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社會學中的愛情與婚姻
⑴ 愛情與婚姻的關系
愛情和婚姻最大的區別應該就是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情,而婚姻卻是兩個人以上甚至更多人的事情。談戀愛的時候,你可以不用在乎那麼多,只要兩個人互相愛彼此就可以在一起了,就是因為愛所以才會和對方在一起的,可是結婚就不是那麼容易的,光光有有愛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兩個人的家庭條件相當,讓你的父母喜歡他,他的父母也同樣喜歡你,只有過了這個層層關卡,你們才可能有戀愛變為婚姻。談戀愛是很簡單的事情,可是要從談戀愛到結婚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⑵ 愛情與婚姻在社會中的地位與作用
愛情是維持幸福婚姻狀態的必要條件,沒有愛情哪來的幸福婚姻有了婚姻就專有了一個個家庭而屬社會就是由一個個家庭組成的一個體,而一個個小家庭就像細胞一樣試想,如果一個生物他沒有細胞,會形成這個生物的產生么,不會所以婚姻與愛情在社會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形成社會
⑶ 趙永久所著的書 (男人的伎倆,女人的道行)和 (愛的五種能力:愛情與婚姻中的情商課) 是同一本書么
樓主,這書的確是同一本書!望採納
⑷ 愛情與婚姻不需要道德與法律約束的例子
婚姻本來就是個法律概念。如果沒有經過法律程序認可,婚姻關系就不成立。而經過法律程序認可,那麼婚姻就要收到法律的約束和保護。而所謂道德,一部分是人內心的自覺,一部分是文化的傳承,還有一部分是社會輿論的環境。從內心來說,只要心安理得,就可以認為是不受道德約束,但很少。從文化來說,人無時無刻不處在文化之中,不可能逃避文化的影響。至於輿論,除非像楊過和小龍女終身生活在古墓中,遠離社會,遠離人群,否則也註定收到約束。所以,這樣的例子是不存在的
⑸ 婚姻與愛情的最本質區別是什麼
圖片
第一個區別叫:戀愛是風花雪月,但婚姻就是柴米油鹽。就是我們回談戀愛的時候,你看占據你答整個的過程中,是浪漫甜蜜驚喜儀式感等等等等這些東西。但是結了婚之後,你更多想的可能就是,今天家裡的鹽沒有了,明天水了沒有等等等等...這些都是走入了現實生活中的必然。
圖片
圖片
第二區別:戀愛是喜歡,但是結婚是合適。戀愛你可以說我喜歡這個人,這個人長得高或者這個人長得帥,這個人長得美我就要跟他在一起,我要跟他有一段經歷,但是結婚不行,結婚大部分都是我們倆三觀合不合適啦;我們倆的家庭合不合適了;我們倆這個社會地位合不合適啦等等等等,才能夠有一段好的婚姻。
圖片
圖片
第三區別:戀愛是沖動,但婚姻需要慎重。我可以很沖動的因為自己的一次心動,我就去追求一個人,瘋狂的去追求她,跟她在一起談戀愛,但是結婚就必須要慎重。因為如果你沖動的走入婚姻的話,將來你遇到了一些根本無法解決的問題,你會非常的痛苦。我想這很多人都有感觸,這就是我們把它總結的戀愛和婚姻的三大區別。
圖片
⑹ 社會學關於愛情與婚姻聽後感
愛情與婚姻有時候不是同時而語的,有的愛情禁不住婚姻的考驗而無疾而終內。有的婚姻美好容但是並不是你所嚮往的愛情,只是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場合的婚姻必須罷了。所以,愛情與婚姻並不對等,婚姻不一定是最深的愛情,有愛也不一定會結婚。
⑺ 針對婚姻與愛情的老套話題 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各自怎麼說
有人說,社會學家談婚姻與愛情,較多地關注社會結構、社會關系及社會整體的穩定,是從宏觀看問題;心理學家往往是從個體看問題,較多地關注個人情感體驗,從人的自然屬性出發談論社會性,是從微觀看問題。
請看,兩位不同領域的專家如何從各自的角度談論這個老套話題。———編者
社會學家陳一筠:人們對愛情的一個最大的誤解就是以為「墮入情網」就是愛。
當代男女對婚姻的期待更多是文化與心理方面,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夫妻感情。婚姻從昔日的「生育合作社」、「經濟共同體」過渡到今天的「文化———心理———感情群體」,這是兩性關系的巨大歷史進步與文明成就。男女以感情為結婚的基礎,又以「感情破裂」為離婚的理由,「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這句恩格斯的名言,被廣為引用。這些都表明,時代進步了,婚姻觀念確實在經歷著從「傳統」向「現代」的轉變。
在婚姻法修改中,人們爭論得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便是所謂「第三者」、「婚外情」問題。某當初因「愛情」而結合的夫妻,其中一方後來又與另一位異性產生了新的「愛情」,進退兩難之中,就索性單方宣布前一次愛情「破裂」,好以第二次愛情取而代之,於是申請合法離婚;有的當事者權衡利弊得失之後,決定讓兩種「愛情」和平共處,大膽養情婦、「包二奶」,來個「家中紅旗不倒,家外彩旗飄飄」。在這類「愛情」現象面前,法律確實顯得很尷尬。法官無權診斷夫妻之間的感情究竟是「活著」還是「死亡」了;也無法判別「合法配偶」與「非法配偶」究竟誰的愛情是貨真價實的。
前面已經談到,夫妻之間的愛情或感情,屬於心理層面的關系,它受雙方知識文化水平、人格素質、道德意識、價值觀等內在因素的影響。因此,屬於愛情和感情的問題,應通過雙方溝通、道德內省和心理咨詢等方式來解決,法律基本上是無能為力的,但法律可以用倡導性條文對道德調節的方向施加積極影響。
作為一名研究婚姻家庭的社會心理學者,我想從知識傳播和心理探索的角度對愛情與婚姻的關系作一點粗淺的說明,也許可以供那些在無奈之中把感情問題訴諸於法律的當事人參考,也希望法官們在審理這類案件時多一個法律之外的角度。
古今中外,人們對愛情的一個最大的誤解就是以為「墮入情網」就是愛。這一誤解之所以有如此強大的影響力,是因為墮入情網確實是主觀體驗到的一種酷似愛的感覺。當一個人墮入情網時,他或她當然就覺得「我愛她」或「她愛我」了。但這里有兩個明顯的問題:第一,墮入情網的體驗首先主要來自性的慾望,只有當一個人有性動機時,才會墮入情網。為什麼母親愛孩子或兄弟姐妹之愛不會使人墮入情網呢?第二,任何墮入情網的體驗都是短暫的,無論你與什麼樣的異性墮入情網,當激情過去之後,就會「破網而出」。這就是為什麼人們通常所稱的「愛情」多變,愛情的強烈性與婚姻的穩定性沒有必然聯系。今天,經過精心裝點與粉飾的浪漫愛情,更有諸多的心理原因使其難以持久。首先,性動機本身是不專一、不穩定、不長久的一種本能慾望,召之即來呼之即去,一旦滿足即告消失。浪漫愛情的主觀性和虛幻性也是靠不住的。每個人按照主觀的感覺去理解愛情,與戀人在一起時,彷彿天空都特別蔚藍,陽光都特別燦爛;浪漫愛情把戀人的心理能量暫時地、強烈地激發出來,使雙方都不知疲勞,不覺飢餓,不畏寒冷。那些痴迷於愛情的男女,內心不由得發出種種優美的信號,去贊頌世界上的日月星辰,覺得一切花香鳥語都因為自己的愛情而增添了魅力。浪漫愛情的這種主觀性有著巨大方魔力,它常常使一對對不般配的男女結為夫妻。「情人眼裡出西施」,這是浪漫愛情的虛幻性使然。當蜜月過去,夫妻長久地朝夕相處,對方那個真實的他(她)暴露無遺之後,雙方的內心都可能發出「原來如此」的感嘆,於是就有了「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句至理名言。
那些「感情破裂」、「婚外情」、「姘居」、「包二奶」之類的案件中,其實許多人不過是想通過法官的幫助而推翻當初的「愛情」承諾。那些背棄了昔日海誓山盟的男女,在法庭上堅持說自己與新的愛侶才是真正的「神聖同盟」,不惜找出種種借口來為自己的移情別戀做一番美麗的辯護,從而激怒對方,使對方也不惜舉起利劍去傷害自己當初所愛並多半還在愛著的配偶。面對那些從愛情到無情的男女,試問,若不具備婚姻心理學常識,法官們將如何審案?法律是枯燥的,婚姻生活卻紛繁復雜。一方脫口而出的「感情破裂」四個字,難道真的就能在法庭上決定相守已久的夫妻及其孩子的命運嗎?
常見這樣的情形:迷茫中的當事人在法庭上勉強地結束一樁「愛情」糾葛之後,又墮入另一處「愛情」的深淵,只是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與不同的異性之間罷了。於是「第三者」、「第四者」……「第八者」的故事層出不窮,最後連當事者自己也弄不清,究竟同哪一個「心上人」實現了愛情的夢想。其實,在人生漫長的旅途中「相見恨晚」的魅力異性大有人在,真是生命不息,探索不止啊!
記得台灣著名女作家羅蘭女士說過這樣的話:我們也可以認為,其實世界上根本就沒有「愛情」這回事,它只不過象那電光火石,閃亮在那麼一個短暫的瞬間;你掌握過、捕捉到過,你就算已經擁有了。如果期待永恆,你就必須在愛情之中投入良知與責任作為強固劑,使當初的激情成為朋友之情、夫妻同舟共濟之恩情、彼此都是「百代過客」的悲憫之情。說得更明白一點,夫妻同甘苦、共患難地相守一輩子的婚姻,並不是靠當初幻想過、體驗過但卻象電光火石一般短暫和虛幻縹緲的浪漫激情而維系長久的。那麼,夫妻之間的感情就必須是另一類,即把當初的浪漫愛情變為道義和責任感,變為「同船過渡都是緣分」的認可。浪漫愛情雖然如夢,但從此走向婚姻的男女,總還是可以在成熟的「友情」和「同情」的感受中去發揮人與人之間相互拯救的同類之情,決心共同走完剩下的那段人生之路。當你這樣去審視自己在婚外出現的感情波濤時,就會保持一份旁觀者的清醒;當你冷眼觀賞那些仍在神魂顛倒、喜怒悲歡不由自主的多情男女時,你就可以慶幸自己不會再度陷入「愛情」的圈套了。當然,以上這些心理學信息,傳達給那些已經走向離婚法庭的人似乎已經太晚了。但向廣大未婚和已婚的普通男女傳播此類知識,卻是學者、社會工作者、媒介工作者們的責任。難道法官們不需要具備這類心理學知識嗎?哪怕只是用來提醒離婚當事者走好今後的「愛情」之路,避免再誤入岐途,也算是亡羊補牢吧。
心理學家叢中:愛情是將自己與自己所愛的人完全滲透與融合,而不是依賴和佔有。
由於我們的社會是一個男權的社會,男人從小在性方面所受到的壓抑是比女人小一些的,所以男人們很少有性功能的障礙。但是,男人們在成人後卻受到了嚴重的性壓抑,主要的壓抑來自社會對性所採取的態度,如規定一夫一妻制。可男人們總是在尋找辦法來突破這些限制,這就使男人們看上去比女人「壞」,男人們總在尋求性,而不是在尋求「愛」!甚至有的人說,男人是動物,女人才是高尚的。可是只要看一看現實就知道了。現實中,女人的所謂「高尚」的「愛情」是什麼?所謂「高尚」,是說這種「愛情」幾乎不包括性,而所謂「愛情」,實質上是找一個可以依靠的男人結婚,去終生依賴一個男人而不被拋棄。一旦被拋棄,不管是因為具體什麼原因,女人都會十分痛苦,會感到十分傷心,會說:我把自己年輕時最美麗的生命獻給了你(簡直是學雷鋒做好事),你現在卻把我扔了,你是沒有良心的。這實質上是說,我的生意做賠了!我獻出自己最美好的東西給你,卻沒有換來終生的依靠。這就是她們所謂的「高尚」的「愛情」。
婦女在男權社會中是處於弱勢的,如果不是處於弱勢,自己有房子和汽車的話,如果她們自己能夠獨立支撐自己的生活而且活得象男人一樣好甚至比男人更好的話,她還需要在找對象的時候一定要嫁房子、嫁汽車,一定要找一個終身可依靠的男人嗎?
女人在年齡很小的時候,就被進行著這樣的教育,女人是不允許有性的慾望的,女人是要安分守己的,女人是不能主動寫情書追求自己喜歡的人的,在性生活中女人是不能主動的。她們或許在青春發育期的時候,也曾雄心勃勃地想與男人一爭高低,可是到了後來,她們逐漸地意識到,她們是女人,如果她們不能按照社會對女人角色所規定的要求去生活的話,社會就將她們認為是大逆不道的,她們根本就無法生存下去。女人一旦承認並接受了女人的社會角色,就難以擺脫女人角色所賦予她的角色命運。
當女人意識到自己處於弱勢地位的時候,她們知道自己在社會上無法與男性進行正面的競爭,所以只好「曲線救國」:當不上總統,那就當總統夫人;當不上皇上,就當皇後。「男人通過征服世界來征服女人,女人通過征服男人來征服世界」,這句話講得是再正確不過了。用精神分析的觀點看,女人的所謂「愛情」,表現為女人對男人的生活、情感上的依賴,其實質是對父母依賴的轉移(移情)。這就是我所說的,女人的心理年齡只有1、2歲的理由,因為1、2歲的時候只有靠母親的授乳才能存活。
而男人的心理年齡只有3、5歲,是說,現在的男人只有性。男人已經擺脫了對父母的依賴,已經能夠獨立地支撐自己的生活了,已經走過了1、2歲時對父母的依賴(如哺乳),而達到了戀母的階段,表現出對女性有一種天然的性的吸引和佔有。可是男人的性是沒有得到充分滿足的,而且在沒有得到充分滿足的時候,男人只能是飢不擇食的,即別管是什麼樣的女人,只要是女人就可以。我曾經聽說過這樣一件事:弟兄好幾個,因家境貧寒娶不上媳婦,年齡很大了,都還是光棍。後來他們攢錢、借錢,買了一個既瘸腿又瞎眼的老婆,他們兄弟幾個輪流使用。在他們看來,只要是女人就行,哪怕瘸腿瞎眼也不嫌惡。總之,越是沒有機會與女人進行性活動的男人越是容易出現強奸等性暴力行為,有能力嫖娼的男人一般是不會去強奸女人的;有能力包二奶、三奶、四奶……的男人,才會知道如何選擇自己喜愛的女人,才能夠較多地從感情上去喜愛一個女人,去欣賞女人的長相美、人體美、內心精神世界的美,而不僅僅因為她是女人,僅僅因為她具有女人的身體。當然,包二奶在很大程度上也仍然是為了滿足性的需求,是在對女人的佔有水平上的,而不全是對女人的尊重、對女人的欣賞、對女人的愛。再進一步,如果男人與女人都是心理成熟的,都能夠將對方放到與自己同等地位上去尊重,而不是相互佔有,並且都能夠在生活中及時得到充分的性愛的話,他們就能夠在性之上去選擇自己真正喜愛的人,欣賞自己喜愛的人,與自己所愛的人交流感情,使兩個人的精神世界高度融合,共同創造愛的意境。可是現在的男人能達到這樣的高度嗎?而女人比男人更可悲,她們連性愛這一步都還沒有達到呢!
在這樣一個男尊女卑的男權社會里,男人是無法達到這樣的高度的。因為這樣的高度是難以從一個女人的身上達到的,而且現在的男人如果與某個女人有性的關系的話,他就要對這個女人負責,對這個女人的生活負責,對這個女人的整個一生吃穿用、生老病死負責。這么高的要求,現階段剛剛解決溫飽問題的男人誰能達得到呢!而且,他所找到的女人在情感上是幼稚依賴的,在身體和心理上是沒有性的,更沒有達到能夠獨立地付出愛情的高度。與這樣的女人進行性活動,即使想追求真正的愛情,又怎麼有可能實現呢?!
男權社會是女人的悲劇,因為這樣的社會將女人置於弱勢的地位,將女人塑造成沒有性的人,將女人塑造成有性功能障礙的人,將女人塑造成沒有真正愛情的人,除了對男人的依賴。在這樣的社會里,男人是同樣的受害者,他們雖然可以佔有女人的身體(無論以何種手段),可他們卻無法找到能獨立生活的女人,無法得到有性愛的女人,更無法得到懂得真正愛情的女人。
真正的愛情是什麼呢?
我認為,就象只有人吃飽以後才能去講究食物的色香味俱全,人在穿暖了之後才能夠去講究衣服的質地款式。人,無論男人還是女人,只有在能夠支撐自己的生活之後,才能夠獨立,才能夠不去佔有他人或被他人所佔有。只有得到了足夠的性之後,他/她才能夠在性之上尋找「色香味俱全」的、「款式漂亮」的可供欣賞的人做為自己的愛人。我認為,真正的愛情應該是在性需求得到充分滿足的同時,愛情更本質地成為人們對某個人、某類人直到整個人類的強烈地欣賞與喜愛,並將這種愛與性完全的滲透與融合,將自己與自己所愛的人完全地滲透與融合,而不是依賴或佔有。到了那個時候,人類社會的自由王國就真的到來了,多夫多妻實現了,男女平等了,人不再分以男女,對同性戀與異性戀的區分也隨之消失。那該是多麼美好的世界呀,在那樣的世界上生活,該是多麼幸福的人生啊!
我知道現實離我們所幻想的未來世界還有很大很大一段距離,但是我們不能不幻想將來有這樣一個世界,這應該是人性使然,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
⑻ 淺談愛情與婚姻的關系
「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這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然而正是這句話,成為人們發展婚外感情的堂而皇之的理由,變不道德而為道德,不知其追求的是崇高的愛情還是一己之私慾!細細推敲,其實這句話本身就有問題,少了「基礎」二字,「沒有愛情基礎的婚姻是不道德的」。試問:沒了包辦婚姻,又有多少婚姻是沒有愛情基礎的呢?
愛情是有生命的!像世間每一種生命物質一樣,愛情也經歷著生、老、病、死的一個過程。愛情與婚姻本身就是一對矛盾。愛情是以浪漫為基礎的,浪漫之於愛情,就像人們生存所必需的水和空氣;而婚姻是以現實為基礎的,它的真諦是平平淡淡的日日夜夜!「琴棋書畫詩酒花」、「柴米油鹽醬醋茶」是對愛情和婚姻最好的概括與描述。當愛情遭遇了婚姻,就開始了它漸漸消亡的過程,所有的浪漫終將趨於平淡,愛情也就深埋在了婚姻的最底層!聰明的人會精心呵護自己的愛情,盡量延長它的生命,更多的人則是任其自生自滅!
很多人會被一對攜手於夕陽中漫步的銀發夫婦所感動,難道他們之間沒有「愛情」嗎?可以肯定的說「有」!然而此時的「愛」是關愛、「情」是親情,已經與最初的愛情有了質的區別!浪漫與現實這對變數此消彼長的過程中,一種親情會漸漸的滋生出來。當你摸著愛人的手已經沒有了任何感覺,他(她)也就成了你身體的一部分,變成了你的一種習慣,雖不浪漫,卻難以割捨!愛情的生命越長,這份親情就越是厚重,如一壇美酒,年代愈久、愈是香醇!縱是關山萬里,也隔不斷那份綿長的惦念;每個被風雨驚醒的夜晚,你都會為他(她)掖好掀起的被角!當愛情升華為親情之後,平平淡淡的婚姻生活會將心靈中的雜念滌盪一清,一份安然、一縷溫馨會令你甘之如飴。這才是婚姻,真正的生活!
⑼ 愛情與婚姻不同嗎
「愛情是婚姻的基礎,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這句話已經成了我們目前評判婚姻的一把尺子,可是這句話里,又隱藏了一個致命的悖論:愛情和婚姻究竟是什麼關系,究竟應該誰服從誰?如果婚姻應該服從於愛情,那還要婚姻做什麼?可是,如果要愛情服從於婚姻,那豈不是要求人類可以控制自己的愛情?可是,愛情真的是可以自我控制的嗎?你可以收放自如的要求自己去愛一個人,或者不愛一個人嗎?我們不妨先來探討一下,究竟什麼是愛情,「愛情」這個令世人皆魂牽夢縈的情感是否可以勝任「婚姻的基礎」這一角色呢?
愛情因其可以帶來深沉的幸福感以及諸多驚心動魄的心理感受而使其成為人類共同追求與認同的一種情感。若干個世紀以來,愛情一直是哲學、宗教、心理學、社會學、美學等諸多領域激烈爭論的一個命題。盡管人類對於愛情的評價因著文化的差異而各有不同,但愛情也有著許多共同的特性。愛情是男女之間由於愛慕對方而產生的強烈的傾慕之情,包含精神和肉體的兩個方面,愛情一旦產生,就會碰撞出耀眼的火花,產生出巨大的能量。愛情是歡樂的,天真的,幸福的,可一旦破裂,便會帶來深沉的痛苦,甚至短暫的離別,都會產生輕重不同的痛苦感覺。
西方從古羅馬時代就開始研究愛情,而中國,從詩經開始就出現了贊頌愛情的詩句。我們還是來看看中西方一些名人對愛情的評價吧:
費爾巴哈:愛情,就是要成為一個人。
莎士比亞:一個人明明知道沉迷在愛情里是一件多麼愚蠢的事情,可是,在譏笑他人的淺薄無聊以後,偏偏會自己打自己的耳光,照樣陷入愛情溫柔的懷抱。因為美妙的男歡女愛,是天衣無縫的珠聯璧合。
盧梭:如果說愛情使人憂心不安的話,則尊重是令人信任的;一個誠實的人是不會單單愛而不敬的,因為我們之所以愛一個人,是由於我們認為那個人有我們所尊重的品質。
歌德:在愛情中,最寶貴的不是佔有,而是彼此的尊重與愛慕。
弗洛伊德:健康而正常的愛情,需要以來兩種情感的結合,一方面是兩心相悅的摯愛的情,另一方面是肉感的性慾。
塞萬提斯:情慾只求取樂,歡樂之後,慾念消退,所謂愛情也就完了。這是天然的分界線,不能逾越,只有真正的愛情才是無限量的。
岡察洛夫:愛情的基礎不是那種虛偽的動搖的情感---它嬌藏在金碧輝煌的宮殿里經不起一撮金子的誘惑,聽不得幾句曖昧的話語,那種堅強的愛情,願意赴湯蹈火。
孟子:食色,性也。
林語堂:一個沒有孩子的妻子就是情婦,而一個有孩子的情婦就是妻子。
周國平:相愛者互不束縛對方,是他們對愛情有信心的表現,誰也不現在誰,到頭來仍然是誰也離不開誰,這才是真愛。
蘇青:就是為肉體著想,我也主張須看重精神戀愛。
傅雷:要找永久的伴侶,也得多用理智考慮,勿被感情蒙蔽。情人的眼光一結婚就會變,變得你自己都不相信,事先要不想到這一著,必招來無窮的痛苦。
老舍:愛情要是沒有苦味,甜蜜從何處領略?愛情要是沒有眼淚,笑聲從何處飛來?愛情是神秘的,寶貴的,必要的,沒有他,世界上只有一片枯草,一帶黃沙,為愛情而哭而昏亂是有味的,真實的!人們要得不著戀愛的自由,一切的自由都是假的,人若沒有兩性的愛,一切的愛都是虛空。
胡適:愛情的代價是痛苦,愛情的方式是忍受痛苦。
⑽ 之前看到有本書說的是愛情與婚姻,其中很重要的觀點是婚姻是政治的產物,這本書叫什麼名字,突然想不起來
這個還真不是很清楚,不過我推薦你看一本《因為愛情》,這本書講述了愛情的每個階段,包括相識相知相戀分手等,很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