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民法通則與合同法效力

民法通則與合同法效力

發布時間: 2021-01-23 23:17:43

❶ 關於民法通則和合同法的一些區別

3.因欺詐而為的民事行為。因欺詐而為的民事行為是指因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情況下而為的民事行為。

認定該民事行為中的欺詐,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欺詐方以欺詐的故意。

(2)欺詐方實施了欺詐行為。包括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作為)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不作為)。

(3)被欺詐方對於欺詐行為是不知的。

(4)欺詐行為與被欺詐方實施的民事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4.因脅迫而為的民事行為。因脅迫而為的民事行為是指由於一方當事人以給公民及其親友的生命健康、榮譽、財產等造成損害,或者以給法人的榮譽、名譽、財產等造成損害為要挾,迫使對方作出違背真實意志的意思表示所為的民事行為。

認定該民事行為中的脅迫,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脅迫方有脅迫的故意。

(2)脅迫方實施了脅迫行為,即正在發生或者在將來可能發生危害,並且足以使被脅迫方產生恐懼,害怕脅迫的發生。

(3)被脅迫方實施的民事行為與脅迫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就是說該被脅迫方因受脅迫而被迫作出違背真實意志的意思表示並實施相應的民事行為。

應當注意的是,合同法第52條和第54條第2款亦規定,一方以脅迫手段訂立的合同,在損害國家利益時,必然是確定無效的合同,而在未損害國家利益的情況下,則可經被脅迫方請求,由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予以變更或者撤銷。

❷ 民法通則與合同法的區別

《民法通則》是我國民法立法過程中的里程碑,同時也是妥協之作。因專為,當時的社會經濟政治條件不屬適合進行大的民法典的立法,於是先出來一個通則性質的民事立法,以為救急。
《民法通則》和《合同法》按照傳統的民法體系,都是民法典的組成部分。《民法通則》類似於民法典的總則和各編的總則,是原則性很強的規定,《合同法》相當於民法典債編的合同部分,是很具體的規定,從這個意義上講,合同法是合同領域的主要調整法律,現行法條件下,相對於《民法通則》屬於特別法,依特別法優先於普通法的原則,只要是合同領域的案件都優先適用合同法,合同法沒有規定的,才上溯至民法通則。
至於兩法的效力位階,都是一樣的,從這個意義上講,二者效力上沒有區別。

❸ 論民法通則與合同法效力比較

專門法優於一般法,這是意思一致的時候

上位法優於下位法,這是意思抵觸的時候

❹ 《民法通則》第58條與《合同法》第52條的關系

1、規定范圍包含關系

《民法通則》第58條是對所有民事行為效力的規定,《合同法》第52條是對合同效力的規定,合同行為屬於民事行為的一種,所以《民法通則》第58條相對《合同法》第52條的范圍更廣。

2、普通法與特別法的關系

《民法通則》第58條和《合同法》第52條是普通法與特別法的關系,民法通則58條規定的是民事行為無效的情形,合同法52條規定的是合同無效的情況,合同行為屬於民事行為的一種,因此該兩條是普通法與特別法的關系。

(4)民法通則與合同法效力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 下列民事行為無效:

(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

(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

(3)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

(4)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5)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6)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2009年8月27日,刪去第五十八條第一款第六項: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第七項:「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變更為第六項)

無效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❺ 民法通則和合同法關於民事行為效力規定的不同

《合同法》與《民法通則》關於民事行為效力規定的不同點,主要是在「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上。《合同法》規定屬於可撤銷的合同,而《民法通則》規定屬於無效合同。
由於《民法通則》屬於普通法,而《合同法》屬於特別法,所以,應當按照《合同法》的規定,認定屬於可撤銷的民事行為或者民事合同。
《合同法》:
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第五十三條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
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民法通則》:
第五十八條 下列民事行為無效:
(一)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
(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
(三)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
(四)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五)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六)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
(七)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
無效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
第五十九條 下列民事行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予以變更或者撤銷:
(一)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的;
(二)顯失公平的。

❻ 民法通則和合同法關於民事行為效力規定的不同

民法通來則與合同法關於民事自行為的效力的規定有重大修改:
1.取消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行為全部無效的規定,改為在民事合同方面的部分有效。
2.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獨立實施的行為改為效力待定。
3.將欺詐、脅迫手段訂立合同行為,只有侵害國家利益才為無效。
4.增加了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的禁止性。強制性、和限制性規定的行為無效。
5.二者不僅是特別法優於普通法和新法優於舊法的問題而是合同法已將民法通則做了相應的修改。這是非常關鍵的。

❼ 比較合同法和民法通則在合同效力問題上的不同點

客體的范圍不同,合同法主要是調節平等民事主體間訂立、履行和終止合專同的過程中發屬生的法律關系
而民法通則則是調節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的
所以民法通則范圍廣,合同法范圍窄,民法通則較籠統,而合同法較專業,對於調節合同法律關系問題時,適合合同法規定的,同樣也適合民法通則,反之則不一定。有時具體案例可能先根據合同法根與裁決,同時根據民法通則給與其他附加裁決。

❽ 解讀民法通則和合同法關於合同效力的不同規定

1、民法通則中民事行為的效力是通用規定,適用於單方民事行為及多方(含雙方)民事行為。
2、後來頒布的合同法關於合同效力的部分僅適用於合同,單方單方民事行為的生效要件仍適用民法通則的規定。

❾ 民法通則與合同法的區別

《民法通則》與《合同法》的區別主要是調整范圍不同。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民法調整專平等屬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合同法》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與身份關系的協議不適用合同法。

《民法通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正確調整民事關系,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根據憲法和我國實際情況,總結民事活動的實踐經驗,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第三條 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地位平等。

《合同法》
第一條為了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
化建設,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
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
第三條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

❿ 《合同法》對合同行為的效力與《民法通則》的規定的差異

合同的效力分來為,有效自 ,無效,待定,可撤銷可變更
民法中是法律行為的效力
合同行為的效力也應該符合民法通則的規定,但是他是特別法,應該優於民法,所以在做題時碰到合同就用合同法,其他法律行為的效力就參照民法通則

熱點內容
司法教導書 發布:2025-08-28 09:36:55 瀏覽:170
商法二試題下載 發布:2025-08-28 09:36:51 瀏覽:990
2017年民事訴訟法241條 發布:2025-08-28 09:28:53 瀏覽:510
法院和稅務 發布:2025-08-28 09:24:43 瀏覽:726
新聞法治逃脫 發布:2025-08-28 09:24:42 瀏覽:800
春節法治宣傳活動小結 發布:2025-08-28 09:20:21 瀏覽:457
法治理論背誦版 發布:2025-08-28 09:18:39 瀏覽:715
焦俊峰刑法 發布:2025-08-28 09:18:38 瀏覽:846
法官改革落選咋辦 發布:2025-08-28 09:18:09 瀏覽:456
勞動法的罰款標准2015新年 發布:2025-08-28 09:02:29 瀏覽: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