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勞動合同法有哪些短寫

勞動合同法有哪些短寫

發布時間: 2021-01-29 04:58:30

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的規定有哪些不一樣

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的規定有哪些不一樣? 簡單地說:勞動法是2008年1月1日前執行的勞動法規;專勞動合同屬法是2008年1月1日後執行的勞動法規;不同的是以2008年1月1日為分界線,以前的勞動糾紛適用勞動法;以後的勞動糾紛適用勞動合同法。這樣理解就可以了。 如果非要更具體地說,主要體現在勞動者獲益:1、簽約兩次之後須簽無固定期限合同;2、炒老闆魷魚不再擔心違約金;3、單位拖著不簽約將會賠得更慘;4、單位不給買社保就得賠償;等等。

㈡ 《勞動合同法》及相關法條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於2007年6月29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決定》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於2012年12月28日通過,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2]
修改如下:
一、將第五十七條修改為:「經營勞務派遣業務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注冊資本不得少於人民幣二百萬元;
「(二)有與開展業務相適應的固定的經營場所和設施;
「(三)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勞務派遣管理制度;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經營勞務派遣業務,應當向勞動行政部門依法申請行政許可;經許可的,依法辦理相應的公司登記。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勞務派遣業務。」
二、將第六十三條修改為:「被派遣勞動者享有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用工單位應當按照同工同酬原則,對被派遣勞動者與本單位同類崗位的勞動者實行相同的勞動報酬分配辦法。用工單位無同類崗位勞動者的,參照用工單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和與用工單位訂立的勞務派遣協議,載明或者約定的向被派遣勞動者支付的勞動報酬應當符合前款規定。」
三、將第六十六條修改為:「勞動合同用工是我國的企業基本用工形式。勞務派遣用工是補充形式,只能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
前款規定的臨時性工作崗位是指存續時間不超過六個月的崗位;輔助性工作崗位是指為主營業務崗位提供服務的非主營業務崗位;替代性工作崗位是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因脫產學習、休假等原因無法工作的一定期間內,可以由其他勞動者替代工作的崗位。
用工單位應當嚴格控制勞務派遣用工數量,超過其用工總量規定的比例,具體比例由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規定。 [3]
四、將第九十二條修改為:「違反本法規定,未經許可,擅自經營勞務派遣業務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勞務派遣單位、用工單位違反本法有關勞務派遣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五千元到一萬元的標准處以罰款,對勞務派遣單位,吊銷其勞務派遣業務經營許可證。用工單位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本決定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本決定公布前已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和勞務派遣協議繼續履行至期限屆滿,但是勞動合同和勞務派遣協議的內容不符合本決定關於按照同工同酬原則實行相同的勞動報酬分配辦法的規定的,應當依照本決定進行調整;本決定施行前經營勞務派遣業務的單位,應當在本決定施行之日起一年內依法取得行政許可並辦理公司變更登記,方可經營新的勞務派遣業務。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

㈢ 勞動合同法簽訂最短多長時間

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規定:「
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回不得超過一個答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

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期限不滿三個月的,不得約定試用期。

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從該條規定可以看出,簽訂一個月、二個月的勞動合同都是可以的。

㈣ 勞動合同法沒規定最短可以簽多長時間

簽訂一個月、二個月的勞動合同都是可以的。

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規定: 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

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期限不滿三個月的,不得約定試用期。 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

用人單位提出不續簽的,應該支付勞動者經濟補償金,工作1年支付1個月工資;如果勞動者存在《勞動合同法》14條的情況下要求續簽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話,用人單位拒絕續簽違法,應該支付勞動者賠償金,工作1年支付2個月工資。

因勞動合同期滿給予員工的經濟補償,起算年限為:自2008年1月1日起計算其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其依據在於《勞動合同法》第97條:本法施行之日存續的勞動合同在本法施行後解除或者終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應當支付經濟補償的,經濟補償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計算;本法施行前按照當時有關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按照當時有關規定執行。

㈤ 簡述《勞動合同法》的基本內容

勞動合同的基本內容

根據《勞動法》第十九條的規定,勞動合同應當包括以下必備條款:

㈥ 勞動合同法的內容有哪些

下面是勞動合同應該具有的內容,勞動合同法內容太多,沒法發,想看的話到網路搜內就行,很容好找。
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
(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三)勞動合同期限;
(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六)勞動報酬;
(七)社會保險;
(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約定試用期、培訓、保守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項。

㈦ 勞動合同法較勞動法相比有哪些新變化

《勞動合同法》對《勞動法》在勞動合同制度方面的重大改進和突破

1、進一步明確勞動合同適用對象及范圍

勞動關系是最基本的社會關系。勞動合同法是調整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因簽訂勞動合同而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勞動法》第二條規定適用范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包括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

《勞動合同法》第二條在適用范圍上比《勞動法》有明顯地擴大,增加了「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把外來農民工和兼職的勞動者、事業單位實行聘用制的人員、非在編人員等都納入了調整范圍,使勞動合同法覆蓋了所有的應當受到保護的勞動者。

《勞動合同法》第一次將用人單位制定的規章制度納入法律加以調整。第四條明確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這有利於避免現實生活中,一些企業內部濫立規章制度,搞法外有「法」,侵害勞動者權益的現象及問題。

2、進一步明確勞動合同雙方基本義務

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義務簽訂的協議。它既是雙方建立勞動關系的法律形式,又是保護雙方權益的法律憑證。《勞動法》第十六條規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勞動合同」。但沒有明確規定訂立勞動合同義務是在用人單位一方或者是勞動者一方,還是在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雙方。

對於勞動者進入用人單位工作後,用人單位應在什麼時間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勞動法》沒有具體明確規定。這容易造成許多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隨意性較大,不簽訂勞動合同或隨意解除勞動合同現象屢有發生。

《勞動合同法》第一條開宗明義地規定,為「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制定本法,這充分說明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各自作為勞動合同的主體,雙方具有完全平等的法律地位。法律既保護勞動者的權益,又保護用人單位的權益。

第十條還明確規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這在法律上十分明確地規定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基本義務,改變了過去在簽訂勞動合同時間上沒有法律明文規定的現象。

以法律規定形式第一次解決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上必須簽、何時簽、如何簽的問題。這充分體現維護廣大職工合法利益的立法宗旨,為從源頭上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3、進一步明確勞動合同簽訂的程序及期限

勞動合同法是實現勞動力資源的市場配置,促進勞動關系穩定的重要法律制度。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是勞動合同法的最終價值目標。《勞動法》第二十條規定:「勞動合同的期限分為有固定期限、無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為期限」。但對這三種勞動合同期限的內涵及外延沒有作明確的界定。

這導致許多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短期化現象十分突出,甚至有的企業一年一簽或者一年幾簽合同。一定程度上造成勞動關系不穩定,影響企業勞動關系的和諧。勞動合同短期化必然導致勞動糾紛增多,造成職工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對企業長期發展和社會穩定都產生不利的影響。

《勞動合同法》繼續沿用《勞動法》關於三種勞動合同期限的提法並作了更加明確規范的詮釋。針對目前企業勞動合同短期化現象突出的現實問題,《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規定:「用工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法律對事實勞動關系明確加以保護,體現了《勞動合同法》的立法宗旨就是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建立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另外按照《勞動法》的規定,用人單位只有在解除勞動合同時才支付薪金、補償金。

《勞動合同法》則規定,合同到期終止用人單位也要支付薪金、補償金。用人單位如果隨意解除、終止與勞動者的勞動合同,應當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按滿6個月支付半個月工資、滿1年支付1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由此可見,《勞動合同法》鼓勵和引導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簽訂較長期合同,極力推進和倡導社會構築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其法律條款規定更加細致、具體、更易於操作,把當前勞動關系出現的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都納入調整范圍,使我國勞動法律制度更富有時代特點和現實指導意義。

4、進一步明確勞動合同內容的具體條款

勞動關系契約化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關系的基本特點。《勞動法》與《勞動合同法》對勞動合同文本中的必備條款和商定條款都作出了具體的規定。

《勞動合同法》增加了商定條款的具體規定,在勞動合同的內容中增加工作地點、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等三項要求,刪除了勞動合同中的勞動紀律、終止條件和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等內容。這使勞動合同的內容更加全面、更加具體,更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及針對性。

《勞動法》與《勞動合同法》都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可以協商約定勞動合同其它內容及商定條款,《勞動合同法》根據實際作了新規定。

(一)增加勞動者試用期形式。《勞動法》規定的試用期,只有不超過6個月時間的一種形式。《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試用期不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增加了一個月、二個月試用期的形式,同時還規定:「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

(二)增加「勞動者培訓後服務協議、勞動者保守商業秘密、勞動者競業限制」等內容。除違反服務協議期限和違反競業限制約定兩項內容,「用人單位不得與勞動者約定由勞動者承擔違約金」。這些法律條款體現了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雙方法律主體地位的平等公平,體現了勞資關系共贏互利,有利於社會和企業的和諧穩定發展。

(五)進一步明確勞動合同中勞務派遣的特別規定。

勞務派遣制度是用人單位向勞務派遣機構租賃勞動力,實現勞動關系和用人主體相分離的一種新型就業形式、經營方式和用工制度。勞務派遣勞動關系的最大特點:即勞動者、勞務派遣單位和勞務接受單位三方是兩重法律關系。

一是勞動者與勞務派遣單位(有關系沒勞動)的勞動關系,二是勞動者與派遣單位(有勞動沒關系)的關系。勞務派遣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也是我國用工制度發展的一個不可忽視的趨勢。由於受歷史條件的限制,《勞動法》沒有這方面的法律規定。

《勞動合同法》第五十七條規定:「勞務派遣單位應當依照公司法的有關規定設立,注冊資本不得少於五十萬元」。《勞動合同法》對勞務派遣簽訂的勞動合同內容,包括派遣期限、勞動報酬、勞動條件、社會保險、勞務派遣合同的解除等以及違反協議的責任都作了明確規定,特別是明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等規定,極大地保護了被派遣勞動者的勞動權益。

這有利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勞動用工新機制,提高勞動者就業機會,發展企業和諧勞動關系。

(7)勞動合同法有哪些短寫擴展閱讀:

勞動關系是現代社會最基本的社會關系,是生產關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勞動合同法》的頒布,彌補了《勞動法》對勞動合同和行政法規的不足,填補了我國現行法律在勞動合同方面的空白,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勞動合同法律關系正式建立。

勞動合同法是一部實踐性、針對性、操作性很強的法律,充分反映了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保障的客觀需求,體現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㈧ 勞動合同法規定的勞動合同的種類和內容包括哪些

勞動合同的條款包括必備條款和約定條款兩部分,勞動合同的八條回必備條款:1、勞動合同期限。2、工答作內容和工作時間。3、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主要包括勞動安全衛生的設施、設備及防護措施,女工和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以及為勞動者提供的保證生產(工作)任務順利進行的各種物質條件和生產(工作)環境;4、勞動報酬。包括勞動者的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等內容。5、社會保險。6、勞動紀律。包括用人單位規章制度,勞動紀律等內容及其執行程序。7、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主要指勞動合同期滿或者法定終止條件或當事人約定條件出現,勞動合同的法律效力即行消滅,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終止。8、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是指當事人不履行勞動合同或者不完全履行勞動合同,所應承擔的相應法律責任。勞動合同除以上規定的必備條款外,勞動合同當事人還可以通過協商訂立約定條款。雙方當事人可以就職業技能培訓、保守商業秘密等事項,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但雙方的約定條款不能違背法律、法規和有關規章的規定。

㈨ 《勞動合同法》第28條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八條:

勞動合同被確認無效,勞動者已付出勞動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勞動報酬的數額,參照本單位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

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

(一)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

(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對勞動合同的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有爭議的,由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9)勞動合同法有哪些短寫擴展閱讀:

《勞動合同法》第28條是關於勞動合同被確認絕對無效後,對勞動者已付出的勞動的補救制度。在勞動合同被確認絕對無效後。

如果勞動者已付出了勞動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相應的勞動報酬。該勞動報酬的數額,參照該用人單位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應當說明,在勞動合同的絕對無效會損害到善意的已付出勞動的勞動者的情形下而確認勞動合同的絕對無效的情況是非常不合理的,也是應當在實踐中盡量避免。

可以考慮採用勞動合同的相對無效制度來救濟勞動者,而不能僅僅適用或執行《勞動合同法》第28條的規定。該條適用和執行的主要情況是在勞動者主張勞動合同絕對無效的情形下。

或者是惡意勞動者作為當事人的勞動合同被確認絕對無效之後,勞動者仍然可以參照該用人單位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向用人單位主張勞動報酬請求權。

當然,當惡意勞動者的勞動行為構成違法犯罪或還有其他過錯時,還應當依照相關法律來一並處理。

熱點內容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我要飛 發布:2025-09-10 13:31:10 瀏覽:635
法碩非法學在職 發布:2025-09-10 13:30:31 瀏覽:468
小學二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 發布:2025-09-10 13:29:24 瀏覽:650
內鏡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0 13:25:35 瀏覽:87
民法商法知乎 發布:2025-09-10 13:01:09 瀏覽:495
企業監理在公司負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0 12:57:00 瀏覽:721
是道德 發布:2025-09-10 12:52:48 瀏覽:172
法治的使者 發布:2025-09-10 12:38:30 瀏覽:619
美國司法部權利 發布:2025-09-10 12:25:35 瀏覽:135
解除合同的律師函 發布:2025-09-10 12:16:53 瀏覽: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