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實踐框架
① 經濟法的主體結構
經濟法主體結構,是在一國的經濟法的基本框架內,按照一定的標准劃分和歸納所形成的各類經濟法主體,基於各自在本國經濟法律關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形成的一種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模式。簡言之,經濟法主體結構就是一種由各類經濟法主體有機組合所形成的關系模式。經濟法主體結構的構建,首先須對經濟法主體進行系統劃分和歸納;然後基於各自在本國經濟法律關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再將各類經濟法主體加以有機組合,進而形成一種較為科學、合理的關系模式暨經濟法主體結構。
我國經濟法的「三層框架」其本身就隱含了三類經濟法主體(即政府、市場和社會中間層)之間的三種關系模式:①「政府←→市場」的關系模式;②「政府←→社會中間層」的關系模式;③「市場←→社會中間層」的關系模式。從某種意義上說,「三層框架」就是以上三種關系模式有機組合而成的一種關系模式(即政府←→社會中間層←→市場)。有學者認為,理想的「三層框架」應該是對稱互動的「三層框架」,在這中理想的關系模式下,社會中間層有適度獨立的地位,政府通過社會中間層協調市場的力度與市場通過社會中間層作用與政府的力度大體均衡。理想的「三層框架」,是一種以「社會中間層」為中點,以「政府」和「市場」為端點,左右對稱互動的(直)線型的關系模式。在中國的現實中,社會中間層尚未成為與政府、市場相對獨立的第三種力量,在許多領域還不存在社會中間層或者只有其名而無其實,政府通過社會中間層協調市場的力度遠遠超過市場通過社會中間層作用與政府的力度。因而,在中國的經濟法律關系的現實中,線型的左右對稱的「三層框架」的關系模式是尚未定型的。但是,組成「三層框架」基礎的三類經濟法主體(即政府、市場和社會中間層)又是客觀存在的。中國現階段的經濟法主體結構是非線型的關系模式
這種「三角」型的關系模式是政府、社會中間層、市場等三大類經濟法主體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所共同組成的一種較為合理的經濟法主體結構。
② 想系統學習經濟法的理論框架,包括具體到每個法種(證券法、公司法、稅法)的具體理論,有啥好書推薦
個人覺得應明確你復要達到制的目的是什麼?要明確目的才好有的放矢。希望樓主明確下再行回答
補充:
根據你這么說的話,首先,看大學本科教材的話,估計會很枯燥,二期而且理解起來還是比較困難的,理論體系我覺得形成上不是很容易。建議從實務或者考試的書入手學習,推薦看看全國司法考試經濟法學篇需要學習的東西,那裡面全是實打實的重點難點,而且司法考試輔導材料會把經濟法學體系給你梳理的很清楚。
其次,個人覺得,所有法律法規條例都是為實務服務的,故,在你梳理好經濟法學體系後,再根據梳理好的體系找重點入手看案例,重點法條。可以找找朋友弄個北大法寶的號,根據重點法條可以直接找到重點案例解析,這樣直觀理解你感興趣的東西。
上述純屬個人經驗之談,不足之處望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