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婚姻法應當忠誠

婚姻法應當忠誠

發布時間: 2021-01-28 10:12:34

『壹』 關於婚姻法第四條「夫妻應當互相忠實」的規定的案例

首先,根據你寫的,他們並沒有登記結婚,只是定親和住一起,事實上的婚版姻關系並不能權替代法律上的關系,法院時候受理了此案?如果根本沒有登記結婚,就無法獲得法律保護、所謂離婚及反訴就無從談起。
其次,如果登記結婚了,那麼彭某的主張應該得到法院的支持,是否離婚要看夫妻雙方感情是否破裂為准。

『貳』 婚姻法第四條中,「夫妻之間應互相忠實」具體什麼含義

只是一句空話而已,沒有什麼用,從法律上來講,不能以本條來作為判內決依據。
但是,如果離婚不容忠實比如與他人同居,包養等可作為財產少分的依據。僅限於法律規定的不忠實情形。
如果是小金庫私房錢、撒謊、隱瞞等沒有構成法律明確約定的情形,沒有任何事情。

『叄』 婚姻法對於忠實義務有何規定他是可強制執行的法定義務么為什麼

夫妻忠實義務指夫妻雙方在共同生活中應當互相踏實以維護婚姻關系的專一性和排他性,舊時的一些法律將忠實義務稱為貞操義務,一些學者對忠實義務采廣義的解釋,強制夫妻應當互相忠誠,不得出於一己私利或第三人的利益而損害其配偶利益的行為。通常認為,關於夫妻忠實義務可以作狹義和廣義兩種解釋。狹義上的夫妻忠實義務,又稱貞操忠實義務,僅僅意味著配偶性生活的排他專屬義務。廣義上的夫妻忠實義務,不僅包括夫妻在性生活上互守貞操,不為婚外性行為,也包括夫妻不得惡意遺棄配偶他方,不得為第三人利益犧牲、損害配偶他方的利益。本文所要討論的夫妻忠實義務是取其狹義的理解,即貞操忠實義務。在早期,忠實義務不是配偶雙方的義務,而是強加給女方單方的義務,這樣規定的目的是為了維護男系血統的純正。因此,法律對於妻子貞操的要求極為嚴格,對失貞的婦女處置十分嚴厲。反之,對丈夫的通姦行為卻極為寬容,使得夫妻在忠實義務上處於不平等的地位,這樣的規定是極其不科學的。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特別是人們法律意識和素養的提高以及對人權保護力度的加強,對夫妻忠實義務的認識也更加科學、更加合理。
在我國婚姻法對夫妻忠實義務作出界定前,對夫妻忠實義務是屬於道德義務還是法律義務存在爭議,有這么幾種觀點。一是有人認為夫妻忠實義務從根本說是一項道德義務,甚至僅是一項並非公認的道德義務。⑵二是認為夫妻忠實是夫妻之間兩性關系的義務,這實際上也是排他的權利,法律明確夫妻之間有相互忠實的義務,旨在以立法方式端正人們的婚姻態度。⑶三是認為夫妻忠實是一項法律義務,違反此義務的配偶和第三者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並且另一方可以報告當地公安機關或司法機關申請排除障礙。新婚姻法吸收了爭論的成果,對夫妻忠實義務進行了規定,使其上升為法律義務,但是,我們應當明確這並不意味著夫妻忠實義務與道德無關,而是我國法律所體現的德治與法治的有機統一,治理這一問題必須做到兩者的互補與和諧,這一點是我們認識夫妻忠實義務法律性質的前提。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對夫妻忠實義務的法律性質還要注重從以下兩個方面加以理解:
1、夫妻忠實義務的基本法律性質定位。通說認為,配偶權是基於夫妻法律規定的夫妻身份地位而產生的基本身份權。從法律性質上看,具有權利義務的復合性,即在配偶權中權利和義務不可分割,行使權利亦即履行義務。原則上這種身份權權利人不得放棄,甚至可以認為權利人有行使它的義務。配偶權雖然本質上是權利,卻是以義務為中心。權利人在倫理道德的驅使下自願或非自願的受制於相對人的利益,因而權利中包含著義務。所以,雖然夫妻忠實義務名為「義務」,可筆者認為,在本質上它卻是權利與義務的復合體,這兩個方面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2、夫妻應當相互忠實是夫妻雙方共有的權利和義務。即丈夫有要求妻子對自己忠實的權利,而同時自己負有對妻子忠實的義務,相對應而言,妻子有要求丈夫對自己忠實的權利,而同時自己負有對丈夫忠實的義務。這里,還有一點需要加以強調說明,有的學者認為夫妻忠實義務不僅拘束配偶權權利主體,而且拘束其義務主體。一方面,它要求配偶之間相互保持愛情專一、感情忠誠,相互忠實於對方;另一方面,它還拘束配偶權的其他義務人,即從配偶權的絕對權的性質出發,要求一對配偶以外的任何其他人,都對該對配偶負有不得破壞該對配偶的貞操義務,任何負有這樣義務的人與配偶一方通姦,破壞配偶一方的貞操,便構成了侵害,就是違背了忠實義務,就要承擔責任。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有合理的成分,但是,對忠實義務的主體的定位卻不敢苟同。因為,對夫妻忠實義務而言,它的主體只可能是有夫妻關系的配偶雙方,至於上述觀點所表述的第二個方面固然是存在的,但是,它並不是夫妻忠實義務的內容,而是基於其他的規定派生出來的,所以,在對夫妻忠實義務進行法律定位時,對主體的界定也是尤為重要的,那就是主體只可能是夫妻雙方,而不存在第三方,至於對有過錯的第三方則要按其他的相關法律規定追究責任。

『肆』 違反《婚姻法》第四條「夫妻應當互相忠實義務」的糾紛案 求該題的答案

1、依據婚姻法司法解釋第三條規定,當事人僅以婚姻法第四條為依據提起訴訟的,人內民法院不容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
2、根據《婚姻法》第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三)實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這里的損害賠償包括物質和精神損害賠償。

3、以《婚姻法》為依據提起訴訟主張精神損害賠償,必須是以離婚為前提,第三者不是配偶一方,不屬於適格當事人;依據《精神損害賠償》,第三者對無過錯方的所謂「精神損害」也無法律依據,故不得直接起訴第三者。

4、趙某起訴的時候就搞錯了,其直接以《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起訴就可以了。王某與張某既然已經非常同居,就符合該條第二項的情形了。

『伍』 夫妻忠誠協議的有效條件有哪些

夫妻簽訂的「忠誠來協議」源,只是要體現了雙方真實意思,沒有違背法律禁止性規定與公序良俗,沒有涉及限制人身權(比如不得離婚、不得再婚、不得參與社交活動等)的,以表示對相對人忠誠義務的協議是有效的。同時,《婚姻法》中也規定了「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的法定義務,從立法本意上是支持夫妻相互忠誠的。

『陸』 婚內忠誠協議應該受法律保護嗎

A 婚內夫妻忠誠協議是否有法律效力

一、先說個案情:

有夫妻雙方在婚後訂立了一份夫妻忠誠協議,其主要內容為:雙方都要對對方忠誠,不得與婚外異性有不正當男女關系,否則,違約一方應向對方支付精神損失費10萬元。後來男方違約,女方向法院起訴要求執行協議。

法院判決:

駁回女方要求男方按協議賠償其精神損失費10萬元的訴訟請求。

二、原因分析

1、該協議是對個人人身自由的限制,違背了憲法。

人生自由權是公民在法律范圍內有獨立為行為而不受他人干涉,不受非法逮捕、拘禁,不被非法剝奪、限制自由及非法搜查的權利。與情投意合的異性自願發生性行為,屬於公民的人身自由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七條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生自由權是不受侵犯,是公民最起碼、最基本的權利。

2、該協議的法律依據本身不具有可訴性。

此協議建立的基礎是我國婚姻法第四條規定「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家庭成員間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三條規定:

當事人僅以婚姻法第四條為依據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

由此可知,婚姻法第四條是一個宣言性的條款,它本身是不可訴的,不能單獨以這條規定提起訴訟告妻子或丈夫對自己不忠實,只能與有關離婚、過錯損害賠償的條款一起援引提起離婚訴訟。

三、夫妻忠誠義務,缺乏法律層面上的強制力。

雖然我國《婚姻法》第四條規定夫妻雙方互負忠誠義務,但並沒有明文規定違反這一規定所要受到的法律制裁(《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情形除外),所以夫妻的忠誠義務是一種道德上的義務,並沒有法律層面上的強制力。

四、該協議不宜適用合同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條第二款的規定「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而婚內忠誠協議是對人身自由的限制,明顯是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

五、其實,有補救措施

男方與婚外異性有不正當男女關系,違反了夫妻間忠誠義務,女方可以作為無過錯方,根據我國《婚姻法》第46條,提出離婚,同時要求對方損害賠償,而不是單獨按協議要求賠償精神損失費。

六、結論

婚內夫妻忠誠協議,本身是一個無效協議。但當夫妻一方有婚姻法第46條規定的情形 ,另一方提出離婚時,無過錯方可要求損害賠償。

『柒』 2019婚姻法,忠誠保證書書面格式怎麼樣的才會更具有法律效應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您好!
《婚姻法》第4條規定,「夫妻版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權重。」該規定雖是倡導性的規定,但從中可以清晰的知道夫妻之間有相互忠誠的義務!忠誠,不僅受倫理道德約束,而且受現行法律規范。
目前法律雖然沒有明確規定忠誠協議和單方出具保證書的法律效力,但法院大部分的做法是確認忠誠協議或保證書具有法律效力。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捌』 婚姻法規定了夫妻忠實義務含義嗎

有的。
違反此規定需要依法承擔對應的責任。

《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玖』 婚姻法規定夫妻之間互相忠誠和

這個當然沒有,忠誠與否全靠兩個人自己,婚姻法是管不了兩個人能否忠誠,婚姻法只能起著一種約束,不讓你隨隨便便,但真的到了非離不可的情況下,還是得離。

『拾』 法律對夫妻之間的忠誠有沒有明確的規定

我國《婚姻法》第4條規定:「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家庭成員專間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屬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因此,「互相忠實」是夫妻的法定義務,但這一法定義務僅是原則性,並無具體規定,因此更多的是由當事人依靠自製力自覺履行,目前尚無法定的強制履行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3條規定:「當事人僅以婚姻法第4條為依據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

熱點內容
依法治理領導小組 發布:2025-09-09 05:03:30 瀏覽:726
朝陽法院立案查詢 發布:2025-09-09 04:56:58 瀏覽:217
法律知識考試報道 發布:2025-09-09 04:55:33 瀏覽:713
法治鄉村意見 發布:2025-09-09 04:44:11 瀏覽:507
勞動法對同一總公司下子公司調動 發布:2025-09-09 04:44:04 瀏覽:857
對道德判斷 發布:2025-09-09 04:37:39 瀏覽:610
新修改的行政訴訟法規定 發布:2025-09-09 04:37:36 瀏覽:879
合肥市廬陽法院 發布:2025-09-09 04:34:44 瀏覽:269
水利政策法規有哪些 發布:2025-09-09 04:29:07 瀏覽:555
批准軍事法規 發布:2025-09-09 04:26:17 瀏覽: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