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法發展史
Ⅰ 英國經濟法發展史,是什麼
在英國,經濟法在國際和國內領域中的發展是不同的。
國際經濟法的概念
在國際上,經濟法的概念對於英國法學家來說,它的含義是明確的。英國法學家所考慮的是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和各種國際經濟組織,如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的4個經濟委員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歐洲經濟與互助委員會(COMECON)、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FTA)和歐洲經濟共同體(EEC)。他還要考慮的是最惠國待遇條款及其例外,優惠關稅的安排、自由貿易區和關稅同盟、商務條約、進口數量限制和反傾銷稅。
國際經濟法可以界定為國際公法的一部分,調整國際商事關系。同樣與國際商事關系有關的國際貿易法不足在國際公法方面調整此項關系,而是在私法方面,如國際貨物買賣、陸上、海上和航空運輸、保險和國際銀行業務等方面,實現對國際商事關系的調整。
國內經濟法的概念
在國內,多數英國法學家否認英國存在著經濟法的概念。在這方面的立場不同於德國,因為德國完全承認對商法與經濟法的區分。可是,缺乏對經濟法的科學闡述並不意味著英國不存在此類法規,而只說明對這一概念沒有從實務和學術的角度進行闡述。
如果一定要對經濟法作出解釋,英國法學家們認為,經濟法是由國家對工商和金融事務進行干預的法規構成。從對商業所持的基本立場看,他們應該看到商法與經濟法之間的區別。商法的基礎是合同上的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除了對公共政策所作的最終保留外,當事人可以任意就他們之間的事務作出安排。經濟法的基本哲理是經濟的統制經濟論,即家長式統治的國家可以為了公共利益而限制當事人的自治意思。因此,經濟法應位於商法與行政法之間。它與商法分享對經濟事務的調整,與行政法分擔政府管理的職能。
從這一觀點出發,經濟法在英國還是佔有相當地位的。當然,由於國家計劃在其一貫的模式中堅持它的作用,經濟法發展的領域所反映的是向計劃性和指導性的自由市場經濟過度。經濟法的重要性正在增加,學術界對它的無條件認可並非遙遙無期。
怎樣劃分英國經濟法呢?這個題目可包括下列有關的法律中:
1 財政法規,
2 關於競爭的經濟法規,
3 物價與所得方面的法規,
4 保護消費者的法規。
1 有關財政法規方面的經濟法包括建立在以下各項法規基礎上的法律體系:
(1)1947年外匯管製法。該法及其實施細則確立了財政部對外匯的管制,旨在實施對貨幣領域的保護。
(2)1946年借貸(管理與擔保)法及其實施條例。該法授予財政部對公共投資與私人投資進行調控的權力。「本法的目的在於通過對投資進行調控,優先保證對國傢具有重要利益的資本發展項目;同時,通過資本流動的法規,延緩從經濟高漲走向衰退的過渡。」
財政部對投資進行調控,並通過股票發行委員會行使分配發行股票的優先權。但該委員會的活動自1958年7月1日以來,在很大程度上被擱置起來。
(3)1958年頒布防止欺詐(投資)法及有關法律文件。此項重要法令頒布的目的在於保護私人投資者免遭肆無忌憚的財政上的掠奪。該法規定了證券交易人許可制度,對這些人及其交易實行嚴格管理。此外,該法還規定欺詐性地和不顧後果地從事證券交易者或非法散布財政消息者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2 有關保護英國經濟競爭方面的經濟法由壟斷、限制性貿易做法和企業兼並等方面的法規構成,包括:
(1)1948與1965年壟斷與兼並法;
(2)1956年限制貿易實施法;
(3)1964年轉售價格法。
關於競爭的經濟法規是英國經濟法中發展水平最高的一個分支。它代表了英國對托拉斯和卡特爾實施管理的法律。從實務工作者的觀點出發,它是一個積極發展著的法律部門,他啊司法與行政程序巧妙地結合到一起,這也是該法律部門的特點。但是,在實務工作者的領域中,它仍然處於初級階段。除了我們將在後面討論的公共利益的概念外,幾乎沒有形成學術上的概念。
3 物價與所得法規包括1966年物價與所得法及有關法律文件。
該法奠定了國家物價與所得委員會的法律框架,並規范該委員會的活動。該法第一部分規定了委員會的組成方式(第1條)和提交委員會審議的事項,包括:
「任何有關工薪或其他形式的所得,以及物價、費用或其他形式的財產或權利交易項下應支出的款項,或者任何形式的服務及包括公司紅利在內的任何財產形式的資本投資收益的問題。」(第2條)
委員會還負責對某些特定的物價與所得進行經常性的審查(第3條),並應就審議情況提出報告。這些報告也可以公布(第5條);委員會在審查物價與所得時,還應考慮到本法附件中體現的政府政策(第4條),該法第二部分包括了所謂的早期警告制度的法規,它授權國務大臣發布有關特殊物價與費用的命令;在打算提價的通知發出後30天,如果在30天內將提價事項提交委員會,則在委員會的報告公布後30天,才能對上述物價與費用實行提價(第7條);凡在此期間違反禁止提價的行為視為犯罪(第11條)。該法把早期警告制度擴大到適用於公司分配(第12條)、支付索賠及類似與就業有關的索賠(13)。該法第四部分調整目前的緊急狀態,規定自1966年8月12日起對物價與所得實行12個月的臨時限制(25—30條);並授予國務大臣發布限制物價與費用的增長(26、27)和支付增加的費用(28、29)的強制權。該部分的一個條款還允許僱主在一周前發出通知的情況下,不支付他在合同中已經答應了的增加費用(30)。這一規定受到普遍譴責,因為它規定了違反合同的法定許可權。但幸運的是,這個理由僅在有限期間內適用。第四部分的各項規定只有在社會發布命令後才能實施,並僅在1966年8月12日以後的12個月內有效(25(1))。
1966年物價與所得法的目的是:
「保證英國工業的活力,並使其產品價格具有競爭力;提高生產率和工作效力,這樣國民產值才能真正增加,並使工薪和其他各種形式的所得的增長與生產的增長保持一致;從總體上保持物價的穩定。」
關於保護消費者的法規,有兩種形式。其中一部分是在私法方面出現的,從屬於商法,如1965年分期付款法中各項保護性規定,以及由布賴頓的科恩勛爵提出的一項私人議案—1966年貨物買賣法案。這一法案旨在實施關於保護消費者的莫羅尼報告中的一些建議,特別是減少利用豁免條款的建議。保護消費者法規的另一部分則冠以經濟法的標題(從本文使用的術語的意義上說)。這方面的著名法律就是1961年消費者保護法。
政府還打算提出更多的加強對消費者保護的措施,如議會時間允許,將提出食品標記法案。1887年至1926年的商品標志法、1938和1944年食品與葯物法,就是保護消費者的立法的前驅,在這一重要的立法領域,還要推出新的法規。
Ⅱ 考律師資格證需要什麼
一、考律師資格證需要的條件:
1、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2、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3、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4、具有高等院校法律專業本科以上學歷,或者高等院校其他專業本科以上學歷具有法律專業知識(持港澳台地區和外國高等院校學歷的人員,其學歷經認證後可以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
5、品行良好。
依據《司法部關於確定國家司法考試放寬報名學歷條件地方的意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所轄自治縣,各自治區所轄縣,各自治州所轄縣;國務院審批確定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西藏自治區所轄市、地區、縣、縣級市、市轄區,可以將報名的學歷條件放寬為高等院校法律專業專科學歷。
二、律師資格證教材:
國家司法考試輔導用書有三卷:
第一卷包括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法理學、法制史、憲法、經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職業道德。
第三卷包括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仲裁法。
三、合格分數:國家司法考試的通過數額及合格分數線,待考試結束後,由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確定公布。
(2)國際經濟法發展史擴展閱讀:
地點與方式:
在內地工作、學習或者居住的香港、澳門居民,可以在香港、澳門報名,也可以在內地居所地司法行政機關指定的報名點報名,並按要求提交相關材料。在內地報名的,須提交在內地工作、學習或者居住的證明。
國家司法考試實行全國統一評卷。評卷工作結束後,考試成績由司法部國家司法考試辦公室公布。根據《國家司法考試實施辦法(試行)》的規定,國家司法考試的通過數額及合格分數線,待考試結束後,由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確定公布。
Ⅲ 法學碩士考研都考哪些科目
法學碩士考研需要考政治理論、外國語(英、日、俄選一)、專業綜合課(含憲法、法學基礎理論、中國法制史)和專業基礎課(含民法學、刑法學)。
政治理論和外國語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綜合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等業務考試科目為全國聯考科目。
法學碩士考研分為初試和復試。
一、初試
1、初試日期:教育部統一規定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時間,一般為每年的一月份。 (在職的一般在十月份)
2、「法律碩士聯考」的初試科目共四門:政治、外語、專業課一(民法、刑法,總分150,兩科各佔75分)、專業課二(法理、憲法、中國法制史),其中,政治外語使用全國統考試卷,兩門業務課的命題由教育部考試中心承辦。
二、復試
1、復試時間、地點、科目、方式由招生單位自定,復試辦法和程序由招生單位公布,復試一般在5月上旬前結束。
2、教育部依據研究生培養目標,結合年度全國研究生招生計劃和報考生生源情況,以及總體初試情況,確定進入復試的基本要求,對應屆畢業生和非應屆畢業生實行統一的最低復試分數線,對報考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提出應試科目總分要求和單科分數要求;
招生單位一般進行差額復試,符合復試基本要求,但因招生名額限制無法錄取的「法律碩士聯考」考生,不得轉其他學科專業錄取,未參加「法碩聯考」的考生,亦不得轉到法律碩士專業錄取。
(3)國際經濟法發展史擴展閱讀
報名參加碩士研究生全國統一入學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招生單位規定的體檢要求。
4、考生學業水平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路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錄取當年9月1日前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
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要求報名時通過學信網學歷檢驗,沒通過的可向有關教育部門申請學歷認證。
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後滿2年(從畢業後到錄取當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且符合招生單位根據本單位的培養目標對考生提出的具體業務要求的人員。
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按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徵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
Ⅳ 文科生有哪些就業前景較好的專業
【重慶國企招聘】「理科生走路帶著風,而文科生被風推著走」 事實真是如此?
no!
其實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專業面完全不一樣,學的東西差異也很大。因此,文科和理科之間做就業方面的對比是不成立的。道理雖如此,但在生活中,大家的潛意識都認為理科生比文科生更容易就業,並且在工作方面更加的吃香,其實,上述對比有過於誇大文理就業差距之嫌,文科生不必過多理會。
以上這3個文科專業,對於文科生來說就業相對比較輕松,不僅福利好,就業面也很廣。選好專業,文科生走路也能帶著風!
如果有的同學正是這三個專業的話,那小編就提前恭喜你們了,在以後就業的路上可能會更加輕松哦!
Ⅳ 簡述國際經濟法的產生和發展的歷史背景和現實動因
從宏觀上分抄析,迄今為止國際經濟襲法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萌芽、發展、轉折更新三大階段。
歷史背景:際經濟秩序建立和變遷,取決於國際各類成員間的經濟、政治和軍事力量的實力對比。各國統治階級為了自身的利益,建立於有利於自己的秩序,使這種秩序成為具有約束力、強制力的法律規范。秩序是內容,法律是形式;秩序是目的,法律是手段。
現實動因:國家,法人,個人相互間在長期的國際經濟交往與合作中,經過反復的斗爭和妥協,逐漸形成了各個歷史時期的國際經濟秩序。與此同時,各國統治階級在相互妥協,斗爭與合作的基礎上也逐步形成維護這種秩序的,具有一定約束力和強制力的國際經濟行為規范,即國際經濟法。
Ⅵ 自考法律本科 國際私法 中國法律思想史 二選一 國際經濟法概論 西方法律思想史 公正與律師制度 三選一
國際私法
國際經濟法概論
知識產權法
勞動法
先考這四門吧,這四門課程都是屬於版必考課程的。權法律專業必考課程是12門,另外有個9選3.
法律專業(本科段)課程設置表
專業代碼:C030106 主考院校:山東大學 青島大學
序號 課程代碼 課程名稱 學分 備注
1 00015 英語(二) 14
2 00167 勞動法 4
3 00226 知識產權法 4
4 00227 公司法 4
5 00228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4
6 00230 合同法 5
7 00246 國際經濟法概論 6
8 00249 國際私法 4
9 00262 法律文書寫作 3
10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2
11 03709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4
12 05680 婚姻家庭法 3
13 06999 畢業論文 0
14 15 16 00169 房地產法 3 九選三
00233 稅法 3
00257 票據法 3
00258 保險法 3
00259 公證與律師制度 3
00263 外國法制史 4
00264 中國法律思想史 4
00265 西方法律思想史 4
05678 金融法 4
Ⅶ 法學主要學什麼課程
主要課程
法理學、中國法制史、外國法制史、邏輯學、憲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民版法總權論、民法分論、商法、知識產權法、經濟法、刑法總論、刑法分論、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環境資源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法律英語、公文寫作與處理。
實踐課程
法律咨詢、社會調查、專題辯論、模擬審判、疑案辯論。
(7)國際經濟法發展史擴展閱讀
相近專業——法律史
法律史專業,屬於法學二級學科,也屬於法學領域內的一個重要學科。該學科已經經歷了近50年曲折艱辛的發展歷程。1948年,著名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出任中原大學首任校長,這是學校歷史上「法」與「史」相關聯的最早例證。1955年,法律史教學群體正式形成,該學科的學術發展史翻開第一頁。
主要課程
法學理論、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學、民商法學(含:勞動法學、社會保障法學)、訴訟法學、經濟法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國際法學(含: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軍事法學。
Ⅷ 法學專業主要是學什麼是背法律
法學專業主要是學習課程為
法理學、中國法制史、外國法制史、邏輯學、憲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民法總論、民法分論、商法、知識產權法、經濟法、刑法總論、刑法分論、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環境資源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法律英語、公文寫作與處理。
實踐課程為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見習、法律咨詢、社會調查、專題辯論、模擬審判、疑案辯論、實習等,一般不少於20周。
法學專業培養系統掌握法學知識,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別是能在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8)國際經濟法發展史擴展閱讀:
法學專業培養要求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法學各學科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
2、掌握法學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術;
3、了解法學的理論前沿和法制建設的趨勢;
4、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
5、具有運用法學知識去認識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的能力。
法律首先是指一種行為規范,所以規范性就是它的首要特性。規范性是指法律為人們的行為提供模式、標准、樣式和方向。
法律同時還具有概括性,它是人們從大量實際、具體的行為中高度抽象出來的一種行為模式,它的對象是一般的人,是反復適用多次的。
法律還具有普遍性,即法律所提供的行為標準是按照法律規定所有公民一概適用的,不允許有法律規定之外的特殊,即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旦觸犯法律,便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對其教育,改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學專業
Ⅸ 考國際經濟法的博士哪個學校好 本人目前還是在讀研究生。。。目前的專業是外國法制史。。。
就專業而言,武大比較好;就你的希望而言,考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比較好,而且出國機會多。
考博的准備,主要在於:
1、專業課,這與導師直接相關,要看他的書,了解他的研究重點和以往的考題類型等,來決定復習方案。 一般說來,專業課考試主要考本專業基礎理論(個別老師考「名詞解釋」等基礎知識)以及分析能力。包括對專業現狀的了解,學科前沿問題,甚至有爭議的論題,以及考生的看法等——請您仔細看完寫的每個字,理解內涵。
2、專業基礎課,這主要考法學基本知識和本專業基礎理論等,富有與一定的涵蓋面。幾個相近的專業通考的。
3、外語。每個學校自己命題,要向考上的同學了解情況,與專業無關(涉外專業有可能加試專業外語),是通考課程,但可能有不同專業的選作題。
總之,希望能認真看看我寫的內容,仔細考慮。另外, 你現在的專業對未來的考試有好處,記得好好把握,到時發揮你的長處。
另外,找導師當然是你決定考哪個學校哪位導師之後的事(如果你不知道怎樣找,那就先了解一下要考的學校和要靠的專業的導師情況,在學校的網站上都有的,看看導師的專業方向和你的希望一致否)。定下來之後,可以直接找導師談談(這可能會讓你知道有沒有可能招你!)因為最終能考上也要見面復試的,何必把早見面,不行就另外考慮。
本人是博士,也是導師,對情況比較清楚,說了這么多,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