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法社會學惡法亦法

法社會學惡法亦法

發布時間: 2021-01-24 08:26:21

Ⅰ 怎麼評價惡法亦法和惡法非法

這是法律實證主義與自然法主義的區別。
前者認為法是一種現象,任何有強制力專的規則經過立法程屬序後都是法律,應當被遵守,如果法律不對也應該在修改前遵守。
後者認為法有本質屬性,古典自然法學派認為是神的旨意,新自然法學派認為是人類的共同價值,凡違背自然法的實體法都不是真正的法律,應當被抵制,自始無效。
前者是科學發展的產物,社會人文學科走向實證的結果。後者是柏拉圖二元論的演繹,本體論的再現。
前者對於法學研究、立法技術發展有重大意義,後者則可以避免統治者制定惡法。

Ⅱ 自然法學派和分析法學派關於惡法是如何規定的

惡法亦法資產階級分析法學的一個論點。最先提出這一論點的是英國法學家專、分析法學派屬的創始人約翰·奧斯汀(1790—1859),他認為法(實在法)是主權者以制裁作為後盾或威脅的強制命令。法與道德無關,或至少兩者不存在必然的聯系,法律即使是不道德的或不正義的,但只要是合法地制定的,仍應具有法律效力
「惡法亦法」論反映了已取得並鞏固了政權的資產階級要求充分運用資產階級的國家和法鎮壓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反抗斗爭,維護資產階級統治的政治要求和願望,它為資產階級推行司法專橫,實行對勞動人民的專政提供了理論依據。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法西斯政權的崩潰,「惡法亦法」論遭到許多資產階級法學家特別是新自然法學家的抨擊,這些法學家強調法與道德的緊密聯系,認為法應從屬正義之類的價值准則,不道德的、違背正義的法律不是法,不應當具有法律效力。

Ⅲ 「惡法非法」和「惡法亦法」

「惡法非法」和「惡法亦法」是法理學中自然法學派和分析法學派所對應的觀點。

1、自然法學法主張「惡法非法」。

自然法學派產生於17世紀,這個時期的自然法學派充分體現了自然法、自然權利與社會契約等人本主義法律觀,崇尚自由平等,主張惡法非法,天賦人權。

主張法是人的理性,強調自然法普遍永恆且高於人定法,人定法符合自然法時才是真正的法律。

2、分析法學派主張「惡法亦法」。

分析法學派產生於19世紀,以實證主義哲學為基礎,反對形而上學的思辨方式和尋求終極原理的做法,反對超越現行法律制度的任何企圖,主張惡法亦法。

它試圖將價值考慮排除在法理學科學研究的范圍之外,並把法理學的任務限定在分析和剖析實在法律制度的范圍內。

(3)法社會學惡法亦法擴展閱讀:

1、「惡法非法」的代表——安提戈涅

俄狄浦斯的女兒安提戈涅不顧國王克瑞翁的禁令,將自己的兄長,反叛城邦的波呂尼刻斯安葬,而被處死,而一意孤行的國王也遭致妻離子散的命運。

安提戈涅更是被塑造成維護神權/自然法,而不向世俗權勢低頭的偉大女英雄形象,激發了後世的許多思想家如黑格爾、克爾凱郭爾、德里達等的哲思。

2、「惡法亦法」的代表——希特勒法律

自1933年起,德國納粹黨開始獨裁執政,隨後,一個大規模的反猶行動逐漸發展起來。在同一年,納粹德國政府褫奪了所有猶太裔公務員的職務,並從軍隊、警察、司法機關中剔除那些被認為是劣等人的猶太成員。

1935年通過的《紐倫堡法案》剝奪了猶太人作為德國國民的基本權利。其他法案相繼出台,比如「一個猶太人與一個非猶太人的人發生性關系被視作是犯罪」等直接針對猶太人的法律條款層出不窮。到了1938年,納粹德國已經禁止猶太人從事絕大多數的職業。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陳忠林:「惡法亦法」誤盡法治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惡法非法,善法之治才是法治

Ⅳ "惡法亦法"的說法,是誰最先說出來的

"惡法亦法抄",最先提出這一論襲點的是英國法學家、分析法學派的創始人約翰·奧斯汀(1790—1859),他認為法(實在法)是主權者以制裁作為後盾或威脅的強制命令。法與道德無關,或至少兩者不存在必然的聯系,法律即使是不道德的或不正義的,但只要是合法的制定的,仍應具有法律效力。

Ⅳ 惡法亦法體現哪一法學流派的觀點

資產階級分析法來學的一個論自點。最先提出這一論點的是英國法學家、分析法學派的創始人約翰·奧斯汀(1790—1859),他認為法(實在法)是主權者以制裁作為後盾或威脅的強制命令。法與道德無關,或至少兩者不存在必然的聯系,法律即使是不道德的或不正義的,但只要是合法地制定的,仍應具有法律效力。

Ⅵ 時政法,自然法,社會法三者的區別與聯系

推薦閱讀張文顯先生的《21世紀西方法哲學思潮史》。你說的時政法應該是實證法學吧。題主你應該是說的三個學派的關系吧。
三大法學流派指的是新自然法學派,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派和社會學法學派,這三個在現代西方影響較大、占傳統地位的法學流派。他們的法學理論,是西方人在探索真理過程中留下的足跡,這對我們認識人類法的發展歷程、規律及本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於中國的法制現代化和法治建設,亦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
實證主義法學派通常泛指以19世紀A.孔德的實證主義哲學為思想基礎的各派資產階級法學,也稱實證法學或法律實證主義,其創始人是19世紀英國的J.奧斯丁。
從狹義上講,實證主義法學就是指各種分析法學派。因此又稱分析實證主義法學,它強調的是實在法,即國家制定的法。這派法學的特徵是:區別「實際上是這樣的法」和「應當是這樣的法」,即區別實在法與正義法或理想法;它申明自己只研究實在法,著重分析實在法的結構和概念;根據邏輯推理來確定可適用的法;認為法與道德無關或至少二者沒有必然的聯系。
實證主義法學派的基本觀點是:惡法亦法;法和道德之間,實然的法和應然的法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法是國家主權者的命令,是一個「封閉的邏輯體系」。在法和道德本質聯系的問題上主張不符合道德的法不影響法的實在性的觀點。這也是其與自然法學派主要的分歧之一,自然法學派主張惡法非法,從自然法和道德的合理性基礎上探討法的合理性問題。
而自然法學派是指以昭示著宇宙和諧秩序的自然法為正義的標准,堅持正義的絕對性,相信真正體現正義的是在人類制訂的協議、國家制訂的法律之外的、存在於人的內心中的自然法,而非由人們的協議產生的規則本身的法學學派。
自然法學派又可分為古典自然法學派和新自然法學派,它們的產生和發展都是適應當時社會發展需要的,並產生了各自的代表人物。在西方,每次社會大變革時期,自然法學總是作為一面旗幟,主導著西方社會法律發展的大方向。例如,私有財產不可侵犯、法無明文不為罪、人身自由不可侵犯、人民主權、權力分立等思想,都發端於自然法學的理念。
另外,自然法學派特別重視法律存在的客觀基礎和價值目標,即人性、理性、正義、自由、平等、秩序,他們對法律的終極價值目標和客觀基礎的探索,對於認識法的本質和起源有著重要的意義。其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在法學研究中表現為一種激進的理想主義情懷,以諸如正義、平等、自由等抽象價值來構建自己的批判武器,在破解傳統法律理念,重塑時代法律神聖性的歷程中,功勛卓著。
然而,社會學法學派是在社會學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實證主義的法學思潮。其將社會學的分析框架和理論工具引進到法學領域,在社會中研究法律,並通過法律研究社會,強調法律的社會作用和效果。
社會學法學派認為法在本質上是一種社會秩序,真正的和主要的法律不是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規則,而是社會立法中的秩序或人類聯合的內在秩序。法律與國家之間並沒有不可分割的聯系,它並非一定由國家機關特別是立法機關所制定和實施,在沒有國家的時侯和地方也存在著法律。社會和國家如同自然界生物一樣,是一個有機體;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是生存競爭和強存弱汰;法的任務只在於維護個人自由;每個人只要不妨害他人的同樣自由,就可以從事他所願意從事的任何活動。 最後,如博登海默所言,真理是人們在任何特定時間的經驗的總和。法律彷彿是一座有許多廳堂的大廈,用一盞燈很難同時照到每個角落。而一個法學流派,就如照亮法律大廈的一盞燈,"橫看成嶺側成峰",他們從不同的視角,勾勒出了法律的形象。

Ⅶ 法社會學對法的概念有何獨特理解

法社會學是專門以社會學的眼光分析法律的一門交叉學科。
對於法的概念,有很多不同的學派與理解,最普遍的解釋是: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以權利義務為內容,反映由特定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統治階級意志,以確認、保護和發展對統治階級有利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為目的的行為規范體系。
對於最普遍的解釋,社會學在這幾個方面有著與其不同的獨特解釋:
1.法的產生。普遍解釋認為,法是由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但就社會學的研究來看,一些社會習慣與社會道德也能發揮法的作用,也具有調解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特點,這在學術界稱為習慣法,它並不是由國家制定和實施的,但實際上發揮著法的作用。成文法雖然是國家制訂和實施的,但它的制訂和實施仍然不能脫離社會,否則人民不會遵守,人民不會遵守的法律,也不能稱之為法。因此,法社會學認為,法是產生於社會的。
2.法的主要屬性。普遍解釋認為法的階級屬性是法的主要屬性,法律是階級統治的工具,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法社會學認為,法的主要屬性是社會屬性,因為法歸根結底是規范社會秩序,只反映階級屬性的法律脫離社會,不會被人民所接受。
3.法與道德的關系。分析實證主義認為法即國家意志的表現,和道德無關,只要是國家制訂和實施,就是法,即惡法亦法。但自然法學認為,只有為人民所接受的法才能稱為法,認為道德與法有關,即惡法非法。法社會學在這一問題上傾向於自然法學派並進一步進行了發展,對於國家、社會、公民三個階層,法社會學認為只有在社會階層,法與道德的聯系才最為緊密。

Ⅷ 主題為惡法非法與惡法亦法的辯論,正方惡法非法應該怎麼提問

給法律一個限定定義 要符合人文精神社會精神 惡法不符合社會引領風尚怎麼可以算作法律?

Ⅸ 惡法非法和惡法亦法的分析問題

惡法不是「正法」,故曰非法;惡法雖是邪法,但也是法,故曰惡法亦法。

以上為凡夫境界。

聖人境界:法,本無善惡。善惡者,人心也。

汝謂法善,雖惡亦善;汝謂法惡,雖善亦惡。

故曰:善惡只在一念間。

故佛家說:一切法由心想生。

1、《史記李將軍列傳》——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第一識,以為是老虎,肉身嘛,當然能射入;等「分別心、執著心」一產生,知道不是老虎,而是石頭了,就再也射不進去了。【結論:你認為它是什麼,它就是什麼。有人得惡性癌症,樂觀開朗,不久竟好了;有人得良性腫瘤,心灰意冷憂心忡忡,不久轉化為惡性癌症。】

對於同一個人,你看他很討厭,我看他很順眼;對於同一件事,我認為是好事,你認為是壞事;對於一個美女,我覺得她的眼睛好看,你覺得她的嘴吸引人......如此一來,還有什麼是所謂絕對「客觀」的現象呢?任何所謂「客觀」的東西,經過我們的主觀加工後,就不再是原來那個「客觀」事物本身了。所以,我們看到的、聽到的、嗅到的(有人討厭香菜的味道,有人喜歡香菜的味道)、嘗到的、觸到的、想到的任何現象,已經不是那個客觀事物本身了。就像你看玻璃鏡里的你,那個映像不是你本人。

2、《列子》記載:范家有個叫子華的,喜歡私自蓄養俠客,全國人都佩服他。他很得晉國國君的寵愛,雖然沒有官職,但地位卻在三位公卿之上。誰被他看中,國君就會給誰爵位;他說誰的壞話,國君就會罷免誰。在他廳堂上議事的人同朝廷上的一樣多。子華叫他的俠客中的智者與愚者互攻擊,強者與弱者互相凌辱,雖然受傷流血的人躺在眼前,他也毫不放在心上。整天整夜以此游戲取樂,幾乎成為全國的風俗。

禾生和子伯兩人是范家尊貴的俠客,一次出外遊玩,經過荒遠郊野,住在老農商丘開的家裡。半夜,禾生與予伯兩人談論子華的名聲與勢力,能使活著的人死去,該死的人活下來;富有的人貧窮,貧窮的人富有。

商丘開以前一直為飢寒所困迫,於是悄悄地躲到北邊窗下偷聽他們的談話。然後借了糧食,挑上畚箕到了子華的家門口。子華的門徒都出身於世家大族,身穿綢緞,乘坐高車,邁著四方步,眼睛只朝天看。他們瞧見商丘開年老體弱,面色黎黑,衣冠不整,沒有不小瞧他的。接著又戲弄、侮辱、欺騙他,推摔捶打,無所不為,商丘開卻沒有一點不高興的樣子。俠客們的手段用盡了,戲弄、嘲笑得也十分疲憊。

於是同商丘開一起登上高台,人群中有人隨意說:「有能從台上跳下去的,獎賞他一百金。」大家都爭著響應。商丘開信以為真,於是首先從台上跳了下去,形狀像一隻飛鳥,飄揚到了地上,肌膚與骨骼都沒有損傷。

范家的門徒以為是偶然成功,因而沒有覺得太奇怪。於是又指著河灣的深水處說:「那水裡有寶珠,游下去可以摸到。」商丘開又跳到了水裡。游出水面後,果然得到了寶珠。大家這才開始覺得奇怪,子華才讓他加入食肉穿綢的行列。

沒多久范家的倉庫發生大火。子華說:「你們有能鑽進火中取出綢緞的,根據取出的多少賞賜你們。」商丘開毫無難色地鑽進了大火中,來去幾次,煙塵沒有沾污臉面,身體也沒有被燒焦。范家的門徒以為他有什麼道術,於是一齊向他道歉說:「我們不知道您有道術而欺哄了您,我們不知道您是神人而侮辱了您。您可以把我們看作是笨蛋,您可以把我們看作是聾子,您可以把我們看作是瞎子。我們大膽地向您請教道術。」

商丘開說:「我沒有什麼道術。就是我的心裡,也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雖然這樣,我心中還是有一個感覺,姑且向你們說一說。過去你們中有兩位俠客住在我的家中,我聽到他們贊譽范氏的勢力,能夠使活著的人死去,該死的人活下來;富有的人貧窮,貧窮的人富有。我真誠地相信,沒有一點懷疑,所以不怕路途遙遠而趕來。我來了後,又認為你們的話都是真實可靠的,因而只怕我的誠心不夠,行動得不快,並不知道我的形體到了哪裡,也不知道利害在什麼地方,只是專心一意罷了。外物也不能改變我的誠心,如此而已。今天才知道你們在欺哄我,於是我心中便隱藏著猜測與疑慮,外面要注意所見所聞,回想過去僥幸沒有被燒焦、淹死,現在還害怕得心中發燒,恐懼得全身發抖。哪能再靠近水火呢?」

從此以後,范氏的門徒在路上遇到乞丐和馬醫這些窮人,再不敢侮辱,一定要下車致禮。宰我聽說了這件事,告訴孔子。孔子說:「你不知道嗎?最誠心的人,是可以感動萬物的。可以感動天地,感動鬼神,橫行天下而沒有違抗的人,何止身負危險、出入水火而已呢!商丘開相信假話尚且遭不到阻礙,又何況你我都誠心誠意呢!你們要牢牢記住!」
在醫學院曾有一位教授做了一項實驗,即教授發給每個學生一顆葯,說這顆葯會使血壓上升;服葯不久後測量血壓,果然都上升了,其實那顆葯僅僅是顆糖粉而已。又有另一個故事,即有一位病人因感冒咳嗽到醫院看病,經醫院X光檢查,說是得了肺癌,病人得了這個消息,病情更加嚴重,幾乎沒辦法下床,就在床上等死,後來隔了一個星期,醫院打電話來道歉說,重新檢視原來的X光片,發現他得的病僅是普通的感冒,而非肺癌。那一位病人聽到這個消息,立刻從床上跳起來,隔沒多久,病也就好了。

由上述的兩則故事,正好驗證了佛所說的:『萬法唯心造』『一切法由心想生』的道理。所以我相信有些癌症的病人,不是因『癌症』而去逝,而是被『癌症』嚇死的!只要我們不要病痛放在心上,而時時刻刻以『利益眾生』『服務眾生』為念,放下一切的妄想、執著、分別,則心中不會因稍許不如意的亭,就耿耿於懷,或因小小的事情就發脾氣罵人,如此身心清凈,自然百病不侵,一切事情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我小時候經歷的怪事】

1、小學一年級時,我在農村的一個獨家小院里上學。院中心一顆粗粗的大樹,枝葉蔭覆半個院子。因為我是班長,所以每天都要比別的同學早到班裡開門。那年冬天,有一天我5點半從家裡走到學校(其實就一間教室),大地一片白雪皚皚。我打開門後,剎那間呆住了。。。。。。

只見牆角的煤火(用泥壘的,供學生取暖用)上,有個女人背對我坐在一個小凳子(我們學生的凳子)上,頭發很長,長到腰際。上身穿的是很喜慶的帶花的紅衣服,正在手拿一把木梳子,對著一個大銅鏡緩緩地梳頭發。

那一刻,借著外面的雪光,我從銅鏡里模糊地看見,那個女的模樣端莊姣好,表情很溫和。幾秒鍾後,我撒丫子就跑了。。。。。。

為此,我還記得當時的老師叫趙花朵,不知還在世否?我說的地方是登封市東金店鎮東金店村,我81或82年小學一年級的事。

2、我小時候喜歡畫古人,特別喜歡,大家都說我有繪畫天賦。當我初中一年級時,在老家平房上夏天睡覺,見到滿天(不是一片)的古人,峨冠博帶,還有帝王乘坐四匹馬的大車,雖在天上,卻看的很清晰,如同在我眼前。當時我還挺奇怪,怎麼雲彩的形狀這么好看啊?但是跟白天看到的不一樣啊!白天只是會看到偶爾有一塊雲彩像個什麼東西的,怎麼晚上整個天空都是古人的樣子?。。。。。。這種狀態最少持續了三個月之久(不是每天晚上都有的)。

長大後,心地逐漸污穢,貪嗔痴都來了,痛苦煩惱一應俱全,再也看不到小時候見過的那種美妙而可言傳的東西了。。。。。。於是很傷心難過,很想回到小時候。。。。。

Ⅹ 二)「惡法亦法」與「惡法非法」是法學發展史上一直爭論不休的辯題,蘇格拉底主張「惡法亦法」,即認為即使

抽象地講法理,搶抄人是不法行為;襲但在原始時代的婚姻,卻往往就建立在搶人這個今天看去是惡的行為上。看看易經里的「匪寇,婚媾」,就知道:惡法與善法,往往不是一成不變的。
法是什麼?一種「俗成」的「約定」。當「法」還沒有建立的時候,只能從「情」從「理」;當「法」剛剛制訂的時候,可能「無理可依」或者「大不近情」;當法制訂以後大家慢慢習以為常了,又會覺得「法」所建立的秩序對生活真是必要的。
交通法規定行人靠左或者靠右,無論靠哪邊,大家共同遵守就是好的;如果您生活在「靠右」的國度來到另外一個「靠左」的國度,一時習慣不了,就會說這交通法是惡法。

熱點內容
人大考研民法 發布:2025-08-29 10:31:04 瀏覽:419
林彬法官 發布:2025-08-29 10:24:38 瀏覽:785
經濟法第一章的心得體會 發布:2025-08-29 10:17:24 瀏覽:575
教師職業道德與規范 發布:2025-08-29 10:16:42 瀏覽:445
梁慧星韓世遠合同法解讀一 發布:2025-08-29 09:53:39 瀏覽:898
不可撤銷居間費承諾書法律效力怎樣 發布:2025-08-29 09:52:57 瀏覽:871
渝東司法鑒定中心 發布:2025-08-29 09:11:44 瀏覽:129
法院公安聯合扣車 發布:2025-08-29 09:01:56 瀏覽:905
投標授權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9 08:22:43 瀏覽:823
淮安的法院 發布:2025-08-29 08:13:58 瀏覽: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