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網約車的現實困境與行政法規制

網約車的現實困境與行政法規制

發布時間: 2021-02-15 23:51:16

1. 網約車合法嗎會被抓么

網約車合法。
網約車合法地位獲得明確。網約車合法化後,滿足條件的私家車可按一定程序回轉為網約車答,從事專車運營。此外,鼓勵私人小客車合乘。新政於11月1日起實施。
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更好地滿足社會公眾多樣化出行需求,促進出租汽車行業和互聯網融合發展,規范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行為,保障運營安全和乘客合法權益,根據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從事網路預約出租汽車(以下簡稱網約車)經營服務,應當遵守本辦法。本辦法所稱網約車經營服務,是指以互聯網技術為依託構建服務平台,整合供需信息,使用符合條件的車輛和駕駛員,提供非巡遊的預約出租汽車服務的經營活動。本辦法所稱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以下稱網約車平台公司),是指構建網路服務平台,從事網約車經營服務的企業法人。
第三條堅持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適度發展出租汽車,按照高品質服務、差異化經營的原則,有序發展網約車。

2. 網約車的行政規制畢業論文答辯老師會提什麼問題

提問的話就問我們一些政治問題吧,和他的其他問題。

3. 網約車合法,人們生活將受到什麼影響

網約車合法化新政的出台,不僅是對分享經濟和出行平台的認可,同時也是對傳統計程車行業的一種催動,更是對社會大眾對多元出行需求的響應。
從去年到現在,網約車市場一直是浩浩盪盪動盪不安,各大網約車平台瘋狂的燒錢搶客,傳統計程車行業司機罷工抵制網約車,地方政府限制網約車的發展等等,這些市場反應一度讓網約車戴上了「黑出租」的頭銜,在互聯網共享經濟的趨勢下,國家為了平衡利弊終於在歷經一年時間之後,出台了網約車新政,而新政的出台很可能是世界范圍內第一個宣布網約車合法化的國家法規。因此28日不僅是中國出租汽車史上的重要時刻,也是全球網約車發展的里程碑式時刻。
其實,網約車新政之所以經歷了這么長時間才確定下來,多半原因是在考慮傳統計程車,因為計程車是城市多層次公共交通出行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市民的日常出行密切相關。過去很長一個時期,中國的城市計程車行業既取得了較快發展,但也存在用車難、車費貴、司機負擔偏重,尤其是行業壟斷等問題。近年來,「滴滴出行」「優步」「神州專車」等網路約車平台應運而生,發展勢頭很猛。不過,由於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網約車」也遇到很多難題,類似外地車加入造成交通擁堵、「價格戰」「補貼戰」凸顯無序競爭等問題,都招致不少批評。而因為招錄司機和車輛把關不嚴,網約車司機侵犯乘客人身安全的事件,更是讓人不安。「網約車新政」的及時出台,規范了「網約車」管理,回應了社會的呼喚,順應了民心,受到了老百姓的歡迎。
一 差異化競爭預示著消費升級時代的到來
從默默無聞,到大紅大紫,互聯網一步步的走進我們的生活,它的出現,改變我們原有的生活方式,與傳統的諸多行業相融合,讓我們在既定的生活方式上有了更多的選擇,而網約車作為信息時代中新的出行方式,雖然前期飽受爭議,但經過國家出行政策法規的出台,解決了目前網約車在市場中的痛點,讓這種新的出行模式以更加恰當的身份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比如《暫行辦法》要求網約車平台根據經營區域向相應的出租汽車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按照屬地管理要求,網約車平台可能需要向兩千多個縣(市)進行線下申請審批和監管,要求提供各種證件原件及復印件。
同時,地方政府對網約車的具體管理標准和營運要求還有一定的裁量權,其中包括對具體資質、各項運營能力及車輛駕駛員准入,甚至價格,地方都有較大裁量權。
其實國家在賦予地方較大裁量權時,就是要地方根據當地的經濟情況實行合適的調控手段,例如地方在限定網約車價格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傳統計程車的利益,因為網約車在定位的時候,就定位在高於傳統計程車的出行方式,所以在價格上一定要高於傳統計程車,這樣才不會影響到傳統計程車的利益。而這種價格調控下也預示著網約車要提供更高端的服務體驗,才能和傳統計程車形成對比,讓用戶願意花高價錢去享受這種專車服務。
二 平衡出行流量,提升出租體驗
經常打車的人會發現,在人流量高峰期是很難打到車,因為下班時間人們需求的集中化讓計程車形成了供不應求的局面,但是如果你在偏遠的地方也是很難達到車的,因為偏遠地方出行需求較小,很多計程車司機不願過去空跑一趟,這樣的話就造成了供大於求的局面!
而網約車的出現恰好解決了處在這兩種局面中的尷尬境地,讓消費者在高峰期可以坐到車,在偏遠地方可以約到車,從而進一步的豐富了人們的出行方式,滿足了不同時間段、不同地域的出行要求。
三 規范出行標准,提高出行質量
網約車在准入標准、價格機制、車輛安全、報廢管理、保險制度、稅費繳納等方面與傳統出租汽車存在較大差異。特別是網路平台公司為了搶占市場,通過持續巨額的補貼搶占市場,在事實上造成兩者不公平競爭。
所以出台的管理暫行辦法對網約車明確了許可條件,對平台、車輛和人員均設定了許可要求。同時,要求其不得妨礙市場公平競爭,不得有為排擠競爭對手或獨占市場,以低於成本的價格擾亂正常市場秩序,損害國家利益或其他經營者合法權益的不正當價格行為,不得有價格違法行為。這些都是為了形成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
四 合法出行,帶動新行業發展
關注網約車的人們都知道,去年交通部1個月的意見徵集中,轉變網約車車輛性質的意見占所統計意見中數量最多,8年報廢期也成為爭論最大焦點。而此次《暫行辦法》在第39條規定中明確指出,網約車行駛里程達到60萬千米時強制報廢。行駛里程未達到60萬千米但使用年限達到8年時將退出網約車經營,不強制報廢。省級政府有關部門則需再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有關具體規定。
從這次《暫行辦法》的內容上看,網約車對車輛的選用上,以及報廢公里數上做出了規定,這樣的話就要對那些不滿足出行條件的車輛要進行升級改造,雖然現在汽車市場很多品牌都在降價搞促銷,但作為一個工薪間層即使是新車降價了也很難買的起,所以選用一輛二手車是一個網約車司機最高的性價比!
同時,隨著網約車條例的出台,小編想將來很多司機會加入到網約車的平台,為了保險起見一般會買個導航儀,以便可以快速准確的拉到顧客,以及准確的將顧客送到指定目的地!當然了,網約車正式運營開後,還會有很多行業受到帶動.
當然了,任何新生事物的產生都會或多或少的帶來一些負面作用,像這次的網約車新政出台,雖然在細節方面還有待改進,但總體而言網約車是可以合法運行了,但是唯一苦了傳統計程車公司,因為傳統出租公司對計程車的要價比較高,通常都得大幾十萬,所以這就要看地方政府怎麼制定監管政策了,是不是網約車可以不用在平台下單也可以隨意拉人,網約車在保險方面該怎麼繳納等等一系列問題,但總體而言網約車的合法化是我們國家在互聯網出行方面跨車的重要一步!
所以說網約車合法化新政的出台,不僅是對分享經濟和出行平台的認可,同時也是對傳統計程車行業的一種催動,更是對社會大眾對多元出行需求的響應。

4. 網約車新規出台 網約車到底合不合法

網約車將合法是指私家車到運管部門辦理了營運資格證,可以進行網約服務。
不是所有人下了個軟體就合法合法的

5. 網路約車最新法律法規

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更好地滿足社會公眾多樣化出行需求,鼓勵出租汽車服務創新,促進出租汽車多元化服務融合發展,保障運營安全和乘客合法權益,規范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行為,根據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從事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應當遵守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是指以互聯網技術為依託構建服務平台,接入符合條件的車輛和駕駛員,通過整合供需信息,提供非巡遊的預約出租汽車服務的經營活動。
本辦法所稱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是指構建網路服務平台,從事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的企業法人。
第三條各地應當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適度發展出租汽車,按照高品質服務、差異化經營的原則,有序發展網路預約出租汽車。
網路預約出租汽車運價實行政府指導價或市場調節價,不享受出租汽車燃油補貼。
第四條國務院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負責指導全國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管理工作。
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在本級人民政府領導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含出租汽車管理機構,下同)具體實施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管理。
發展改革、價格、通信、公安、商務、人民銀行、工商、稅務、網信等部門依據法定職責,對網路預約出租汽車實施監督管理。
第二章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
第五條申請從事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具有企業法人資格,服務所在地與注冊地不一致的,應在服務所在地登記分支機構;
(二)在服務所在地具有固定的營業場所和相應服務機構及服務能力;
(三)具備開展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的互聯網平台和與擬開展業務相適應的信息數據交互及處理能力,伺服器設置在中國大陸;
(四)網路服務平台資料庫應當接入服務所在地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出租汽車監管平台;
(五)使用電子支付的,應與銀行、非銀行支付機構簽訂提供支付結算服務的協議;
(六)有健全的經營管理制度、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服務質量保障制度;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外商投資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的,除符合上述條件外,還應當符合外商投資國家安全審查的相關規定等。
第六條申請從事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的,應當根據經營區域向相應的設區的市級或者縣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提出申請,並提交以下材料:
(一)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申請表(見附件);
(二)投資人、負責人身份、資信證明及其復印件,經辦人的身份證明及其復印件和委託書;
(三)企業法人資格證明,稅務登記證件,屬於分支機構的應當提供分支機構登記證明,外商投資企業還應當提供外商投資企業批准證書;
(四)具備互聯網平台和信息數據交互及處理能力的證明材料,資料庫接入情況說明,伺服器設置在中國大陸的情況說明;
(五)使用電子支付的,有與銀行、非銀行支付機構簽訂的提供支付結算服務協議;
(六)服務所在地辦公場所、管理人員等信息;
(七)經營管理制度、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服務質量保障制度文本;
(八)法律法規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七條設區的市級或者縣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應商同級通信、網信等部門對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申請進行審核,並自受理之日起30日內作出許可或者不予許可的決定。
第八條設區的市級或者縣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對於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申請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應當明確經營范圍、經營區域、經營期限等,並發放經營范圍為預約出租汽車的《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
第九條設區的市級或者縣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對不符合規定條件的申請作出不予行政許可決定的,應當向申請人出具《不予行政許可決定書》。
第十條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應當在取得相應《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並向企業注冊地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主管部門申請互聯網信息服務備案後,方可開展相關業務。備案內容包括經營者真實身份信息、接入信息、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核發的《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等。涉及經營電信業務的,還應當符合電信管理的相關規定。其中,外商投資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涉及經營增值電信業務,還應當符合《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取得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第十一條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暫停或者終止運營的,應當提前30日向服務所在地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書面報告,說明有關情況,通告接入車輛所有人和駕駛員,並向社會公告。終止經營的,應當將相應《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交回原許可機關。
第三章網路預約出租汽車車輛和駕駛員
第十二條擬從事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的車輛,由車輛所有人向服務所在地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提出申請,並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7座及以下乘用車;
(二)車輛使用性質登記為出租客運;
(三)安裝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車輛衛星定位裝置、應急報警裝置。
具體車輛標准、營運年限和車輛標識,由設區的市級或者縣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按照高品質服務、差異化經營的發展原則,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確定。
第十三條道路運輸管理機構依據第十二條規定的條件審核後,為符合條件的車輛發放類型為預約出租汽車的《道路運輸證》。
城市人民政府對網路預約出租汽車配置數量有規定和要求的,道路運輸管理機構依據其規定和要求,對車輛發放《道路運輸證》。
第十四條從事網路預約出租汽車服務的駕駛員,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取得相應准駕車型機動車駕駛證並具有3年以上駕駛經歷,最近3個記分周期內沒有被記滿分記錄,無致人死亡的交通事故責任記錄,無醉酒後駕駛機動車、追逐競駛等違法犯罪記錄;
(二)取得公安部門出具的無危險駕駛違法犯罪記錄的證明。
第十五條對符合第十四條規定條件的駕駛員,由駕駛員提出申請,按規定經考核合格的,由所在地設區的市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發放類別為預約出租汽車的《道路運輸從業人員從業資格證》。
第四章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行為
第十六條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承擔承運人責任,保證運營安全,保障乘客合法權益。
第十七條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應當保證接入車輛具備合法營運資質,技術狀況良好,安全性能可靠,具有營運車輛相關保險,並將接入車輛相關信息向服務所在地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報備。不得接入其他營運車輛或非營運車輛。
第十八條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應當保證接入平台的駕駛員具有合法從業資格,與接入的駕駛員簽訂勞動合同,開展有關法律法規、職業道德、服務規范、安全運營等方面的崗前培訓和日常教育,並將接入的駕駛員相關信息向服務所在地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報備。
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應當留存從事網路預約出租汽車服務的駕駛員真實身份及聯系方式,按照《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中相關要求,記錄駕駛員、約車人在互聯網平台內發布的信息內容、用戶賬號、手機號碼、登錄日誌等數據並備份,在國家有關機關依法查詢時,予以提供。
第十九條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應當提供24小時不間斷運營服務,並明確服務項目,公布服務質量承諾,建立服務評價體系和乘客投訴處理制度,如實採集與記錄駕駛員服務信息。在提供網路預約出租汽車服務時,提供駕駛員姓名、照片、手機號碼和服務評價結果,以及車輛牌照等信息。使用符合規定的出租汽車計價器,向乘客出具相應的出租汽車發票。
第二十條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應當合理確定網路預約出租汽車運價,實行明碼標價。
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不得有以排擠競爭對手為目的,以低於成本的價格提供運營服務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不得有為了排擠競爭對手或者獨占市場,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運營,擾亂正常市場秩序,損害國家利益或者其他經營者合法權益等不正當價格行為。
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實行市場獎勵、促銷等行為應當符合相關法規規定,並提前10日將獎勵、促銷方案向社會公告。
第二十一條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在服務所在地不應具有市場支配地位,不得妨礙市場公平競爭,侵害乘客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第二十二條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應當遵守網路和信息安全有關規定,業務相關數據和信息應當在中國大陸境內存儲、傳輸、使用和管理,不得違規採集、利用和泄露乘客姓名、聯系方式、家庭住址、銀行賬戶或支付賬戶、地理位置、出行線路等個人敏感信息以及地理坐標、地理標志等國家敏感信息,不得發布危害網路和信息安全、公共安全、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信息,不得為企業、個人及其他團體、組織發布有害信息提供便利。
第二十三條網路預約出租汽車不得巡遊攬客。
網路預約出租汽車在許可的經營區域內從事經營活動,超出許可的經營區域的,起訖點一端應當在許可的經營區域內。
網路預約出租汽車不得同時接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網路服務平台提供運營服務。
第二十四條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應當依法納稅,為乘客購買相關保險。
第二十五條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應當設立與經營規模相當的安全專項資金,落實網路安全防範措施,提高安全防範和抗風險能力。
第二十六條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應當符合國家相關運營服務標准。
第二十七條任何企業和個人不得為乘客和未取得合法資質的車輛、駕駛員提供信息對接開展運營服務。不得以私人小客車合乘或拼車名義提供運營服務。
網路預約出租汽車和駕駛員不得接入未取得經營許可的網路服務平台提供運營服務。
第五章監督檢查
第二十八條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應當建設和完善政府監管平台,實現與網路預約出租汽車平台信息共享。共享信息應當包括車輛和駕駛員基本信息、服務質量以及乘客評價信息等。
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應當定期組織開展網路預約出租汽車服務質量測評,並及時向社會公布本地區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基本信息、服務質量測評結果等信息。
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應當加強對網路預約出租汽車市場監管,加強對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營運車輛和駕駛員的資質審查與證件核發管理,根據管理需要有權調取查閱管轄范圍內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的登記、運營和交易等相關數據信息。
第二十九條通信主管部門和公安、網信部門對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非法收集、存儲、處理和利用用戶有關信息,以及違反互聯網信息服務有關規定、危害國家網路安全的,依法進行查處。對有關部門認定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配合有關部門依法進行處置。
第三十條公安部門應當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出租汽車行業可能發生的群體性事件,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護公民合法權益,依法制止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維護治安秩序與社會穩定。
第三十一條工商部門應當依法查處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過程中的無照經營行為和不正當競爭行為。
第三十二條價格部門應當依法查處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過程中的不正當價格行為。
第三十三條人民銀行對違反規定提供支付結算服務的銀行、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依法予以處置。
第三十四條稅務機關應當依法查處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過程中的違反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行為。
第三十五條各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建立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和駕駛員信用記錄,並納入全國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台,實現互聯互通。同時將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信用信息在企業信用信息系統上予以公示。
第三十六條各地出租汽車行業協會組織應當建立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和駕駛員不良記錄名單制度,開展行業自律。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七條違反本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予以警告,責令改正,並處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未取得經營許可,擅自從事或者變相從事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活動的;
(二)使用失效、偽造、變造、被注銷等無效道路運輸證的車輛從事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活動的。
第三十八條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違反本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責令改正,並處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接入未取得《道路運輸證》(預約出租汽車)的車輛的;
(二)不按照規定保證車輛技術狀況良好的;
(三)接入未取得《道路運輸從業人員從業資格證》(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的;
(四)起訖點均不在許可的經營區域從事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活動的。
第三十九條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違反本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予以警告,責令改正,並處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按照規定開展駕駛員崗前培訓、日常教育的;
(二)不按照規定將接入平台的車輛、駕駛員相關信息向服務所在地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報備的;
(三)不按照規定製定服務質量標准、建立並落實投訴舉報制度的;
(四)不按照規定提供不間斷運營的;
(五)不按照規定提供共享信息,或者不配合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調取查閱相關數據信息的。
第四十條違反本規定,車輛所有人將車輛接入未取得經營許可的網路服務平台或同時接入兩個及兩個以上網路服務平台的、駕駛員接入未取得經營許可的網路服務平台,提供預約出租汽車服務的,由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責令改正,並處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一條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未履行互聯網信息服務備案手續,擅自從事互聯網信息服務的,由通信主管部門和公安、網信部門按照職責依照《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規定予以責令互聯網接入服務提供者停止為其提供接入服務等處罰。
第四十二條網路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違反本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責令改正,處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並對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處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罰款:
(一)途中甩客或者故意繞道行駛的;
(二)未經乘客同意搭載其他乘客的;
(三)違規收費的;
(四)不按照規定攜帶道路運輸證、從業資格證的;
(五)接受網路預約出租汽車服務平台預約後未與乘客商定,不履行約定的;
(六)不按照規定使用文明用語,車容車貌不符合要求的;
(七)不按規定出具出租汽車發票的;
(八)其他違反國家相關運營服務標準的行為。
第四十三條網路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駕駛車輛巡遊攬客的,由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責令改正,並處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並對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處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四條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有本辦法第二十條所列行為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的規定,由價格、工商部門按職責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並處1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營業執照。
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違反明碼標價規定的,由價格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5000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五條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擅自從事或者變相從事支付業務的,人民銀行及其分支機構責令其終止支付業務。
第四十六條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在經營過程中違反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行為,稅務機關按《稅收徵收管理法》有關規定進行處罰。
第四十七條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對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違法行為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與本規定有不同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七章附則
第四十八條巡遊出租汽車以電信、互聯網等方式為乘客提供運營服務的,不適用本辦法,按照《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規定》的規定執行。
第四十九條私人小客車合乘,也稱為拼車、順風車,是不以盈利為目的,在通勤或節假日出行時,由合乘服務提供者事先發布出行計劃,出行線路相同的人選擇乘坐合乘服務提供者的小客車,並分攤部分出行成本(僅限燃料成本及通行費)或免費互助的出行方式,不適用本辦法。
第五十條本暫行辦法自年月日起實施。

6. 網約車認定為非法營運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根據《中華人民共復和國道制路運輸條例》、《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道路運輸管理工作規范》、《道路貨物運輸及站場管理規定》、《道路旅客運輸及客運站管理規定》、《轉發國務院法制辦關於明確對未取得計程車客運經營許可擅自從事經營活動實施行政處罰法律依據的復函的通知》等法律、法規和規章,國家並沒有對「非法營運」這一概念作出明確解釋和界定。

7. 網約車新規

網約車新規:

1、在車輛處於載客狀態時,不得向駕駛員發布其他預約業務信息;

2、不得對舉報、投訴其服務質量或者對其服務做出不滿意評價的乘客實施報復行為;

3、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4、接入已取得經營許可的網約車服務平台提供網約車服務;

5、守道路交通安全規定,文明駕駛,禮貌服務;

6、保持車輛容貌和車內整潔衛生;

7、將車輛衛星定位裝置相關數據直接接入本市政府監管平台和網路服務平台;

8、按照規定使用相關營運設備開展服務,發現設備功能故障、損壞的,應在故障排除後運營;

9、運營時隨車攜帶駕駛員從業資格、車輛運輸等證件;

10、按照合理路線或者乘客的要求行駛,不得途中甩客或者故意繞道行駛;

11、不得將車輛交由未取得合法從業資格的人員運營,不得將個人所有的網約車交由他人運營;

12、不得以網路預約以外的其他方式載客運營,不得巡遊攬客,不得進入巡遊出租汽車專用候客通道候客、攬客;

13、在載客狀態時不得承接其他預約業務;

14、發現乘客遺失物品的,主動提醒和歸還,無法歸還的,及時自行送交或者通過網約車經營者送交公安等部門;

15、不得對舉報、投訴其服務質量或者對其服務做出不滿意評價的乘客實施報復行為;

16、按照約定收取費用,不得違規收費;

17、未經乘客同意不得搭載其他乘客;

18、公布確定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計程計價方式,明確服務項目和質量承諾,合理確定網約車運價,實行明碼標價,向乘客提供本市出租汽車發票,建立服務評價體系和乘客投訴處理制度,如實採集與記錄駕駛員服務信息;

19、在提供網約車服務時,提供駕駛員姓名、照片、從業資格證件號碼、服務單位、手機號碼、服務評價結果、車牌號碼等信息;

20、不得妨礙市場公平競爭,不得有為排擠競爭對手或者獨占市場,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運營擾亂正常市場秩序,損害國家利益或者其他經營者合法權益等不正當價格行為。

1、2018年6月5日,交通運輸部、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中國人民銀行、稅務總局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網路預約出租汽車行業事中事後聯合監管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了網約車行業事中事後聯合監管工作流程。

2、網約車車輛應符合載客運輸服務基本條件。須是本市車輛號牌5座三廂小客車或7座乘用車,車身張貼網約車專用標識。車輛經營權期限自車輛注冊登記之日起最長不超過8年(或行駛里程達到60萬千米時),車輛經營權不得擅自轉讓。

參考資料:網路-網約車

8. 網約車新政策具體包括哪些

網約車新政策具體包括哪些:

20167月28日下午,《關於深化改革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揭開面紗,網約車新政將於11月1日起實施。下面一起來看看此次網約車新政新規全文吧!

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為更好地滿足社會公眾多樣化出行需求,促進出租汽車行業和互聯網融合發展,規范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行為,保障運營安全和乘客合法權益,根據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從事網路預約出租汽車(以下簡稱網約車)經營服務,應當遵守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網約車經營服務,是指以互聯網技術為依託構建服務平台,整合供需信息,使用符合條件的車輛和駕駛員,提供非巡遊的預約出租汽車服務的經營活動。

本辦法所稱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以下稱網約車平台公司),是指構建網路服務平台,從事網約車經營服務的企業法人。

第三條 堅持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適度發展出租汽車,按照高品質服務、差異化經營的原則,有序發展網約車。

網約車運價實行市場調節價,城市人民政府認為有必要實行政府指導價的除外。

第四條 國務院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負責指導全國網約車管理工作。

各省、自治區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在本級人民政府領導下,負責指導本行政區域內網約車管理工作。

直轄市、設區的市級或者縣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或人民政府指定的其他出租汽車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稱出租汽車行政主管部門)在本級人民政府領導下,負責具體實施網約車管理。

其他有關部門依據法定職責,對網約車實施相關監督管理。

第二章網約車平台公司

第五條 申請從事網約車經營的,應當具備線上線下服務能力,符合下列條件:

(一)具有企業法人資格;

(二)具備開展網約車經營的互聯網平台和與擬開展業務相適應的信息數據交互及處理能力,具備供交通、通信、公安、稅務、網信等相關監管部門依法調取查詢相關網路數據信息的條件,網路服務平台資料庫接入出租汽車行政主管部門監管平台,伺服器設置在中國內地,有符合規定的網路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保護技術措施;

(三)使用電子支付的,應當與銀行、非銀行支付機構簽訂提供支付結算服務的協議;

(四)有健全的經營管理制度、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服務質量保障制度;

(五)在服務所在地有相應服務機構及服務能力;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外商投資網約車經營的,除符合上述條件外,還應當符合外商投資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六條 申請從事網約車經營的,應當根據經營區域向相應的出租汽車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並提交以下材料:

(一)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申請表(見附件);

(二)投資人、負責人身份、資信證明及其復印件,經辦人的身份證明及其復印件和委託書;

(三)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屬於分支機構的還應當提交營業執照,外商投資企業還應當提供外商投資企業批准證書;

(四)服務所在地辦公場所、負責人員和管理人員等信息;

(五)具備互聯網平台和信息數據交互及處理能力的證明材料,具備供交通、通信、公安、稅務、網信等相關監管部門依法調取查詢相關網路數據信息條件的證明材料,資料庫接入情況說明,伺服器設置在中國內地的情況說明,依法建立並落實網路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保護技術措施的證明材料;

(六)使用電子支付的,應當提供與銀行、非銀行支付機構簽訂的支付結算服務協議;

(七)經營管理制度、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服務質量保障制度文本;

(八)法律法規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首次從事網約車經營的,應當向企業注冊地相應出租汽車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前款第(五)、第(六)項有關線上服務能力材料由網約車平台公司注冊地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商同級通信、公安、稅務、網信、人民銀行等部門審核認定,並提供相應認定結果,認定結果全國有效。網約車平台公司在注冊地以外申請從事網約車經營的,應當提交前款第(五)、第(六)項有關線上服務能力認定結果。

其他線下服務能力材料,由受理申請的出租汽車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審核。

第七條

出租汽車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之日起20日內作出許可或者不予許可的決定。20日內不能作出決定的,經實施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延長10日,並應當將延長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請人。

第八條

出租汽車行政主管部門對於網約車經營申請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應當明確經營范圍、經營區域、經營期限等,並發放《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

第九條 出租汽車行政主管部門對不符合規定條件的申請作出不予行政許可決定的,應當向申請人出具《不予行政許可決定書》。

第十條

網約車平台公司應當在取得相應《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並向企業注冊地省級通信主管部門申請互聯網信息服務備案後,方可開展相關業務。備案內容包括經營者真實身份信息、接入信息、出租汽車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的《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等。涉及經營電信業務的,還應當符合電信管理的相關規定。

網約車平台公司應當自網路正式聯通之日起30日內,到網約車平台公司管理運營機構所在地的省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指定的受理機關辦理備案手續。

第十一條

網約車平台公司暫停或者終止運營的,應當提前30日向服務所在地出租汽車行政主管部門書面報告,說明有關情況,通告提供服務的車輛所有人和駕駛員,並向社會公告。終止經營的,應當將相應《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交回原許可機關。

第三章網約車車輛和駕駛員

第十二條 擬從事網約車經營的車輛,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7座及以下乘用車;

(二)安裝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車輛衛星定位裝置、應急報警裝置;

(三)車輛技術性能符合運營安全相關標准要求。

車輛的具體標准和營運要求,由相應的出租汽車行政主管部門,按照高品質服務、差異化經營的發展原則,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確定。

第十三條

服務所在地出租汽車行政主管部門依車輛所有人或者網約車平台公司申請,按第十二條規定的條件審核後,對符合條件並登記為預約出租客運的車輛,發放《網路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

城市人民政府對網約車發放《網路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十四條 從事網約車服務的駕駛員,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取得相應准駕車型機動車駕駛證並具有3年以上駕駛經歷;

(二)無交通肇事犯罪、危險駕駛犯罪記錄,無吸毒記錄,無飲酒後駕駛記錄,最近連續3個記分周期內沒有記滿12分記錄;

(三)無暴力犯罪記錄;

(四)城市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十五條

服務所在地設區的市級出租汽車行政主管部門依駕駛員或者網約車平台公司申請,按第十四條規定的條件核查並按規定考核後,為符合條件且考核合格的駕駛員,發放《網路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證》。

第四章網約車經營行為

第十六條 網約車平台公司承擔承運人責任,應當保證運營安全,保障乘客合法權益。

第十七條

網約車平台公司應當保證提供服務車輛具備合法營運資質,技術狀況良好,安全性能可靠,具有營運車輛相關保險,保證線上提供服務的車輛與線下實際提供服務的車輛一致,並將車輛相關信息向服務所在地出租汽車行政主管部門報備。

第十八條

網約車平台公司應當保證提供服務的駕駛員具有合法從業資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根據工作時長、服務頻次等特點,與駕駛員簽訂多種形式的勞動合同或者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網約車平台公司應當維護和保障駕駛員合法權益,開展有關法律法規、職業道德、服務規范、安全運營等方面的崗前培訓和日常教育,保證線上提供服務的駕駛員與線下實際提供服務的駕駛員一致,並將駕駛員相關信息向服務所在地出租汽車行政主管部門報備。

網約車平台公司應當記錄駕駛員、約車人在其服務平台發布的信息內容、用戶注冊信息、身份認證信息、訂單日誌、上網日誌、網上交易日誌、行駛軌跡日誌等數據並備份。

第十九條

網約車平台公司應當公布確定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計程計價方式,明確服務項目和質量承諾,建立服務評價體系和乘客投訴處理制度,如實採集與記錄駕駛員服務信息。在提供網約車服務時,提供駕駛員姓名、照片、手機號碼和服務評價結果,以及車輛牌照等信息。

第二十條 網約車平台公司應當合理確定網約車運價,實行明碼標價,並向乘客提供相應的出租汽車發票。

第二十一條 網約車平台公司不得妨礙市場公平競爭,不得侵害乘客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網約車平台公司不得有為排擠競爭對手或者獨占市場,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運營擾亂正常市場秩序,損害國家利益或者其他經營者合法權益等不正當價格行為,不得有價格違法行為。

第二十二條 網約車應當在許可的經營區域內從事經營活動,超出許可的經營區域的,起訖點一端應當在許可的經營區域內。

第二十三條 網約車平台公司應當依法納稅,為乘客購買承運人責任險等相關保險,充分保障乘客權益。

第二十四條

網約車平台公司應當加強安全管理,落實運營、網路等安全防範措施,嚴格數據安全保護和管理,提高安全防範和抗風險能力,支持配合有關部門開展相關工作。

第二十五條

網約車平台公司和駕駛員提供經營服務應當符合國家有關運營服務標准,不得途中甩客或者故意繞道行駛,不得違規收費,不得對舉報、投訴其服務質量或者對其服務作出不滿意評價的乘客實施報復行為。

第二十六條

網約車平台公司應當通過其服務平台以顯著方式將駕駛員、約車人和乘客等個人信息的採集和使用的目的、方式和范圍進行告知。未經信息主體明示同意,網約車平台公司不得使用前述個人信息用於開展其他業務。

網約車平台公司採集駕駛員、約車人和乘客的個人信息,不得超越提供網約車業務所必需的范圍。

除配合國家機關依法行使監督檢查權或者刑事偵查權外,網約車平台公司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提供駕駛員、約車人和乘客的姓名、聯系方式、家庭住址、銀行賬戶或者支付賬戶、地理位置、出行線路等個人信息,不得泄露地理坐標、地理標志物等涉及國家安全的敏感信息。發生信息泄露後,網約車平台公司應當及時向相關主管部門報告,並採取及時有效的補救措施。

第二十七條

網約車平台公司應當遵守國家網路和信息安全有關規定,所採集的個人信息和生成的業務數據,應當在中國內地存儲和使用,保存期限不少於2年,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上述信息和數據不得外流。

網約車平台公司不得利用其服務平台發布法律法規禁止傳播的信息,不得為企業、個人及其他團體、組織發布有害信息提供便利,並採取有效措施過濾阻斷有害信息傳播。發現他人利用其網路服務平台傳播有害信息的,應當立即停止傳輸,保存有關記錄,並向國家有關機關報告。

網約車平台公司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為公安機關依法開展國家安全工作,防範、調查違法犯罪活動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與協助。

第二十八條 任何企業和個人不得向未取得合法資質的車輛、駕駛員提供信息對接開展網約車經營服務。不得以私人小客車合乘名義提供網約車經營服務。

網約車車輛和駕駛員不得通過未取得經營許可的網路服務平台提供運營服務。

第五章監督檢查

第二十九條

出租汽車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設和完善政府監管平台,實現與網約車平台信息共享。共享信息應當包括車輛和駕駛員基本信息、服務質量以及乘客評價信息等。

出租汽車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網約車市場監管,加強對網約車平台公司、車輛和駕駛員的資質審查與證件核發管理。

出租汽車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組織開展網約車服務質量測評,並及時向社會公布本地區網約車平台公司基本信息、服務質量測評結果、乘客投訴處理情況等信息。

9. 網約車新政策具體包括哪些

網約車新政策具體包括《關於深化改革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和《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管理暫行辦法》,新規於2016年11月1日起生效,具體新規如下:

一、車輛年限要求:為5座以上7座(含7座)以下乘用車,具有本市車輛牌照且車輛注冊登記使用年限未滿3年。

二、車輛排量及軸距要求:燃油車為二廂(含二廂)以上小客車,排量不小於1.6升(或1.4T)、軸距不小於2650毫米;新能源車和清潔能源車為二廂(含二廂)以上小客車,軸距不小於2600毫米,純電動車續航里程不小於250公里;7座乘用車排量不小於2.0升(或1.9T)、軸距不小於3000毫米。

三、GPS跟蹤系統要求:安裝使用符合國家規定,並經市客運出租汽車管理機構認可的,固定式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車輛衛星定位系統、應急報警裝置及安全監控設備,且接入市客運出租汽車管理機構監管平台。

四、車輛保險要求:車輛要通過營業性車輛環保和安全性能檢測;投保營業性交強險、營業性第三者責任險和乘客意外傷害險;不噴塗巡遊出租汽車專用標志標識、不安裝頂燈裝置。

五、戶籍和身份要求:

有本市常住戶口或取得本市居住證一年以上;取得相應准駕車型機動車駕駛證並具有3年以上駕駛經歷;年齡60周歲以下,身體健康;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無交通肇事犯罪、危險駕駛犯罪、吸毒、暴力犯罪等不良記錄,最近連續3個記分周期內沒有記滿12分記錄;

熱點內容
銷售仿冒產品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28 00:25:08 瀏覽:592
持刀闖法院 發布:2025-09-28 00:17:34 瀏覽:578
2017法碩法學題 發布:2025-09-28 00:07:59 瀏覽:596
沭陽法院法官的工資 發布:2025-09-27 23:46:23 瀏覽:775
城市節約用水管理條例 發布:2025-09-27 23:38:35 瀏覽:41
2013行政法司考真題 發布:2025-09-27 23:31:57 瀏覽:248
被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 發布:2025-09-27 23:31:57 瀏覽:806
2015注會經濟法變化大嗎 發布:2025-09-27 23:04:04 瀏覽:350
法學主幹課程 發布:2025-09-27 22:59:27 瀏覽:285
開司法鑒定中心 發布:2025-09-27 22:53:37 瀏覽: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