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騙貸罪
① 做高房價騙取貸款的合同是否有效
首先做高房價的約定違反了合同法第五十二條合同無效的法定情內形 「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容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無效的規定,屬於無效條款。
買賣雙方應當按照真實交易價格履行或者計算違約責任。
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的效力,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做高房價導致貸款不能通過銀行審批則要承擔合同第九條約定的逾期付款的違約責任,或者按照合同真實交易價格履行各自的義務。
雙方關於做高房價的部分,不是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屬於無效條款,雙方之間的真實房價是合同真實權利義務,雙方的違約責任應當在合同真實權利義務的基礎上計算。
買方為達到多貸款的目的而故意做高房價,由此產生的逾期付款的法律後果應當由其自行承擔
【法律依據】
《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② 法律告知:王帥,豐田金融貸款詐騙一案,根據《刑法》193條,《合同法》第107條、第207條、第1
1、這是詐騙,請別上當受騙。必要時,建議你報警。
2、理由如上:(1)法律告知的用詞錯誤專,若真的是涉屬嫌貸款詐騙,那派出所發出的應該是拘留通知書。(2)貸款詐騙,屬於刑事犯罪,其依據是刑法及刑事訴訟法,而不是合同法。(3)若是犯罪,報案的主體是受害人或者其他知道犯罪事實的人。此處該所稱其將報案,那是主體錯誤。(4)案件的偵查是公安機關的義務,是相關人員報案後才會進行的。而不是由他搜集好證據再去報案。(5)財產保全是向法院申請的。(6)強行抓捕的用詞錯誤,法律上用語是逮捕,這是由公安機關決定的。(7)整個邏輯錯誤,若真的有問題的,當事人一般是先穩住犯罪嫌疑人,然後再去報案。這樣才有可能抓到人。如果事先通告,那分明是告訴對方准備走人。
③ 表見代理與貸款詐騙罪在實務中如何區分
所謂貸款詐騙罪,是指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較大的行為。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採用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較大的行為。所謂虛構事實,是指編造客觀上不存在的事實,以騙取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信任;所謂隱瞞真相,是指有意掩蓋客觀存在的某些事實,使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產生錯覺。行為人詐騙貸款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1、編造引進資金、項目等虛假理由騙取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2、使用虛假的經濟合同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3、使用虛假的證明文件詐騙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4、使用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或超出抵押物價值重復擔保,騙取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貸款的;5、以其他方法詐騙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貸款的,所謂的「其他方法」是指偽造單位公章、印鑒騙貸的,以假貨幣為抵押騙貸的,先借貸後採用欺詐手段拒不還貸的等情況。本罪在主觀上需具有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的故意。
所謂表見代理,是指基於本人的過失或本人與無權代理人之間存在特殊關系,使相對人有理由相信無權代理人享有代理權而與之為民事法律行為,代理行為的後果由本人承受的一種特殊的無權代理。我國《合同法》第49條規定:「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其意義在於維護代理制度的誠信基礎,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建立正常的民事流轉秩序。其構成要件為:1、須行為人無代理權;2、須有使相對人相信行為人具有代理權的事實或理由(通常情況下,行為人持有被代理人發出的證明文件,如被代理人的介紹信、蓋有合同專用章或者蓋有公章的空白合同書,或者有被代理人向相對人所作法人授予代理權的通知或者公告,這些證明文件構成認定表見代理的客觀依據);3、須相對人為善意且無過失;4、須行為人與相對人之間的民事行為具備民事行為的有效要件。
④ 構成騙取貸款罪後借款合同的效力如何認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五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版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權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我認為根據你的情況,該合同屬於無效合同。
⑤ 如何區分貸款詐騙罪與合同詐騙罪
1、概念和內容:
貸款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編造引進資金、項目等虛假理由、使用虛假的經濟合同、使用虛假的證明文件、使用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超出抵押物價值重復擔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較大的行為。
合同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使用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等欺騙手段,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犯罪行為。
2、侵犯客體不同
貸款詐騙罪侵犯的客體主要是國家對銀行貸款的管理制度;合同詐騙罪侵犯的客體主要是經濟合同管理秩序。
3、犯罪對象不同
貸款詐騙罪的犯罪對象是銀行貸款;合同詐騙罪的犯罪對象是對方當事人的財物。
4、主體不同
單位可以成為合同詐騙罪的主體,但不能成為貸款詐騙罪的主體。
5、發生的場合不同
合同詐騙罪發生在簽訂、履行合同的過程中;而貸款詐騙罪發生在行為人向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貸款的過程中。
(5)合同法騙貸罪擴展閱讀:
貸款詐騙罪法律處罰:
一般處罰
自然人犯本罪的,沒收財產。
情節嚴重
所謂情節嚴重,是指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情況。其中數額巨大,根據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是指貸款詐騙數額在1萬元以上的。其他嚴重情節,則是指下列情節之一者:
(1)為騙取貸款,向銀行或者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行賄,數額較大的;
(2)揮霍貸款,或者用貸款進行違法活動,致使貸款到期無法償還的;
(3)隱匿貸款去向,貸款期限屆滿後,拒不償還的;
(4)提供虛假的擔保申請貸款,貸款期限屆滿後,拒不償還的;
(5)假冒他人名義申請貸款,貸款期限屆滿後,拒不償還的。
情節特別嚴重
所謂情節特別嚴重,是指詐騙貸款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的情節。參照《解釋》,前者即數額特別巨大,是指貸款詐騙數額在20萬元以上的。後者即情節特別嚴重情節,是指下列情節之一者:
(1)為騙取貸款,向銀行或者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行賄,數額巨大的;
(2)攜帶貸款逃跑的;
(3)使用貸款進行犯罪活動的。
合同詐騙罪法律處罰:
1、自然人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2、單位犯本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本條之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⑥ 現在正式通知你,根據我國《刑法》第193條、第224條;《合同法》第107條
你可能是網貸,沒有還錢,這是商家,嚇唬你的,不要理他,
連基本的法律知識都不懂,也來嚇唬人
涉嫌詐騙還用通知嗎,早跑了。公安局直接上門了
這些人就會嚇唬人,別理她就可以,及時還清既可以,以後不要借高利貸
⑦ 認定貸款詐騙罪要注意哪些問題
貸款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較大的行為。司法實踐中,認定貸款詐騙罪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罪與非罪的界限
第一,無論動機如何,構成本罪主觀上必須具有非法佔有貸款的目的,如果行為人主觀上沒有非法佔有貸款的目的,即使在申請貸款時使用了欺騙的手段,只要貸款到期後能夠償還,就不構成本罪。第二,行為人是否採用了詐騙的手段來取得貸款的。第三,構成本罪必須是詐騙貸款數額較大的行為。如果行為人雖然是以非法佔有貸款為目的,但是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不大的,不作為犯罪處理,可由有關部門給予行政處罰。
二、關於非法佔有目的的認定
筆者認為,對於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認定為具有非法佔有目的:(1)假冒他人名義貸款的;(2)貸款後攜款潛逃的;(3)未將貸款按貸款用途使用,而是用於揮霍,致使貸款無法償還的;(4)改變貸款用途,將貸款用於高風險的經濟活動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致使無法償還貸款的;(5)使用貸款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6)隱匿貸款去向,貸款到期後拒不償還的;(7)提供虛假的擔保申請貸款,造成重大損失,致使貸款無力償還的等。也就是說,判斷行為人主觀上具有非法佔有貸款的目的,必須同時具備以下客觀事實:第一,行為人是通過欺詐的手段來取得貸款的;第二,行為人到期沒有歸還貸款;第三,行為人貸款時即明知不具有歸還能力或者貸款後實施了某種特定行為,即上述7種情形,等等。只有在借款人同時具備上述三個條件時,才能認定借款人在主觀上具有非法佔有貸款的目的。
三、貸款詐騙與貸款糾紛的界限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金融活動領域的擴大,貸款不能歸還的風險也可能加大,貸款糾紛也會增加。實踐中,許多貸款詐騙案件的案發,往往並不是在行為的當時或者在其後的很短一段時間,而是在行為人不能歸還到期的貸款時才被發覺的。但貸款到期不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由於經營不善導致企業虧損而無力償還。
所謂貸款糾紛,是指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與貸款人之間,在簽訂、履行借款合同過程中產生的經濟糾紛。從理論上講,貸款詐騙罪的行為人主觀上具有非法佔有的目的,而一般的借貸糾紛中的借款人並無非法佔有之目的。因此,認定行為人是否具有非法佔有目的,就成為區分二者的關鍵。一般可從以下幾個角度綜合加以區別:一是看貸款關系是否正常、合法,借款人實際使用貸款的用途是否正當;二是看行為人獲得貸款後是否將貸款用於借貸合同所規定的用途;三是看發生到期不還的原因;四是當發生到期不還的結果時,看行為人在申請貸款時有無履約能力;五是看行為人在貸款到期後是否作出經濟償還的努力。如果借款人實際使用貸款的用途正當,符合借貸合同的規定,行為人當時具有履約的能力,貸款到期未還只是由於市場行情發生變化或其他意外事件、不可抗力,而且借款人盡了償還努力的,應視為正常的借貸關系,發生的糾紛屬於一般的民事借貸糾紛,不應因此認定行為人構成貸款詐騙罪。如果申請貸款當時,行為人根本無履約能力,則存在欺詐的可能。但行為人當時有部分履約能力,在取得貸款後積極採取措施作出履行,但最終未能償還貸款的,一般不能以貸款詐騙罪論處。如果貸款到期後行為人只是口頭上承認借款事實但並未有任何積極籌備償還的努力的,則不能排除其詐騙的可能。
四、貸款詐騙罪與貸款欺詐行為的界限區分
在實踐中,貸款人基於某種原因而採取虛構事實的方法向銀行等金融機構申請貸款,屬民事意義上的貸款欺詐行為。這種行為可以依據合同法的有關規定確認合同無效,或由貸款人請求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撤銷。區分貸款詐騙罪與貸款欺詐行為,其根本仍在於二者主觀目的的不同,如果行為人意在非法佔有,則應以貸款詐騙罪論處。值得注意的是,實踐中並非所有使用欺詐手段獲得貸款的行為都構成貸款詐騙罪,尤其是對於以下幾種行為,不宜作為犯罪處理:(1)以虛假手段取得貸款已經主動歸還貸款本息的;(2)以虛假手段取得貸款後拖欠未還,但具有償還能力或基本具有償還能力,且其並不躲避貸款人追索債務的;(3)以虛假手段取得貸款後,拖欠未還且沒有償還能力,但造成這種原因是由於行為人因經營虧損或經營失誤而導致無力償還貸款的結果。
五、單位貸款詐騙行為的處理
根據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條的規定,貸款詐騙罪只能由自然人構成,單位不構成貸款詐騙罪,而司法實踐中,貸款詐騙行為尤其是數額較大或者巨大的貸款詐騙行為,往往為單位所實施。鑒於單位貸款詐騙行為基本上都是單位利用簽訂、履行借款合同實施的,符合合同詐騙罪的構成特徵,實踐中有對於單位貸款詐騙行為以合同詐騙罪定罪處罰的情形,但理論界和司法實務部門均有反對意見。其主要理由是:(1)相對於合同詐騙而言,貸款詐騙是特別法規定的,根據法條競合情況下優先適用特別法條的法律適用原則,不應舍棄特別法條而適用普通法條,如單位貸款詐騙可以合同詐騙罪定罪處罰,自然人貸款詐騙構成犯罪的,也可以合同詐騙定罪處罰,這顯然違反立法本意;(2)刑法分則關於金融詐騙罪的規定,大多規定了單位犯罪,對貸款詐騙罪沒有規定單位犯罪,應不是立法的疏漏;(3)對單位貸款詐騙行為以合同詐騙罪定罪處罰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則。
毋庸置疑,貸款詐騙與合同詐騙是法條競合關系,在法條競合情況下,應優先適用特別法條也是一項重要的法律適用原則。但是,由於刑法沒有規定單位可構成詐騙罪或者貸款詐騙罪,單位貸款詐騙犯罪行為不存在法條競合關系;單位在簽訂、履行借款合同中,騙取金融機構錢款,數額較大,完全符合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一條規定的合同詐騙罪構成要件的,如不以犯罪論處,不僅屬放縱犯罪,而且有違罪刑法定原則。行為人或者單位實施的行為符合刑法規定的哪個犯罪構成,就應以哪個犯罪定罪處罰,正是罪刑法定原則的應有之義。
⑧ 說我騙貸合理嗎請為我解惑,非常感謝!
一、騙貸的含義
「騙貸」意即騙取貸款。在本案中,銀行所稱的「騙貸」是指你虛構購房事實,由賣家獲取貸款,再由賣家轉交於你的行為。
二、騙貸的後果
騙貸從刑事角度,構成貸款詐騙罪,可以被追究刑事責任。騙貸從民事角度,可以被認定合同法中的以欺詐方式訂立合同,認定為無效合同,也可以從違約角度認定為違約,承擔合同約定的違約後果。
三、騙貸的定性
本案中,如果房屋買賣合同確系虛構,則可認定為騙貸。如果房屋買賣合同正在履行,且賣家將款項轉給買家,有其他合理理由,則可能不構成騙貸,該情形需要具體分析。
四、繼續按期還貸的後果
題主問到了繼續還貸的問題,由於騙貸人並未以將貸款據為己有為目的,按期歸還貸款,所以難以定性為刑事犯罪。因此,題主拒絕一次性還清貸款,繼續按期還款,銀行可能採取的措施是通過向法院起訴,要求貸款人一次性歸還貸款,銀行勝訴後,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五、本案銀行的考慮
對於銀行來說,關於本案的騙貸行為要解決兩個風險,一個是騙貸行為所帶來的不誠信懷疑,會懷疑騙貸人可能某個時刻就不按期歸還貸款了,二個是騙貸行為被查出,內部風險防控工作出現了失誤,不解決的話無人敢擔責。
六、目前的建議
鑒於銀行已經查出問題,貸款人也願意繼續歸還貸款,結合上述銀行所考慮的風險角度,並且片面的拒絕一次性歸還貸款,不能阻止銀行通過訴訟實現收回貸款的目的。因此,本律師建議貸款人,一方面與銀行主動積極協調,表示按期歸還貸款的決心,一方面對房屋買賣合同履行情況進行適當的補足和解釋,最後如果仍然難以解決,可以考慮向銀行提供其他擔保,以說服銀行允許繼續持有貸款。
⑨ 貸款詐騙罪中借款合同是否有效
合同法規定,違反法律的合同,當然無效。借款合同,實則為非法佔為己有,當然無效
⑩ 法訴通知: 捷信欠款人:因涉嫌合同貸款詐騙一案,嚴重觸犯我國刑法193條合同法相關規定,本專案組將
1、這是騙子,法院不會發出這樣的簡訊;
2、如果真的涉嫌合同詐騙回罪,則屬於公答訴案件,應當是公安的立案偵查范圍,法院只是開庭審理,無權偵查;
3、法律依據:《刑事訴訟法》(2012修正) 第十八條【職能管轄】刑事案件的偵查由公安機關進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貪污賄賂犯罪,國家工作人員的瀆職犯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報復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權利的犯罪,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對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自訴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