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中的故意隱瞞解釋

合同法中的故意隱瞞解釋

發布時間: 2021-01-29 01:31:52

A. 根據《合同法》第42條的規定,合同簽訂方不得故意隱瞞以下哪一項事實

第四十二條 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內償責任:
(一)容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
(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
(三)有其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

B. 請問撻定函有法律效應嗎

一般情況下是無效的,但具體還是得看定金合同如何約定。

未簽訂正式的合同,如果能證明他們當時的宣傳,與實際不符的話,並且這個不符對房屋買賣合同的訂立及房屋價格有重大影響的,可以追究他們締約過失責任,就是因為他們的原因未簽訂正式合同的責任,並要求支付雙倍的定金,如果雙倍定金還無法彌補的損失可以在主張損失賠償。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

第三條 商品房的銷售廣告和宣傳資料為要約邀請,但是出賣人就商品房開發規劃范圍內的房屋及相關設施所作的說明和允諾具體確定,並對商品房買賣合同的訂立以及房屋價格的確定有重大影響的,應當視為要約。

該說明和允諾即使未載入商品房買賣合同,亦應當視為合同內容,當事人違反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2)合同法中的故意隱瞞解釋擴展閱讀: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八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目的不能實現的,無法取得房屋的買受人可以請求解除合同、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賠償損失,並可以請求出賣人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

一、商品房買賣合同訂立後,出賣人未告知買受人又將該房屋抵押給第三人;

二、商品房買賣合同訂立後,出賣人又將該房屋出賣給第三人。

第九條出賣人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時,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解除的,買受人可以請求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賠償損失,並可以請求出賣人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

一、故意隱瞞沒有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的事實或者提供虛假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

二、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抵押的事實;

三、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出賣給第三人或者為拆遷補償安置房屋的事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

C. 商品房買賣合同司法解釋

商品房買賣合同,抄是指襲房地產開發企業(以下統稱為出賣人)將尚未建成或者已竣工的房屋向社會銷售並轉移房屋所有權於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出賣人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與買受人訂立的商品房預售合同,應當認定無效,但是在起訴前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的,可以認定有效。

根據《商品房買賣合同解釋》,因不可歸責於當事人雙方的事由未能訂立商品房擔保貸款合同,並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不能履行的,當事人可以提出解除合同,出賣人應當將收受的購房款或者定金返還給買受人。

(3)合同法中的故意隱瞞解釋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施行後訂立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發生的糾紛案件,在本解釋公布施行前已經終審,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不適用本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施行前發生的商品房買賣行為,適用當時的法律、法規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房地產管理法施行前房地產開發經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

D. 公司在合同上故意隱瞞條件來達到招到人的目的,導致拿不到應得的工資,這違法了勞動合同法的哪條。希望熱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規定:「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專款:

(一)用人單屬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三)勞動合同期限;

(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六)勞動報酬;

(七)社會保險;

(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約定試用期、培訓、保守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項。 」

據此,你在和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時,就要看清該合同是否都具備以上條款,如果沒有,可以協商補充,協商不成,可以到勞動部門投訴。

至於你所說的隱形條款,如說好底薪XX元,該底薪就不含業績,你可以主張合同底薪,否則,用人單位是違法行為,你可以向勞動部門投訴。

E. 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是否合同無效

首先,合同無效法律規定如下:

《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內合同無效:(一)一方以欺詐、容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其次,合同效力待定的法律規定如下:
《合同法》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實際是合同已經生效,只是應某些原因可以被撤銷或變更。

最後,您的情況更多的屬於合同效力待定,您可以舉證並要求法院撤銷合同或者變更合同;

F. 故意隱瞞.

熱點內容
法律咨詢實時在線 發布:2025-09-10 08:00:41 瀏覽:144
澳門行政法務司司 發布:2025-09-10 07:43:54 瀏覽:461
鎮海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10 07:38:31 瀏覽:975
水保登記表收費會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9-10 07:36:12 瀏覽:990
合同法關於貨運合同的規定 發布:2025-09-10 07:30:34 瀏覽:9
合同法司法解二第二十四條 發布:2025-09-10 07:16:03 瀏覽:1
保護交易安全合同法 發布:2025-09-10 06:45:32 瀏覽:400
一般營銷公司薪資規章 發布:2025-09-10 06:39:37 瀏覽:567
朋友圈傳謠者應負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0 06:39:04 瀏覽:767
合同文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10 06:37:28 瀏覽: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