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法定解除歸還

合同法法定解除歸還

發布時間: 2021-01-30 08:55:53

1. 法律是如何規定解除房屋租賃合同問題的

租房合同,即,是指房屋出租人將房屋提供給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定期給付約定租金,並於合同終止時將房屋完好地歸還出租人的協議。解除合同的情況有哪些?華律網小編為您整理相關知識,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解除房屋首先可以通過雙方當事人協商的方式,根據規定,當事人可以協商一致解除合同,當事人可以在房屋租賃合同中約定解除租賃協議的條件,也可以經過協商後決定解除房屋租賃協議。如果在沒有約定的情況下,當事人也可以解除房屋租賃合同,下面將對這些情況作出說明。對於租房者來說:《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一條規定:因不可歸責於承租人的事由,致使租賃物部分或者全部毀損、滅失的,承租人可以要求減少租金或者不支付租金;因租賃物部分或者全部毀損、滅失,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承租人可以解除合同。就是說在租賃房屋出現問題,致使承租人無法使用,或者利益受到重要影響,或者在相當期間內不能進行居住時的,或者租賃房屋毀損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承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三條規定:租賃物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者健康的,即使承租人訂立合同時明知該租賃物質量不合格,承租人仍然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也就是說,如果租賃物達到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者健康的程度,不管承租人是不是窒息的,承租人都可以單方面解除租賃合同。對於房東來說:承租人違反約定方式,或者不依租賃房屋的性質而對租賃房屋進行使用收益的。《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九條規定:「承租人未按照約定的方法或者租賃物的性質使用租賃物,致使租賃物受到損失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並要求賠償損失。承租人遲延支付租金,經出租人催告,仍不於催告期限內支付租金的。

《合同法》第二百二十七條規定:「承租人無正當理由未支付或者遲延支付租金的,出租人可以要求承租人在合理期限內支付。承租人逾期不支付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將租賃房屋轉租於第三人的。《合同法》第二百二十四條第二款規定:「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轉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另外,《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當事人對租賃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視為不定期租賃。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出租人解除合同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承租人。不定期的房屋租賃合同,雙方均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雙方當事人都有權單方解除合同。

2. 合同法中法定解除的情形和形式方式.

合同的解除抄主要有三種方式,一種是襲當事人協商一致解除合同;二是合同約定解除條件的,條件成就時,享有解除權的一方可單方解除;三是法定解除,即法律規定的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
以下情形為法定解除條件:
第九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
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3. 《合同法》中法律規定合同終止的幾種情形

一、合同法裡面合同終止的情形有幾種?
《合同法》第九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
(一)債務已經按照約定履行;
(二)合同解除;
(三)債務相互抵銷;
(四)債務人依法將標的物提存;
(五)債權人免除債務;
(六)債權債務同歸於一人;
(七)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終止的其他情形。
另外,債權人免除債務人部分或全部債務的,合同的權利義務部分或者全部終止;債權和債務同歸於一人的,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但涉及第三人利益的除外。
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後,當事人應當遵循誠信原則,根據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不影響合同中結算和清理條款的效力。
二、合同終止會產生怎樣的法律後果?
合同終止引起以下法律後果:
1.當事人之間的合同關系消滅;
2.合同雙方產生新的權利義務關系;
3.原合同當事人一方與第三人之間產生權利義務關系。
三、合同終止與合同解除有什麼區別?
1、適用范圍不同。合同終止只適用於繼續性合同,即債務不能一次履行完畢而必須持續履行方能完成的合同,如租賃合同、承攬合同、建設工程合同以及大部分以提供勞務為標的的合同;而合同的解除原則上只能適用於非繼續性合同。
2、適用的條件不同。合同終止既適用於一方違反合同,也適用於沒有違反合同的情況;而合同解除主要適用於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的情況。
3、法律後果不同。合同終止只是使合同關系向將來消滅,並不溯及力,因此不產生恢復原狀的法律後果;而合同解除可使合同關系溯及地消滅,因而產生恢復原狀的法律後果。

4. 《合同法》規定可以解除合同的法定解除的條件有( )。

【答案】B、D、E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合同法。法定解除條件包括內:①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容實現合同目的;②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③當事人一方延遲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④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⑤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5. 合同法總則規定的法定解除的原因是什麼

《中華人抄民共和國襲合同法》

第十七條要約可以撤回。撤回要約的通知應當在要約到達受要約人之前或者與要約同時到達受要約人。
第十八條要約可以撤銷。撤銷要約的通知應當在受要約人發出承諾通知之前到達受要約人。
第十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約不得撤銷:
(一)要約人確定了承諾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約不可撤銷;
(二)受要約人有理由認為要約是不可撤銷的,並已經為履行合同作了准備工作。
第二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約失效:
(一)拒絕要約的通知到達要約人;
(二)要約人依法撤銷要約;
(三)承諾期限屆滿,受要約人未作出承諾;
(四)受要約人對要約的內容作出實質性變更。

6. 我國合同法關於單方解除合同有哪些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8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專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屬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合同。」但在合同履行的過程中,如果出現了法定的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一方當事人就可以依法解除合同,終止合同的權利與義務,這就是合同的單方解除。

一方單方解除合同,並不表示該解約行為必然會得到法律的支持,因為一方在行使單方解約權的時候,只是他認為對方違約且該違約行為已達到可以解除合同的程度。

如果對方當事人認為自己沒有違約且不同意合同解除的,應起訴法院,通過法庭審理,最終判定是否有違約行為及是否構成合同解除。

(6)合同法法定解除歸還擴展閱讀

合同解除一般只適用於單方違約的情形,在雙方違約的情形下則比較復雜,要看哪一方的違約是根本違約,解除權的行使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當事人單方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

熱點內容
刑法各案例 發布:2025-09-11 21:17:54 瀏覽:158
虢建宏法院 發布:2025-09-11 21:15:57 瀏覽:928
北大法律碩士非法學保送怎麼准備 發布:2025-09-11 20:56:32 瀏覽:484
免費咨詢律師網 發布:2025-09-11 20:11:52 瀏覽:989
緬甸法律法規大全最新 發布:2025-09-11 20:10:28 瀏覽:327
電大合同法單選題保證的特性 發布:2025-09-11 20:01:50 瀏覽:626
征地款分配的法規司法解釋 發布:2025-09-11 19:50:20 瀏覽:100
法律援助協會專業性強 發布:2025-09-11 19:25:59 瀏覽:219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加油吧喬麥7 發布:2025-09-11 19:02:30 瀏覽:866
行政法中口頭書面 發布:2025-09-11 19:01:56 瀏覽: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