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仲裁法案例分析題

經濟法仲裁法案例分析題

發布時間: 2021-01-26 08:58:18

⑴ 一道仲裁法的案例分析題!急需!

一、案情簡介
韓某,男,漢族,1956年11月出生,2012年9月18日進入合肥某污水廠工作,擔任機修工,主要負責電力設備維修工作,但一直未簽合同。2013年2月,韓某與上海某環保公司合肥分公司(污水廠運營單位)簽訂為期2年的勞動合同,月工資為2500元。2013年7月,因韓某維修電器時接錯電線,導致設備損壞,被單位罰款2000元。韓某感覺受到委屈,故而於7月23日離職,並於2014年3月以上海某環保公司合肥分公司為被申請人提起仲裁,要求該單位退還罰款2000元,支付2013年10月18日起至2013年1月31日期間未簽訂勞動合同雙倍工資差額7500元。上海某環保公司合肥分公司辯稱,韓某於2013年2月進入該單位工作,雙方當時即簽訂了勞動合同,此前其在安徽某環保公司工作,與被申請人無關,並提供了安徽某環保公司的工資表、關於離職的情況說明。韓某則陳述稱,其2012年9月18日進入合肥某污水廠時,招聘單位為安徽某環保公司,2013年2月簽勞動合同時韓某先簽字,單位返還合同時才發現合同上加蓋上海某環保公司合肥分公司印章,安徽某環保公司與上海某環保公司合肥分公司均系污水廠運營單位,同一投資商,屬於一個機構,兩塊牌子。
二、爭議焦點
韓某在合肥某污水廠工作期間,其用人單位為上海某環保公司合肥分公司還是安徽某環保公司?
三、勞動仲裁委意見
為查明事實,仲裁委向某銀行調取了韓某2013年的工資卡明細,證實韓某2013年2月至7月期間的工資第安徽某環保公司發放。結合韓某錯接電線的處罰單系以安徽某環保公司名義作出的事實,本委認為,雖然被申請人上海某環保公司合肥分公司於2013年2月與韓某簽訂了勞動合同,但事實履行主體仍為安徽某環保公司,其勞動關系應系與安徽某環保公司建立。
四、裁決結果
雙方經調解未達成調解協議,本委以韓某與上海某環保公司合肥分公司無勞動關系為由,回了其仲裁請求,並告知其應以安徽某環保公司為被申請人另行仲裁。一審法院維持了仲裁裁決,後進入二審,最終韓某與上海某環保公司合肥分公司、安徽某環保公司達成庭外和解。
五、案例分析
本案中,韓某2012年9月18日進入單位工作時,系由安徽某環保公司招聘,雙方未簽書面勞動合同。2013年2月簽勞動合同時,韓某並不知道合同中用人單位一方已改為上海某環保公司合肥分公司。韓某的工作崗位及內容未發生任何變化。2013年7月韓某錯接電線被處罰時,亦系以安徽某環保公司下發的處罰單。銀行工資發放明細顯示,其2013年2月至7月的工資仍第安徽某環保公司發放。韓某雖於2013年2月與被申請人上海某環保公司合肥分公司簽訂勞動合同,但勞動合同履行過程中,其並非實際履行主體,因此,該合同不能作為認定勞動關系歸屬的依據。當勞動合同中用人單位與事實上的用人主體不一致時,司法實踐中一般以事實上的用人主體為准。

⑵ 仲裁法案例分析

案例摘要:
申請人五穀生物科技公司與被申請人先後簽訂了八份《銷貨合同》,因雙方產生爭議,申請人根據購銷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提起仲裁。後因被申請人支付了貨款,申請人提交「撤訴申請書」,申請撤回起訴。鑒於此,仲裁委員會秘書長做出了撤案決定。
裁決書內容
(當事人名稱已進行技術處理,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申請人:五穀生物科技公司
被申請人:大連哈功公司
2009年11月12日至2010年6月24日,申請人五穀生物科技公司(以下簡稱「申請人」)與被申請人大連哈功公司(以下簡稱「被申請人」)先後簽訂了八份《銷貨合同》。
本案八份《銷貨合同》中約定,「在合同執行過程中出現的任一或所有爭端應由合同雙方協商解決,如不能協商解決則應提交仲裁,仲裁依據和服從於UNCITRAL仲裁法規。仲裁地為北京並且指定地點和管理機構應為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中心機構。
後雙方產生爭議,申請人於2011年3月7日提交了仲裁申請書,仲裁委受理了本案。
2012年4月20日,申請人提交了「撤訴申請書」,稱因被申請人已支付貨款,決定申請撤回起訴。
鑒於申請人撤回起訴,仲裁委員會秘書長決定如下:
(一)撤銷仲裁委員會受理的12345號買賣合同爭議案,即本案;
(二)本案仲裁機構管理費為人民幣10,000元,全部由申請人承擔。該筆費用與申請人預繳的人民幣50,000元沖抵後,余額人民幣40,000元將由仲裁委員會退還給申請人。
特此決定。

⑶ 大學經濟法試題。一,經濟仲裁和經濟訴訟的區別。二,比較合夥企業和合作企業的區別

一、1、性質不同,經濟訴訟是國家行使審判權的活動,經濟仲裁是多元化解決糾紛機制;2、經濟訴訟實行兩審終審,經濟仲裁實行一審終審;3、發起緣由不同,仲裁需要當事人之間的約定,訴訟不需,4、適用法律不同

⑷ 仲裁法問題 ICC與紐約公約相關 案例分析,跪求答案! 中英文都行

(1)不應訴,來直接向法院申請自不予受理;或則以「法院無管轄權」為由,申請駁回B公司訴訟請求。因為當事人選擇仲裁便是排除了法院的管轄,此事可以合法主張法院無管轄權,應當不予受理。但是一旦當事人應訴,且不以仲裁條款抗辯法院管轄權,則視為仲裁條款無效,認同法院管轄權。
(2)不會撤銷仲裁裁決,適用F國法律確定仲裁協議的有效性。依據ICC仲裁規則,第5條和第6條規定,B公司在仲裁答辯中沒有提出「不存在書面仲裁協議」的主張並以其他理由答辯,B公司已經認可了仲裁協議和ICC的管轄,因此不得再以該理由主張裁決結果無效。
仲裁協議是否有效是個實體問題,通常使用裁決地所在法律。
(3)不可以據此否認執行判決。因為F國和A國都是紐約公約成員國,紐約公約第三條規定了成員國在執行仲裁裁決時,只可以援引裁決地程序規則和相應條件。
PS:案例中「國際商會仲裁法(ICC)」應該是「國際商會仲裁規則」,ICC作為常設性機構只可以制定相應的程序性規則,沒有權力制定法律。,通常情況下,合同指定適用的法律都是明確哪個國家的法律或是某國際公約。

⑸ 經濟法案例分析 按我國現行法律規定,此糾紛應通過仲裁解決還是應通過訴訟

1、同時約定仲裁和訴訟的,仲裁條款無效,應當適用法院訴訟;
2、訴訟管轄的原則為:原告就被告,在被告所在地起訴,即甲縣。本案為加工承攬合同,還可以在加工地起訴,即丙縣。
3、無法在丁縣。

⑹ 有關經濟法的案例分析

申請仲裁必須由各當事人協議決定,有書面的仲裁協議,仲裁委員會才會受理,雙方協商選擇仲裁委員會,如果一方選仲裁委員會,一方選法院,由法院裁決,合同的定金由又方協議,仲裁庭或法院有權確認合同的效力。

⑺ 仲裁法案例分析

(1)天南公司的行為正確。因為:一是雙方約定的仲裁條款有效,依法可以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二是a銀行為連帶責任保證人,不享有先訴抗訴辯權。根據《擔保法》第19條的規定,當事人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連帶責任保證承擔責任。本案中a銀行提供的擔保方式並沒有約定,應負連帶責任,債權人天南公司當然可直接將a銀行列為被申請人。
(2)天南公司可以向法院起訴。因為仲裁法雖規定了「或裁或審」原則,但只是規定法院應不予受理,並沒有剝奪當事人的起訴權。且根據仲裁法第26條的規定,在有仲裁協議的情況下,法院也有可能取得管轄權。
(3)仲裁委員會應當將當事人的申請提交財產所在地或被申請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由後者採取財產保全措施。申請有錯誤的,申請人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財產保全所遭受的損失。又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11條的規定,在國內仲裁過程中,當事人申請財產保全,經仲裁機構提交人民法院的,由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被申請保全的財產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裁定並執行;申請證據保全的,由證據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裁定並執行。
(4)天南公司可以根據與海北公司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重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⑻ 急需經濟法案例分析題3道,和經濟仲裁和案件管轄有關的

【案例1】 1999年1月,甲、乙、丙、丁四人決定投資設立一合夥企業,並簽訂了書面合夥協議。合夥協議的部分內容如下:
(1)甲以貨幣出資10萬元,乙以實物折價出資8萬元,經其他三人同意,丙以勞務折價出資6萬元,丁以貨幣出資4萬元;
(2)甲、乙、丙、丁按2:2:1:1的比例分配利潤和承擔風險;
(3)由甲執行合夥企業事務,對外代表合夥企業,其他三人均不再執行合夥企業事務,但簽訂購銷合同及代銷合同應經其他合夥人同意。合夥協議中未約定合夥企業的經營期限。合夥企業在存續期間,發生下列事實:
(1)1999年5月,甲擅自以合夥企業的名義與善意第三人A公司簽訂了代銷合同,乙合夥人獲知後,認為該合同不符合合夥企業利益,經與丙、丁商議後,即向A公司表示對該合同不予承認,因為甲合夥人無單獨與第三人簽訂代銷合同的權力。
(2)2000年1月,合夥人丁提出退夥,其退夥並不給合夥企業造成任何不利影響。2000年3月,合夥人丁撤資退夥。於是,合夥企業又接納戊新入伙,戊出資4萬元。2000年5月,合夥企業的債權人A公司就合夥人丁退夥前發生的債務24萬元要求合夥企業的現合夥人甲、乙、丙、戊及退夥人丁共同承擔連帶清償責任。丁以自己已經退夥為由,拒絕承擔清償責任。戊以自己新入伙為由,拒絕對其入伙前的債務承擔清償責任。
(3)執行合夥事務的合夥人甲為了改善企業經營管理,於2000年4月獨自決定聘任合夥人以外的B擔任該合夥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並以合夥企業名義為C公司提供擔保。
(4)2001年4月,合夥人乙在與D公司的買賣合同中,無法清償D公司的到期債務8萬元。D公司於2001年6月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判決D公司勝訴。D公司於2001年8月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合夥人乙在合夥企業中全部財產份額。
要求:根據以上事實,回答下列問題:
(1)甲以合夥企業名義與A公司所簽的代銷合同是否有效?並說明理由。
(2)丁的主張是否成立?並說明理由。如果丁向A公司償還了24萬元的債務,丁可以向哪些當事人追償?追償的數額是多少?
(3)戊的主張是否成立?並說明理由。
(4) 甲聘任B擔任合夥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及為C公司提供擔保的行為是否合法?並說明理由。
(5)合夥人乙被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其在合夥企業中的全部財產份額後,合夥企業決定對乙進行除名,合夥企業的做法是否符合法律規定?並說明理由。
(6)合夥人丁的退夥屬於何種情況?其退夥應符合哪些條件?
【案例1答案】
(1)甲以合夥企業名義與A公司所簽的代銷合同有效。根據《合夥企業法》的規定,合夥企業對合夥人執行合夥企業事務以及對外代表合夥企業權利的限制,不得對抗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在本題中,盡管合夥人甲超越了合夥企業的內部限制,但A公司為善意第三人,因此甲以合夥企業名義與A公司所簽的代銷合同有效。
(2)丁的主張不成立。根據《合夥企業法》的規定,退夥人對其退夥前已發生的合夥企業債務,與其他合夥人承擔連帶責任。如果丁向A公司償還了24萬元的債務,丁可以向合夥人甲、乙、丙、戊進行追償,追償的數額為24萬元。解析:退夥人丁(對外)對其退夥前已發生的合夥企業債務承擔連帶責任,但在合夥企業(內部)對合夥企業債務不承擔清償責任。
(3)戊的主張不成立。根據《合夥企業法》的規定,入伙的新合夥人對入伙前合夥企業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4)甲聘任B擔任合夥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及為C公司提供擔保的行為不符合規定。根據《合夥企業法》的規定,合夥企業委託一名或數名合夥人執行合夥企業事務時,以下事項必須經全體合夥人一致同意:
① 處分合夥企業的不動產;
② 改變合夥企業的名稱;
③ 轉讓或者處分合夥企業的知識產權和其他財產權利;
④ 向企業登記機關申請辦理變更登記手續;
⑤ 以合夥企業名義為他人提供擔保;
⑥ 聘任合夥人以外的人擔任合夥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
⑦ 依照合夥協議約定的其他事項。
(5)合夥企業的做法不符合法律規定。根據《合夥企業法》的規定,合夥人被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其在合夥企業中的全部財產份額的,屬於當然退夥,當然退夥以法定事由實際發生之日為退夥生效日。
(6)合夥人丁屬於通知退夥。根據《合夥企業法》的規定,合夥人通知退夥應滿足以下條件:
① 合夥協議未約定合夥企業的經營期限;
② 合夥人退夥不會給合夥企業事務執行造成不利影響;
③ 應當提前30日通知其他合夥人。
【案例2】 A股份有限公司(本題下稱「A公司」)於1999年8月向社會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股票並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A公司2001年度的有關資料如下:
(1)為擴大經營渠道,A公司經批准於2001年1月成立一家分公司兼營裝飾材料業務,並由董事包某兼任該分公司經理。2001年2月,包某代理甲公司從外國進口一批新型裝飾材料,並以甲公司名義全部銷售給乙公司。包某從此項交易中獲利5萬元。
(2)A公司董事會於3月11日召開會議,公司共有董事9人,有5人親自出席。列席會議的一名監事向會議提交了因故不能出席會議的董事甲出具的代為行使表決權的授權委託書,委託該名監事代為行使表決權。該次會議主要討論通過了三項議案:
①決定解聘某會計師事務所;
②決定解聘裝飾材料分公司經理包某,並由副董事長李某兼任該分公司經理的決議;
③由於獨立董事楊某連續3次未親自出席董事會會議,董事會決定撤換楊某,並補選張某擔任A公司的獨立董事,任期為6年。會議結束後,所有決議事項均載入會議記錄,並由董事長和記錄員在記錄上簽名。
(3)A公司於6月20日召開股東大會年會,並以普通決議方式通過了三項議案:
① 決定發行公司債券;
② 決定回購本公司的股票;
③ 通過了董事會擬訂的虧損彌補方案。要求:
(1)根據上述要點(1)所述內容,說明包某的行為是否合法?並說明理由。
(2)根據上述要點(2)所述內容,說明列席董事會會議的監事接受董事委託行使表決權、董事會作出的決議以及會議記錄是否存在不當之處?並說明理由。
(3)根據上述要點
(3)所述內容, 說明股東大會通過的決議是否符合法律規定?並說明理由。
【案例2答案】
(1)包某的行為不符合法律規定。根據《公司法》的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經理不得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其任職公司同類的業務,否則其所得收入歸公司所有,並可由公司給予處分。
(2)① 列席董事會會議的監事接受董事委託行使表決權的作法不符合法律規定。根據《公司法》的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因故不能出席會議時,可以書面委託其他董事代為出席,但書面委託中應當載明授權范圍。在本題中,因故不能出席董事會會議的董事只能書面委託其他董事代為出席,而不能委託列席會議的監事。
② 公司董事會解聘會計師事務所的決定不符合法律規定。根據《公司法》的規定,上市公司解聘或者續聘會計師事務所由股東大會作出決定。
③ 「解聘裝飾材料分公司經理包某,並由副董事長李某兼任該分公司經理的決議」不符合法律規定。根據《公司法》的規定,董事會有權聘任公司總經理,根據總經理的提名,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經理、財務負責人;但副經理、財務負責人以外的管理人員由總經理聘任或者解聘。
④ 撤換、補選獨立董事的決議不符合法律規定。根據有關規定,獨立董事由上市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單獨或者合並持有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1%以上的股東提名,由股東大會選舉決定。在本題中,對於連續3次未親自出席董事會會議的獨立董事楊某,董事會可以提請股東大會予以撤換。此外,獨立董事的任期為3年。
⑤ 由董事長和記錄員在會議記錄上簽名不符合法律規定。根據《公司法》的規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的會議記錄由出席會議的董事和記錄員簽名。
(3)股東大會以普通決議方式通過「發行公司債券」、「回購本公司股票」兩項議案不符合法律規定。根據《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的規定,上市公司如發行公司債券、回購本公司股票應當由股東大會以特別決議通過。

⑼ 仲裁法的案例分析,希望大家可以幫幫忙!謝謝!!!

(1)原買賣合同中的仲裁條款無效,因為未明確約定仲裁機構。
(2)爭議發生後雙方專簽訂的仲裁協屬議應當有效。
《仲裁法》第十八條 仲裁協議對仲裁事項或者仲裁委員會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當事人可以補充協議;達不成補充協議的,仲裁協議無效。
(3)、(4)向法院起訴是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的合法權利,行使權利沒什麼不正確的,但我認為法院不應受理此案,而法院實際上受理了此案,被告又沒有提出異議,那法院繼續審理就是正確的了。
《仲裁法》第二十六條 當事人達成仲裁協議,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未聲明有仲裁協議,人民法院受理後,另一方在首次開庭前提交仲裁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起訴,但仲裁協議無效的除外;另一方在首次開庭前未對人民法院受理該案提出異議的,視為放棄仲裁協議,人民法院應當繼續審理。
(5)個人認為被告上訴理由可能因《仲裁法》第二十六條的規定而站不住腳,可能會被駁回上訴。

⑽ 經濟仲裁案例分析,急急急!!!

《仲裁法》第19條規定, 仲裁協議獨立存在,合同的變更、解除、終止或者回無效,不影響仲裁協答議的效力。
合同法》第五十七條合同無效、被撤銷或者終止的,不影響合同中獨立存在的有關解決爭
議方法的條款的效力。第五十八條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後,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
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因此,某商場造成了某實業公司的損失,就應該賠償,商場的理由是無法律依據的

熱點內容
施工員被別人簽字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9-02 19:51:21 瀏覽:281
關於網路轉發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02 19:51:13 瀏覽:697
青年法治講堂 發布:2025-09-02 19:25:35 瀏覽:910
南陽宛城區法律援助電話 發布:2025-09-02 19:25:28 瀏覽:916
濱州法院小區 發布:2025-09-02 19:24:50 瀏覽:352
立法的科學原則含義 發布:2025-09-02 19:22:05 瀏覽:701
叫女方墮胎會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9-02 19:21:55 瀏覽:479
法治熱報網 發布:2025-09-02 19:21:55 瀏覽:230
南京綠化法規 發布:2025-09-02 19:07:45 瀏覽:469
佛佛法治怒 發布:2025-09-02 18:54:08 瀏覽: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