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不當得利

合同法不當得利

發布時間: 2021-01-28 19:22:46

1. 錢款打到公司法人的私人賬戶,在合同條款未達成的情況下,我該繼續起訴不當得利還是重新起訴合同違約

建議繼續保留訴訟,明顯公司財產與個人財產混同,公司協商補簽合同,明確違約條款作為撤訴的條件。

2. 請問法律界人士:「不當得利」,要負刑事責任嗎如果要,量刑標準是怎樣的

不當得利是民事方面的,不會觸犯刑法,受害人可以以返還不當得利為由訴訟至法院版,要求對方返權還。而侵佔則會觸犯刑法。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七條的規定,
侵佔國家的、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的,應當返還財產,不能返還財產的,應當折價賠償。損壞國家的、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的,應當恢復原狀或者折價賠償。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損失的,侵害人並應當賠償損失。
侵佔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將他人交給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還的行為。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凡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構成本罪。本罪在主觀方面必須出於故意,即明知屬於他人交與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而仍非法佔為己有。

3. 債發生的根據即產生債的法律事實主要有( 單選 ) A合同 B不當得利 C無因管理 D侵權行為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以及相關的法律規范的規定,能夠引起債的發生的法律事實,即債專的屬發生根據,主要有以下幾種:
1)合同
合同,是指民事主體之間關於設立、變更和終止民事關系的協議。合同是引起債權債務關系發生的最主要、最普遍的根據。
2)侵權行為
侵權行為,是指行為人不法侵害他人的財產權或人身權的行為。
3)不當得利
不當得利,是指沒有法律或合同根據,有損於他人而取得的利益。它可能表現為得利人財產的增加,致使他人不應減少的財產減少了;也可能表現為得利人應支付的費用沒有支付,致使他人應當增加的財產沒有增加。不當得利一旦發生,不當得利人負有返還的義務。因而,這是一種債權債務關系。
4)無因管理
無因管理,是指既未受人之託,也不負有法律規定的義務,而是自覺為他人管理事務的行為。無因管理行為一經發生,便會在管理人和其事務被管理人之間產生債權債務關系,其事務被管理者負有賠償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所支付的合理的費用及直接損失的義務。
5)債的其他發生根據
這題目是不是有問題。實在要選 就 A 吧

4. 法律案例,幫忙解決下~謝謝~

(一)1(1)已超過訴訟時效。債務到期是從1988年8月27日到1990年9月,卻沒有中斷、中止情形,故已過兩年訴訟時效。
2(2)王某在1990年10月在字據上對月底還錢作註明的行為是對債務的確認,該債務時效重新計算。
(3)張某的主張能獲得法院的支持。但根據我國《合同法》相關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貸沒有約定利息的應視為沒有利息,故利息沒有法律依據。
(二)D.甲僱人耕田在主觀上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在客觀上給乙帶來利益,給自己帶來損失,構成不當得利
(三)1.不正確。個人獨資企業法規定: 個人獨資企業解散後,原投資人對個人獨資企業存續期間的債務仍應承擔償還責任,但債權人在五年內未向債務人提出償債請求的,該責任消滅。
2.正確
五、1.合夥企業名稱中應當標明「普通合夥」字樣。
2.(1)有效。合夥企業對合夥人執行合夥事務以及對外代表合夥企業權利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2)不合法。根據《合夥企業法》第三十一條之規定:除合夥協議另有約定外,合夥企業的下列事項應當經全體合夥人一致同意:
(一)改變合夥企業的名稱;
(二)改變合夥企業的經營范圍、主要經營場所的地點;
(三)處分合夥企業的不動產;
(四)轉讓或者處分合夥企業的知識產權和其他財產權利;
(五)以合夥企業名義為他人提供擔保;
(六)聘任合夥人以外的人擔任合夥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
(3)合法。強制執行後李退出合夥,但對退夥前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5. 債發生的根據即產生債的法律事實主要有( 多選) A合同 B不當得利 C無因管理 D

下面告訴你為什麼選擇ABCD
摘產生根據,又稱債發生原因,是指因起債產生的法律事實。它專包括以下屬幾種:
1、合同,合同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關系的協議,是債得以產生的最主要、最常見的法律事實。
2、締約過失,締約上的過失,是指當事人在締約過程中,具有過失,從而導致合同不成立、無效或被撤消,致使他方當事人受到損害的情況。締約過失責任產生後,有過失的一方負有向受害的一方賠償的義務,受害的一方享有請求過失的一方賠償的權利,形成債的關系。
3、不當得利,不當得利是指沒有法律或合同上的根據而受益,致使他人受損害,由於取得的利益沒有法律上的根據,應返還給受害人,從而形成以不當得利返還為內容的債的關系。
4、無因管理,無因管理是指沒有法定或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而為他人進行管理或服務所實施的行為。
5、侵權行為,是指行為人不法侵害他人財產或人身權利,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
6、單獨行為,是指表意人向相對人作出的為自己設定某種義務,使相對人取得某種權利的意思表示

6. 不當得利就是指沒有法律上或合同上的根據,使他人受損而自己取得的利益。 《民法通則》第92條

不當得利構成要件有三:原告受有損失,被告取得利益,被告取得利益無合法回根據
原告對答以上三個構成要件均具證明責任。
對方已經證明你有不當得利,你需要證明的是轉賬的錢確實已經明確交付給對方,必要時可以請求公安機關司法協助。
可以認定原告涉嫌訴訟欺詐,具體由人民法院裁量,
望採納!

7. 以下屬於法定之債的有( ) A. 無因管理 B. 不當得利 C. 合同 D. 侵權

法定之債:締約之債,不當得利之債,侵權之債,無因管理之債。

8. 「不當得利」在那個法律那一條有規定

《民法總則》第一百二十二條,因他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內,受損失的人有權請求其容返還不當利益。該條規定明確了不當得利人負有向利益受損人返還義務、利益受損人享有向不當得利人請求返還不當得利的權利的法律效果,也明確了「得利人得利沒有法律根據」、「對方當事人利益受損失」、「得利人取得的利益與對方當事人的利益損失之間有因果聯系」三項基本構成要件。

9. 合同法58條屬不當得利之債嗎

不是,不當得利在《民法通則》中規定的,《民法通則》第92條:「沒有合法根回據,取得不當利益,答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最高人民法院關予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31條規定:「返還的不當利益,應當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當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勞務管理費用後,應當予以收繳。」

熱點內容
偽造離婚證買房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09 19:06:32 瀏覽:152
醫葯設備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09 19:04:15 瀏覽:614
電大國際經濟法簡述要約的概念 發布:2025-09-09 18:53:39 瀏覽:219
2018初級經濟法重點歸納 發布:2025-09-09 18:43:58 瀏覽:124
疫情期間法院異地執行 發布:2025-09-09 18:37:37 瀏覽:89
饒陽法院 發布:2025-09-09 18:36:44 瀏覽:586
法院了解員 發布:2025-09-09 18:22:12 瀏覽:549
不能起訴法院 發布:2025-09-09 18:17:04 瀏覽:567
經濟法基礎江蘇大學出版社參考答案 發布:2025-09-09 18:00:09 瀏覽:81
刑法小文章 發布:2025-09-09 17:49:16 瀏覽: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