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訴訟時效日期合同法

訴訟時效日期合同法

發布時間: 2021-01-28 12:08:47

A. 根據《合同法》第161條的規定,能否主張訴訟時效應當從貨物交付之日起算

未明確約定付款期限的,債權人可在合理的時間內隨時主張權利,第一次主張債權時即為債務的履行期限。若無其他證據,則本案訴訟時效從債權人第一次主張權利之日即起訴之日起中斷。

B. 合同法205條是否有訴訟時效

有訴訟時效,時效和最後的合同日期有關,寫明日期的為兩年,未寫明的從主張還款日期起兩年

C. 合同法中撤銷權的一年期限是除斥期間還是訴訟時效

一、合同法中撤銷權的一年期限是除斥期間。

撤銷權的時效歷有除斥期間和訴訟時效兩說。除斥期間是法律為形成權設定的行使期間。所謂形成權,是指因單方民事行為即能引起民事關系發生、變更、終止的權利。

主張撤銷權時效是訴訟時效的觀點認為,撤銷權是請求權,即請求撤銷合同的權利,不是形成權,債權人不可以自行撤銷合同,故撤銷權的時效應為訴訟時效。主張撤銷權是除斥期間的觀點認為,債務人、第三人有詐害行為的,債權人應當及時行使撤銷權,因此撤銷權時效,屬除斥期間。

《合同法》第七十五條規定撤銷權的期間為一年和五年。債權人知道撤銷原因的,自知道之日起,為一年。債權人不知道撤銷原因的,自詐害行為發生之日起,為五年。期間屆滿,當事人撤銷權消滅。

二、最高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八條規定:

「合同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的『一年』、第七十五條和第一百零四條第2款規定的『五年』為不變期間,不適用訴訟時效中止、中斷或者延長的規定」。

司法解釋只是規定合同法第七十五條規定的『五年』期限是不變期間,而未規定該條規定的『一年』期限為不變期間。審判實踐中,對合同法第七十五條規定的『一年』期限的性質存有分歧。由於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已明確規定合同法第七十五條規定的『五年』期限是不變期間,而未規定該條規定的『一年』期限是不變期間,因此,該條中的『一年』期限應當屬於訴訟時效,對此,最高法院的法官也持肯定態度。

拓展資料

一、除斥期間屆滿,形成權消滅。除斥期間與訴訟時效,都可以督促當事人行使權利,然二者卻有質的不同,主要為:

第一,訴訟時效適用於請求權,請求權是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或者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除斥期間適用於形成權。

第二,訴訟時效的適用范圍無需事事由法律特別規定,只需符合法院受案范圍的請求權,均可援用訴訟時效。除斥期間需由法律明確規定,法律未做特別規定的,當事人不能援用除斥期間。

第三,訴訟時效有中止、中斷、延長的制度,除斥期間則無,是固定不變的,故除斥期間又有不變期間之稱。

第四,訴訟時效屆滿,消滅的是勝訴權,當事人的請求權依然存在,只不過是被請求權人產生時效屆滿的抗辯權,可以據此對抗請求權人的請求。除斥期間屆滿,當事人消滅的是實體權利,該權利喪失,不能再行使。

二、《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二條釋義:

本條是對贈與人的法定撤銷情形及撤銷權行使期間的規定。

贈與合同的法定撤銷,是指贈與合同成立後,在具備法律規定的情形時,撤銷權人可以撤銷贈與。贈與的法定撤銷與任意撤銷的不同點在於:第一,撤銷贈與須依法律規定的事由;第二,只要具備法定事由,不論贈與合同以何種形式訂立以至經過公證證明,不論贈與的財產是否已交付,也不論贈與是否屬於社會公益和道德義務性質,享有撤銷權的人均可以撤銷贈與。

贈與本是使受贈人取得利益的行為,如果受贈人對贈與人有加害行為或者其他忘恩負義行為的,法律應賦予贈與人有撤銷贈與的權利。贈與合同的法定撤銷情形,均為受贈人的違法行為或者違反贈與合同約定的行為。贈與人依法撤銷贈與的權利,是法律對贈與人加以保護的重要內容。

贈與人的法定撤銷情形

依該條規定,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的三項法定情形有如下含義:

1.受贈人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其要點,一是受贈人實施的是嚴重侵害行為,而不是輕微的、一般的侵害行為。二是受贈人侵害的是贈與人本人或其近親屬,包括配偶、直系親屬(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等)、兄弟姐妹。如果侵害的是其他親友則不在此列。

至於受贈人的侵害行為是否必須出於故意,是否須達到構成犯罪的程度,一些國家和我國台灣地區的立法則有所不同。如德國規定,受贈人對於贈與人或其親近屬有重大侵害行為或重大忘恩負義的行為時,贈與人得撤銷其贈與。而我國台灣地區則規定,受贈人對於贈與人或其最近親屬,有故意侵害之行為,依刑法有處罰之明文者;以及對於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者,贈與人得撤銷其贈與。由此可見,對撤銷贈與的法定事由,德國的撤銷條件較為寬松,並未特別指出是故意行為,也沒有強調達到犯罪的程度,贈與人即可撤銷贈與。而我國台灣地區的條件則較為嚴格,既明確為故意行為,又需構成犯罪。按照我國合同法的規定,受贈人只要嚴重侵害了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贈與人即可撤銷贈與,而不限於故意和犯罪行為。

2.受贈人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其要點在於:一是受贈人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二是受贈人對贈與人有扶養能力,而不履行對贈與人的扶養義務。如果受贈人沒有扶養能力或者喪失了扶養能力的,不產生贈與人撤銷贈與的權利。

3.受贈人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其要點在於:一是贈與合同約定了受贈人負有一定的義務。二是贈與人已將贈與的財產交付於受贈人。三是受贈人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在附義務的贈與中,受贈人應當依約定履行其所負義務。在贈與人向受贈人交付了贈與的財產後,受贈人如不依約履行其義務,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

為了盡早確定贈與關系的去留,撤銷權人應當依法及時行使撤銷權。贈與人行使撤銷權的期間為一年,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計算。這一期間屬於除斥期間,即法律對某種權利所預定的行使期間,不存在中止、中斷和延長的問題。撤銷權人如在法律規定的期間內不行使撤銷權的,其撤銷權即歸於消滅。

D. 我國《合同法》規定,下列( )提起的訴訟時效期間為4年。

正確答案:C,D
解析:我國《合同法》規定,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其訴訟時效期限為4年。

E. 請問合同法中有關於時效、時限的相關規定

《民通》第135條(普通訴訟時效);《合同法》第55條、75條、104條第2款、129條;《訴訟時效規定》第6條、第7條、第10條;

F. 欠條上沒有註明還款日期,有沒有法律訴訟時效的限制

欠條上沒有註明還款日期的,法律訴訟期限一般為三年。

《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規定:「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對借款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借款人可以隨時返還,貸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內返還。」

同時,一般的民事行為訴訟時效期限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此,對於沒有約定履行期限的債務關系,債權人可以隨時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對於債權人一直沒有主張權利的,則適用最長訴訟時效期間,從債權債務關系發生之日起計算20年,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再予以保護。

沒有還款期限的欠條訴訟時效時間計算:

我國《民法通則》第137條明確規定:訴訟時效的起算時間是「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我國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點以權利被侵害時為准,即堅持「侵害論」。

(6)訴訟時效日期合同法擴展閱讀:

欠條適用條件:

欠條通常適用於下列幾種情況:

1、在購買物品或收購產品時,因不能支付或不能全部支付他人的款項而要寫張欠條。

2、借了他人或單位的錢物到時不能歸還,或不能全部歸還,有部分的拖欠,此時就需寫張欠條。

3、借了個人或公家的錢物,事後補寫的憑證,也可以稱作欠條。

《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規定,對借款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借款人可以隨時返還,貸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內返還。

法律明確規定,欠條沒有寫明具體還款日期的,權利人可隨時要求還款義務人返還,但應給予必要的時間。欠條沒有借條的法律效力高,建議在借錢的時候簽借條更加穩妥,欠條中的內容須仔細寫,借款人的名字,手印,錢的用途都應該寫清楚。



G. 買賣合同訴訟時效民法通則和合同法沖突怎麼辦

按照現在的一般情況看

還是執行了民法通則

似乎民法通則更強調於小型買賣

而合同法的那個是指大型貨物買賣合同

熱點內容
法官員額後安徽工資 發布:2025-09-10 10:22:38 瀏覽:683
道德何濤 發布:2025-09-10 10:07:50 瀏覽:722
呼和浩特司法鑒定中心 發布:2025-09-10 09:58:23 瀏覽:709
宋雲峰律師 發布:2025-09-10 09:58:15 瀏覽:979
天津薊縣律師 發布:2025-09-10 09:56:53 瀏覽:382
教育法規試卷答案 發布:2025-09-10 09:56:47 瀏覽:607
基層法律服務公益性 發布:2025-09-10 09:52:30 瀏覽:410
工程監理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0 09:51:50 瀏覽:504
律師與法官論文 發布:2025-09-10 09:46:52 瀏覽:34
個人收購承兌匯票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0 09:35:20 瀏覽: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