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穀物法的廢除及其社會根源
1. 19世紀40年代英國廢除《穀物法》和《航海條例》的主要原因。他們的被廢除說明了什麼
從別的答案找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最好從正規教材上找答案,比較標准
拿破崙戰爭結束以後,英國估計歐洲市場將對英國商品重新開放,因而投資者擴大投資范圍,企業主擴大生產規模,商人擴大囤集的貨物數量。但是,歐洲大陸在經歷了長期的戰爭破壞後,購買力極為有限;戰爭的結束使軍需定貨停止;各國在戰爭期間也將自己的工業逐漸發展起來;加之美國在1812年的美英戰爭勝利後也實行高額關稅的貿易保護政策等,各國對英國工業品的需求量大為減少,英國工業生產過剩、大批工業企業倒閉、生產減縮,經濟呈現蕭條景象。1815年,英國政府為維護土地貴族利益而頒布了" 穀物法" ,規定國內市場的小麥價格每誇特低於80先令時,禁止外國穀物輸入。
" 穀物法" 對土地貴族階級有利,因為它把國內的穀物價格維持在很高的水平之上,從而可以提高地租;" 穀物法" 對工業資產階級不利,因為隨著工業的發展,開始需要大量的農產品,而高昂的穀物價格勢必引起勞動力價格的上漲和利潤的降低。工業資產階級與地主階級圍繞" 穀物法" 的存廢問題展開了斗爭。" 穀物法" 頒布後,英國糧價上漲、地租猛增。昂貴的穀物,使工人貨幣工資被迫提高,成本增加,利潤減少,削弱了工業產品的競爭能力;昂貴的穀物,擴大了英國各階層的吃糧開支,從而減少了對工業產品的消費;同時,歐洲許多農業國也採取限制英國工業品進口的措施,以抑制穀物法,使英國的對外貿易額銳減。1815年,英國出口總值為5100萬英鎊,1819年減至3500萬英鎊;英國在世界貿易中的比重1800年為33%,1820年降至27%。
從1820年起,英國經濟開始復甦。國王喬治三世死後,其子即位,即喬治四世(1820-1830)。政府內出現了以坎寧和庇爾為首的革新人物,迫於形勢,他們感到只有對工業資本家和工人作一些讓步;才能鞏固土地貴族和金融巨頭的統治。英政府在自由主義策略的影響下,廢除了部分法令,並於1826年放寬穀物進口的限制,規定國內糧食價格高於一誇特60先令時即准許糧食進口。工業資產階級發動了反穀物條例的運動,因為" 穀物法" 的實行,嚴重地影響了工業資產階級的利益,使工廠主難於壓低工資和降低生產成本,從而削弱了英國工業品的競爭能力。正如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分析的:" 當時在大不列顛棉織布廠內使用的10萬架蒸汽機和25萬架手織機,每年要消費4100萬磅麵粉來漿刷經線。漂白等過程所用的麵粉,又等於此量的三分之一。這樣消費的麵粉的總價值,依他計算,在過去10年間,每年等於342083鎊。和大陸麵粉價格比較一下,就可以看出,由穀物關稅強加在工廠主頭上的麵粉高價一項,每年已經等於17萬鎊。格勒估計,1837年,至少等於20萬鎊。" 19世紀20年代,工業資產階級曾企圖用改變穀物價格的辦法來廢除穀物條例,但沒有成功;以後,資產階級又試圖在改革議會制度的同時取消穀物條例,也沒有收到效果。但是,工業資產階級為了自己的利益採用種種手段迫使英國政府作出了一系列讓步:1823年通過了《哈斯基森林法》,英政府放寬了對其他國家航運的抑制和對外糧食進口的限制,同時,迫使英國政府與各主要國家訂立了互惠關稅協定,規定把輸入英國工業品的進口稅平均降低30%,還取消了絲織品的進口禁令,降低了原料、特別是生絲、羊毛、煤等的進口稅率,在1824年,英國工業資產階級迫使政府廢除了於1719年和1750年先後頒布的關於禁止熟練技工出境的禁令;1825年又迫使政府廢除了於1774年、1781年、1785年先後頒布的禁止工具、機器圖樣和機器出口的禁令;1841年至1846年期間,英國又取消了605 種商品的進口稅,降低了1035種商品的進口稅;1846年,在激進的自由貿易派推動下,皮爾保守黨政府廢除了限制糧食進口的《穀物法》;1849年,羅素輝格黨內閣又廢除保持近200 年的《航海條例》。這些法令和措施,特別是《穀物法》的廢除,在英國近代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標志著自由貿易原則對關稅保護主義的勝利,也標志著工商業資產階級對土地貴族的勝利。
航海條例
http://ke..com/view/136081.html?wtp=tt
2. 英國頒布穀物法的原因
1815—復1846年間英國穀物法的變革是制保護貿易制度向自由貿易制度過渡的一個典型案例。英國政府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選擇穀物法而不是自由貿易下的轉移支付來實現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並可以節約分配成本。1815-1846年間,英國政治、經濟環境的變化使穀物法的分配成本一收益發生改變,邊際上的積累最終導致了穀物法的廢除。這種漸進的、積累的變革方式,為英國農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穩定的制度環境.
3. 英國 穀物法
1815—1846年間英國穀物法的變革是保護貿易制度向自由貿易制度過渡的一個典型案例內。英國政府在特定容的歷史背景下,選擇穀物法而不是自由貿易下的轉移支付來實現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並可以節約分配成本。1815-1846年間,英國政治、經濟環境的變化使穀物法的分配成本一收益發生改變,邊際上的積累最終導致了穀物法的廢除。這種漸進的、積累的變革方式,為英國農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穩定的制度環境.
4. 穀物法的廢除表明英國經濟政策發生了什麼變化產生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變化:從重商主義政策發展到自由貿易政策
原因:1、「穀物法」阻礙了商品的流通,不利於工業發展;2、已經完成了工業革命;3、工業資產階級掌權
5. 英國頒布穀物法的原因
1815—1846年間英國穀物法的變革是保護貿易制度向自由貿易制度過渡的一個典型案專例.英國政府在特屬定的歷史背景下,選擇穀物法而不是自由貿易下的轉移支付來實現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並可以節約分配成本.1815-1846年間,英國政治、經濟環境的變化使穀物法的分配成本一收益發生改變,邊際上的積累最終導致了穀物法的廢除.這種漸進的、積累的變革方式,為英國農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穩定的制度環境.
6. 英國廢除《穀物法》是在哪一年
英國廢除《穀物法》是在1846年。
英國《穀物法》簡介:
穀物法(Corn Laws,或稱「玉米法案」)是一道於1815年至1846年強制實施的進口關稅,藉以「保護」英國農夫及地主免受來自從生產成本較低廉的外國所進口的穀物的競爭。它規定了國產穀物平均價達到或超過某種限度時方可進口。其目的是維護土地貴族的利益。要注意的是,在英式英語里,「玉米」(corn)這個詞語泛指所有穀物,與美式英語專指玉米的意思有所不同。
實施該法後,穀物價格驟貴,工人要求提高工資,外國也提高英國工業品進口稅,從而損害了工業資產階級利益。1846年,該法被廢除。英國《穀物法》廢除的最大意義是宣布資本成為英國的最高權力。
廢除《穀物法》是英國政治改革的象徵,同議會改革共同標志英國工業階級越來越重要,也有利於英國自由貿易體系的發展。廢除穀物法會給下院大土地佔有者的政治勢力以致命打擊,換句話說,實際上會給全部英國法律以致命打擊,使租佃者不再依附土地佔有者而獨立。廢除穀物法意味著宣布資本為英國的最高權力;而英國憲法就會根本動搖;立法集團的主要組成部分,即土地貴族的一切財富和一切權力就會被剝奪,因此,廢除穀物法對英國前途的影響遠遠大於任何其他政治措施。但是,廢除穀物法在這一方面也並不會給人民帶來任何利
7. 英國為什麼要廢除穀物法順便解釋一下自由貿易...
網路裡面找 穀物法 和 自由貿易 的詞條吧!
8. 廢除穀物法的社會背景
1819年,李嘉圖在英國議會上院購買了一個代表愛爾蘭的席位。他占據這個席位直到去世。作為議員,李嘉圖支持自由貿易和廢除旨在保護英國國內農業的《穀物法》。
1815—1846年間英國穀物法的變革是保護貿易制度向自由貿易制度過渡的一個典型案例。英國政府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選擇穀物法而不是自由貿易下的轉移支付來實現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並可以節約分配成本。1815-1846年間,英國政治、經濟環境的變化使穀物法的分配成本一收益發生改變,邊際上的積累最終導致了穀物法的廢除。這種漸進的、積累的變革方式,為英國農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穩定的制度環境.
1815—1846年間穀物法的變革是地主階層和工商資本家階層為了各自的利益而在穀物法上展開競爭。工商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及政治支出水平的不斷增加使貿易政策向著有利於他們的方向來調整,最終導致了《穀物法》的廢除。
英國穀物法的變革是保護貿易制度向自由貿易制度過渡的一個典型案例。它使英國在貿易自由化的進程中成功實現了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的目標,為經濟進入全盛的維多利亞時期奠定了基礎。
所以,國家在貿易自由化的進程中,農業政策的調整必須是審慎而穩健的;國家可以選擇多種方式來實現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的目標,每種方式所耗費的成本是不同的,如何以最低的成本實現既定的社會目標是每一個理性政府決策的關鍵。
9. 1815年英國《穀物法》的始末
1815—1846年間英來國穀物法的變革是保自護貿易制度向自由貿易制度過渡的一個典型案例。英國政府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選擇穀物法而不是自由貿易下的轉移支付來實現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並可以節約分配成本。1815-1846年間,英國政治、經濟環境的變化使穀物法的分配成本一收益發生改變,邊際上的積累最終導致了穀物法的廢除。這種漸進的、積累的變革方式,為英國農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穩定的制度環境. 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