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乙公司經濟法
『壹』 經濟法案例分析[案例13]
答案來自:2005年中級會計師《經濟法》考題及答案
(1)銀行可以將其擔保債權作為破產版債權申請受權償。依據規定,被申請破產的債務人為他人擔任保證人的,保證責任不因保證人被宣告破產而免除。債權人在得知保證人破產的情況後,享有是否將其擔保債權作為破產債權申報受償的選擇權。
(2)甲企業提前償還丙企業未到期債務的行為不符合法律規定。依據規定,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案件前6個月至破產宣告之日的期間內,破產企業對未到期的債務提前清償的行為是無效的,是違法行為。
『貳』 不懂這題經濟法案例分析題,求解答。
1 出資不足的要來補足。
2 甲要補足所源欠出資額。
3 甲的出資不足不影響公司對外部債務的關系,其他出資人也要承擔連帶責任,有限責任公司以公司的財產來賠償,那麼甲的出資不足導致了債務的無法履行,而在這當中,其他出資人也是有過錯的,因為在公司的財產評定上有過錯,但是其他出資人承擔了連帶責任以後,可以向甲求償,出資人之間的債務不能對抗公司對外的債務。
『叄』 經濟法關於公司法的案例分析
(1)由於行為發生在1995年,應適用當時的《公司法》,蔡某的行為違反了當專時《公司法》的第六十屬一條董事、經理不得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其所任職公司同類的營業或者從事損害本公司利益的活動的規定。
(2)該合同有效。因為丙公司並不知曉情況,是善意第三人,而合同本身並不存在法定的無效情形,不能因蔡某自身的行為不當而否認合同的效力。
(3)根據當時《公司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蔡某負有將其合同所得收入歸入公司的責任。
『肆』 經濟法的一個案例分析
甲企業向乙企業發出傳真訂貨,該傳真列明了貨物的種類、數量、質量、供貨時間、交貨方式等,並要求乙企業在10日內報價。乙企業接受甲企業傳真列明的條件,並按期報價,並要求甲企業在10日內回復;甲企業按期回復同意其價格,並要求簽訂書面合同。乙企業在未簽訂書面合同 的情況下按甲企業提出的條件發貨,甲企業收貨後未提出異議,也未付貨款。後因市場發生變化,貨物價格下跌。甲企業遂提出雙方未簽訂書面合同,買賣關系不能成立,要求乙企業盡快取回貨物。乙企業不同意甲企業的意見,要求其支付貨款。隨後,乙企業發現甲企業放棄其對關聯企業的到期債權,並向其無償轉讓財產,可能使自己的債權無法實現,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問:
1)甲企業 傳真、乙企業報價 、甲企業 回復行為的法律性質。
2)雙方買賣合同是否成立?說明理由。
3)乙企業發現甲企業放棄其對關聯企業的到期債權,並向其無償轉讓財產的行為,乙企業可採取何種措施保護自己的權益,法律對此有何具體規定。
答:(1)甲傳真訂貨行為的性質屬於要約邀請。因該傳真欠缺價格條款,邀請乙報價,故不具有要約性質。乙報價行為的性 質屬於要約。根據《合同法》的規定,要約要具備兩個條件,第一,內容具體確定;第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乙的報價因同意甲方傳真中的其他條件,並通過報價使合同條款內容具體確定,約定回復日期則表明其 將受報價的約束,已具備要約的全部要件。甲回復報價行為的性質屬於承諾。因其內容與要約一致,且於承諾期限內作出。
(2)買賣合同成立。根據《合同法》的規定,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本題中,雖雙方未按約定簽訂書面合同,但乙已實際履行合同義務,甲亦接受,未及時提出異議,故合同成立。
(3)乙可向人民法院提出行使撤銷權的請求,撤銷甲的放棄到期債權、無償轉讓財產的行為,以維護其權益。對撤銷權的時效,《合同法》規定,撤銷權應自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1年內行使,自債務人的行為發生之日起5年內未行使撤銷權的,該權利消滅。
『伍』 經濟法案例
答 1 甲乙之間合同關系不成立.
甲公司於2007年3月1日給乙公司發出電報稱:「現有當年產玉米50噸,每噸1000元,如貴方需購,望於接到電報之日起一周內回復為盼。」這屬於要約
3月3日乙公司給甲公司復電稱:「接受貴方條件,但望以每噸800元成交。」 這屬於反要約而不是承諾,承諾是受要約人完全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
合同成立時間是承諾生效的時間,這里沒有承諾,合同當然不成立
2 甲乙之間合同關系不成立.
因為甲公司提出在一周內回復,而乙公司在3月10日回復,根據合同法第28條 受要約人超過承諾期限發出承諾的,除要約人及時通知受要約人該承諾有效的以外,為新要約 這樣就不是承諾 合同當然不成立
3 需要承擔責任,因為甲公司於2007年3月1日給乙公司發出電報稱:「現有當年產玉米50噸,每噸1000元,如貴方需購,望於接到電報之日起一周內回復為盼。」這一行為是要約,而且是確定承諾期限的要約,根據合同法第19條 要約人確定了承諾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約不可撤消的,要約不能撤消,這就表示甲的要約生效了,題目中乙是在承諾期限內直接去付款提貨時(這一行為表示承諾) 而甲公司已將這50噸玉米高價賣給了丙公司沒有遵守要約 所以要承擔責任
『陸』 經濟法案例分析題
案例:甲市A食品廠冒充某知名奶粉企業,生產劣質的奶粉在市場上銷售,這一行為被該知名企業發現,訴到有關政府管理部門。有關政府管理部門責令A食品廠登報道歉,賠償經濟損失,並處罰款。
試分析: 本案中發生的主要法律關系是否屬於經濟法律關系?並說明理由。
答:本案的主要法律關系發生在有關政府管理部門和A食品廠之間:一方面,它們並不是平等的民事主體,因此兩者之間的關系不是民事法律關系;另一方面,雖然有關政府管理部門履行了執法職能,但是這種職能帶有很明顯的經濟執法色彩,不同於一般的行政執法,因此也不能簡單地將其歸為行政法律關系。 本案中的有關政府管理部門和A食品廠之間的關系應當被界定為經濟法律關系。經濟法律關系是指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其他經濟實體在參加經濟管理和經濟協調過程中發生的,由經濟法律、法規確認和調整的,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存在和運行的經濟權利、經濟義務相統一的關系。要判定主體雙方的關系是否符合上述要求,主要依據就是經濟法的調整對象,而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包括經濟管理關系、經營協調關系、組織內部經濟關系及涉外經濟關系等。本案中,政府在履行其對市場進行微觀管理的經濟職能的過程中與違反經濟法規的A食品廠之間發生的關系正是經濟法的調整對象之一。因此,在經濟法調整之下形成的法律關系就應該是經濟法律關系。
『柒』 找經濟法案例解說,有的來幾個
2005年3月6日,甲國的甲公司與乙國的乙公司訂立了一份買賣合同。合同規定:甲公司向乙公司出售 3600箱梅花牌青魚罐頭,每箱45美元CIF休斯頓港,合同總價款為16200美元,裝船期限為2005年5月31目。關於貨款支付,合同規定:買方應通過買賣雙方同意的銀行,開立以賣方為受益人的不可撤銷信用證。信用證必須在裝運期前1 0天開到賣方,有效期至裝運期後第1 5天。 合同簽訂後,甲公司按照合同規定準備好了貨物,並多次催促乙公司開立信用證,但乙公司遲遲不肯開證。5月22日,在乙公司仍未開證的情況下,甲公司通知對方:甲公司將依照合同規定履行交貨義務。兩天後,甲公司租船將合同規定的貨物運往休斯頓。對於甲公司的這一做法,乙公司沒有提出任何異議。 6月15日,甲公司的貨物被運抵休斯頓。甲公司通知乙公司接收貨物,但乙公司始終不派人受領貨物。在此期間,乙公司還向甲公司介紹了其他買主。數日後,甲公司開始對貨物進行轉售處理。經過努力,甲公司的貨物終以123000美元的價格全部售出。 7月10日,甲公司依據合同中的仲裁條款向ABC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要求裁決乙公司賠償其貨物差價39000美元,處理貨物所產生的額外費用20000美元。解答 1。依據《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的規定,甲公司的仲裁請求是應得到支持 2。 甲公司不對貨物進行轉售處理
『捌』 經濟法案例分析
1、乙可以行使代位權。《合同法》第73條規定:因債務人怠於行使版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權損害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但該債權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除外。代位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
2、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十一條規定:「債權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提起代位權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一)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合法;(二)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三)債務人的債權已到期;(四)債務人的債權不是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債權。」
『玖』 請問誰有2005年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經濟法基礎》試題及參考答案
http://www.zhukuai.com/get.asp?get=15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