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繳注冊資本適合公司法還是合同法
合同法屬於民法門類中的債權一類,公司法屬於商法。而經濟法則是對在經濟活動中需要適用的法律一個統稱而已。
㈡ 公司法和合同法的關系是怎樣的
可以從抄企業與公司的區別襲出發來看這個問題:
企業這個概念的范圍要比公司包含的范圍廣得多.
公司,單由名稱來看,在我國只有名稱中包含"有限公司"字樣的才是公司,從本質上看,公司可以看作一個獨立的"人"(法律上的人),他以自己的財產獨立承擔民事責任,正常情況下,即使公司資不抵債,債權人也只能在公司自有資產范圍內得至清償,而不能要求公司的投資人(股東)承擔公司資產不足清償的債務.
而所有如公司、個體工商戶、公司設立的分公司……等等進行生產經營的單位都是企業。
其中個體工商戶、公司設立的分公司、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等非公司的企業,他們不具有法律上獨立的人格,他們的債務不僅僅要由該企業自己的財產來承擔,如果該企業的財產不足清償債務時,還要由投資者繼續承擔民事責任。
㈢ 合同法與公司法哪個是上位法
合同法是國家定一種法律。公司法只不過是指某一個公司對本企業的約束。可想而知。合同法高於公司法。望採納。
㈣ 公司法、勞動法、合同法等適用於企業常用法律法規的書籍推薦
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後,明確各自權利和義務的協議,也是勞動爭議發生後處理爭議的重要依據。因此,在簽訂合同前,勞動者至少應具備以下三方面的常識:
1、提前准備。在勞動合同訂立前7天,可以要求用人單位提供合同文本,一邊對合同文本內容又充分的了解,特別是對於雙方協商約定的條款,尤應引起高度重視。
2、把握內容。從全面保護個人利益出發,應盡量了解《勞動法》的內容,這一點雖然對大眾來說又很大的難度,但從合同本身出發,應清楚勞動合同的條款要包括兩部分:一是法律規定的條款,包括勞動合同期限、工作內容、勞動保護條件、勞動報酬、勞動紀律、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違反勞動合同應負的責任共7方面的內容;二是雙方認為有必要明確約定的條款,應明確寫明。
3、重點了解。在把握合同條款的基礎上,還應該清楚了解事關自身利益的兩部分內容。
一是在什麼情況下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可以獲得經濟補償以及補償標准。關於這一點,《勞動法》列出了7項內容,可向勞動部門查詢。
勞動合同簽訂後,還應積極做好善後工作。明目張膽的不公正合同比較好防範,即使在簽訂比較正規的合同時,也要洞察蛛絲馬跡,以防上當。
1、附加條款要看清。在聘用合同中,一般都是會有一些附加條款的,求職者在簽訂前一定要讓企業拿出原文,仔細審看無異議後,還要蓋章留存,作為依據。要認真檢查有無遺漏的約定事項或者附加說明,需要立即補齊的絕對不可拖延。
2、當面簽字,蓋章不可少。求職者拿到合同,應該讓企業及其負責人同自己一起當面簽字蓋章,以防某些企業利用先後簽字的時間在合同上做手腳(更改數字、時間等)。同時,仔細鑒定單位所蓋公章,看其是否與自己即將進入的單位一致。因為事後往往發現,在同一法人單位下,會存在許多分公司、下屬單位或營業部門,不少勞動者是不願意進入所有的部門的。
3、數字一定要大寫。合同簽字後,有些企業會抓住時間空隙,將合同上的數字更改讓求職者吃啞巴虧,所以,求職者在簽訂合同涉及數字時,一定要用大寫漢字。
4、合同生效的條件和時間。有些合同需要登記才能生效,而時間涉及權益期限和合同續簽等問題,這些都需要予以充分的注意。
另外,要注意合同生效的必要條件和附加條件(如簽證、登記);合同至少一式兩份,雙方各執一份,妥善保管;雙方在簽訂時如有糾紛,應通過合法方式解決。
㈤ 合同法大於公司法嘛
合同法和公司法都是基本法律,立法權都在全國人大,效力等級是一樣的。
㈥ 公司法、合同法方面我可以考什麼證
可以考一個
企業法律顧問職業資格證書
大約就是公司法 合同法 經濟法 民法 民訴等等吧
㈦ 上班族可以兼職嗎可以注冊公司嗎 《勞動合同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規有沒有相關的規定
關於兼職問題: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版的,用人單位可權以解除勞動合同:……(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所以未經用人單位同意在外兼職,有可能會被解除勞動關系。
另外,還有部分特殊行業是禁止兼職的。
關於注冊公司的問題:
《公司法》對經理、董事等高級管理人員做出了限制。公司董事、經理不得自營或為他人經營與其所任職公司同類的營業或者從事損害本公司利益的活動,從事上述營業或者活動的,所得收入應當歸公司所有。
這既是對上述人員兼職的限制也是對其開辦公司的限制。
㈧ 有律師資格,同時有注冊稅務師資格,請問主攻公司法、合同法、稅法等等,有前途嗎
人才,很有前途。建議再研究一下破產法,很需要你這樣的人才。大有可為。
㈨ 合同法,公司法到底屬於什麼法屬於經濟法嗎
合同法是抄民襲法的范疇。合同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民法是指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民法在學術上有兩種觀點,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我國現行立法採取民商合一的立法觀點,認為《民法通則》是民法這個法律部門的基本法,《合同法》、《物權法》、《公司法》等民事、商事法律均屬於大民法的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