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中的違約責任的案例

合同法中的違約責任的案例

發布時間: 2021-01-26 17:05:58

『壹』 合同法中違約責任有哪些司法解釋

違約責任
第二十七條 當事人通過反訴或者抗辯的方式,請求人民法院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調整違約金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解讀】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約定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
當事人根據如上規定請求適當減少或增加違約金數額時,既可以通過反訴的請求方式,也可以通過抗辯的主張方式。因違約解除合同的,合同關系歸於消滅,但合同中的違約金條款在性質上屬於「合同中結算和清理條款」,不因合同解除而影響其效力。
第二十八條 當事人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請求人民法院增加違約金的,增加後的違約金數額以不超過實際損失額為限。增加違約金以後,當事人又請求對方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解讀】 我國《合同法》上的違約金兼具補償性和懲罰性的雙重性質,且以補償性為主、懲罰性為輔。當違約金低於損失,則屬於賠償性質;當違約金高於損失的情況下,違約金兼有賠償與懲罰的雙重功能,違約金與損失的相等部分為賠償性質,超過損失的部分為懲罰性質。
司法實踐中認定違約金過高存在舉證責任如何分配的問題,最高院的傾向性意見為,違約方需提供足以讓法官對違約金約定公平性產生懷疑的初步證據,然後法官可將證明違約金約定合理的舉證責任分配給守約方。
第二十九條 當事人主張約定的違約金過高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的,人民法院應當以實際損失為基礎,兼顧合同的履行情況、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綜合因素,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予以衡量,並作出裁決。
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認定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
【解讀】 違約金是否過高需要考量多種因素,如當事人的過錯程度、實際損失、預期利益、合同履行情況等。對於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30%的,一般可以認定為過高。法院未經當事人請求不得依職權調整違約金的數額,但對明顯過高或過低的違約金約定應當向當事人行使釋明權。

『貳』 在哪些情況下(案例中)會發生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

所謂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的競合,是指行為人實施了某一違法行為,既違反侵權行為法的有關規定,具備了侵權責任之構成要件,同時又違反合同法的有關規定,具備了違約責任之構成要件,導致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同時產生而又相互沖突的一種法律現象。

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競合的形態:
特定的合同主體不僅應遵守約定義務,也應遵守法定義務。若行為人之違約行為同時具備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時,即發生責任競合。這種競合在幾乎任何合同關系中都可能發生,現選擇最常見的幾類合同加以說明,以助對競合形態的理解:

1、買賣合同。出賣人給付的物品具有瑕疵,致買受人的合法權益遭受侵害時,買受人可以基於《合同法》第111條、155條的規定主張違約責任,也可以根據《民法通則》第122條或《產品質量法》的規定,主張侵權責任。

2、租賃合同。出租人因出租的租賃物有瑕疵而引起承租人之人身或財產損害的,則同時構成違約和侵權;反之,承租人因其過錯行為毀損租賃物,也構成違約和侵權。出租人的責任分別體現在《合同法》第112條、第233條和《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的規定中;承租人的責任分別體現在《合同法》第219條、第222條和《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第117條第2、3款的規定中。

3、贈與合同。贈與物因具有瑕疵而致受贈人損害的情形和買賣合同頗相類似,贈與人因此同時構成違約和侵權。但需特別指出的是因贈與合同往往是無償合同,所以法律減輕贈與人的注意程度;一般來說,贈與的財產有瑕疵的,贈與人不承擔責任,只有在贈與人有故意或重大過失時才負賠償責任。其法律依據見於《合同法》第189條、第191條和《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的規定。

4、運輸合同。在運輸合同中,無論是客運或是貨運,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問題經常發生。就客運而言,因承運人的過失,例如公路客運中緊急剎車或車門突然開啟、關閉,或與他車相撞發生交通事故致旅客受傷、死亡的,構成違約同時又構成侵權。法律規定見於《合同法》第302條、《民法通則》第123條。就貨運而言,承運人原則上應負嚴格責任,其對於運輸過程中貨物的毀損、滅失除能證明是由於不可抗力、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或者合理損耗以及托運人、收貨人自身的過錯造成的以外,均應承擔賠償責任。反過來,托運人原則上負的是過錯責任,如因托運人申報不實或遺漏重要情況,比如夾帶危險物品或者對有些特殊物品不合包裝標准且未作標志的,因此造成承運人損失的,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故貨運合同中也出現責任競合現象。其法律依據見於《合同法》第304條、第311條以及《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第3款的規定以及《海商法》和國務院頒布的相關條例中。

5、僱傭合同。此類合同雖未列為合同法的有名合同,但生活中亦很常見。此類合同中,受僱人在為他人服務之際,可允許一般輕過失,盡到善良管理人的注意義務即可。但因故意或重大過失致雇傭人損害的,除構成違約責任外,還構成侵權責任。

6、建設工程合同。因承包人的原因(如偷工減料、未按設計要求施工而造成工程質量低劣)致使建設工程在合理使用期限內造成人身和財產損害的,按《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第123條、第126條承擔侵權責任,按《合同法》第280條、第281條、第282條承擔違約責任。值得指出的是第282條里似乎融合了侵權行為規范的因素。

除以上常見的六種合同外,一些勞務性合同、服務性合同以及倉儲保管合同甚或是居間合同,都會出現同一違法行為具有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的雙重要件而產生責任競合的現象。

『叄』 100分求合同法違約責任案例題答案, 急急急!!!!

乙公抄司來作為先履行襲合同源的一方當事人未按合同約定支付加工款,其行為應屬違約,但是甲公司在乙公司未能按合同約定期限支付加工費時,並沒有提出解除合同,因此加工合同仍然對雙方存在法律拘束力,乙公司仍應先行支付加工費,而甲公司也有義務交付貨物。

但由於當地消防部門認為甲公司生產車間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要求其停工整頓,因此可明知甲公司將無法按合同約定期限交貨。

根據《合同法》第68條的規定,乙公司有權主張不安抗辯,中止履行其義務。反之,如果要求乙公司先行支付加工費,由於甲公司已明顯不能履行合同,乙公司利益將受到嚴重損害。

(3)合同法中的違約責任的案例擴展閱讀:

1、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

2、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

3、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4、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守信的原則。

5、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循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干擾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肆』 合同法中的違約責任

比如說,商店從工廠來買一批貨物,2000元;源按市場價,這批貨物可以獲益1000元
現在,工廠不交貨,商店為了買到這批貨而花費的諸如車費等費用就是其實際的損失。1000元利潤就是「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是假如說,這批貨突然漲價,可以獲利3000元,這就不是「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或者應當預見到得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還是只能按1000元算。

『伍』 合同法中違約責任的精神損害賠償問題

精神損害賠償來是權利自主體因其人身權益受到不法侵害而使其遭受精神痛苦或精神受到損害而要求侵害人給予賠償的一種民事責任。
是指人身權益受到傷害,是一種侵權請求權。
你所說的合同,是使用合同法調整的民事行為,你所約定的精神損害賠償沒有依據。
但你可以直接約定合同相對人,即對方,在不履行合同義務時承擔何種「違約責任」即可,不需要明確到「精神賠償」,不然會有爭議。

熱點內容
施工員被別人簽字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9-02 19:51:21 瀏覽:281
關於網路轉發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02 19:51:13 瀏覽:697
青年法治講堂 發布:2025-09-02 19:25:35 瀏覽:910
南陽宛城區法律援助電話 發布:2025-09-02 19:25:28 瀏覽:916
濱州法院小區 發布:2025-09-02 19:24:50 瀏覽:352
立法的科學原則含義 發布:2025-09-02 19:22:05 瀏覽:701
叫女方墮胎會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9-02 19:21:55 瀏覽:479
法治熱報網 發布:2025-09-02 19:21:55 瀏覽:230
南京綠化法規 發布:2025-09-02 19:07:45 瀏覽:469
佛佛法治怒 發布:2025-09-02 18:54:08 瀏覽: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