開始解體。
②社會矛盾的變化: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開始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前者是最主要矛盾。
③革命任務的變化:由單純反封建變為反對外來侵略、反對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任務。
④思想領域的變化:「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思想開始萌發。
所以說,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開端。

8. 林則徐致與此事相始終是指哪一事件他為什麼又被稱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呢

因為林則徐指的這件事是非常有利於國家的事情。

9. 「人才與國相始終,千古興亡鑒青史」是什麼意思出自於

樓上說的對:

出自清張鵬翀《經史法戒詩》
大體意思就是」一個國家用的人才牛逼這個國家就牛逼了 人才不牛逼國家就完蛋了,這個道理可以從以前歷史中看出來「。

熱點內容
婚姻法的婚後財產分割 發布:2025-08-24 07:09:47 瀏覽:890
水法規定提高 發布:2025-08-24 07:09:12 瀏覽:38
尚法以法治國 發布:2025-08-24 07:00:12 瀏覽:69
徐州銅山區法院 發布:2025-08-24 06:34:48 瀏覽:333
法院認可的 發布:2025-08-24 06:14:41 瀏覽:26
刑事訴訟法笫六十七條 發布:2025-08-24 06:11:34 瀏覽:497
稅收立法權研究 發布:2025-08-24 06:11:02 瀏覽:649
下列關於合同法 發布:2025-08-24 06:01:46 瀏覽:248
保亭法院江 發布:2025-08-24 05:57:01 瀏覽:771
司考行政法案例分析題 發布:2025-08-24 05:32:05 瀏覽: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