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釋義91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⑵ 合同法有幾個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來於適用《中華自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已於1999年12月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090次會議通過,自1999年12月29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已於2009年2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62次會議通過,自2009年5月13日起施行。
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2010年7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89次會議通過。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2012年3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45次會議通過,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就以上四個司法解釋。
⑶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釋義:第五十九條的含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九條 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財產收歸國家所有或者返還集體、第三人。
【釋義】本條是對惡意串通合同後果的規定。
本法第五十二條第二項規定,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是無效合同。惡意串通合同的法律後果是什麼?民法通則第六十一條第二款規定:雙方惡意串通,實施民事行為損害國家的、集體的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應當追繳雙方取得的財產,收歸國家、集體所有或者返還第三人。本條是依據民法通則的規定作出的。
惡意串通是指合同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為牟取不法利益合謀實施的違法行為。惡意串通的合同具有以下兩個特徵:
1.當事人雙方是出於故意。因惡意串通而成立的合同的當事人都是故意的,這種故意的本質在於通過損害他人的利益來獲取自己的非法利益。當然,因惡意串通而成立的合同不以行為人已經或必然獲得了非法利益為必要條件。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因惡意串通成立的合同,未必都是當事人的故意,例如,當事人的代理人與對方當事人或對方當事人的代理人串通危害被代理人的利益而訂立合同,就不應認為是當事人的故意。代理人的故意足以構成惡意串通。
2.惡意串通的合同是為牟取非法利益。當事人訂立惡意串通的合同的目的就是為了取得非法利益。這種非法利益可以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例如在招投標過程中,投標人之間串通,壓低標價;在買賣中,雙方抬高貨物的價格以獲取賄賂等。惡意串通的合同一般都損害了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是情節惡劣的違法行為。由於這種行為是雙方相互勾結在一起,共同損害第三者的利益,因此,這種合同在被確認無效後,在處理上不是一方賠償另一方的損失或者互相賠償損失,而是由有關國家機關依法收繳雙方所得的財產,收歸國家所有或者返還集體、第三人。
⑷ 勞動合同法91條的損失如何解釋
第九十一條 用人單位招用與其他用人單位尚未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給其他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解讀】 本條是關於用人單位招用與其他用人單位尚未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損失,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
在商業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優秀的員工越來越成為企業維持生存、保持競爭優勢的關鍵所在。這些員工在其他單位任職期間所獲知的勞動技能、客戶資源甚至商業、技術秘密都成為一種重要的資源,因此,惡意挖人成為一些企業提升競爭力的一種捷徑。雖然,我國勞動法並未明文禁止勞動者的兼職行為,因此,勞動者在一家用人單位訂立勞動合同的同時,有利用下班時間兼職的權利,如未損害用人單位的利益,原則上並未違反法律規定。但是用人單位僱傭這種與其他用人單位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侵害到其他用人單位利益,作為實際利益的獲得者,則應當對此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因為,這種行為往往給原用人單位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勞動者本人沒沒有能力對此進行賠償,而且這種行為擾亂了市場正常的競爭秩序,侵害了其他單位的權益,勞動合同法應當對用人單位的這種行為予以規范,以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促進勞動關系的和諧發展。法國、馬達加斯加等國的勞動法對此問題也有規定。這些國家的法律條款對此規定較嚴,不僅招用未解除原勞動合同的雇員並造成損失的僱主要承擔連帶責任,而且招用已解除原勞動合同,如果解除行為與新僱主有關,則新僱主也要承擔連帶責任。
根據本條款的規定,該項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包括以下三點:(1)用人單位有招用與其他用人單位尚未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的行為,即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時,該勞動者與其他用人單位仍存在勞動關系。(2)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對其原用人單位造成損失。(3)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的行為與其原用人單位的損失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根據本條款的規定,原用人單位既可以同時請求該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任意選擇該用人單位或勞動者先行承擔賠償責任。無論該用人單位是否存在過錯,只要該用人單位存在招用與其他用人單位尚未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的行為,且因該行為對原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該用人單位就應當對其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而不論該用人單位是否知道其招用的勞動者與其他用人單位尚未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
⑸ 請問哪位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及釋義的電子版
定金是在合同訂立或在履行之前支付的一定數額的金錢或替代物作為擔保回的擔保方式。給付定金答的一方稱為定金給付方,接受定金的一方稱為定金接受方。
根據民法的有關理論,定金具有下列法律特徵:
1、定金具有從屬性。
定金隨著合同的存在而存在,隨著合同的消滅而消滅。
2、定金的成立具有實踐性。
定金是由合同當事人約定的,但只有當事人關於定金的約定,而無定金的實際交付,定金擔保並不能成立。只有合同當事人將定金實際交付給對方,定金才能成立。
3、定金具有預先支付性。
只有在合同成立後,未履行前交付,才能起到擔保的作用。因此,定金具有預先支付性。
4、定金具有雙重擔保性。
即同時擔保合同雙方當事人的債權。就是說,交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債務的,喪失定金;而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債務的,則應雙倍返還定金。
⑹ 《合同法》第91條是什麼大神們幫幫忙
第九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 (一)債務已經按照約定履行專; (二)合同解除;屬 (三)債務相互抵銷; (四)債務人依法將標的物提存; (五)債權人免除債務; (六)債權債務同歸於一人; (七)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終止的其他情形。
⑺ 合同法釋義一百九十四條什麼意思
1.一般的贈與,受贈人僅享有取得贈與財產的權利,不承擔任何義務。而附義專務的贈與屬,贈與人對其贈與附加一定的條件,使受贈人承擔一定的義務。 2.附義務的贈與,其所附義務有一定限度,通常低於贈與財產的價值,二者不構成等價關系,否則就是買賣而不是贈與了。
⑻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91條是否還有效
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91條仍然有效的。
2、《勞動法》第九十一條回 :用人單位有答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經濟補償,並可以責令支付賠償金:
(一)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二)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
(三)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四)解除勞動合同後,未依照本法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
⑼ 合同法3條釋義
第三條 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
理解:在簽訂民內商事合同中,容合同雙方或者多方當事人的法律地位是一樣的,即在合同法及相關民商事法律上,他們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簽訂合同,一方不能強迫合同的另一方做出違背自己真實意志的行為。即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合同的另一方不得非法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