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規的頒布時間

行政法規的頒布時間

發布時間: 2021-02-27 04:26:06

❶ 行政處罰法哪一年頒布的

根據我在互聯網上查詢的情況,《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通過和修正時間如下。
1996年3月17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
根據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關於修改部分法律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2017年9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等八部法律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❷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什麼時間頒布的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於2003年月31日頒布。共5章,即總則、監督職責、監督制度、監督保障、附則,共47條。

《黨內監督條例(試行)》是一部十分重要的黨內法規,它的頒布實施,對於我們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發展黨內民主,加強黨內監督,維護黨的團結統一,保持黨的先進性,始終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必將起到重要作用。

制定黨內監督條例,使黨內監督工作有章可循,是加強黨內監督工作的重要保證。基於對新時期黨內監督工作重要性的深刻認識,黨的十三屆六中全會就提出要制定黨內監督條例。十四屆四中全會、十五屆六中全會再次提出這一任務,十六大進一步強調要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要不斷強化黨內監督。經過13年理論和實踐的准備,《條例》終於形成、正式頒布。

拓展資料:

2016年2月 ,中央政治局決定,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專題研究全面從嚴治黨問題,制定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修訂《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2016年10月27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

❸ 法律的頒布執行時間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1985年1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二十一號公布,1985年5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決定》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修正)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1999年10月31日再次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修訂,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該法是我國現行的會計法,目前尚未被修正修訂。

另外,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發布了「財政部令第33號」——《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對原《企業會計准則》(財政部令第5號)進行了修訂,並規定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同日,財政部發布了「財會[2006]3號」——《企業會計准則第1號——存貨》等38項具體准則,並規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圍內施行,鼓勵其他企業執行。執行該38項具體准則的企業不再執行原企業會計准則、《企業會計制度》和《金融企業會計制度》。

上述新准則的基本准則及具體准則,連同具體准則應用指南統稱為新的企業會計准則體系(2006)。該准則體系文本,可閱見財政部會計准則委員會網站。

行政法規的發布時間和成文時間哪個更重要

在公文寫作中,大家常常會發愁,這個成文日期和發文日期到底是不是一樣的版。成文日期亦稱制文日期,是權公文生效時間的根據之一。凡公文都要准確清楚地標識成文日期,它直接關繫到一篇公文的時效。對其確定一般依這樣的標准進行:會議通過的公文,以會議通過的日期為准;領導人簽發的公文,以簽發日期為准;聯合行文,以最後簽發機關領導人的簽發日期為准;法規體公文以批准日期為准;電報及一般信函以實際發出日期為准。成文日期要用阿拉伯數字將年、月、日標全,年份應標全稱,月、日不編虛位(即1不編為01)。發文日期又稱印發日期,是指公文的印製和發出日期,標識這一要素是為了准確反映公文的生成時效,對其確定要以公文付印的日期為准,用阿拉伯數碼,標識於公文版記部分「抄送機關」之下的位置。要特別注意成文日期與印發日期在時間上的同一性和差異性,亦即二者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但在不一致時,印發日期只能晚於成文日期,而決不可能提前。

❺ 行政許可法頒布的時間法律頒布的時間就是指其通過的時間嗎

法律的頒布是指經簽發予以公布的時間,而通過則指法律草案經表決通過的時間,專頒布和通過並非同一個屬概念。

但大部分法律都是於通過之日簽署公布。

具體而言,通過和發布分別指以下兩個制度:

立法議案的表決通過
中國的立法議案由人民代表或人大常委會委員採用無記名方式表決(按電鈕)。一般立法議案應由全體人民代表或常委會委員的過半數通過。憲法的修改應由三分之二以上的人民代表通過。

公布法律
法律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人大常委會通過後,由國家主席公布。

根據《立法法》第四十一條規定,常務委員會通過的法律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❻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正式頒布實施的時間為哪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正式頒布實施的時間為2002年6月29日通過,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是為了加強安全生產工作,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6)行政法規的頒布時間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內容:

1.政府的職責

(1)各級政府應當加強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各級政府都要制定安全生產規劃並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認真研究解決本地區安全生產中的重大問題;要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確保有關法律、法和國家關於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要加強對事故預防工作的領導,按規定對危險性大、職業危害嚴重及重點項目的建設把好審批立項關,對威脅公眾安全的重大事故隱患和危險設施、場所,要組織有關部門進行安全性評估,要落實整改責任單位,對不能立即消除的重大事故隱患,必須採取嚴密的防範措施並制定應急計劃;要加強安全生產的宣傳教育,努力提高廣大人民群眾遵章守紀的自覺性和安全生產意識等。

(2)各級政府應當支持、督促各有關部門依法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縣級以上各級政府對本級政府所屬各有關部門依法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職責,負有領導和督促的責任;包括鄉、鎮政府在內的各級地方政府對上級政府有關部門對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應當給予支持、配合。

(3)縣級以上政府對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問題,應當及時予以協調、解決。

2.生產經營單位的義務

(1)生產經營單位必須遵守安全生產法和其他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

(2)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加強安全生產管理。生產經營單位必須按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本單位具體情況,做好安全生產的計劃、組織、指揮、控制、協調等各項管理工作。要依法設置安全生產的管理機構、管理人員,建立健全本單位安全生產的各項規章制度並組織實施,做好對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搞好生產作業場所、設備、設施的安全管理等。在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中,特別要注意尊重科學,探求和把握規律,運用安全目標管理、事故預測、標准化作業、人體生物節律等安全生產的現代化管理方法,更為有效地做好安全生產管理工作。

(3)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建立、健全安全產生責任制度。在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中,企業的主要負責人應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其他各級管理人員、職能部門、技術人員和各崗位操作人員,應當根據各自的工作任務、崗位特點,確定其在安全生產方面的應做的工作和應負的責任,並與獎懲制度掛鉤。

(4)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完善安全生產條件。企業必須具備保障安全生產的各項物質技術條件,其作業場所和各項生產經營設施、設備、器材和從業人員的安全防護用品等方面,都必須符合保障安全生產的要求。

3.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的責任

依照安全生產法第五條的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應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按照本法第十七條和第十八條的規定,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所負的職責包括:保證本單位安全生產所需的資金投入;建立健全本單位安全生產責任制,組織制定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督促、檢查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及時消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組織制定並實施本單位的安全事故應爭救援預案;及時、如實報告生產安全事故等。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應當依法履行自己在安全生產方面的職責,做好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

4.從業人員的權利和義務

(1)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有依法獲得安全生產保障的權利。從業人員享有的安全生產保障權利主要包括:

1、有關安全生產的知情權。包括獲得安全生產教育和技能培訓的權利,被如實告知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範措施及事故應急措施的權利。

2、有獲得符合國家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的權利。

3、有對安全生產問題提出批評、建議的權利。從業人員有權對本單位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存在問題提出建議、批評、檢舉、控告,生產單位不得因此作出對從業人員不利的處分。

4、有對違章指揮的拒絕權。從業人員對管理者作出的可能危及安全的違章指揮,有權拒絕執行,並不得因此受到對自己不利處分。

5、有採取緊急避險措施的權利。從業人員發現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情況時,有權停止作業或者在採取緊急措施後撤離作業場所,並不得因此受到對自己不利的處分。

❼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什麼時間頒布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於1989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專過。

根據2014年11月屬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修正。

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7)行政法規的頒布時間擴展閱讀: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❽ 法律法規施行前,應向社會公布多長時間

根據《立法法》我國法律法規具體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內例、容單行條例、規章。《立法法》第五十一條 法律應當明確規定施行日期。
第五十二條 簽署公布法律的主席令載明該法律的制定機關、通過和施行日期。

法律簽署公布後,及時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和在全國范圍內發行的報紙上刊登。

在常務委員會公報上刊登的法律文本為標准文本。

《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第三十二條規章應當自公布之日起30日後施行;但是,涉及國家安全、外匯匯率、貨幣政策的確定以及公布後不立即施行將有礙規章施行的,可以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❾ 我國行政法頒布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國家行政復管理的法律、法規制統稱為「行政法」,所以沒有一部具體叫「行政法」的法律。行政法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等一千多部,在這里不可能一一列出。

熱點內容
幼兒園安全責任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24 14:10:40 瀏覽:426
強化服務是會計職業道德的 發布:2025-09-24 14:09:11 瀏覽:11
美女法學 發布:2025-09-24 14:03:17 瀏覽:476
勞動法合同法音頻 發布:2025-09-24 14:03:16 瀏覽:959
民事訴訟法225條和227 發布:2025-09-24 13:55:10 瀏覽:535
黨的記律處分條例 發布:2025-09-24 13:47:05 瀏覽:937
醫院購買法律服務2020 發布:2025-09-24 13:43:14 瀏覽:14
設立執照辦理人有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24 13:43:12 瀏覽:364
新公司成立人事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24 13:41:24 瀏覽:843
法律碩士超級背誦技巧 發布:2025-09-24 12:52:23 瀏覽: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