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法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它通過

法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它通過

發布時間: 2021-01-21 17:27:09

Ⅰ 法的特徵,多選題。

1、法是調整人的行為的社會規范

(1)人的行為是法的調整對象。也可以說,法的調整對象是社會關系。法調整人的行為,同時也就調整了社會關系。作為法的調整對象的行為是指人的外在行為。馬克思說:「對於法律來說,除了我的行為以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我根本不是法律的對象。」

(2)法是一種社會規范。法的規范性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①法對人們如何行為提出了明確的指示。②法的內容具有一般性和概括性。③法是反復適用的。

2、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

制定和認可是法律創制的主要方式。制定是指國家機關通過立法活動產生新規范。認可是國家對既存的行為規則予以承認,賦予法律效力。「認可」通常有三種情況:(1)賦予社會上早已存在的某些社會規則,如習慣、經驗、道德、宗教、習俗、禮儀,使之具有法律效力;(2)通過加入國際組織、承認或簽訂國際條約等方式,認可國際規范。(3)特定國家機關對具體案件的裁決作出概括產生規則或原則,並賦予這種規則或原則以法律效力。

3、法是規定人們的權利和義務的社會規范

法通過規定人們的權利和義務,以權利和義務為機制,影響人們的行為動機,指引人們的行為,調整社會關系。權利意味著人們可以作或不作一定行為以及可以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為。法律通過規定權利,使人們獲得某些利益或者自由。義務意味著人們必須作或不作一定行為。義務包括作為義務和不作為義務兩種,前者要求人們必須做出一定行為,如納稅的義務,後者要求人們不得做出一定行為,如不得盜用他人注冊商標的義務。正是由於法通過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調整人們的行為,因此人們在法律上的地位體現為一系列法定的權利和義務。

4、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社會規范

任何一種社會規范都具有強制性,都有保證其實施的社會力量。然而,不同社會規范的強制性在性質、范圍、層度和方式等方面是不盡相同的。法的強制性不同於其他社會規范之處在於,法具有國家強制性。法是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法的國家強制性,既表現為國家對違法行為的否定和制裁,也表現為國家對合法行為的肯定和保護;既表現為國家機關依法行使權力,也表現為公民可以依法請求國家保護其合法權利。

Ⅱ 法是確定人們在社會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的行為規范。

對,抄正確。
一般意義上的法律指襲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在法學中,一般意義上的法律有時又簡稱法。
法的特徵一般觀點認為有六個: 1.法是調整人的行為的社會規范; 2.法是由公共權利機構制定或認可的具有特定形式的社會規范; 3.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會規范; 4.法是以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規范; 5.法是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通過法律程序保證實現的社會規范; 6.法是可訴的規范體系,具有可訴性。 1.法的正式性,又稱法的官方性,國家性,指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正式的官方確定的行為規范。 2.法的階級性,指在階級對立的社會,法所體現的國家意志實際上是統治階級的意志。 3.法的物質制約性,指法的內容受社會存在這個因素的制約,其最終也是由一定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

Ⅲ 法律調整的方法

法律調整方法是指法藉以作用予社會關系的方式、手段、辦法的總稱。如果說法律調整對象問題回答的是法律影響和作用的對象是什麼的話,那麼法律調整方法問題回答的則是法律怎樣對它的調整對象施加影響,發生作用。法律是社會關系的調節器,同時又是人的行為規范,法律是通過規范社會關系的主體——人的行為來實現對社會關系的調整的。因此,規范社會關系主體的行為,是法律調整社會關系的總方法。法律是一個完整的體系,體系化的法律在運用這一總方法來調整社會關系時,又演化出一系列具體方法,構成一邏輯嚴密的方法體系。
(一)通過對主體抽象行為妁一般規范,實現對社會關系的一般法律翊整.
憲法和部門法的總則對社會關系的調整集中體現了法律調整的這一方法。憲法關於國家政治體制、經濟體制的規定,關於國家主席、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國家機關職權的規定,關於公民基本權利、義務的規定,都是對主體行為的一般規范,其目的是實現對社會關系的最一般的法律調整。部門法的總則關於該部門法基本原則的規定,關於主體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的規定,關於合法行為與違法行為一般界限的規定,關於法律責任的一般規定,也是對主體行為的一般規范,其目的則是為了實現對其調整范圍內的社會關系的一般法律調。部門法的總則為實現對社會關系的一般法律調整。採用了如下方法:
1.規定本部門法的基本原則。為主體的行為提供基本准則;
2.規定本部門法主體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為主體在本部門法調整的范圍內可以實施的行為劃定大體的界限;
3.規定本部門法的法律行為,在本部門法范圍內劃清合法行為與違法行為的基本界線。
(二)通過對主題具體行為的具體規范,實現對具缽社會關系的具體法律調整
部門法的分則和單行法規對社會關系的調整集中體現了法律調整的這一方法。部門法在規范人的具體行為,調整具體社會關系時,又使用了以下方法:
1.將主體的一定行為和主體生活中的其他一些事實與一定法律關系的發生、變更、消滅聯系起來,引導主體實施正常行為,以取得對自己有利的法律後果。
2.規定主體在具體法律關系中的權利義務,為主體在具體社會關系中可以實施的行為和應當實施的行為劃定范圍。
3.將主體在具體法律關系中違反義務的行為與一定的法律責任聯系起來,鞭策主體在相互關系中實施正常的行為,警戒主體在相互關系中實施反常的行為。
體系化的法律通過對主體行為體系化的規范方法,使主體行為正常化,法律調整社會關系的目的——使社會關系秩序化,也就實現了。

Ⅳ 法律調整是一種( )

法律調整是一種規范性調整。法律調整,是指按照經濟基礎的要求和一定社會專需要,為確認、保護屬和發展對統治階級有利的社會關系,運用一系列法律手段,對社會關系實行的有結果的規范性調整。在階級社會中它是主要的社會調整形式。

法律調整主要有以下兩個特點:

1、是統治階級運用國家權力對社會關系所進行的有目的、有組織、有保證、有結果的規范性調整;

2、是通過僅僅為法所專有的法律手段系統來實現的。

拓展資料:

法律調整方法是指法藉以作用予社會關系的方式、手段、辦法的總稱。如果說法律調整對象問題回答的是法律影響和作用的對象是什麼的話,那麼法律調整方法問題回答的則是法律怎樣對它的調整對象施加影響,發生作用。

法律是社會關系的調節器,同時又是人的行為規范,法律是通過規范社會關系的主體——人的行為來實現對社會關系的調整的。因此,規范社會關系主體的行為,是法律調整社會關系的總方法。

Ⅳ 法律對社會關系的調整,是通過強制和懲罰來實現的,這句話是錯的,錯在哪

正確答案是:「法來律對社源會關系的調整是通過確定權利義務關系來實現的。」
法律對社會關系的調整,主要是通過法律規范來對權利義務的確定和約束的,從而實現法律對社會關系的調整。

而法律和強制力的關系是:「法律是依靠國家強制力來保證實施的行為規則。」
因為法律只是調整社會關系的一個行為准則,一個規范作用。如果大家能夠接受這樣的的規范來調整當然最好,但是最終對那些不遵守這些規范的人該怎麼辦呢?那隻能通過國家強制力來制裁,約束他們了。所以說國家強制力只是法律實現的保障措施。
也就是說國家強制力是對法律規范起來保障作用。而法律調整社會關系不是通過強制力來實現的。
法律對社會關系的調整應該是通過確定權利義務關系來實現的。對比下這兩句話就知道差異在哪裡了。

Ⅵ 法律的基本特徵

法律行為具有以下三個特徵:第一,法律性。法律行為是法的現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由法律規定的、具有法律意義、可以用法律進行評價的人的行為,由此區別於一般的社會行為。第二,社會性。法律行為作為人的活動,具有社會性的特徵,法律行為並不是一種孤立的行為,而是其他社會行為的一種形式或一個方面。第三,法律行為是能夠為人的意志所支配的行為,具有意志性。法律行為是人所實施的行為,受人的意志所支配。反應了人們對一定的社會價值的認同,一定利益和行為結果的追求以及一定的活動方式的選擇。

Ⅶ 法律是調節社會關系的重要方法,且是唯一的方法

調解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不僅僅是法律一種,還有道德,紀律等,故此話不準確。

Ⅷ 如何理解法是調整人們關系行為的規范 謝謝

我覺得這可以從法律的定義、特徵、作用
(一)關於法律的定義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並由國家強制保證實施的,調整人們行為關系的社會規范。
因為它是國家制定並強制實施的,這就相當於法是人們社會一切行為的規范准繩,所以人在日常生活中,必須自覺不自覺的去尊從服從它,所法也就自然而然起到了一個約束調整作用,將人們的關系行為調整到規定允許內,起到的一種行為規范的作用。
法律的特性包括:(1)公正性:法律是正義的體現,它對一切人,包括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是平等的;(2)必須遵守性。法律是一種特殊的社會規范,是人們的行為准則,人人都必須遵守它。
從它的特性來說,法具有普適性,人們大眾要尊從,權威同樣要服從,它給了一切人們一個規范,告訴人們應該有什麼樣的行為,什麼關系行為是合法可以存在的,什麼行為關系是不合法不允許出現的,如果出現將受到法律強制的懲罰。所以法強制的調整著人們關系行為。它是規范。 (二)關於法律的作用 法律的作用和目的全在於為了城邦的「善業」,為了「善德」,為了追求「公共福利」,增進人類的道德。
法律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維護社會正常秩序,社會的正常秩序需要人們有恰當合適的關系行為。所以法的作用也使得法成為調整人們關系行為的規范。
以上是個人觀點 ,很開心能幫到你,你要覺得有理請採納,謝謝。呵呵。

Ⅸ 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這種行為規范的特點有:

ABD.法的階級性是正宗馬教觀點,BD都是一般法理學觀點,B是法的國家強制性,D是法的內容特徵。

C錯在法律不可能調整所有的社會關系,有些領域的社會關系是由道德、倫理、宗教等規范調整的。

Ⅹ 法律是社會生活中最重要的行為規范它的約數是什麼

法律約束人們的行為,調整社會關系,維護社會和平秩序

熱點內容
經濟法與民商法學的區別與聯系 發布:2025-08-25 12:12:32 瀏覽:232
部隊學法規守法規心得 發布:2025-08-25 12:02:09 瀏覽:74
法治在線論文 發布:2025-08-25 11:47:44 瀏覽:122
北京明正司法鑒定 發布:2025-08-25 11:46:51 瀏覽:264
在法院撒謊 發布:2025-08-25 11:41:53 瀏覽:969
法院獨立與法官獨立 發布:2025-08-25 11:29:03 瀏覽:390
本科是自考研究生是法律碩士司考 發布:2025-08-25 11:27:31 瀏覽:502
農用車交通法規問題 發布:2025-08-25 11:20:12 瀏覽:637
陸中寶2018經濟法 發布:2025-08-25 11:19:37 瀏覽:719
經濟法計入營業稅金和成本的稅金有哪些 發布:2025-08-25 11:19:34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