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關於退換貨周期

合同法關於退換貨周期

發布時間: 2021-01-24 00:43:27

1. 合同法規定退貨條款有哪些

合同法中無具體退貨條款,購買貨物屬於消費者和銷售者之間建立起了購買合同,合同法中有解除合同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94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不可抗力指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不能預見的、對其發生和後果不能避免並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條件,包括自然災害、戰爭、社會異常事件等。

2、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主要債務即次要債務的對稱,是指根據合同的約定,當事人應當承擔債務的大部分或者對債權人權利有重要或根本性影響的部分。

3、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同期限內仍未履行的。遲延履行是指債務人無正當理由,在合同約定的履行期屆滿,仍未履行合同債務;或對於未約定履行期限的合同,債務人在債權人提出履行的催告後仍未履行的。

4、當事人一方遲延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的。如果合同約定的履行期限或者其他合同條款對當事人權利義務至關重要,一方有違約行為將嚴重影響到當事人訂立合同所期望的經濟利益時,當事人可以不經過催告程序而直接單方解除合同。

比如季節性、時效性強的標的物遲延交貨,則另一方當事人有權單方解除合同。

5、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2)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3)喪失商業信譽。

(4)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可以終止履行。終止履行後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並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終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5)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1)合同法關於退換貨周期擴展閱讀:

《新消費法》中關於退貨的規定

第二十四條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消費者可以依照國家規定、當事人約定退貨,或者要求經營者履行更換、修理等義務。沒有國家規定和當事人約定的,消費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

七日後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條件的,消費者可以及時退貨,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條件的,可以要求經營者履行更換、修理等義務。依照前款規定進行退貨、更換、修理的,經營者應當承擔運輸等必要費用。

2. 國家法律的三包法有規定7天內不能退貨么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4條和第25條中規定符合以下條件的可以版七天內無條件退權貨:1、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質量要求的;2、沒有國家規定和當事人約定的;3、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條件的;4、經營者採用網路、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四條 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消費者可以依照國家規定、當事人約定退貨,或者要求經營者履行更換、修理等義務。沒有國家規定和當事人約定的,消費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七日後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條件的,消費者可以及時退貨,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條件的,可以要求經營者履行更換、修理等義務。依照前款規定進行退貨、更換、修理的,經營者應當承擔運輸等必要費用。

3. 法律上對於退貨退款時間有要求嗎

有,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五條 經營者採用網路、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專式銷售商品,消屬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且無需說明理由,但下列商品除外:(一)消費者定作的;
(二)鮮活易腐的;
(三)在線下載或者消費者拆封的音像製品、計算機軟體等數字化商品;
(四)交付的報紙、期刊。
除前款所列商品外,其他根據商品性質並經消費者在購買時確認不宜退貨的商品,不適用無理由退貨。消費者退貨的商品應當完好。經營者應當自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七日內返還消費者支付的商品價款。退回商品的運費由消費者承擔;經營者和消費者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

4. 法律規定網購退貨時限

網購退貨時間為收到商品的七日內。網購商品七天無理由退貨是有著明確的法律規定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五條經營者採用網路、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且無需說明理由,但下列商品除外:

(一)消費者定作的;

(二)鮮活易腐的;

(三)在線下載或者消費者拆封的音像製品、計算機軟體等數字化商品;

(四)交付的報紙、期刊。

除前款所列商品外,其他根據商品性質並經消費者在購買時確認不宜退貨的商品,不適用無理由退貨。消費者退貨的商品應當完好。經營者應當自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七日內返還消費者支付的商品價款。退回商品的運費由消費者承擔;經營者和消費者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

(4)合同法關於退換貨周期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二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財產損害的,應當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承擔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第五十三條經營者以預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按照約定提供。未按照約定提供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履行約定或者退回預付款;並應當承擔預付款的利息、消費者必須支付的合理費用。

第五十四條依法經有關行政部門認定為不合格的商品,消費者要求退貨的,經營者應當負責退貨。

5. 請問關於合同法中關於退貨的規定

一、如果按常規客戶這種機器是用合金鋼,那麼是你們的錯,因為你們在接回這個任務的時候應當知答道。
二、如果這種機器可以用合金鋼也可以用普通碳鋼,那麼訂貨是沒說就是雙方約定不明,雙方可以協商解除。
三、如果你們不退,可能你們的風險會比較大。因為機器最後無法使用,擴大的損失肯定要你們承擔。
四。但是如果現在你們同意退,可以同時要求他們賠償損失。

6. 法律規定的退貨時間是多長時間

依照現在的消法,消費者只有在三次修理後才能退貨,即商品有瑕疵,先修理,三次還不能修好才可以退貨。如果你有證據能證明他是欺詐銷售的話據可以退貨的

7. 法律上對於退貨退款時間有規定嗎

大家在進行退款時都會遇到退款原因選擇,那麼淘寶退款原因有哪些呢?第一,圖片,產地,保質期等描述不符,很多要求退款賣家收到貨之後,發現實際上和圖片上看到的不一樣,有時候會發現保質期已經快到了,和賣家所說的不一樣,這時候就會選擇這一選項,第二,認為是假貨,這個選項會對賣家產生一定的影響,賣家很可能會被要求假一賠三,但是還需要買家有個舉證的過程,證明賣家所售的商品是假貨。第三,商品破損問題,一般淘寶店鋪都要求買家需要拆開包裹確認無誤之後,才能簽收快遞,但是一般買家卻沒有這么做,因此商品破損問題會對賣家造成一定的困擾,需要賣家和快遞進行協商。第四,發貨問題,第五,生產日期,批號與賣家承諾不符,第六,效果不好或者不喜歡,這些退款原因一般情況下不會對賣家造成太大的影響,但是第七,商品變質,第八,認為是三無產品,賣家很可能會被要求進行賠償,甚至店鋪要進行審核之後才能重新開鋪。

淘寶退款會對店鋪的信譽造成很大的影響,造成新客戶的壞印象,也會損失一部分老客戶,如果退款率太高,還會影響店鋪申報活動以及影響店鋪流量等等。賣家講究的是誠信經營,不賣假貨,但是買家同樣也要實事求是,如果只是因為自己不喜歡或是商品和描述有差別,就不能以報復心態說賣家賣的是假貨,這必然會對店主造成不必要的困擾。

淘寶退款原因有很多,怎麼選淘寶退款原因需要靠買家實事求是的選擇,那麼這些淘寶退款原因有影響嗎,其實如果賣家賣的是假貨或是三無產品,必然是要受到懲罰的,更不要說影響了,這也是不誠信賣家所必須承擔的責任。

8. 國家法律的三包法有規定7天內不能退貨么

我國沒有三包法,也沒有7天內不能退貨的規定。
如果是網購,除不適用七日無理由的商品外,商品銷售者應當執行七日無理由退貨。
如果是實體店,目前我國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部門規章規定七日無理由退貨。如有爭議的,可以向銷售方所在地的工商局投訴。
法條鏈接:
《網路購買商品七日無理由退貨暫行辦法》第三條 網路商品銷售者應當依法履行七日無理由退貨義務。
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應當引導和督促平台上的網路商品銷售者履行七日無理由退貨義務,進行監督檢查,並提供技術保障。
第二章 不適用退貨的商品范圍和商品完好標准
第六條 下列商品不適用七日無理由退貨規定:
(一)消費者定作的商品;
(二)鮮活易腐的商品;
(三)在線下載或者消費者拆封的音像製品、計算機軟體等數字化商品;
(四)交付的報紙、期刊。
第七條 下列性質的商品經消費者在購買時確認,可以不適用七日無理由退貨規定:
(一)拆封後易影響人身安全或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拆封後易導致商品品質發生改變的商品;
(二)一經激活或者試用後價值貶損較大的商品;
(三)銷售時已明示的臨近保質期的商品、有瑕疵的商品。
第八條 消費者退回的商品應當完好。
商品能夠保持原有品質、功能,商品本身、配件、商標標識齊全的,視為商品完好。
消費者基於查驗需要而打開商品包裝,或者為確認商品的品質、功能而進行合理的調試不影響商品的完好。

9.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退換貨為幾天

按照商品發票上的要求退換貨,只要沒超過日期就可退換貨。
知悉真實情況權
即消費者所享有的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的過程中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消費者有權知悉的情況具體包括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份、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說明書、售後服務,或者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等等。
自主選擇權
即消費者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包括兩方面:一是對商品的品種、服務方式及其提供者應有充分選擇的餘地;二是對於選擇商品服務及其提供者應有自由決定的權利而不受強制。實際生活中,損害消費者自由選擇權的現象主要是「官商」習氣、商品搭售和強買強賣等。
人身財產安全權
即消費者享有在購買商品如果人身、財產受到威脅。實踐生活中的毒酒事件,劣質葯品和化妝品事件,電器、壓力容器、玩具、鞭炮煙火、機動車等因漏電、燃燒、爆炸及失靈等原因致人損害案件,是侵害消費者安全權的典型事例。
公平交易權
是指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公平合理、計量准確無誤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
A、關於商品和服務的質量,消費者有權要求其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或者與生產經營者約定的標准,不致因質量低劣而妨礙消費。如果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規定的質量要求,消費者有權要求修理、更換、退貨、降價等。
B、關於商品和服務的價格,消費者有權要求生產經營者執行國家的價格政策、法規或按質論價,商品價格或服務費用合理,不因亂漲價或亂收費而受到經濟利益損失。
C、關於商品和服務的計量,[1] 消費者有權要求生產經營者計量准確、足量,不致因短尺少秤而遭受經濟利益損害。生產經營者更應自覺守法,遵守職業道德,不在計量上弄虛作假。對於工廠包裝的產品,消費者有權要求其註明凈重量或容量,並與實際相符;交易時計量的商品,消費者有權查明度量、衡器是否准確,有權看秤、復秤,對不足分量者有權要求退貨或退回多收的價款。
依法求償權
求償權是指在當權利、資源等因個人或集體而遭受侵害、損失的時候,所具有的要求賠償的權利。當消費者財產損害時有要求經營者依法予以賠償的權利。消費者行使求償權的方法,可以是向責任者直接提出損失賠償請求,也可以是向管理機關、仲裁機關、司法機關提出損失賠償請求。
獲得知識權。即消費者「有獲得有關消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的權利。」首先要求國家制訂消費教育、宣傳的基本政策、方針和方法,通過長期的實施,使大多數民眾能夠成為比較聰明的消費者,能夠掌握基本的消費知識和法律知識;其次,消費者有權在接受義務教育的過程中獲得有關消費者保護的基本教育,為終身成為有知識的消費者奠定基礎。
建立消費者組織的權利。
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有權要求國家建立代表消費者利益的職能機構;二是有權建立自己的組織,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監督批評權
即消費者有對商品和服務以及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進行監督的權利。特別是消費者有權參與國家消費政策和相關立法的制定,並對其實施加以監督。其內容包括:
A、對於國家有關部門執行政策法規不力,或者在日常工作中不注意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消費者有權提出質詢、批評或建議。
B、對於生產經營者從事有損消費者利益的行為,消費者有權要求國家有關機關依法查處心消費者的利益受到損害時,有權通過報刊。電台、電視台等大眾傳播媒介進行聲援,對有關的生產經營者和國家機關的違法失職行為予以「曝光」和批評。
受尊重權。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其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

熱點內容
司法證c證好考嗎 發布:2025-10-20 08:48:42 瀏覽:91
2019考研法律碩士試卷 發布:2025-10-20 08:43:00 瀏覽:545
射洪縣律師 發布:2025-10-20 08:42:07 瀏覽:245
違章停車條例 發布:2025-10-20 08:36:30 瀏覽:254
路政拍照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10-20 08:28:22 瀏覽:118
新經濟法基礎大綱試題 發布:2025-10-20 08:28:13 瀏覽:258
福建省節能條例 發布:2025-10-20 08:26:12 瀏覽:361
不服從工作安排勞動法 發布:2025-10-20 08:25:42 瀏覽:712
法院會錄 發布:2025-10-20 08:16:54 瀏覽:243
我國核電站對建設質量保證依據法規 發布:2025-10-20 08:12:43 瀏覽: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