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稅後工資勞動法

稅後工資勞動法

發布時間: 2021-02-26 16:00:15

『壹』 國家勞動法規定的稅後工資怎麼發放

勞動法沒有規定稅後工資如何發放,稅法規定了工資、薪金收入,扣除五險一金和版住房公積金後,進出費權用3500元,適用超額累進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第三條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工資、薪金所得,適用超額累進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稅率表附後)。

第六條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三千五百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國務院

《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第二十五條按照國家規定,單位為個人繳付和個人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從納稅義務人的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貳』 勞動法關於月工資的說法,是指稅前的還是稅後的,比如我的稅前是5000,稅後是3900,請問我的月工資是多少

1、工抄資是指用人單位依據勞動合同的規定,以各種形式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報酬;

2、用人單位可以代扣勞動者工資的情形有:個人所得稅、社會保險費等;
3、勞動法關於月工資的說法,指的是稅前工資即應發工資,扣除個稅、社保後的工資,為實發工資,例中5000為應發工資,3900為實發工資,勞動合同約定月工資為5000,並無不妥;
4、法律依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三條 本規定所稱工資是指用人單位依據勞動合同的規定,以各種 形式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報酬。
第十五條 用人單位不得剋扣勞動者工資。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用人 單位可以代扣勞動者工資:
(l)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
(2)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應由勞動者個人負擔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用;
(3)法院判決、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撫養費、贍養費;
(4)法律、法規規定可以從勞動者工資中扣除的其他費用。

『叄』 公司裁員,合同簽的是稅後工資,那麼賠償金是按照稅後還是稅前賠償,請說下法律依據,勞動法哪天有說,謝

經濟補償金按照勞動者解除合同前12個月平均應得工資計算。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支付的經濟補償金,按照勞動者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期12個月平均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各種補貼和津貼、加班工資、獎金和特殊情形下支付的工資。本人工資高於當地職工平均工資3倍的按當地職工平均工資3倍計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當地最低工資標准計算。
應得工資是尚未扣除由個人承擔的社會保險費、個稅、公積金等應由個人承擔的費用之前的工資。
《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第二十七條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准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

『肆』 新勞動法中的稅後工資是指到手的工資么即扣完個稅和五險一金么

是的。抄

『伍』 關於「稅後工資」有法律上的准確定義嗎

我的問題是關於「稅後工資」在法律上的定義。 我工作兩年了。一般在面試談薪的時回候,或者平時聊答天時,我和一些親戚同學朋友都認為「稅後工資」就是到手的凈工資,即除去個人所得稅以及四金費用。但法律規定上是怎樣嗎?稅後工資是否包括自己應繳的四金費用呢? 我前幾天剛簽了一份一年期的合同,其中包括一個月的試用期。我的工資要求是稅後5500,意思就是拿到手要這個數目,我相信面試官也理解這個意思。合同上寫:「試用期1個月,稅後工資為5000;轉正後稅後工資為5500。」並沒有說明其中是否包括四金費用。我覺得在合同上是以「稅後工資」而不是「稅前工資」來註明工資數額有些奇怪,它再倒過來計算稅前應發多少豈不是會很復雜嗎?公司是否有意利用我對稅後概念的模糊理解,讓我簽約? 另外,如果「稅後工資」確實包括我應繳的四金費用的話,那麼這份合同和我當初面試時談的工資有偏差,我有什麼辦法維護自己的權益嗎? 感謝您的解答。 謝謝。

『陸』 中國勞動法,賠償工資,是稅前,還是稅後呢

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符合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或者賠償金,其計算標准為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該工資是應付工資,屬於稅前。
《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第四十八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條規定支付賠償金。
第八十七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第七十七條勞動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有關部門依法處理,或者依法申請仲裁、提起訴訟。
第七十八條工會依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對用人單位履行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的情況進行監督。用人單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和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的,工會有權提出意見或者要求糾正;勞動者申請仲裁、提起訴訟的,工會依法給予支持和幫助。

『柒』 新勞動法勞動者,保險怎麼扣出工資

  • 稅後工資=應發工資-社保個人繳費部分-個人所得稅

  • 關於稅後工資:

    1、稅後工資是個版人工權資扣除要上繳的稅後所剩餘的純工資。

    2、納稅人: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往所而在境內居住滿一年的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所得的個人。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一年的,從中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

  • 關於適用稅率:

    1、工資薪金所得,適用七級超額累進稅率,稅率3%-45%。

    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適用五級超額累進稅率,稅率5%一35%。

    3、稿酬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20%,並按應納稅額減征30%。

    4、勞務報酬所得,稅率20% ,對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實行加成徵收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萬元至5萬元的部分先按規定計算應納稅額,然後加征五成(加征50%);超過5萬元的部分,加征十成(加征100%)。

    5、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稅率20% 。

『捌』 勞動合同中的工資是稅前工資還是稅後工資,同

勞動合同工資一般是稅前工資。
勞動合同可以自擬格式,我國法律沒有強調勞動合同的統一格式。但是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勞動合同,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工單位之間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根據這個協議,勞動者加入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事業組織、國家機關、社會團體等用人單位,成為該單位的一員,承擔一定的工種、崗位或職務工作,並遵守所在單位的內部勞動規則和其他規章制度;用人單位應及時安排被錄用的勞動者工作,按照勞動者提供勞動的數量和質量支付勞動報酬,並且根據勞動法律、法規規定和勞動合同的約定提供必要的勞動條件,保證勞動者享有勞動保護及社會保險、福利等權利和待遇。
因此,勞動合同應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規定了勞動合同的必備條款以及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協商約定的事項制定。
勞動合同的必備條款是指法律規定的勞動合同必須具備的內容。在法律規定了必備條款的情況下,如果勞動合同缺少此類條款,勞動合同就不能成立。我國勞動法第十九條第一款規定:「勞動合同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並具備以下條款:(一)勞動合同期限;(二)工作內容;(三)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四)勞動報酬;(五)勞動紀律;(六)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七)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本條在勞動法的基礎上,刪去了勞動紀律、勞動合同終止條件、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等內容,同時增加了工作時間、工作地點、職業病危害防護等內容。
1、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2、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證件號碼。
3、勞動合同期限。
4、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5、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6、勞動報酬。
7、社會保險。
8、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玖』 勞動合同 稅後工資怎麼簽

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勞動者的工資由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協商一致確定,如果簽訂稅後工資,勞動者可以根據行業內本崗位的工資水平和所在企業的情況和用人單位協商確定工資。
《勞動合同法》
第十五條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以某項工作的完成為合同期限的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
第十六條勞動合同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並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文本上簽字或者蓋章生效。
勞動合同文本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各執一份。
第十七條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
(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三)勞動合同期限;
(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六)勞動報酬;
(七)社會保險;
(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約定試用期、培訓、保守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項。
第十八條勞動合同對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准約定不明確,引發爭議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重新協商;協商不成的,適用集體合同規定;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勞動報酬的,實行同工同酬;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勞動條件等標準的,適用國家有關規定。
第二十條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

熱點內容
法院林中門 發布:2025-09-24 18:49:12 瀏覽:412
硝酸銨刑法 發布:2025-09-24 18:48:22 瀏覽:984
被法院破產 發布:2025-09-24 18:46:10 瀏覽:915
車輛協議三年後過戶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24 18:31:49 瀏覽:486
基層組織發展黨員條例 發布:2025-09-24 18:31:48 瀏覽:158
法律服務人員公示欄模板 發布:2025-09-24 18:24:15 瀏覽:794
2015年新修改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24 18:17:50 瀏覽:464
勞動法主體年齡 發布:2025-09-24 18:17:39 瀏覽:114
司法輔助拍賣 發布:2025-09-24 18:16:23 瀏覽:800
上海獻血條例 發布:2025-09-24 18:03:16 瀏覽: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