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年
㈠ 我國的婚姻法是哪一年成立的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原婚姻法自新法施行之日起廢止。希望可以幫助到你。K
㈡ 歷屆婚姻法的年份
第一制部婚姻法,1950年5月1日頒行,1981年1月1日廢止。
第二部婚姻法,1981年1月1日起施行,為現行有效的婚姻法。
現行婚姻法,於2001年4月28日修正。另外最高人民法院有兩個司法解釋,婚姻法解釋(一)自2001年12月27日起施行,解釋(二)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已於2011年7月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25次會議通過,自2011年8月13日起施行。
㈢ 婚姻法是哪年發布 的
1、現行的婚姻法是於2001年修訂的,這部法律是在1980年發布,1950年的婚姻法已經失效了
2、《中回華人民共答和國婚姻法》(2001修正)現行有效 / 2001.04.28發布 / 1981.01.01實施
3、《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1980)已被修改 / 1980.09.10發布 / 1981.01.01實施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失效]失效 / 1950.04.13發布 / 1950.04.13實施
㈣ 是否新婚姻法規定結婚8年以上為共同財產
不是
婚姻法出台之前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6條規定,一方婚前個人所有的財產,婚後由雙方共同使用、經營、管理的,房屋和其他價值較大的生產資料經過8年,貴重的生活資料經過4年,可視為夫妻共同財產。
此條已廢除。現在夫妻共同財產按現行婚姻法規定的進行認定。即使發生在此條沒廢止之前的婚姻,如果現在離婚的話,也應按現行法律規定執行。
《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金;
(二)生產、經營的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第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一)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4)婚姻法年擴展閱讀
夫妻共同財產范圍:
《婚姻法》第十七條對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應歸夫妻共同所有的財產范圍作出了規定,即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1)工資、獎金,指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或雙方的工資、獎金收入及各種福利性政策性收入、補貼;
(2)生產、經營的收益,指的是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或雙方從事生產、經營的收益;
(3)知識產權的收益,指的是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或雙方擁有的知識產權的收益;
(4)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是指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或雙方因繼承遺產和接受贈與所得的財產。對於繼承遺產的所得,指的是財產權利的取得,而不是對財產的實際佔有。
即使婚姻關系終止前並未實際佔有,但只要繼承發生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所繼承的財產也是夫妻共同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5)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6)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住房補貼、住房公積金。
(7)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養老保險金、破產安置補償費。
(8)發放到軍人名下的復員費、自主擇業費等一次性費用的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應得部分夫妻共有。
夫妻共同財產分割的原則
根據《婚姻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以下簡稱《財產分割意見》)的規定,結合司法實踐,人民法院在審理離婚案件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男女平等原則
男女平等原則既反映在《婚姻法》的各條法律規范中,又是人民法院處理婚姻家庭案件的辦案指南。該原則體現在離婚財產分割上,就是夫妻雙方有平等地分割共同財產的權利,平等地承擔共同債務的義務。
(一)、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只要是屬於夫妻共同財產,不論其對財產收益貢獻的大小,夫妻雙方均有平等的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
(二)、在夫妻離婚時,只要是屬於夫妻共同財產,對共同財產的分割的權利是均等的,但這絕不意味著平均分配,那麼,離婚時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應依據什麼進行呢?
1、依《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的規定「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商處理」,也就是說,離婚時夫妻對財產的分割,雙方應在協商一致的原則下進行,不能由一方決定。
2、依《婚姻法》第二條第一款的規定「男女平等」的原則,不能歧視婦女,認為婦女掙的少,應少分,在離婚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應尊重婦女的權利,保護婦女權利。
3、依《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協商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以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㈤ 最新婚姻法是哪一年的
婚姻法實施時間是2001年4月28日。通常所說的新婚姻法,其實是指2001年4月28日第九屆回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答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修正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後1950年5月1日頒行的《婚姻法》廢止;
而這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則是在1980年版本上進行了共計33項修改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全文共分為6章,包括總則、結婚、 家庭關系、離婚、救助措施與法律責任、附則,共51條。
婚姻法是調整一定社會的婚姻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是一定社會的婚姻制度在法律上的集中表現。
其內容主要包括關於婚姻的成立和解除,婚姻的效力,特別是夫妻間的權利和義務等。從調整對象的性質看,婚姻法既包括因婚姻而引起的人身關系,又包括由此而產生的夫妻財產關系。
㈥ 婚姻法哪一年頒布的
最新婚姻法2001年4月28日通過
㈦ 婚姻法哪年開始實施
1950年4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內(Marriag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是新中國頒容布的第一部婚姻法,自1950年5月1日起施行。1980年9月10日,五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新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2001年4月28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1次會議通過了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修訂,新修訂的婚姻法同日起施行。婚姻法的內容,包括:關於婚姻的成立和解除,婚姻的效力,特別是夫妻間的權利和義務等。從調整對象的性質看,婚姻法既包括因婚姻而引起的人身關系,又包括由此而產生的夫妻財產關系。
㈧ 1950年婚姻法全文
發布單位】中央人民政府
【發布文號】-----------
【發布日期】1950-04-13
【生效日期】1950-04-13
【失效日期】1980-01-01
【所屬類別】國家法律法規
【文件來源】-----------
中央人民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1950年4月13日
第一章 原則
第一條 廢除包辦強迫、男尊女卑、漠視子女利益的封建主義婚姻制度。實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義婚姻制度。
第二條 禁止重婚、納妾。禁止童養媳。禁止干涉寡婦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藉婚姻關系問題索取財物。
第二章 結婚
第三條 結婚須男女雙方本人完全自願,不許任何一方對他方加以強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第四條 男二十歲,女十八歲,始得結婚。
第五條 男女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禁止結婚:
一、為直系血親,或為同胞的兄弟姊妹和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的兄弟姊妹者。
其他五代內的旁系血親間禁止結婚的問題,從習慣。
二、有生理缺陷不能發生性行為者。
三、患花柳病或精神失常未經治癒,患麻瘋或其他在醫學上認為不應結婚之疾病者。
第六條 結婚應男女雙方親到所在地(區、鄉)人民政府登記。凡合於本法規定的結婚,所在地人民政府應即發給結婚證。
凡不合於本規定的結婚,不予登記。
第三章 夫妻間的權利和義務
第七條 夫妻為共同生活的伴侶,在家庭中地位平等。
第八條 夫妻有互愛互敬、互相幫助、互相扶養、和睦團結、勞動生產、撫育子女,為家庭幸福和新社會建設而共同奮斗的義務。
第九條 夫妻雙方均有選擇職業、參加工作和參加社會活動的自由。
第十條 夫妻雙方對於家庭財產有平等的所有權與處理權。
第十一條 夫妻有各用自已姓名的權利。
第十二條 夫妻有互相繼承遺產的權利。
第四章 父母子女間的關系
第十三條 父母對於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於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雙方均不得虐待或遺棄。
養父母與養子女相互間的關系,適用前項規定。
溺嬰或其他類似的犯罪行為,嚴加禁止。
第十四條 父母子女有互相繼承遺產的權利。
第十五條 非婚生子女享受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或歧視。
非婚生子女經生母或其他人證物證證明其生父者,其生父應負擔子女必需的生活費和教育費全部或一部;直至子女十八歲為止。如經生母同意,生父可將子女領回撫養。
生母和他人結婚,原生子女的撫養,適用第二十二條的規定。
第十六條 夫對於其妻所撫養與前夫所生的子女或妻對於其夫所撫養與前妻所生的子女,不得虐待或歧視。
第五章 離婚
第十七條 男女雙方自願離婚的,准予離婚。男女一方堅決要求離婚的,經區人民政府和司法機關調解無效時,亦准予離婚。
男女雙方自願離婚的,雙方應向區人民政府登記,領取離婚證;區人民政府查明確系雙方自願並對子女和財產問題確有適當處理時,應即發給離婚證。男女一方堅決要求離婚的,得由區人民政府進行調解;如調解無效時,應即轉報縣或市人民法院處理;區人民政府並不得阻止或妨礙男女任何一方向縣或市人民法院申訴。縣或市人民法院對離婚案件,也應首先進行調解;如調解無效時,即行判決。
離婚後,如男女雙方自願恢復夫妻關系,應向區人民政府進行恢復結婚的登記;區人民政府應予以登記,並發給恢復結婚證。
第十八條 女方懷孕期間,男方不得提出離婚;男方要求離婚,須於女方分娩一年後,始得提出。但女方提出離婚,不在此限。
第十九條 現役革命軍人與家庭有通訊關系的,其配偶提出離婚,須得革命軍人的同意。
自本法公布之日起,如革命軍人與家庭兩年無通訊關系,其配偶要求離婚,得准予離婚。在本法公布前,如革命軍人與家庭已有兩年以上無通訊關系,而在本法公布後,又與家庭有一年無通訊關系,其配偶要求離婚,也得准予離婚。
第六章 離婚後子女的撫養和教育
第二十條 父母與子女間的血親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滅。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方或母方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
離婚後父母對於所生的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責任。
離婚後,哺乳期內的子女,以隨哺乳的母親為原則。哺乳期後的子女,如雙方均願撫養發生爭執不能達成協議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子女的利益判決。
第二十一條 離婚後,女方撫養的子女,男方應負擔必需的生活費和教育費全部或一部,負擔費用的多寡及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費用支付的辦法,為付現金或實物或代小孩耕種分得的田地等。離婚時,關於子女生活費和教育費的協議或判決,不妨礙子女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過協議或判決原定額數的請求。
第二十二條 女方再行結婚後,新夫如願負擔女方原生子女的生活費和教育費全部或一部,則子女的生父的負擔可酌情減少或免除。
第七章 離婚後的財產和生活
第二十三條 離婚時,除女方婚前財產歸女方所有外,其他家庭財產如何處理,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家庭財產具體情況、照顧女方及子女利益和有利發展生產的原則判決。
如女方及子女分得的財產足以維持子女的生活費和教育費時,則男方可不再負擔子女的生活費和教育費。
第二十四條 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擔的債務,以共同生活時所得財產償還;如無共同生活時所得財產或共同生活時所得財產不足清償時,由男方清償。男女一方單獨所負的債務,由本人償還。
第二十五條 離婚後,一方如未再行結婚而生活困難,他方應幫助維持其生活;幫助的辦法及期限,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第八章 附則
第二十六條 違反本法者,依法制裁。
凡因干涉婚姻自由而引起被干涉者的死亡或傷害者,干涉者一律應並負刑事的責任。
第二十七條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大行政區人民政府(或軍政委員會)或省人民政府得依據當地少數民族婚姻問題的具體情況,對本法制定某些變通的或補充的規定,提請政務院批准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