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基礎企業所得稅

經濟法基礎企業所得稅

發布時間: 2021-01-27 14:35:49

Ⅰ 山東會計初級經濟法基礎目錄

目 錄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法律基礎
一、法和法律
二、法律關系
三、法律事實
四、法的形式與分類
五、法律部門與法律體系
第二節 經濟糾紛的解決途徑
一、經濟糾紛的概念與解決途徑
二、仲裁
三、民事訴訟
四、行政復議
五、行政訴訟
第三節 法律責任
一、法律責任的概念
二、法律責任的種類
第四節 同步強化自測練習

第二章 勞動合同與社會保險法律制度
第一節 勞動合同法律制度
一、勞動關系與勞動合同
二、勞動合同的訂立
三、勞動合同的主要內容
四、勞動合同的履行和變更
五、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
六、集體合同與勞務派遣
七、勞動爭議的解決
八、違反《勞動合同法》的法律責任
第二節 社會保險法律制度
一、社會保險的概念、種類與基本原則
二、基本養老保險
三、基本醫療保險
四、工傷保險
五、失業保險
六、生育保險
七、社會保險費征繳
八、社會保險基金管理運營
九、違反《社會保險法》的法律責任
第三節 同步強化自測練習

第三章 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
第一節 支付結算概述
一、支付結算的概念
二、辦理支付結算使用的主要支付工具
三、辦理支付結算的原則
四、辦理支付結算的基本要求
第二節 銀行結算賬戶管理
一、銀行結算賬戶的概念和種類
二、銀行結算賬戶的開立、變更和撤銷
三、各類具體銀行結算賬戶的開立和使用
四、銀行結算賬戶的管理
第三節 銀行卡
一、銀行卡的概念與分類
二、銀行卡賬戶和交易
三、銀行卡計息和收費
第四節 預付卡
一、預付卡的概念與分類
二、預付卡的相關規定
第五節 結算方式
一、匯兌
二、托收承付
三、委託收款
四、國內信用證
第六節 票據的一般規定
一、票據的概念
二、票據權利與責任
三、票據行為
四、票據追索
第七節 匯票、銀行本票和支票
一、銀行匯票
二、商業匯票
三、銀行本票
四、支票
五、票據的防偽
第八節 結算紀律與法律責任
一、結算紀律
二、法律責任
第九節 同步強化自測練習

第四章 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法律
制度
第一節 增值稅法律制度
一、增值稅納稅人
二、增值稅征稅范圍
三、增值稅稅率和徵收率
四、增值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五、增值稅稅收優惠
六、增值稅徵收管理
七、增值稅專用發票使用規定
八、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主要規定
第二節 消費稅法律制度
一、消費稅納稅人
二、消費稅征稅范圍
三、消費稅稅目
四、消費稅稅率
五、消費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六、消費稅徵收管理
第三節 營業稅法律制度
一、營業稅納稅人
二、營業稅征稅范圍
三、營業稅稅目
四、營業稅稅率
五、營業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六、營業稅稅收優惠
七、營業稅徵收管理
第四節 同步強化自測練習

第五章 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法律制度
第一節 企業所得稅法律制度
一、企業所得稅納稅人
二、企業所得稅征稅對象
三、企業所得稅稅率
四、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五、企業所得稅資產的稅務處理
六、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七、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
八、企業所得稅源泉扣繳
九、企業所得稅特別納稅調整
十、企業所得稅徵收管理
第二節 個人所得稅法律制度
一、個人所得稅納稅人
二、個人所得稅征稅對象
三、個人所得稅稅目
四、個人所得稅稅率
五、個人所得稅計稅依據
六、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七、個人所得稅稅收優惠
八、個人所得稅徵收管理
第三節 同步強化自測練習

第六章 其他稅收法律制度
第一節 關稅法律制度
一、關稅納稅人
二、關稅課稅對象和稅目
三、關稅稅率
四、關稅計稅依據
五、關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六、關稅稅收優惠
七、關稅徵收管理
第二節 房產稅法律制度
一、房產稅納稅人
二、房產稅征稅范圍
三、房產稅稅率
四、房產稅計稅依據
五、房產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六、房產稅稅收優惠
七、房產稅徵收管理
第三節 契稅法律制度
一、契稅納稅人
二、契稅征稅范圍
三、契稅稅率
四、契稅計稅依據
五、契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六、契稅稅收優惠
七、契稅徵收管理
第四節 土地增值稅法律制度
一、土地增值稅納稅人
二、土地增值稅征稅范圍
三、土地增值稅稅率
四、土地增值稅計稅依據
五、土地增值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六、土地增值稅稅收優惠
七、土地增值稅徵收管理
第五節 城鎮土地使用稅法律制度
一、城鎮土地使用稅納稅人
二、城鎮土地使用稅征稅范圍
三、城鎮土地使用稅稅率
四、城鎮土地使用稅計稅依據
五、城鎮土地使用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六、城鎮土地使用稅稅收優惠
七、城鎮土地使用稅徵收管理
第六節 車船稅法律制度
一、車船稅納稅人
二、車船稅徵收范圍
三、車船稅稅目
四、車船稅稅率
五、車船稅計稅依據
六、車船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七、車船稅稅收優惠
八、車船稅徵收管理
第七節 印花稅法律制度
一、印花稅納稅人
二、印花稅征稅范圍
三、印花稅稅率
四、印花稅計稅依據
五、印花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六、印花稅稅收優惠
七、印花稅徵收管理
第八節 資源稅法律制度
一、資源稅納稅人
二、資源稅征稅范圍
三、資源稅稅目
四、資源稅稅率
五、資源稅計稅依據
六、資源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七、資源稅稅收優惠
八、資源稅徵收管理
第九節 城市維護建設稅與教育費附加法律制度
一、城市維護建設稅
二、教育費附加
第十節 其他相關稅收法律制度
一、船舶噸稅
二、車輛購置稅
三、耕地佔用稅
四、煙葉稅
第十一節 同步強化自測練習

第七章 稅收徵收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節 稅收徵收管理法概述
一、稅收徵收管理法的概念與適用范圍
二、稅收徵收管理法的法律關系
第二節 稅務管理
一、稅務管理的概念
二、稅務登記管理
三、賬簿和憑證管理
四、發票管理
五、納稅申報
第三節 稅款徵收與稅務檢查
一、稅款徵收
二、稅務檢查
第四節 稅務行政復議
一、稅務行政復議概述
二、稅務行政復議范圍
三、稅務行政復議管轄
四、稅務行政復議申請與受理
五、稅務行政復議審查和決定
第五節 稅收法律責任
一、稅收法律責任概述
二、征納雙方違反稅收法律制度的法律責任
第六節 同步強化自測練習
附錄一 同步強化自測練習參考答案
附錄二 全書參考法律依據匯總

Ⅱ 如何學注會《稅法》:企業所得稅重要的

發點經驗給你(本人原創的。)能考,一門一門的准備,今年才考完,現在是備考2011年注冊會計師的最好時間。我跟你說說所需要的底子,可能會對你好一些。會計,需要有中級會計實務,成本會計,財務管理,財務報表分析的底子。審計,要會計學得好,審計才容易懂,這本書枯燥,比會計花的時間還要多。財管,需要有財務報表分析,管理會計,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的知識。經濟法,沒基礎,也可以學。稅法,需要有會計基礎的知識。風險管理,我沒考過,我是考老制度。現在注冊會計師剛考完不到一個月,應該是說最好預習明年的注冊會計師的時間,考注冊會計師,切忌不可貪多,不可高估自己活著低估注冊會計師的難度。現在最好不要把6本書買全,因為教材肯定會變動,尤其是稅法明年變動會很大,我建議你一科一科的准備,准備好一本書,再買一本書准備,准備到明年4月,看你的准備情況,再決定考幾科,以我個人的看法,我絕對你報考三科最為合適,經濟法,稅法,風險管理,這幾科與會計聯系不是很大,與會計稍微聯系大點的是稅法。輔導書不一定要買,最好報個班,現在報2011年的班,是送2009年的,建議你最好報考網校,跟著學,效果會比較不錯的。另外在准備的過程中,切忌莫放過大題,因為考試如果一道大題沒做,及格的可能性就很小,一道大題都差不多18分左右,如果以道沒錯,就是80分往下起平,也就是說,正確率要達到80%才有希望及格,但正確率達到80%的,一般都能把題目做完,寧願平常多錯一點,也不要放過大題。關於搭配的問題:1.會計審計(+稅法):這樣搭配無可厚非,有人說先考這個,考了這個等於注冊會計師考了一半,這種說法本身沒什麼錯誤,但是這么搭配是因人而異的,本身會計的難度最大,審計花費的時間比會計還要長,所以這樣的搭配適合底子非常好,並且有時間比較,愛鑽研大題的那種。如果你現在准備的話,可以試試,建議最好試聽網校的輔導班,有10節免費的,其中包括第二章,如果第二章都聽不懂的,建議不要准備。2.會計稅法(+經濟法/+風險管理):這樣搭配比第1種搭配要少花3個月的適合,這種報法適合大三的學生,專業課即將學完,並且沒有其他考試,只考注冊會計師的,這樣如果考上,對畢業找工作相對好點。3.稅法經濟法(+風險管理):這種適合考試經驗不足的,歸納能力不強的,適合先從這個考起。4.財管經濟法(+風險管理/+稅法):這個搭配是最省時間的,但特別針對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學的不錯,並且學過金融的朋友,因為財管的期權股價是最難的章節,其次是企業整體價值評估,數學學得好,有金融底子的,會省時省力。害怕數學的不適合這一條。注意:這個《會計》與注冊會計師的每一門都有聯系,其中與審計稅法聯系最大。這個《會計》並不是基礎,更不是《會計基礎》,很多學會計的,考這一科,考10多分,20多分都是正常的,大題一個不會的很多。所以最好有點心理准備,這個《會計》需要財管,成本會計的底子,第二章金融資產中,就涉及年金(資金時間價值)的知識。《經濟法》《稅法》需要有《會計基礎》知識,經濟法的公司法,證券法,就要判斷現金流量,凈利率問題,一點會計基礎都沒有,肯定不行的。另外票據問題,如果是非會計專業,也不好理解,肯定要多費時間。《稅法》更加需要有《會計基礎》知識,企業所得稅,財務報表,各項費用,固定資產折舊,增值稅,這樣的基本知識都沒有,可以不用去考。下面是如何學習的問題,風險管理我沒有考過,也不需要考了,所以我不好回答,審計我也是沒掌握方法,所以也不回答,其他4科我來告訴你:其實很多人說考經濟法,稅法不需要會計基礎,是個錯誤。首先是財管:並不像別人說的掌握公式就很容易考過,財管加客觀題,要計算的是80分以上,學財管的底子是財務報表分析,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其中成本計算肯定是年年都有的,這個是屬於容易的題目,所以一定要會算。其次,通過歷年的試卷看,財管的計算類型這么幾個,容易的是財務報表分析,可持續增長率計算,最佳存貨,最佳現金持有量,銷售預算,風險計算,屬於難的有期權股價,這個也是年年考,二叉樹,斯科爾斯模型,肯定要知道,然後融資租賃,企業整體價值評估。10種類型的計算都要會,最基礎的章節是年金,凡事考慮年限的,無非肯定是用到年金和風險的,其中數學最好是學過概率,你像風險計算中的標准差,方差,相關系數,全部是概率到財管的具體運用。經濟法:經濟法有點雜,歸納的東西多,歸納完之後,還有其他零散的.1.歸納時間,這個是第一章,訴訟期限,肯定會考。還有比如多少日登記,多少日見報,多少日發出公告,等等,破產法,公司法合並分立會提及。2.歸納表決方式,合夥企業法,公司法,破產法,物權法,都會有。3.歸納組織形式,比如董事會,監事會,股東會的,這些合夥企業法,外商法,公司法,破產法,物權法都會有。4.歸納人事任免制度,比如公司法獨立董事,比如破產法管理人,都會有。5.歸納能否對抗善意第三人,這個物權法有。6.歸納其他數字,這個很重要的。重點章節往往是公司法,證券法,合同法,破產法,物權法。這些章節也容易結合。稅法:而稅法不同.因為你看稅法,出題就有很對性,計算題都是出稅種,叫你算多少稅,分值比例較高,所以你如果計算做得好,考80分都容易,我這么告訴你幾點,你回去好好看看稅法.稅法從增值稅,除了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外,書上黑體字,都是按照這么一個順序.1.各個稅的概念2.征稅對象,納稅義務人.3.計稅基礎,這個是計算的關鍵,哪些要計稅,哪些要剔除,哪些算組價,你列一張表.4.納稅時間,地點,稅收優惠.你按照這4樣,再歸納第5個.5.與房子有關的稅,你看歷年試卷,年年都會考到.你這么一歸納,稅法頂多歸納出30頁4A的紙,肯定能過了.會計:會計我一直頭疼,把最難得看了,但是今年放水,考些不看的地方,但是會計也要有財管的基礎,第二章金融資產就需要財管,未確認融資收益,所以學會計必須有底子,有中級財務會計的底子,有財務報表分析,稅務的知識。學會計我的歸納不到家,但是還是必須說,各個章節的聯系,金融資產,投資性房地產,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長期股權投資都是有著聯系,所以這幾章要學好。然後財務報表,合並財務報表,所得稅會計是難點。歸納有以下這么幾點:因為會計其實是考你的會計准則問題,很詳細的,所以首先要1.歸納會計科目核算內容2.歸納以什麼價值核算,你比如歷史成本,公允價值,到底是什麼價值。3.歸納相同點,比如哪些要提減值准備,哪些可以沖回,哪些不可以沖回。4.對比,資產對比負債,對比所有者權益。5.共性,資產裡面的,比如金融資產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的資產,共同與差異,金融資產與投資性房地產的共性。審計我沒學好。備考中注意這么幾點:1.不能因為沒有2011年的教材而不預習,用09年的教材預習,最好不要買輔導,報個班比較穩妥,因為你如果面輔導,有以下兩個方面不好,如果你考得多,會感到預習時間不夠,再就是萬一教材改變大,做成了一個印象反倒不好。還不如報個班,把習題班學會就好了。等新書一下來,就趕緊做題。2.心態放穩,不是很難的考試,只是到了那裡,會有兩個想法,一是題目不難,但是不會,二是感覺一整本書都是重點。3.最怕的是高估自己,低估注冊會計師,很多考過初級,中級,盲目覺得自己的自學能力不錯。4.要堅持做大題,最怕的就是看到大題,就腦袋裡面思考一下,不動筆,而直接去看答案。如果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可以網路搜索一下「會計考友論壇」或者加我網路HI,或者語音聊聊。最後祝你考試順利,工作順利。

Ⅲ 經濟法基礎企業所得稅公益性捐贈的問題

第一個題目,答案明顯錯了!
當年利潤400萬,其中已扣除了這55萬的捐款。回題目自己也說了,「均在營業答外支出中列支」。
義務教育捐贈扣除限額為48萬;直接捐贈5萬不得在稅前扣除。
因此,應納稅所得額為:
400+(50-48)+5=407萬元

第二個題目,答案是正確的。
捐贈扣除限額為:5000×12%=600萬元>100萬元
所以捐贈的100萬可以全額扣除。同樣,這100萬已包括在利潤總額中了。
國債利息收入是免稅的。
因此應納稅所得額為:5000-20=4980萬元

Ⅳ 經濟法基礎,企業所得稅

應該是不同的概念:
.在利潤表中的所得稅費用是按權責發生制計提的,不是實際繳納內的,應在次月15日內容繳納.分錄如下,
1.月底結轉所得稅時做:
借:所得稅費用
貸: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2.結轉本年利潤做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費用
3.在次月15日內申報納稅
借: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Ⅳ 接受捐贈收入和轉讓專利權取得的收入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算不算銷售(營業)收入,東奧經濟法基礎輕松過關1

企業在計算業務招待費、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等費用扣除限額時,其銷售(營業)收入額應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以及根據稅收規定確認的視同銷售收入,但不包括營業外收入。而接受捐贈收入和轉讓專利權取得的收入屬營業外收入,因此接受捐贈收入和轉讓專利權取得的收入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不算銷售(營業)收入。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的補充通知》(國稅函[2008]1081號)附件《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及附表填報說明》附表一《收入明細表》中,填報說明規定,「銷售(營業)收入合計」填報納稅人根據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確認的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以及根據稅收規定確認的視同銷售收入,該行數據作為計算業務招待費、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扣除限額的計算基數。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所得稅執行中若干稅務處理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202號)第一條關於銷售(營業)收入基數的確定問題也明確規定,企業在計算業務招待費、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等費用扣除限額時,其銷售(營業)收入額應包括《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的視同銷售(營業)收入額。因此,業務招待費稅前扣除限額的計算基數,應以稅法要求的收入為准,即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以及根據稅收規定確認的視同銷售收入,但不包括營業外收入。

Ⅵ 經濟法基礎中有關企業所得稅

法律的東西,不太好斷章取義的。

你還是按企業所得稅法的規章條例去回套吧。

看看這答兒:
http://ke..com/view/1341855.htm?fr=ala0

Ⅶ 經濟法基礎中的企業所得稅和會計中的所得稅一樣嗎

應該來是不同的概念:
.在利潤表中自的所得稅費用是按權責發生制計提的,不是實際繳納的,應在次月15日內繳納.分錄如下,
1.月底結轉所得稅時做:
借:所得稅費用
貸: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2.結轉本年利潤做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費用
3.在次月15日內申報納稅
借: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熱點內容
股權證書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07 04:00:19 瀏覽:847
公司規章制度匯編前言 發布:2025-09-07 03:59:37 瀏覽:575
六穩六寶法院 發布:2025-09-07 03:58:57 瀏覽:885
補充協議未審計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07 03:50:26 瀏覽:39
刑事條例罪 發布:2025-09-07 03:47:34 瀏覽:226
當事人和法官交流嗎 發布:2025-09-07 03:32:26 瀏覽:518
重慶中豪律師事務所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07 03:29:43 瀏覽:333
聘請國企法律顧問的方式 發布:2025-09-07 03:27:33 瀏覽:836
景區管理站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07 03:26:09 瀏覽:905
法學大律師 發布:2025-09-07 03:05:31 瀏覽: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