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離婚管轄權
① 離婚管轄問題
(1)甲乙離婚,都居住在和縣,甲或乙起訴,哪裡管轄?
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因為甲和乙都居住在和縣,無論哪方起訴,都是由和縣所在地基層法院管轄。【《民訴》第二十二條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2)甲乙離婚,乙離開和縣一年以上,a甲起訴,哪裡管轄?b乙起訴,哪裡管轄?
a甲起訴,哪裡管轄?
由於乙離開和縣一年以上,根據夫妻一方(被告)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另一方(原告)起訴離婚的案件,由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轄,從而在和縣所在地基層法院管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2條:夫妻一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另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民訴》第二十二條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b乙起訴,哪裡管轄?
仍然按照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轄原則來定,因此,由甲居住地和縣所在地基層法院管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2條:夫妻一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另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3)甲乙都離開和縣去不同省份打工一年以上,甲或乙起訴哪裡管轄?
如果被告沒有經常居住地的,以原告起訴時的居住地法院管轄;如果被告有經常居住地的,有被告經常居住地的法院管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2條:、夫妻一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另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夫妻雙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由被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經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訴時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② 婚姻法對於離婚原告住所地法院的管轄權有哪些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1條 規定,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版院管轄;被告住權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時,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十二條規定, 夫妻一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另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夫妻雙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由被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經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訴時被告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③ 不履行離婚協議哪些法院有管轄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四條「男女雙方自願離婚的,准予離婚。雙方須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登記。婚姻登記機關查明雙方確實是自願並對子女和財產分割問題已有適當處理時應即發給離婚證」的規定,只有雙方在真實自願的基礎上同意離婚,並對子女撫養和財產分割問題已經作出符合法律原則的處分的情況下,才准予登記離婚。因此經登記部門登記協議離婚的,一般不會發生要求執行的問題,至於個別婚姻當事人,因急於離婚而達成離婚協議,致離婚後為子女撫養、財產分割反悔,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另行提起訴訟,由人民法院依法審理。也就是說,在婚姻登記機關達成的離婚協議,遇一方不履行,另一方不能據此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而只能向法院起訴。
1、一般情況下,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離婚案件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婚姻締結地(通常指婚姻登記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2、以下情況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原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1)被告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
(2)被告屬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
(3)被告被勞動教養;
(4)被告被監禁;
(5)被告均被注銷城鎮戶口。
離婚協議可以約定管轄嗎
首先,離婚協議不可以約定管轄。其次,法院協議管轄的范圍是合同和其他財產權益,然而離婚涉及到了人身關系,所以不適用協議管轄。
《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規定: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④ 涉外離婚的管轄原則有哪些
法院對涉外離婚案件的管轄權: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等的規定,現將我國關於涉外離婚訴訟的管轄權原則歸納如下:
1.中國公民和外國人在華要求離婚,應按我國《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2.中國公民和外國人在我國境外要求離婚的,當地法院是否受理,由該法院依其國內法決定。
3.在國內結婚並定居國外的華僑,如定居國法院以離婚訴訟須由婚姻締結地法院管轄為由不予受理,當事人向我國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的,由婚姻締結地或一方在國內的最後居住地人民法院受理。
4. 中國公民一方居住在國外,一方居住在國內,不論哪一方向我國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國內一方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權管轄。如國外一方在居住國法院起訴,國內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我國民法院有權受理。如果雙方均為出國人員,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離婚的,應向出國前一方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訴。
5.公民雙方在國外但未定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離婚的,應由原告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6.在海外結婚並定居的華僑,如定居國法院以離婚訴訟須由國籍所屬國法院管轄為由不予受理,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的,由一方原住所地或在國內的最後居住地人民法院受理。
關於離婚適用法律的問題。我國《民法通則》第147條規定,中國公民同外國人離婚,適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根據這一規定,我國公民和外國人在我國申請離婚,應按我國《婚姻法》的規定辦理;由外國法院受理的我國公民和外國人的離婚案件,按外國的法律規定辦理。
在國外的一方,可以不回國就委託律師辦理離婚。離婚案件中的一方或雙方,可以在不回國的情況下,委託律師代為辦理離婚案件。但當事人必須向法院出具委託書和意見書,委託書和意見書須經當地公證機關公證、我駐外使領館認證,亦可由我駐外使領館直接公證)。意見書包括同意離婚或不同意離婚的書面意見,要求離婚或同意離婚的,還要出具公證後的對有關財產的分割、子女扶養等的書面處理意見。
對不在中國居住的當事人送交訴訟文書,分別情況,可以委託中國駐該國使、領館代為送達,依協議委託外國法院代為送達,或通過外交途徑送達(見域外送達)。還可以郵寄送達。離婚訴訟自收到判決書時生效。
⑤ 離婚居住地與婚姻管轄權的關系
你好:
我國《民事訴訟法》確定管轄的基本原則是原告就被告原則,專即原告要到被告屬住所地法院起訴。《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二條 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關於住所地的含義,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戶籍所在地;公民的經常居住地是指公民離開住所地至起訴時已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醫的地方除外。
上述規定說明,在管轄問題上,公民的經常居住地優先於住所地,也就是戶籍地。所以,在你祖母回上海不足一年的情況下,應該在北京法院管轄。
⑥ 民事訴訟法離婚管轄的規定有哪些
根據《婚姻法》第三十一條 男女雙方自願離婚的,准予離婚。雙方必須到婚姻登專記機關申請屬離婚。婚姻登記機關查明雙方確實是自願並對子女和財產問題已有適當處理時,發給離婚證。
第三十二條 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准予離婚。
⑦ 民事訴訟法關於離婚管轄的一般規定有哪些
民事訴訟法關於離婚管轄的一般規定,在民事訴訟法第二節提到,主要有三條,即:
「第二十一條 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解釋:這個是管轄的一般規定,即被告沒有例外情形,則通常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7條規定:「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民訴法》第18條規定:「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一)重大涉外案件;(二)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三)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其中,依據2015年2月4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的規定,重大涉外案件的判斷標准包括:(1)爭議標的額大、(2)案情復雜、(3)一方當事人人數眾多,以及(4)其他具有重大影響的情形。
⑧ 如何確定協議離婚的管轄機關
離婚登記按地復域管轄原則進行管轄。制
法律依據:
新《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第十條規定內地居民自願離婚的,男女雙方應當共同到一方當事人常住戶口所在地的婚姻記機關辦理離婚登記。
〈婚姻登記工作暫行規范〉第五條 婚姻登記管轄按照行政區域劃分:
(一)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辦理雙方或者一方常住戶口在本行政區域內的內地居民之間的婚姻登記。
省級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規定鄉(鎮)人民政府辦理雙方或者一方常住戶口在本鄉(鎮)的內地居民之間的婚姻登記。
(二)省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或者其確定的民政部門,辦理一方常住戶口在轄區內的涉外和涉香港、澳門、台灣居民以及華僑、出國人員的婚姻登記。
辦理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等特別區域內居民婚姻登記的機關由省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提出意見報同級人民政府確定。參考來源:http://www.lawtime.cn/ning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