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不滿一個月不發工資
Ⅰ 超過一個月不發工資是否違反勞動法
這個違反了勞動合同法以及《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的規定。至少一個月要發一次,而且不能版違反雙方的權合同。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的通知 勞部發[1994]489號 第七條 工資必須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的日期支付。……工資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實行周、日、小時工資制的可按周、日、小時支付工資。
----------
除非出現下列情況,才可以拖延支付,「對《工資支付暫行規定》有關問題的補充規定」:
《規定》第十八條所稱「無故拖欠」系指用人單位無正當理由超過規定付薪時間未支付勞動者工資。不包括:(1)用人單位遇到非人力所能抗拒的自然災害、戰爭等原因、無法按時支付工資;(2)用人單位確因生產經營困難、資金周轉受到影響,在徵得本單位工會同意後,可暫時延期支付勞動者工資,延期時間的最長限制可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行政部門根據各地情況確定。其他情況下拖欠工資均屬無故拖欠。
Ⅱ 勞動法有規定沒有上夠一個月不給工資的相關法律嗎
是。根據我國勞動法及勞動合同法相關規定,用人單位應該及時足額的支付勞動者工資,不得無故剋扣。
Ⅲ 勞動法有規定員工未上滿一個月,就不給發工資嗎
你好,勞動法規定勞動者有要求報酬的權利。根據你所說情況,當初你簽訂版的合同是怎樣?約定試用期許可權多少?試用期內工資不得低於同崗位80%。合同解除是你單方面還是用人單位單方面?這些沒說清楚,無法給你一個好的答案
Ⅳ 工作不滿一個月辭職 不給我工資 他們違法嗎
工作不滿一個月辭職,也是要根據其具體勞動時間來支付工資的,如果不給工資,屬專於違法行為,可以屬向當地的勞動監察部門進行舉報,要求其支付工資並給予賠償。
根據《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第二十六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分別責令限期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勞動者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差額或者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照應付金額50%以上1倍以下的標准計算,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報酬的;
(二)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
(三)解除勞動合同未依法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
(4)勞動法不滿一個月不發工資擴展閱讀: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第九條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有權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舉報。勞動者認為用人單位侵犯其勞動保障合法權益的,有權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投訴。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為舉報人保密;對舉報屬實,為查處重大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提供主要線索和證據的舉報人,給予獎勵。
Ⅳ <勞動法》上班不到一個月老闆不發工資違法嗎
違法,按照我國《勞動法》規定,辭退職工不得剋扣工資。
如果未及時支付工版資,有兩個途徑權可以要求支付工資:
1、勞動者可以到當地勞動局勞動監察投訴;優點:方式簡單,缺點:各地執法力度可能不是很大;
2、可以到當地勞動局申請仲裁,要求支付工資。如果未簽訂勞動合同,還可以要求支付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如果是以拖欠工資提出的解除勞動關系,還可以要求支付經濟補償金,優點:除了工資外,還可以主張經濟補償、雙倍工資等,並且一般都可以最終解決;缺點:申請勞動仲裁就是打勞動官司,程序稍多,需要專業人士指導。
Ⅵ 勞動法上班不到一個月職工老闆不給工資
不合法!雙向選擇期就是試用期,當然要給工資了,而且還不能低於當地規定的回最低工資標准,答簽合同是正常的,不過保險只是扣去員工應該承擔的那一部分,當地都有明確的比例規定,而不是隨便扣的。如果他執意要這樣做的話,你可以選擇馬上離職或是到勞動保障局去投訴他!你一定贏的!
Ⅶ 勞動合同法中有規定說試用期不滿一個月不發工資嗎
要發工資的,復如果不發工資制,你可以尋求勞動部門的幫助啊。雖然你沒有簽訂合同,但是只要你一上班,就已經和工廠形成了一種僱用關系,也是受勞動法保護的啊,而且,現在新勞動法規定,企業如果不和你簽合同,就等同和你簽定了一個無固定期限的合同啊,不要怕,你只要能證明你在這個工廠上過班就可以了,如果不發工資,可以到當地的勞動部門去投訴啊,還有,如今是網路的世界,可以利用網路來製造輿論壓力啊,一個工廠是不會因為你這一點工資而損害自己名聲的。不要怕,去爭取自己應得的利益啊。
Ⅷ 勞動法規定工作不滿一個月不給工資嗎
一、如果是給用人單位工作,有兩個途徑可以要求支付工資:
1、勞動者可以到當地勞動局勞動監察投訴;優點:方式簡單。缺點:各地執法力度可能不是很大;
2、可以到當地勞動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支付工資。如果未簽訂勞動合同,可以要求支付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如果是以拖欠工資提出的解除勞動關系,還可以要求支付經濟補償金。優點:除了工資外,還可以主張經濟補償、雙倍工資等,並且一般都可以最終解決;缺點:申請勞動仲裁就是打勞動官司,程序稍多,需要專業人士指導。
二、如果是給個人工作,不算勞動關系,可以直接去法院起訴該個人老闆,要求支付勞動報酬。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勞動法》第五十條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八條各級勞動行政部門有權監察用人單位工資支付的情況。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行為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支付勞動者工資和經濟補償,並可責令其支付賠償金:
(一)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二)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的;
(三)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經濟補償和賠償金的標准,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Ⅸ 勞動法規定的新員工入職不滿1個月工資怎麼算
計算方法如下:
根據《勞動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據此,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為:
1、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2、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
3、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同樣,這種折算方法適用於新員工入職不滿一個月的情況。
(9)勞動法不滿一個月不發工資擴展閱讀:
員工標准工作日的規定:
我國長期以來,除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實行職工每周工作6 天、48 小時工作周制度。根據199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自1995年1 月1 日至1995 年4 月30 日,實行職工平均每周工作5 天半、不超過44小時的工作周制度。
根據1995 年3 月25 日《國務院關於修改<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的決定》規定,自1995 年5 月 1 日起實行職工每周工作5 天、40 小時工作周制度。1995 年5 月1 日施行有困難的企業、事業單位,可以適當延期;但是,企業單位最遲應當自1997 年5 月1 日起施行。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2008年1月3日發布《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年工作日為250天。標准工作日是我國工時制度立法的基礎。
Ⅹ 國家勞動法是怎麼規定工作不滿一個月工資的
按照約定工資標准用21.75天相除後得到的商數再乘實際出勤天數得到的積數就是不滿一個月勞動的應得工資數。