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婚姻法2月28日

婚姻法2月28日

發布時間: 2021-01-21 15:12:09

1. 2001年4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了( )

2001年4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決定》。修改後的《婚姻法》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離婚損害賠償制度。這是本次《婚姻》法修改的重大舉措,不僅強化了婚姻法律精神,完善了婚姻法的立法體制,也賦予了當事人明確的可尋求救濟的法律依據。現在主要應當將關注的目光集中在司法實踐中如何運用離婚損害賠償的制度上來。 一、離婚損害賠償的概念 離婚損害賠償制度是配偶一方違法侵害他方的合法權益,導致婚姻關系破裂,離婚時對無過錯配偶方所受的損害,過錯配偶應承擔民事責任的法律制度。 從國外立法看,離婚損害賠償是大陸法系許多國家和地區早已有之的救濟性法律制度。早在1791年法國《憲法》中就曾規定「法律視婚姻為民事契約」,基於婚姻契約原理,當配偶一方因過錯違反婚姻契約所規定的義務,無過錯的配偶一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最早明文規定離婚過錯賠償的是1907年的《瑞士民法典》,其次是1920年的北歐諸國的婚姻法,1931年的中華民國民法典也規定了離婚損害賠償制度。日本民法雖無關於離婚過錯賠償制度的明文規定。但學說判例均承認離婚損害之存在。① 長期以來,我國未採用婚姻契約理論,婚姻家庭方面的關系雖然也涉及財產內容,但主要是人身關系,而不是契約關系。婚姻家庭方面的人身關系佔主導地位,財產關系屬於從屬依附地位。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國婚姻法一直未對離婚中的過錯賠償制度作任何規定。司法實踐中,因夫妻一方存在過錯而使夫妻關系破裂,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無任何法律依據要求過錯方賠償損害。盡管1993年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中規定了在分割夫妻財產時應照顧無過錯一方,由於這種照顧只是分割中的參考因數,從數量和范圍上也僅限於夫妻共同財產,而不能涉及過錯一方的個人財產,結果是以「照顧」代替「賠償」,模糊了是非,淡化了責任,從而使其合法權益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護,過錯方的違法行為也得不到應有的法律制裁,失去了法律的公平和正義。① 婚姻是男女雙方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所形成的人身上和財產上的權利義務關系。婚姻的倫理本質決定了婚姻負載了權利、義務和責任等社會內容。過錯配偶的重婚、納妾、通姦、姘居及虐待、遺棄等過錯行為,均違反了婚姻義務的要求。過錯配偶的這些違法行為導致婚姻關系的破裂,使無過錯配偶承受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可以說,對故意侵害配偶權利的過錯行為的補救法律的立法空白,減輕甚至取消了過錯配偶侵害配偶權利的法律責任。再加上現代婚姻立法對無過錯離婚主義的確立,使離婚不再是對無過錯方的一種懲罰,而是對已死亡的婚姻的確認和解除。
在婚姻立法中,確立離婚過錯賠償制度,使無過錯方在離婚時得到物質上的補償,宜於使無過錯方心理上得到平衡,減輕或撫平其心理上的痛苦,從而確實保護其合法權益。同時,對於侵害配偶權利的過錯方,也具有警示作用,並為追究其違法行為提供法律依據。 二、離婚損害賠償適用的條件 離婚當事人中有過錯的一方對無過錯一方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1、 一方具有法定過錯的行為 所謂有過錯的行為,就是《婚姻法》46條規定的四種行為之一: (1)重婚 它是指雙方或一方有配偶,又與他人登記結婚或雖未登記確以夫妻關系同居生活,實際上構成重婚的違法行為。即包括法律上的重婚和事實上的重婚兩種情況。前者指有配偶者又與他人登記結婚。後者指有配偶者雖未與他人登記結婚,但卻與他人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重婚嚴重破壞了家庭社會的穩定,違背了婚姻家庭法一夫一妻制的基本原則,嚴重傷害了無過錯方的感情和利益。鑒於實踐中大量的重婚表現為事實上的婚姻,因此對於重婚應當從實質意義上認定,而不能僅從形式意義上認定。不能把後婚是否登記作為認定重婚的唯一標准。只要其存在實質意義上重婚的婚姻關系,既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關系,就應認定其重婚行為已經構成。①①在司法實踐中,雖然我們已經不在承認和保護未經登記的婚姻,既未經登記的婚姻是無效的婚姻,但對於無效婚姻亦不影響其重婚的認定。認定其重婚主要是基於對一夫一妻制度的保護,而非對違法婚姻的保護。如果僅以婚姻是否有效作為認定重婚的根據,則勢必會放縱重婚的行為,削弱對重婚的打擊力度。 (2)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 它是指有配偶者與非本人配偶的第三人共同生活,保持穩定的婚外性關系。它是重婚以外的破壞一夫一妻制的行為,其主要表現形式是姘居,即人們通常說的「包二奶」「包二爺」等行為。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是以兩性關系為基礎,同時還有經濟上或其他生活方面的特殊關系。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不僅破壞了家庭的和諧與穩定,而且敗壞了良好的社會風尚,因而被婚姻法明令禁止。這些行為導致離婚後,過錯方的以上行為是導致離婚的導火索,理應賠償無過錯方的損失。 (3)實施
怎樣界定家庭暴力?我國新《婚姻法》未作規定。2001年1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對其明確作了規定,指出:家庭暴力是指行為人以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給其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傷害後果的行為。從我國實際情況來看,家庭暴力問題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現象,據中國科學院調查,全國婦女遭受家庭暴力佔30%,近年來,由家庭暴力導致離婚的案件不斷增多,施暴者理應對受虐者給予損害賠償。 (4)虐待、遺棄家庭成員 它是指經常性的對家庭成員進行肉體上與精神上的摧殘、折磨,使其在精神上和肉體上遭受損害的違法行為。虐待包括積極的作為,如對家庭成員進行毆打、凍餓、禁閉、捆綁、強迫過度勞動、侮辱、咒罵、諷刺、不讓參加社會活動等行為;也包括消極的行為,如不給衣食,有病不給治療等。生活中常見的主要是丈夫虐待妻子,父母虐待子女,子女虐待老人,兒媳虐待公婆。 遺棄家庭成員是指家庭成員中負有贍養、扶養、撫養義務的一方,對需要贍養、扶養、撫養的一方,不履行其應盡義務的違法行為。需要贍養、扶養、撫養的一方是指家庭成員中年老、年幼、患病以及喪失勞動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不能獨立生活的人。遺棄家庭成員侵犯了家庭成員的受扶養的權利,從而給他們的生活造成困難,甚至給健康、生命帶來危險,因此,新《婚姻法》明文規定「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無過錯方只有在對方具備了上述四種情形之一的情況下,才能有權提起離婚損害賠償之請求。在司法實踐中,對於上述四種情形,必須嚴格把握,既不能做出擴大解釋和理解,也不能做出限制解釋和理解。即並非在離婚案件中對於離婚有過錯的,都要給付無過錯方損害賠償。 這就意味著婚姻法要引進的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在適用范圍上是有限的,所指的過錯是有特定含義的,是一種客觀的行為過錯,即行為人實施了重婚或不以夫妻名義但形成婚外同居關系、實施家庭暴力或以其他形式虐待家庭成員、或遺棄家庭成員而導致離婚的行為,表明其具有過錯,因此在離婚後應承擔賠償責任。就是說,能夠請求離婚損害賠償的理由是法定的,過錯的概念是特定的。一方面,不能將此種過錯理解為導致夫妻之間感情不和最終離婚的一般過失。也不能將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理解為對第三者插足的行為請求賠償。 2、受害方受到損害 此處的「損害」是指對方的「重婚」、「婚外同居」、「虐待」、「遺棄」的行為給配偶另一方造成的傷害。損害包括財產損害和精神損害兩種。財產損害是指過錯方對無過錯方財產權益的損害,可以分為實際損失和可得利益的損失兩種。實際損失是指現有財產和利益的減少。可得利益的損失是指無過失方應得到或能夠得到卻沒有得到的利益。可得利益的損失不應包括
「扶養請求權」,因為扶養是以夫妻身份的存在為前提的,當然,在離婚以後如果一方生活有困難,可以請求有負擔能力的一方給予財產上的資助。可得利益的損失也不應包括「繼承期待權」,因為繼承期待權是以夫妻身份的存在為前提的,而且依據繼承法的規定,可以以遺囑取消配偶的繼承權。① 精神損害是指加害人的侵權行為對受害人的精神活動的損害。在法律理論上,精神損害既包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損害,也包括精神利益的損害。生理上的損害主要是對受害人的生命、健康、身體各部分所造成的生理上的痛苦;心理上的損害主要是對受害人的情緒、感情、思維、意識等進行傷害,造成受害人心理上產生恐懼、不安、憤怒、焦慮、悲傷、絕望等不良心態;精神利益的損害主要是指侵害了受害人的精神利益,比如法律規定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貞操以及婚姻家庭等方面的人身利益從而造成的精神利益的損失。 3、過錯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配偶一方實施的重婚、與他人同居、家庭暴力、虐待、遺棄等過錯行為,必須是導致婚姻關系破裂而離婚,造成無過錯配偶遭受財產損害和非財產損害的直接原因。離婚財產損害和人身損害均屬於物質損害,必須有充分的證據證明過錯行為是發生損害結果的直接原因,才能認定有因果關系;離婚精神損害,只需確認配偶一方有法定的過錯行為而直接導致離婚的,就可以認定。但是,如果過錯行為未導致離婚,受害配偶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提出追究過錯方的侵權責任的,應按婚內侵權行為處理不使用離婚損害賠償。 4、請求人無過失 「無過失方」是既沒有從事《婚姻法》46條規定的四種行為之一,也沒有從事《婚姻法》第49條所謂的其他違法行為的配偶一方。《婚姻法》第49條所謂的其他違法行為,主要包括違反婚姻自由原則的違法行為,如包辦、買賣婚姻、借婚姻索取財務等行為;除重婚、婚外同居以外的其他違反一夫一妻制的行為,如通姦、賣淫、嫖娼、破壞軍婚等行為;違反《婚姻法》保護婦女、兒童、老人的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但虐待、遺棄行為除外;如果配偶雙方均有上述一種或數種過錯行為,不應理解為雙方均有損害賠償請求權。① 三、損害的認定及其賠償依據 離婚損害賠償主要具有三方面的功能:第一,填補損害;第二,精神撫慰;第三,制裁、預防違法行為。對於離婚損害賠償來說,既有物質損害賠償,又有精神損害賠償。 根據損害賠償原則,損害賠償是以受害人在實際上所遭受的損害為前提的。這種損害不僅有直接的和間接的財產損害,而且更主要的是精神損害。財產損害在一般情況下是有行的
損害,其認定並不困難。一般而言,對於離婚賠償中的財產損害多少賠償多少的原則,即離婚過錯方承擔責任的大小,應以其行為所造成的實際損害為限,損害多少就賠償多少。 對於精神損害怎樣認定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1]7號)第一條規定「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權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1、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2、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3、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侵害他人隱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與受理」。②最高人民法院的這一司法解釋,彌補了婚姻法未明確規定「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立法不足。而且就該條的規定我們可以得知,自然人(受害方)在提起時,完全可以依據本規定向過錯方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精神賠償其數額應如何確定呢?首先,我們應當明確一點,離婚損害賠償中的精神賠償,對受害芳而言是一種精神撫慰,對過錯方而言是一種法律制裁。其次,也應考慮以下因素:1、過錯方的過錯程度。過錯嚴重或特別嚴重的,其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相應較重,過錯程度屬於一般的,則其應承擔的賠償金數額可以適當少些。2、過錯方對受害方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3、過錯方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後果。譬如,同樣是與他人非法同居,配偶一方在與他人非法同居期間染上嚴重性傳播疾病,並將該疾病傳播給另一方配偶的,這就可以視為侵權行為造成的嚴重後果。4、過錯方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5、受訴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關於離婚賠償金的給付方式,我們認為可以由夫妻雙方協商,協商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離婚損害賠償金原則上應一次性給付。如一次性給付卻有困難,可分期給付。分期給付的,經權利人請求,法院可責令義務方提供抵押物或簽定保證合同約定保證人,以擔保給付義務的履行。 四、離婚損害賠償的主體及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 離婚損害賠償的主體,包括離婚損害賠償的權利主體和離婚損害賠償的義務主體。損害賠償的權利主體,是指因配偶一方的過錯行為而遭受損害的另一方。我國新《婚姻法》將離婚損害賠償請求權的主體僅限於無過錯配偶,而不採取過錯相抵原則。 如果是因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而導致離婚的,由此受到損害的未成年子女或其他家庭成員,是否也可以作為離婚損害賠償的請求權主體呢?我們認為,離婚損害賠償是因配偶一方婚內實施法定違法行為而導致離婚,過錯配偶因此造成無過錯配偶物質的和精神的損害而應承擔的民事責任。因此,離婚損害賠償的請求權主體和承擔民事責任的主體只能是婚姻關系的當事人,未成年子女或其他家庭成員不宜作為離婚損害賠償的請求權主體。

有閑心在知道提問 網路一下結果有的是

2. 怎樣寫證婚詞

證婚詞

各位來賓,抄各位朋友襲大家好!
今天是個良辰吉日,在這個大吉大利的日子,我們英俊瀟灑的新郎XX先生和典雅漂亮的新娘XX女士喜結百年之好,真可謂是珠聯璧合,天賜良緣。在這里我代表各位嘉賓:
祝福你們小兩口相親相愛,白頭偕老;
祝福你們小家庭甜甜蜜蜜,美滿幸福;
祝福你們在事業上比翼齊飛,前程遠大。
來賓朋友們!你們是友誼的使者,你們是人間的鵲橋,你們的光臨使這里春意更濃,你們的到來令現場蓬蓽生輝,你們的祝福讓婚禮更顯精彩。做為證婚人,今天,我鄭重宣布:兩位新人的結合符合婚姻法的規定,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向他們表示衷心的祝福!

3. 新婚姻法老公賭博欠債,離婚老婆要不要還

根據《婚姻法》第四十一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十七條規定:新婚姻法老公賭博欠債,離婚老婆不要還。

《婚姻法》第四十一條: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如共同財產不足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由人民法院判決。由此可看出,「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視為夫妻共同債務。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十七條規定:夫妻為共同生活或為履行撫養、贍養義務等所負債務,應認定為共同債務。

(3)婚姻法2月28日擴展閱讀:

對於因賭博、吸毒等違法犯罪活動而形成的借貸關系或者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為了進行上述違法犯罪活動的借貸關系,依法不予保護。《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 下列民事行為無效:

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

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

3、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

4、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5、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6、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

7、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

無效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

參考資料:漢台區人民政府網站-《新婚姻法全文》

4. 事實婚姻受法律保護嗎

《婚姻法》不承認事實婚姻。但刑法中的重婚罪,有配偶而與他人形成事實婚姻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其形成事實婚姻,即使沒有到民政部門進行結婚登記,仍然可以認定是重婚。

事實婚姻是一種婚姻存在的方式,廣義指男女雙方在主觀上具有永久生活的目的,在客觀上具有未經結婚登記機關登記,未領取結婚證即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事實。狹義指沒有配偶的男女雙方,未經結婚登記,即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

(4)婚姻法2月28日擴展閱讀:

事實婚姻在我國長期大量存在原因主要有:

(1)傳統習俗的影響。我國民間流行儀式婚,許多人認為,只要舉行了婚禮,親朋好友認可,就是夫妻了,沒有必要再履行法律手續。

(2)婚姻登記不方便。根據《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的規定,婚姻登記管理機關在城市是街道辦事處或者市轄區、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在農村是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而我國幅員遼闊,對於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的地區,進行結婚登記有一定困難。

(3)登記制度不健全。比如,有的當事人到了婚姻登記機關,因辦事人員不在等原因不能登記。有的擅自提高法定婚齡,使當事人的合法權利不能得到實現。

(4)婚姻登記搭車收費。比如有的要收計劃生育押金、戶口遷移保證金等。

(5)法制宣傳不夠。人們的法制觀念淡薄,對婚姻登記的重要性缺乏認識。有的人不具備法律規定的結婚條件,為逃避國家對婚姻的管理和監督,故意不登記,造成事實婚姻狀態。

5. 領結婚證要准備什麼材料

第一,男友雙方需要提前准備好身份證,身份證必須是有效期內的才行
第二,男友雙方家回庭的戶口本,結答婚也是需要在戶口本其中一方歸屬地進行登記的
第三,男女雙方身份證的復印件,身份證的復印件兩面都是需要復印在同一面上面
第四,男女雙方戶口本復印件,戶口本復印件需要復印戶口頁和結婚本人的那一頁
第五,准備好這些基本資料以後,就去登記處,領取窗口號碼,領取結婚證明的表格
第六,最後就是在辦理結婚證的工作人員指導下填寫資料,然後簽名按手印就可以領取到結婚證

6. 東莞可以辦理異地結婚證嗎

不可以的。婚姻法有規定 要求結婚登記的男女雙方持所需證件共同到一方常住戶口的區、縣級市民政局(或鎮人民政府)的婚姻登記機關提出申請。
目前國內都不可以在異地辦理結婚證。你可以打電話到相關部門去問一下。

辦理結婚證到一方戶口所在地婚姻登記部門辦理,持戶口本、身份證、照片(合影)、如離婚須持離婚證,雙方到場,方可辦理。(註:有些地方需要婚檢)

如何辦理結婚證
政策依據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全國人大2001年4月28日修正)
二、《婚姻登記條例》 (國務院令[2003]第387號)
三、《婚姻登記工作暫行規范》 (民政部2003年9月24日發布)
結婚登記
一、結婚登記條件
1、男女雙方必須自願結婚。
2、結婚年齡:男年滿22周歲.女年滿20周歲。
3、雙方均無配偶(未婚、離婚、喪偶)。
4、雙方沒有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
二、結婚登記提交的證件
1、本人常住戶口簿、居民身份證。
2、本人無配偶以及與對方當事人沒有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的簽字聲明。
3、當事人提交3張2寸近期半身免冠彩色合影照片。
三、結婚登記的程序
1、要求結婚登記的男女雙方持所需證件共同到一方常住戶口的區、縣級市民政局(或鎮人民政府)的婚姻登記機關提出申請。
申請補辦結婚登記或復婚登記的,按照結婚登記程序辦理。
2、雙方當事人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提出申請,各填寫一份《申請結婚登記聲明書》。
3、雙方當事人必須在婚姻登記員面前親自在《申請結婚登記聲明書》中「聲明人」一欄簽名或按指印。
4、婚姻登記機關對雙方提交的證件、聲明進行審查,符合結婚登記條件的,准予登記。
四、結婚登記的時限、收費標准
1、登記時限:證件材料齊全,當場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
2、收費標准:國內結婚登記每對9元。

熱點內容
海洋觀測預報條例 發布:2025-08-25 03:55:32 瀏覽:448
趙泰律師 發布:2025-08-25 03:47:25 瀏覽:10
黃陂司法局地址 發布:2025-08-25 03:46:37 瀏覽:702
維護司法保障 發布:2025-08-25 03:21:46 瀏覽:49
中國古代最為完備的行政法典是 發布:2025-08-25 03:21:44 瀏覽:959
劉宇律師 發布:2025-08-25 03:19:27 瀏覽:662
法院說起立 發布:2025-08-25 03:05:27 瀏覽:915
民法總論知識點 發布:2025-08-25 02:56:00 瀏覽:785
法律知識點笑話 發布:2025-08-25 02:52:05 瀏覽:173
同江市人民法院稿件 發布:2025-08-25 02:46:17 瀏覽: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