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勞動合同法待通知金

勞動合同法待通知金

發布時間: 2021-01-23 05:08:08

A. 新勞動法有沒有具體規定代通知金跟工資賠償是不是一個意思。

代通知金與計算經濟補償金的工資計算方式和標准不同。

代通知金:用人單位按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時,用多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代替這個提前通知期,主要是為了補償勞動者在失業時重新尋找工作所需要的時間的利益,代通知金按勞動者上月工資支付。

經濟補償金:用人單位按照一定的法定條件解除勞動合同時,給予勞動者的經濟補償。經濟補償金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本人工資,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支付半個月本人工資。

計算經濟補償金的本人工資按勞動者解除合同前12個月平均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

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高於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准計算。經濟補償金最多支付12年。

(1)勞動合同法待通知金擴展閱讀: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在用人單位依法解除勞動合同時,可以用多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不是30天工資)代替這個提前通知期,主要是為了補償勞動者在失業時重新尋找工作所需要的時間的利益。

但是如果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行為不合法,則其法律後果是解除勞動合同的決定被撤消,繼續履行勞動合同。那麼此時不存在是否支付代通知金的問題。

但如果勞動者要求支付經濟補償金,此時的經濟補償金按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七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B. 關於勞動合同法代通知金的問題

《勞動合同法》第40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版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權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1)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2)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3)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這里的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規定即是代通知金制度。代通知金制度在法律上的確立,增加了企業辭退非過失性員工的操作餘地,即企業辭退非過失性員工的,特定情況下可以不用提前30天通知,直接用一個月工資的代通知金即可.
即用人單位以額外支付一個月工資的形式代替提前三十天通知勞動者。代通知金制度代通知金制度可以讓企業降低風險,也使得使勞動者有較多的時間尋找新的工作可以使勞動者有較多的時間尋找新的工作。

C. 勞動合同法的經濟賠償金和待通知金可以同時獲得嗎依據是什麼

勞動合同法的經濟賠償金和代通知金不能同時獲得,因為二者適用的情形是不同的。經濟賠償金是用人單位合法解除合同時給予的經濟補償,一個是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合同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經濟補償金是企業按照相關規定(通常是法律法規及按法律法規制定的規定)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對勞動者的一種補償行為,要合法行為下所要付出的代價,其目的在於是補償性。其所要補償的情行並不是任何情況下都要補償,只是在法定條件下才進行支付經濟補償金,

代通知金就是指用人單位在提出解除勞動合同或終止勞動合同時應該提前一個月通知的情況下,如果用人單位沒有依法提前一個月通知的,以給付一個月工資作為代替。

(3)勞動合同法待通知金擴展閱讀

1.經濟賠償金

我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2.代通知金

我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這里的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規定即是代通知金制度。

D. 關於勞動合同法代通知金的問題

代通知金不是法律術語,是人們的一種習慣說法。所謂代通知金,是指用人回單位解除勞動合答同未依法提前三十日書面通知的,應當向勞動者額外支付一個月工資以代替通知。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規定: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也就是對沒有提前三十日書面通知的,需要額外向勞動者支付一個月工資。
為了防止「代通知金」的濫用,法律限定以下情形為適用范圍: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E. 勞動法中哪一條有「代通知金」這一說

勞動合同抄法中沒有「待通襲知金」的直接說法,只是說額外支付一個月工資。

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熱點內容
二手房交易補充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8-27 08:04:53 瀏覽:896
宜川縣人民法院中標 發布:2025-08-27 07:57:09 瀏覽:140
共同觀看民法典 發布:2025-08-27 07:55:42 瀏覽:761
新行政訴訟法修改的背景 發布:2025-08-27 07:50:03 瀏覽:593
稅法現狀立法 發布:2025-08-27 07:08:00 瀏覽:707
石家莊刑事辯護律師 發布:2025-08-27 07:06:22 瀏覽:7
新行政法第33條新修改的部分 發布:2025-08-27 06:57:02 瀏覽:39
動不動打人應負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7 06:51:24 瀏覽:250
民法典沒有的法律 發布:2025-08-27 06:40:32 瀏覽:561
洛陽區法院網 發布:2025-08-27 06:35:33 瀏覽: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