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解釋二共同生活
⑴ 關於新婚姻法 兩老人共同生活在一起,未領結婚證的問題~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抄頒布的《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第十三條的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關於事實婚姻和同居關系的認定,同居生活期間一方死亡,另一方要求繼承死者遺產,如果認定為事實婚姻關系的,雙方雖然沒有辦理結婚登記,也可以以配偶身份按繼承法的有關規定處理;如認定為非法同居關系,不能取得其承權,符合《繼承法》第十四條規定的,可根據相互扶助的具體情況處理。《繼承法》第十四條規定:「對繼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繼承人扶養的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人,或者繼承人以外的對被繼承人扶養較多的人,可以分配給他們適當的遺產。」
⑵ 婚姻法中的,共同生活是指要在一起多長時間
在一起生活才叫共同生活,分開住的話就是。分開生活。
⑶ 共同生活的法律概念是什麼
共同生活的法律概念是各方有相互扶助的義務, 財產除法律規定外一般為共同共有, 個人財產可以依法相互繼承, 為共同生活所負債務應由共有人共同償還。
表現在:
1、生活中男女雙方結婚後相互扶持,共擔生活壓力,共創美好生活的持續、穩定的狀態。
2、主觀上,男女雙方具有長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的願望。
3、客觀上,男女雙方能相互扶持,共同履行夫妻義務和家庭義務,共同承擔生活的壓力和風險,共同創造並享受美好生活。
(3)婚姻法解釋二共同生活擴展閱讀
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夫妻間共同的住所;
2、夫妻間共同的精神生活;
3、夫妻間在生活上相互行使權利並履行義務;
4、夫妻間在物質上相互扶助;
5、夫妻共同承擔其他家庭義務。
《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1、工資、獎金。
2、生產、經營的收益。
3、知識產權的收益。
4、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5、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⑷ 婚姻法解釋二 )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共同生活怎麼來認定
這個不好認定,叫你們鄰居最好是基層單位,居委會,什麼的來輔證你們確實們有共同生活過,因為共同生活屬於個人的私生活范疇,所以不容易舉證
⑸ 如何理解婚姻法司法解釋共同生活
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內同債務處理。但夫容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於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
上文中「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實為「夫妻一方為夫妻共同生活而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亦即夫妻共同債務。
你看法條,是說如果一方舉債,如果另一方不能證明是個人債務的或者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的,是要夫妻共同承擔。
這是第三款的內容: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
⑹ 怎樣才能判定婚姻法中「共同生活」呢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四十一條也提到了「夫妻共同生活」,四十一條規定「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關於「夫妻共同生活」的含義,法律沒有對此闡明,學理上也很少對其進行解釋,但我們可以通過對《婚姻法》中夫妻雙方的權利義務的理解,同時結合我們的傳統觀念來明確其含義。
夫妻「共同生活」是指男女雙方結婚後相互扶持,共擔生活壓力,共創美好生活的持續、穩定的狀態。主觀上,男女雙方具有長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的願望;客觀上,男女雙方能相互扶持,共同履行夫妻義務和家庭義務,共同承擔生活的壓力和風險,共同創造並享受美好生活。夫妻共同生活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共同的住所;(2)夫妻共同的精神生活,主要是指基於配偶身份的相互理解和慰籍;(3)夫妻相互扶助的義務;(4)夫妻共同承擔的其他家庭義務。
當然,夫妻是否共同生活的認定是個復雜的問題,有時並不需要同時滿足以上四個方面才認定夫妻存在共同生活。例如,甲因出國留學與妻子乙分居兩年,兩年期間,甲乙感情穩固,仍然應認定為「共同生活」;再如,丙、丁婚後兩人感情甚好,只是因為丙的一點心理障礙,兩人遲遲未同房,仍然應認定為「共同生活」。所以,判斷夫妻是否共同生活,需要把握夫妻生活的實質,即主觀上有共同生活的願望和客觀上共同履行夫妻義務和家庭義務,綜合夫妻共同生活的四個方面一起評判。
⑺ 婚姻法解釋二中的第十條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未共同生活的,中的未共同生活是指哪些
共同生活指的是;吃喝玩樂睡都在一起的生活。【要有證人見證】無性行為不在未共同生活的范圍。
⑻ 婚姻法中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指哪些行為
其一,有配偶的人與他人舉行結婚儀式的,因為舉行結婚儀式本身就有一回種公開性;
其二,有配答偶的人雖未與他人舉行結婚儀式,但對外以夫妻名義相稱的;當事人以夫妻名義購買住房的;除了以上「以夫妻名義」的行為以外,當事人同居生活,一方生病時另一方以配偶的名義簽名、陪侍,女方生育孩子男方以父親的名義在醫院簽字,當事人以父母的名義為子女慶祝滿月等,也可以作為認定「以夫妻名義的」證據。
⑼ 婚姻法離婚(確未共同生活)如何理解
你兒子雖已登記結婚,但既未共同生活,也未發生過性關系,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內中華人民共和國容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於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二)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情況,可以向女方索要回彩禮。
如果女方耍賴,可以依據上述規定,通過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方式予以解決。
⑽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規定中「確未共同生活」如何理解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一款(二)項「回(二)雙方辦理結婚登答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
是指;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於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1,雙方已經辦理結婚登記手續;2,但確未「吃、住、行長期、穩定共同一起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