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中關於民間借貸規定

合同法中關於民間借貸規定

發布時間: 2021-01-21 15:38:24

⑴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在借款合同怎樣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二章的相關規定,借款合同,是當事人約定一內方將一定種類和數額的貨幣容所有權移轉給他方,他方於一定期限內返還同種類同數額貨幣的合同。

其中,提供貨幣的一方稱貸款人,受領貨幣的一方稱借款人。借款合同又稱借貸合同。按合同的期限不同,可以分為定期借貸合同、不定期借貸合同、短期借貸合同、中期借貸合同、長期借貸合同。按合同的行業對象不同,可以分為工業借貸合同、商業借貸合同、農業借貸合同。

(1)合同法中關於民間借貸規定擴展閱讀:

借款人的權利義務

1.提供真實情況。訂立借款合同,借款人應當按照貸款人的要求提供與借款有關的業務活動和財務狀況的真實情況。

2.按照約定用途使用借款。合同對借款有約定用途的,借款人須按照約定用途使用借款,接受貸款人對貸款使用情況實施的監督檢查。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貸款人可以停止發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

3.按期歸還借款本金和利息。當借款為無償時,借款人須按期歸還借款本金;當借款為有償時,借款人除須歸還借款本金外,還必須按約定支付利息。

⑵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26條如何理解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六條

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民間借貸屬於民事行為,受到民法和合同法的約束和保護。

但根據《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條規定:

「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有權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但如果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則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應當被認定無效。

(2)合同法中關於民間借貸規定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是為正確審理民間借貸糾紛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等相關法律之規定,結合審判實踐制定。

由最高人民法院於2015年8月6日發布,自2015年9月1日起施行。

在2014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公安部曾經共同頒布了《關於辦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

按照此《意見》,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中如果發現有非法集資的犯罪,應當要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這一次我們制定司法解釋的時候,實際上就對這個問題進行了重申,也就是重新把它規定到我們民事司法解釋裡面來。

之所以如此規定,是因為非法集資案件涉及不特定的多數人的利益,在處理上應當堅持一體化解決的原則,防止有的受害人獲得足額清償而有的受害人卻根本不能得到補償的現象發生。

因此,只要是涉及到非法集資犯罪的案件,民事案件審理中發現了就要移送,法院就不再審理了,這是一種處理方式。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的規定-網路

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間借貸的司法解釋

民間借貸屬於民事行為,受到民法和合同法的約束和保護。
但根據《合同法》專第二百一十屬一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
同時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的有關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於銀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因此,民間借貸的本金受到保護,不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四倍的利息同樣受到法律保護,而超出部分則不受法律保護。
同期基準利率是指中央銀行公布的基準利率,如1年期,基準利率約為5%,4倍為20%,即超過20%為法律認定的高利貸。

⑷ 《合同法》第210條關於自然人之間的借貸自貸款人提供借款時生效,是否是強制性規定當事人可否自己約定

不可以的。 必須提供借款後才生效。

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生效時間:

《合同法》第210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自貸款人提供借款時生效。」

這一規定說明,自然人之間借款合同的性質是實踐性合同,須貸款人將資金或者資金支付憑證交付或者轉賬給借款人時,合同方為生效。自然人就借款意思表示達成一致的,僅僅是借貸合同的成立,合同並未生效。

(4)合同法中關於民間借貸規定擴展閱讀:

對此如何進行判斷,《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第9條規定了具體細節,即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視為具備《合同法》第210條關於自然人之間借款合同的生效要件:

一是以現金支付的,自借款人收到借款的時間,就是貸款人提供貸款的時間,借款合同生效;

二是以銀行轉賬、網上電子匯款或者通過網路貸款平台等形式支付的,資金到達借款人賬戶的時間,是貸款人提供貸款的時間,合同生效;

三是以票據交付的,自借款人依法取得票據權利的時間,為貸款人提供貸款的時間,合同生效;

四是出借人將特定資金賬戶支配權授權給借款人的,自借款人取得對該賬戶實際支配權的時間,是貸款人提供貸款的時間,合同生效;

五是出借人以與借款人約定的其他方式提供借款並實際履行完成的時間,為貸款人提供貸款的時間,合同生效。這些規定,體現的都是「到達主義」,對保護借款人有利。

⑸ 法律關於民間借貸還款規則

樓上的回答錯誤。首先我們應該明白在借貸合同中利息怎麼約定,借貸合同版中的利益只要權不超過同類銀行最高利息的四倍是受到法律保護。問題中的24%的年利息應該得到法律保護,因為現在銀行的貸款利息集中在6%-7%之間,四倍也就是說24%-28%的年利息是受到法律保護的。
利息是一年還一次,但本金是在約定期之前還。從問題中看,2004年8月,單位應該還第一次利息2400,2005年8月單位再還利息2400,也就是說到2005年8月其應該換利息4800元,但是單位只還了4000元,尚不足以抵消利息部分,並且利益應該優先受償,所以這4000元只能算作是利息。單位在2005年8月還欠個人利息800元,以及10000萬本金,共計10800元。
如果按照你們單位的說法,那麼一開始約定的年利息24%就毫無意思,根據民法中誠實信用原則,也沒有人願意無償借錢。

⑹ 中國關於民間借貸的法律規定主要有哪些

我們國家關於民間借貸的法律規定,包括民法,然後《合同法》裡面也有一些內規定,此外還是最高人民容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連續出台了很多的關於民間借貸的司法解釋。然後還有一些地方性法規,或者是行政法規也作出了一些具體的規定或者是變通的規定。

⑺ 合同法對借款利息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1、第二百條借款的利息不得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預先在本金中扣除的,應當按照實際借款數額返還借款並計算利息。

2、第二百零一條貸款人未按照約定的日期、數額提供借款,造成借款人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的日期、數額收取借款的,應當按照約定的日期、數額支付利息。

3、第二百零四條辦理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貸款的利率,應當按照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貸款利率的上下限確定。

4、第二百零七條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的,應當按照約定或者國家有關規定支付逾期利息。

5、第二百零八條借款人提前償還借款的,除當事人另有約定的以外,應當按照實際借款的期間計算利息。

6、第二百一十一條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

(7)合同法中關於民間借貸規定擴展閱讀:

民間借貸利息

民間借貸可以是有償(有息借款)也可以是無償(無息借款)的,是否有償(有息)由借貸雙方約定,年息36%內受國家法律保護,超過36%無效。

在有息借貸中,利率可適當高於銀行利率,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借貸雙方約定了利率標准後又發生爭議的,可以在最高不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的標准內確定其利率標准。 對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

參考資料來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網路-民間借貸利息


⑻ 關於處理民間借貸的相關法律規定和司法解釋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條本規定所稱的民間借貸,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及其相互之間進行資金融通的行為。

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從事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因發放貸款等相關金融業務引發的糾紛,不適用本規定。

(8)合同法中關於民間借貸規定擴展閱讀: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九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視為具備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條關於自然人之間借款合同的生效要件:

(一)以現金支付的,自借款人收到借款時;

(二)以銀行轉賬、網上電子匯款或者通過網路貸款平台等形式支付的,自資金到達借款人賬戶時;

(三)以票據交付的,自借款人依法取得票據權利時;

(四)出借人將特定資金賬戶支配權授權給借款人的,自借款人取得對該賬戶實際支配權時;

(五)出借人以與借款人約定的其他方式提供借款並實際履行完成時。

第十四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民間借貸合同無效:

(一)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又高利轉貸給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

(二)以向其他企業借貸或者向本單位職工集資取得的資金又轉貸給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

(三)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借款人借款用於違法犯罪活動仍然提供借款的;

(四)違背社會公序良俗的;

(五)其他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的。

熱點內容
海洋觀測預報條例 發布:2025-08-25 03:55:32 瀏覽:448
趙泰律師 發布:2025-08-25 03:47:25 瀏覽:10
黃陂司法局地址 發布:2025-08-25 03:46:37 瀏覽:702
維護司法保障 發布:2025-08-25 03:21:46 瀏覽:49
中國古代最為完備的行政法典是 發布:2025-08-25 03:21:44 瀏覽:959
劉宇律師 發布:2025-08-25 03:19:27 瀏覽:662
法院說起立 發布:2025-08-25 03:05:27 瀏覽:915
民法總論知識點 發布:2025-08-25 02:56:00 瀏覽:785
法律知識點笑話 發布:2025-08-25 02:52:05 瀏覽:173
同江市人民法院稿件 發布:2025-08-25 02:46:17 瀏覽: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