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的發展史

合同法的發展史

發布時間: 2021-01-26 13:52:29

Ⅰ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有何歷史意義

《合同法》對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規范市場交易行為、建立市場經濟體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物權法》、《侵權責任法》並稱為三大框架性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於1999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法的頒布實施在中國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該法立法背景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期,其立法精神和舊體制下的經濟合同有明顯的變化.
一.合同法的基本目標是節約交易成本
合同法作為維持市場交易的最基本制度,被譽為市場經濟的憲章。作為基本制度,它從來是制度經濟學研究的基本起點。諾斯認為制度是一種博弈的規則,制度的變遷就是游戲規則的變遷;諾斯利用產權理論、交易成本理論和公共選擇理論得出的重要觀點之一是制度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來源於對交易成本的節約。
二.對產權的清晰界定,是新合同法據以立法的基礎。
應該說沒有對產權的界定,交易就無法談起,沒有交易實際上市場也就不復存在。過去的三大合同法雖然也在名稱上稱為合同法,但其內容中最大的缺陷或其存在的理論前提的最大缺陷是當事人產權未被明確界定。在舊經濟合同法中,規定了合同當事人按照國家指令性計劃訂立合同,而所謂合同當事人是沒有被明晰產權的企業。企業是國營企業,是政府的下屬單位。在計劃體制下存在「政府替代企業」的現象。
三、「上級機關」的退位,是從「政府替代市場」到「企業、市場相互替代」的回歸。
經濟學家們在研究市場,研究企業的過程中發現企業,實質上是市場的替代品,而且市場與企業又有相互替代作用。市場、企業的替代的均衡點應為企業收益的最大值。減少無效交易成本,增強交易安全。

Ⅱ 勞動合同法發展簡史

自改革開放以來,盡管我國先後推出了若干涉及勞動合同制度的規章制度,但是關於勞動合同關系方面的規范卻屈指可數。《勞動法》中涉及勞動合同制度的內容僅有17條,這顯然是無對當前的勞動關系進行有效協調的,所以,當務之急就是要針對勞動合同成立相應的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是為了完善勞動合同制度,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制定本法。由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於2007年6月29日修訂通過,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決定》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於2012年12月28日通過,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勞動合同法》不僅對勞動合同的形式、主體資格、必要條件、約定條款進行了規定,同時還詳細的介紹了訂立、變更、履行、解除、終止、續訂勞動合同的程序和對應的法律後果。不僅如此,這兩部法規還特別說明了監督本法實施的相關機構,闡述清楚了觸及本法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Ⅲ 分析合同法基本原則在當事人訂立合同過程中的作用

《合同法》第3條規定: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
《合同法》第4條規定: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
《合同法》第5條規定: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合同法》第6條規定: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合同法》第7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是指對合同關系的本質規律進行集中地抽象和反映,其效力貫穿於《合同法》始終的根本規則。《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是《合同法》的主旨和根本准則的反映,也是制定、解釋、執行和研究《合同法》的主要准則。《合同法》基本原則的作用主要在於:當法律缺乏具體規定並且合同中的約定也不明確或有漏洞疏忽時,可以依據《合同法》基本原則予以適當調整和糾正,甚至可以以《合同法》的基本原則作為處理合同糾紛的依據。《合同法》的基本原則主要有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以及公序良俗原則。
1.平等原則:指地位平等的合同當事人,在權利義務對等的基礎上,以實現互利互惠的經濟利益為目的,經過充分協商達成一致意見。任何一方當事人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平等原則具體表現為:(1)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2)合同雙方當事人權利義務對等。(3)合同雙方當事人必須就合同條款充分協商,並取得一致意見後,合同才能成立。
2.自願原則:指合同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充分表達自己的真實意思,並根據自己的意願依法設立、變更、終止合同權利義務關系。具體體現在:(1)締結合同的自由。(2)選擇合同相對人的自由。(3)決定合同條款和內容的自由。(4)提出變更解除合同的自由。(5)決定合同方式的自由。
3.公平原則:這里強調的是合同一方當事人給付與對方給付之間的對等性,以及合同權利義務和合同風險的合理分配。具體體現在:(1)在訂立合同時,要根據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2)根據公平原則確定風險的合理分配。(3)根據公平原則確定違約責任。
4.誠實信用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在《合同法》中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原則。是指當事人在訂立、履行合同,以及合同終止後的整個過程中,應當誠實可信,以善意的方式行使權力和履行義務。具體包括:(1)在訂立合同時,不得有欺詐或其他違背誠實信用的行為。(2)在履行合同過程中時,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全面履行合同義務。(3)合同終止後,當事人也應當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根據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5.公序良俗原則: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與善良風俗的合稱。要求當事人在與人訂立和履行合同的過程中應當遵守法律,尊重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公序良俗作為現代民法一項重要的概念和法律原則,在規范和維護社會道德秩序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Ⅳ 合同法的成立過程

合同成立過程具體包括要約與承諾兩步,對方發出要約另一方承諾,版原則上合同就成立了。權
合同成立的要素包括具備合同的主體,標的和雙方意思表示。
而合同成立後要想生效除了具備三要素,還要求三要素具體的內容符合,就是說主體必須具備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雙方意思表示真實,標的合法確定。因為合同成立與生效是不同的概念
希望能幫到你

Ⅳ 合同法中合同訂立的程序有哪些

合同訂立分為兩個階段:(一)要約。要約又稱為發盤、出盤、發價或報價等。專根據《合同法屬》第14條規定,「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約就是一方發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要約對要約人的約束力和對受要約人均具有約束力。(二)承諾。承諾又稱為接受或接盤。根據我國《合同法》第21條的規定:「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要約經受要約人承諾,表明當事人之間達成協議,合同即宣告成立。

Ⅵ 合同法中合同訂立的程序有哪些

合同訂立分為兩個階段:(一)要約。要約又稱為發盤、出盤、發價或報價等。根據《專合同法》第14條規屬定,「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約就是一方發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要約對要約人的約束力和對受要約人均具有約束力。(二)承諾。承諾又稱為接受或接盤。根據我國《合同法》第21條的規定:「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要約經受要約人承諾,表明當事人之間達成協議,合同即宣告成立。

Ⅶ 簡述合同成立的基本過程

您好!合復同成立的基本過程如下制:
一方發出要約,即在向對方提出包括合同當事人、標的、數量、質量、價款、內容等合同必備要件,另一方做出承諾,即同意您提出的條件,則合同成立。
需要注意的是,合同的成立與生效在當今合同法中常常發生分離,比如在附生效條件的合同,成立時不一定生效,只有當所附條件滿足時,合同才生效。
謝謝閱讀!

Ⅷ 按照合同法規定什麼時候合同成立

所謂合同的成立,是指訂約當事人經由要約、承諾,就合同的主要條款達成合意,即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建立了合同關系,表明了合同訂立過程的完結。我國《民法通則》第85條規定:「合同是當事人之間設定、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由此可見,合同本質上是一種合意,合同的成立意味著各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即合同是由雙方或多方之間發生的法律行為,單方法律行為不能構成合同。這就意味著,成立一份合同,其主體必須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其意思表示必須一致合意。合同訂立的過程就是當事人雙方使其意思表示趨於一致的過程,這一過程在《合同法》中規定為要約、承諾。
因此,合同的成立必須有雙方或多方當事人對合同標的、數量、質量、價款或報酬、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等內容協商一致,即達到合意。

熱點內容
施工員被別人簽字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9-02 19:51:21 瀏覽:281
關於網路轉發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02 19:51:13 瀏覽:697
青年法治講堂 發布:2025-09-02 19:25:35 瀏覽:910
南陽宛城區法律援助電話 發布:2025-09-02 19:25:28 瀏覽:916
濱州法院小區 發布:2025-09-02 19:24:50 瀏覽:352
立法的科學原則含義 發布:2025-09-02 19:22:05 瀏覽:701
叫女方墮胎會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9-02 19:21:55 瀏覽:479
法治熱報網 發布:2025-09-02 19:21:55 瀏覽:230
南京綠化法規 發布:2025-09-02 19:07:45 瀏覽:469
佛佛法治怒 發布:2025-09-02 18:54:08 瀏覽: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